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精室生理病理与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精室生理病理与证治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秦国政主题词精室/病理生理学,精室/生理学,奇恒之府精室,又名精脏、精宫、精房,乃男子奇恒之府、生殖之精生化贮藏之所、冲任二脉起源之始,病非独虚尚有实,治非唯补亦可泻。笔者事男科,于此有所微识,兹论之...  相似文献   

2.
王劲松  王心恒  王晓虎 《光明中医》2016,(22):3245-3246
对国内外首次提出藏象脏腑组成新论,即"五脏、六腑、两个奇恒之腑与一个大脑之主论"及其二十余载之前于国内外首次提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论说,从奇恒之腑的定义、生理功能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大力倡导只有女子胞、精室两个奇恒之腑,认为《黄帝内经》等经典论著,绝对不可认为是千古不变之定律;并叙说了多年来对男科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之经验感悟等。  相似文献   

3.
<正> 奇恒之府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男子为精室)。除胆为六腑之一外,其余均无表里配合,亦无五行配属,而与奇经八脉有关。奇恒之府形态中空似腑,功能主藏阴精,又不同于一般的传化之府。历代对奇恒之府探讨较少,多附于五脏中略加提及。本文拟就有关奇恒之府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如下。一、关于奇恒之府的“藏”与“泻”《内经》言奇恒之府“藏而不泻”,后人将其作为奇恒之府的特性,沿袭至今。对此,有必要加以具体分析。的确,奇恒之府形态中  相似文献   

4.
论精室归属奇恒之腑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笔者在国内首次提出“精室当为男子奇恒之腑”之说后,引起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论文论著层出不穷。近年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亦将精室编入藏象奇恒之腑的章节中。欣慰之余再谈点滴认识。1 精室归属男子奇恒之腑的沿革对精室归属男子奇恒之腑经过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认识过程,千百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然其基本理论之阐述,都较难行,经典著作成为难以跨越之围栏,严重地束缚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完善。男子奇恒之腑缺一而致男五女六,确实是中医藏象学的“尴尬”之处。随着中医男科理论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及笔者首次提出精室…  相似文献   

5.
精室当属男子奇恒之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恒之腑形态似腑 ,功能似脏 ,多为中空的管腔性器官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总称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有“六”者。而从古代的医著看男子奇恒之腑为“五”者 ,其实 ,男子的精室无论从形态上或是从功能上均可列为奇恒之腑 ,从而与女子的“六”数相对应。1 精室有奇恒之腑之形态精室位于小腹部 ,为男子的生殖器官之一。《医经精义》指出“女子之胞 ,名血海 ,名子宫 ,以其行经孕子也 ;男子之胞 ,名丹田 ,名气海 ,名精室 ,藏精之所也”。也就是说精室为男子之胞 ,子宫为女子之胞。从现代解剖学上概之 ,精室应包括精囊、输精管、前列腺、…  相似文献   

6.
精室病证治疗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智波 《光明中医》2008,23(9):1250-1251
男子之胞名为精室,为男子奇恒之腑。精室的生理功能是生精、藏精、排精。精室之精,贵在流通。精室病证以通为要。  相似文献   

7.
<正>2001年《中医文献杂志》发表"三焦发源在精室",提出:"精室为藏精之室,男子为睾丸,女子为卵巢。精室产生精气,精气也称原气。"在2007年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下称教材)第三章第4节"奇恒之腑"中说:"女子胞,又称子宫。女子胞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有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这并没有错误。但教材在第128~129页又引用明代张介宾《质疑录》"子宫者,肾脏藏精之府也"。及教材第122页:"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脉要精  相似文献   

