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调查视网膜血管直径与高血压10年发病率的关系。设计: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机构:BeaverDam眼科研究。受试者:2451例43~84岁之间血压正常受试者。主要观察指标:在基线时的视网膜数字化照片上测量视网膜细动脉和小静脉直径,计算动静脉比例,比例低者提示动脉直径小。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在随访期间应用降压药物。结果:721例受试者在10年间患高血压。动静脉比例低者高血压累积发病率高(以动静脉比例分布的1/4依次递减,发病率分别为17.4%、24.1%、31.0%和45.1%)。校正性别和年龄后,动静脉比例最低的受试者高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视网膜动脉直径和10年高血压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对象为BeaverDam眼科研究所的2451例43~84岁的血压正常者。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眼底视网膜数码照片测量的视网膜动脉和小静脉直径。主要测量指标为动静脉比率,降低表明动脉直径减少。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随访期应用了抗高血压药物。结果:10年后721例受试者患高血压。动静脉比率低者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高(动静脉比率每降低25%,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7.4%、24.1%、31.0%和45.1%)。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动静脉比率最低的25%的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偏头痛是否与视网膜微血管直径相关。背景:偏头痛与血管疾病相关,但少有研究调查微血管结构变化与偏头痛的关系。设计: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蓝山眼科研究随访的受试者(1997—1999年,共2355例,年龄>54岁)拍摄眼底照片。计算机辅助测量视网膜动脉及静脉平均直径并计算动静脉比。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原则(1988)询问并记录患者偏头痛病史。结果:与有征兆偏头痛病史的受试者(n=182)或无偏头痛的受试者(n=1619)相比,存在无征兆偏头痛病史的受试者(n=128)的视网膜动脉直径较窄。经多变量校正后无征兆偏头痛者较无偏头痛病史者,视网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蓝山眼科研究初查人群中开角型青光眼(OA G)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设计:人群为基础的横向性研究。受试者:本研究包括3654例年龄大于49岁的研究对象,这一人群可代表悉尼西部某地区82.4%的常住人群。方法: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自动视野计及眼底立体视乳头照相,右眼行数字眼底照相,通过计算机辅助程序测量其视网膜血管直径。主要观察指标: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在不考虑眼压的情况下,视野缺损与视杯改变相一致。高眼压的标准为:任一眼的眼压高于21m m H g,青光眼视盘的改变及视野的改变可以不一致。平均视网膜血管直径用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偏头痛是否与视网膜微血管直径相关。背景:偏头痛与血管疾病相关,但少有研究调查微血管结构变化与偏头痛的关系。设计: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蓝山眼科研究随访的受试者(1997—1999年,共2355例,年龄〉54岁)拍摄眼底照片。计算机辅助测量视网膜动脉及静脉平均直径并计算动静脉比。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原则(1988)询问并记录患者偏头痛病史。结果:与有征兆偏头痛病史的受试者(n=182)或无偏头痛的受试者(n=1619)相比,存在无征兆偏头痛病史的受试者(n=128)的视网膜动脉直径较窄。经多变量校正后无征兆偏头痛者较无偏头痛病史者,视网膜动脉平均直径缩窄4.31μm(95%CI0.5—8.1)。结论:存在无征兆偏头痛病史的受试者视网膜动脉较无偏头痛病史者略有缩窄,而在有征兆偏头痛病史者中不存在该现象。上述数据支持微血管疾病与特定类型的偏头痛可能有关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得(IVTA)后眼压(IOP)的改变情况,并对单次或重复注射引起IOP升高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病例序列。研究纳入接受单次IVTA注射(4m g/0.1m L)的连续性536例患者的570眼,以及40例患者接受第2次注射的43眼。此研究回顾了2000年起至今超过42月内由3位玻璃体视网膜外科医生进行的所有IVTA注射的病例。主要观察指标:IOP的升高绝对值(升高≥5m m H g,升高≥10m m H g)以及升高值占基础值的比例(升高≥30%)。结果:在接受了单次注射的528眼中,281眼(53.2%)IOP升高;267眼(50.6%)IOP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轻度慢性高血压人群并发先兆子痫的围生期结局、血压(BP)模式和风险。研究设计:调查了223例轻度慢性高血压妊娠妇女和200例对照妇女。在妊娠时进行24h BP纵向监测,孕24周行多普勒检查评价子宫动脉。记录围生期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8.4%的高血压妇女发生了先兆子痫,且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增加(30.7%vs8.9%),出生体重较低犤(2587.75±832.97)g vs(3167.35±536.3)g;P<0.001犦和剖宫产的比例较高(69.2%vs35.5%)。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平均24h BP犤舒张压78m m H g(SE0.95,SP0.89),收缩压121m m H g(SE0.88,SP0.92…  相似文献   

8.
