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涛 《西南军医》2017,(1):75-78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与下游靶基因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s 3′-UTRs)结合,抑制mRNA的翻译或使其降解,进而发挥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或血浆中的miR-375是肿瘤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等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预后.近年来对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进行了大量研究,CA19-9、CA50、CA242、CA494 等均是目前临床诊断胰腺癌的常用标志物,但迄今为止,仍未找到一种对早期胰腺癌有足够敏感性、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来进行肿瘤筛查.一些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1(sVCAM-1)和P选择素等在胰腺癌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B超检查具有简便、经济、无创、无痛的特点,是胰腺癌的首选诊断方法 .单独选用CT、螺旋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EUS)等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上各有其优势与不足.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收集胰液、刷取脱落细胞行细胞学、K-ras基因和端粒酶检查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发展方向.单独某项影像学检查或血清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尚不能满足临床诊断早期胰腺癌的需要,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并建立影像学、脱落细胞、癌基因、抑癌基因、端粒酶等联合诊断的方法 来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起病隐匿、侵袭性强,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总体生存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分子成像可以发现疾病发展过程中分子或细胞水平的早期异常变化,能够早期诊断胰腺癌病灶。就MR靶向分子成像技术原理、胰腺癌早期诊断相关受体和蛋白抗原标志物分子靶点选择以及以钆和磁性纳米颗粒为基础的MR靶向分子成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细胞株中NPTX2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NPTX2)基因在胰腺癌中低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 检测2例正常胰腺组织及ASPC1、BxPC3、CFPAC、PaTu8988、PANC-1、SW1990 等6株胰腺癌细胞株中NFFX2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并对产物进行测序验证.利用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za-dC)处理细胞株ASPC1 及 PANC1,再运用qRT-PCR及SYBR Green荧光掺人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法检测NPTX2基凶的mRNA水平及甲基化程度.结果 MSP结果 显示正常胰腺组织中NPTX2基因未发生甲基化,而在6株胰腺癌细胞株中NPTX2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胰腺癌细胞株ASPC1及PANC-1在5-Aza-dC处理前的甲基化指数(MI)分别为0.964、0.472,mRNA表达的相对值(RQ)分别为5.251和0,而处理后的MI分别为0.531、0.226,RQ分别为5.965和1.076.结论 NPTX2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是该基因在胰腺癌中表达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早期胰腺癌的影像诊断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玉宝 《放射学实践》2002,17(3):272-274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来各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胰腺位置深在 ,胰腺癌恶性度高 ,不易早期诊断 ,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够满意。据文献报道 ,非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平均生存率仅 5~ 8个月 ,术后的 5年生存率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最低者 ,为 7%左右 ;统计发现早期的胰腺癌术后 5年生存率可达 3 0 %以上 ,故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生存率。Moossa等[1] 对早期胰腺癌的定义是 :①肿块的直径在 2cm以下 ;②胰被膜无浸润 ;③没有远处转移 ;④切除标本上也无…  相似文献   