8.
对"男子奇恒之腑缺一"诸说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国内首次提出“精室当为男子奇恒之腑”之说后,有些学者认为:男子缺一的奇恒之腑应为前列腺、命门、精囊腺,甚或认为精室男女皆有。为此作者梳理古今中西之文献,结合男科临床之实践,再次对所首倡之论说观点加以详尽地辨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此受五脏浊气”置于“传化之府”条文中属于错简,运用医、文、哲理方法进行剖析。证明“此受五脏浊气”实质是奇恒之府接受五脏的精气,因而提出,将“此受五脏浊气”移至”奇恒之府“条文中”名曰奇恒之府“句后,句式上,上下经文形成了完好对仗,医理上,补充了奇恒之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精室病证治     
精室病证治王劲松南京中医药大学94级男科研究生(210029)精室通常指男子藏精之所(《中医大辞典》),男子之精室当为奇恒之腑,与妇子胞(一般多认为系指女子的内生殖器官子宫,或包括妇女整个内生殖器官———《简明中医辞典》)相提并论,使男女奇恒之腑各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奇恒之府,追本溯源,建立奇恒之府相应证治指规,还原《内经》本意。通过对奇恒之府形态、生理、病理、病位、病证探讨,说明它不同于五脏六腑。奇恒之府在维系人体精神、思维、血液运营、繁衍、运动等生理活动有着独特的功能。是五脏六腑无法相比替代的。奇恒之府在人体有它的生理质的,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组脏器,人体缺少它,人体形态就不完整,生命活动就不健全;中医藏象理论缺少它,是中医藏象理论一个大的缺陷,中医藏象理论将是一个很不完整的藏象理论学说。通过探讨奇恒之府质的,追本溯源,建立奇恒之府相应证治指规。就是在中医理论上,确立它在脏象学说的地位,还原《内经》本义。建立它的证治指规,以改判古往今来将奇恒之府混同于五脏证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奇恒之府,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细细推究,男女脏腑同也,而女子有女子胞这一奇恒之府,男子不缺一府乎?男子之精又盛于何处呢?虽然《诸病源候论》中有“精藏于玉房”或“精室”之说,但何又为玉房、精室呢?前人多以肾代之,故《难经·三十六难》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之肾有一也。”似说命门即男之精室,那么女子亦当以右肾藏精血、主生殖,何言以系胞?从而说明肾并非  相似文献   

13.
<内经>"奇恒之府"之中有女性生殖器官女子胞,而无男性生殖器官,从<内经>流传、<内经>全文、读音、解剖以及生理功能上看,"奇恒之府"中的"胆"应为"卵"之误,"卵"为男性睾丸.  相似文献   

14.
再论男子奇恒之腑精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主要论述男子精室为奇恒之腑的理论依据、生理病理、临床应用、精室病治疗方法等,提出精室病治疗原则、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对中医男科理论研究新说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近年中医男科诸家提出之新说,如男科四大主症腺性精育说、内肾外肾论、阳痿阴亏说、从肝论治阳痿说、精瘀论说、天癸物质说、男子奇恒之腑精室说等理论体系之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奇恒之府小议安徽省六安市卫生进修学校(237008)刘清关键词奇恒之府藏府说奇恒之府,出于《素问·五藏别论》,《灵枢》无载。奇恒之府的出现,与当时社会的医家对于藏府概念、范畴的争论有关。这在《素问·五藏别论》篇首可见端倪:“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  相似文献   

17.
再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笔者在国内首次提出“精室当为男子奇恒之腑”说之后 ,倍受同道学者关注 ,奇恒之腑男子缺一致男五女六而阴阳有别 ,前哲虽有模糊认识 ,然终不能明晰 ,或云为“睾” ,或说“胆”是“睾”之误传 ,皆未自圆其说。就近贤观点之二再论于下。1 今秀之苦思探索“精室当为男子奇恒之腑”之说 ,当代著名男性学家徐福松教授及其研究生王劲松首次提出此说 ,使男子奇恒之腑缺一困惑得以解决 ,而后许多男科学者和此观点 ,据此加以立论探讨。“前列腺为奇恒之腑”立论 ,笔者提出“男子奇恒之腑缺一”说后 ,国内又有许多男科同道又意欲将前列腺定位为男子…  相似文献   

18.
中医各家学说之易水学派,开创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辨证学说,使中医学在理论及临床上皆有了极大地进步。但因脏腑辨证之有所遗,导致后世对于命门、心脑之争。其所遗漏正是脏腑与经络之统一,尤其是未及"奇恒之府"与"奇经八脉"的辩证关系。因此,利用阴阳双鱼太极图,参照人体藏府经络关系,并比类于天地,以人身太极之象概括人体藏府经络,尤其是奇恒之府与奇经八脉。  相似文献   

19.
治胆七法     
胆附于肝,肝胆相合,互为表里。胆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具有双重的生理功能。属六腑者,以其不能壅塞,所谓“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属奇恒之腑者,以其“为中正之官,藏清净之液,故曰中精之府”,祖国医学特别重视胆的生理功能,《素问·六节藏象论》在论述了脏腑的各自生理功能之后,  相似文献   

20.
笔者1991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精室当属奇恒之腑"的理论观点后[1]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与共鸣,陆续出现一些本方面的研究报道,使该理论观点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有关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