目的: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 RT)检测人视盘结构,研究非青光眼人群中血压(BP)和视盘结构的关系。设计: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方法:本实验纳入来自Thessaloniki眼研究中心的连续受试者。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SBP)≥140m m H g和(或)舒张压(DBP)≥90m m H g。测量受试者视盘的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口中视网膜栓子的10年发病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评估某地老年人口中视网膜栓子的10年发病率及其预测因子。方法:3654例蓝岭眼科研究受试者至今仍存活的,年龄≥49岁者分别在5年及10年后重新进行检查,眼底照相评定偶发性视网膜栓子的存在。结果:高危人群中2361例患者其累积10年发病率为2.9%(95%CI2.1%~3.6%)。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GITS)对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血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线时,对来自双盲、安慰剂对照的ACTION试验的数据依据高血压(血压≥140/90m m H g)进行分层。结果:7665例ACTION试验患者中52%是高血压患者。约80%使用β阻断剂;高血压患者更常使用其他降压药物进行治疗。血压正常者平均基线血压为122/74m m H g,而高血压患者为151/85m m H g。随访观察显示,硝苯地平可降低血压(P<0.001),在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患者中分别平均降低了3.9/2.4m m H g和6.6/3.5m m H g。仅在高血压患者中,硝苯地平GITS显著降低全因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有关血脂对微血管病变影响的资料不多。本研究评价了一项在澳大利亚进行的基于人群的血脂水平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n=3654,年龄>49岁)。方法:通过每例受试者的数字化照片测量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的直径以获得估计全身小动脉狭窄的情况。采用标准化法对局部小动脉狭窄、动静脉交通和视网膜病变(微动脉瘤、出血、硬性/软性渗出)进行分级。89%的受试者进行了空腹血样检查。用一般线性模型计算调整均数。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视网膜微血管症状的优势比。结果:控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和平均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后,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12.
Ikram  M.  K.  De  Jong  F.  J.  Bos  M.  J.  De  Jong  P.  T.  V.  M.  邱伟庆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22-23
背景:因为视网膜与脑血管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所以视网膜可以为脑血管病变提供许多信息。据报道,较小的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可预测卒中风险。究竟是因为小动脉狭窄还是小静脉扩张仍不清楚。目的:探讨究竟是由于动脉狭窄还是静脉扩张与卒中和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方法:本研究基于前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一个非洲后裔人群进行为期9年的随访,评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有关的因素。设计: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9年随访81%的受试者。受试者:324人参与巴巴多斯眼病研究,均为基线水平的糖尿病患者,且在随访期间有进展为DR的危险。方法:使用标准化方案,通过盲法对基线和随访期间的视网膜照相进行分级,从而评价与糖尿病有关的病变。DR的9年累计发病率是以基线水平患有DM而没有视网膜病变的受试者为基础的。通过乘积极限法估计发病率。采用离散性变量的Cox回归模型评估与DR9年发病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当前和既往血压对老年人视网膜小动脉直径的影响。设计:横断面及纵向研究。背景:澳大利亚悉尼西部地区的老年居民中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受试者:1997~1999年间,2335例年龄大于54岁的老年人,参与了BlueMountains眼研究,并随访5年。主要观察指标:对右眼视网膜进行数码成像,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测量血管直径;视网膜中央动脉最狭窄的五份位数或动、静脉之比(AVR)来描述小动脉狭窄的程度;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及当前及既往血压后,可发现当前及既往血压越高,视网膜小动脉越狭窄(当前及既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ubbard法评价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改变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眼底照相,并采用Hubbard法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详细评价,测定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严重程度和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结果73例(66.4%)高血压患者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组的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严重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严重度均明显增加(P〈0.05)。