6.
MicroRNA(miRNA)是一系列能通过序列特异性方式来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是由基因编码形成的核蛋白复合物,通常由19~25个核苷酸组成[1],能与信使RNA(mRNA)通过分子互补配对结合诱导其降解或抑制其翻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MUC1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术前10例NSCLC患者检测到外周血肺癌微转移,外周血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MUC1 mRNA表达.结论MUC1基因mRNA 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1(sVCAM-1)和 P 选择素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6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70例,包括胰头癌45例,胰体、胰尾癌25例;TNM 分期Ⅰ-Ⅱ期34例,Ⅲ-Ⅳ期3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sVCAM-1和 P 选择素水平,并与3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 P 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患者(P<0.01);Ⅲ一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清slCAM-1、sVCAM-1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1.4%、85.7%、84.3%,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2.9%.行根治性手术组(39例)术后血清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31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清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水平是胰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敏感性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王丹 《西南军医》2017,(2):158-160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率,大部分肝癌患者就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且预后较差,因此寻找早期肝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分子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Micro 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在血清或血浆中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肿瘤中起着促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能同时调节多个靶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肝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样本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的miRNA可能对肝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有着潜在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极差[1]。其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在我国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2]。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化疗效果差,既往也无特殊有效治疗手段。2008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对9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OPEN式体部伽玛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NCAPH基因敲除对胰腺癌PAN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NCAPH在胰腺癌及其他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NCAPH高低表达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使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NCAPH基因敲除慢病毒建立NCAPH基因敲除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敲除NCAPH基因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MEK及ERK等蛋白的表达。结果NCAPH在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NCAPH高表达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有效敲除胰腺癌PANC细胞系的NCAPH基因,从而抑制NCAPH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CAPH敲除明显抑制了PANC细胞在48、72、96及120 h的增殖能力(0...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疾病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且因生理功能复杂,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确诊者多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10%~ 20%[1].目前常用的筛选胰腺癌的方法为肿瘤标志物CA199的测定,但其特异性不高[2].B超、CT、MR等影像检查方法能做到的仅仅是检出已发生解剖学改变的胰腺疾病,显示的是分子改变的终效应,对小胰腺癌、隐匿性胰头癌的诊断依然是难题.  相似文献   

13.
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预后极差,1年存活率低于20%,5年存活率仅有3%,是所有恶性肿瘤中生存率最低的[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早期手术切除是治愈胰腺癌的关键.现就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蒲红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08,23(4):450-452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后只有3%左右可生存5年以上[1].然而,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30%[2].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胰腺癌发生胰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高达40%~65%[2,3].  相似文献   

15.
吴灵捷  唐作华   《放射学实践》2013,28(8):898-900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胰腺解剖位置深,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DWI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检测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生化改变,为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DWI成像在胰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经介入手段行胰腺癌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胰腺的恶性肿瘤远较良性肿瘤常见 ,胰腺癌不但是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 1种 ,在全身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 ,其发病率也是较高的 ,约占全身癌瘤的 1 %~3 % ,消化道肿瘤的 8%~ 1 0 %。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4位。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及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 ,诊断后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不到 1年。近年来对胰腺癌的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也为其基因治疗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基因治疗是将基因组件转移至组织细胞中 ,基因转移成功后 ,基因产物的表达可以改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无须药物或配合特殊…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预后差,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8F-FDG PET/CT集功能影像与解剖成像于一体,能够反映肿瘤组织的代谢和细胞增生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因此在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疗效监控和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本文就18F-FDG PET/CT在胰腺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SHIP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SHIP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并通过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封闭K562细胞株BCR-ABL基因的表达,探讨BCR-ABL基因表达对SHIP1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CML患者骨髓、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SHIP1基因表达的差异。另取K562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扰成分);非特异性siRNA处理组(加非特异性siRNA);特异性siRNA处理组(加入特异性siRNA封闭BCR/ABL融合基因),应用R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3组中BCR/ABL、SHIP1基因的mRNA及其相应蛋白P210(BCR/ABL编码)、P145(SHIP1基因编码)的表达,并比较各组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ML患者骨髓白细胞和K562细胞中SHIP1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特异性siRNA处理组中BCR-ABL基因mRNA和P210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HIP1基因mRNA和P145蛋白表达水平随BCR-ABL表达下降而增加;非特异性siRNA处理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ML患者SHIP1基因的表达低于正常人;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BCR-ABL基因的表达;BCR-ABL基因能抑制SHIP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亚型的治疗中,首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CCR)是和预后相关的最重要的指标。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拥有不同CCR病人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从而寻找影响AML预后相关基因。方法收集3例CCR6个月内复发(A组)和3例CCR12个月以上(B组)的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细胞,纯化mRNA,分别用Cy3和Cy5标记,和Agilent Human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在检测的20173个基因中,筛选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21个,其中在A组各例都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0个,同时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1个。结论 APP等21个基因与采用标准化疗的AML首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有关,这些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难治性AML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nt)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由约70nt的pre-miRNA经Dicer酶剪切加工而来,通过RISC(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在转录后对靶基因的表达实施调控。如miRNA与其靶基因mRNA的3’-UTR(非翻译区)片段完全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