冠状动脉狭窄者视网膜动脉直径和动静脉直径比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视网膜静脉直径并无明显变化(P〉0.05)。另外,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直径与视网膜动静脉比值均明显缩小(P〈0.05)。视网膜动脉狭窄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阳性预测率为76.62%,灵敏度为80.82%;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阳性预测值为89.74%,特异性为89.19%。结论采用Hubbard法评价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以很好地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该视网膜血管评价方法,可以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普查,并为进一步施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植物蛋白摄入与血压呈负相关。目的:观察大豆蛋白补充摄入对高血压前期或1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设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地点:中国的3个社区。患者:302例年龄35~64岁的受试者,最初的未控制血压为:收缩压130~159m m H g和(或)舒张压80~99m m H g。干预:将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分离大豆蛋白40g/d摄入,对照组给予复合糖类,共持续12周。91.4%的患者完成干预。观察指标:分别在基线、6周和12周采用随机调零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基线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5m m H g(s=10.9)和84.7m m H g(s=6.9)。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同意和不同意参与观察研究的成年受试者间的差异。设计: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机构:苏格兰的初级和二级诊疗中心。受试者:1999—2002年间初诊为大脑动静脉畸形的187例苏格兰成年居民(年龄≥16岁)。干预:由受试者的全科医师向其邮寄同意书。主要观察指标:同意者和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50岁人群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陕西省洋县、靖边县及富平县调查8500人,其中≥50岁2125人中受检1775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散瞳后直接检眼镜检查视网膜,若眼底表现有视网膜动静脉不规则狭窄、视网膜渗出(黄白色硬性渗出和棉绒斑状软性渗出)及出血、视盘水肿,则诊断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受检者于坐位测量血压。结果:≥50岁人群中有1775人完成了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3.5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6.20%(95%CI,5.14,7.45)。通过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显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1),虽然男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6.56%)患病率高于女性(5.89%),但其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743)。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受检者。通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和血压水平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结论:陕西省农村≥50岁人群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较常见。在此人群中年龄、高血压病及血压水平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所得眼内压值(IOP)的分布状态,中国老年人群中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设计:对台湾省台北市Shihpai≥65岁的老年人群进行随机抽样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受试者均接受问诊、全身检查和标准的眼部检查,包括应用N CT进行IOP测量,将具有青光眼病史的患者排除于本研究之外。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本研究1361例受试者中,1292例(95.4%)无青光眼病史,因此被纳入本研究中。IO P(珔x±s)为12.9±3.1m m H g,IOP随着年龄增加呈显著下降(P<0.001),65~69岁人群IOP为13.3±3.0m …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设计: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用以评价洛沙坦50m g联合双氢克尿噻12.5m g用于曾接受缬沙坦80m g治疗但效果不佳的高血压人群的疗效。方法:有237位患者参与了本研究,受试者要求舒张压在95-115m m H g之间,收缩压低于190m m H g。受试者接受为期4周的缬沙坦80m g/日治疗。治疗结束时仍有165位患者舒张压仍大于90m m H g,没有其它排除因素的情况下,改成洛沙坦50m g联合双氢克尿噻12.5m g治疗,疗程4周。结果:在联合用药治疗期结束时,平均舒张压(第一终点)从95.2m m H g降至86.9m m H g,平均收缩压(第二终点)从140.7mmHg降至132.6m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