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 rematurity,ROP)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三级医院6所作为研究医院,设计ROP筛查临床调查表,选择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调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①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ROP发生率为12.70%,阈值病变发生率为3.56%。②出生体重1 000 g、1 000~1 249 g、1 250~1 499 g、1 500~1 749 g、1 750~2 000 g的患儿ROP发生率分别为25.00%、21.80%、14.20%、11.40%、7.40%。结论:三级医院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ROP发生率是12.70%,阈值病变发生率3.56%。随着体重的降低ROP的发生率升高,程度越严重,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重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该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出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进行前瞻性调查,提供该地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资料。方法:对两年内该院出生的全部活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 638例,调查其孕母情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7.72%(1 638/21 229),男女之比为1.29∶1(922/716)。胎龄<28周、~32周和~37周的比例分别为1.16%、19.90%和78.94%。出生体重<1 000 g、~1 500 g和~2 500 g的比例分别为0.67%、13.68%和85.65%。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44.14%)、母亲流产史(43.89%)和多胎史(27.66%)等。最常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3.53%)、高胆红素血症(32.3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8.30%)等。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后死亡、死亡及自动出院的比例逐渐下降,治愈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调查揭示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常见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费秀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23-2624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08年1~12月收治新生儿625例,常规进行血糖检测。结果:高危儿低血糖发生率为8.32%,有感染、母亲合并糖尿病、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的新生儿其低血糖发生率高。新生儿生后第一天低血糖发生率高达57.69%。胎龄<37周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37周的新生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2χ=46.759 2,P=0.000 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的低血糖发生率,与在2 500~4 000 g之间以及<2 500 g的新生儿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χ=57.453 6,P=0.000 0<0.01)。结论:及时诊断新生儿低血糖症,积极合理治疗,对于改善新生儿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住院存活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及常见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120例存活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资料、早产高危因素、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28 d预后情况。结果 120例早产儿中男女比例为1. 22∶1;平均胎龄为(32. 82±2. 19)周,出生胎龄28周者3例(25. 00%),28~31周者35例(29. 17%),32~34周者54例(45. 00%),35~36周者28例(23. 33%);平均体质量为(1 972. 36±500. 03) g,1 000 g者2例(1. 67%),1 000~1 499 g者26例(21. 67%),1 500~2 499 g者74例(61. 67%),≥2 500 g者18例(15. 00%);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7分者占25. 00%,出生5 min后Apgar评分≤7分者占7. 50%;孕母引起早产的前3位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1. 67%)、胎膜早破(15. 00%)、子宫异常(10. 83%);羊水异常17例(14. 17%),脐带异常10例(8. 33%),胎盘异常12例(10. 00%); 120例早产儿中,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占77. 50%、血液系统疾病24. 17%、消化系统疾病28. 33%、循环系统疾病62. 50%;不同出生体质量或胎龄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120例早产儿的存活率为90. 83%(109/120),死亡率为9. 17%(11/120),其中呼吸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占72. 73%(8/1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子宫异常、羊水异常等是引起早产的常见因素;在新生儿时期早产儿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加强产前健康宣教与产前检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早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进行筛查,了解ROP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眼科门诊进行ROP筛查的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筛查情况。 【结果】 共计筛查239例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现ROP患儿15例,发生率为6.28%。BW≤1 500 g、1 500 g2 000 g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20.59%、8.22%、1.52%,组间R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5);胎龄≤31周、31<胎龄≤34周、胎龄>34周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29.17%、7.25%、2.06%,组间ROP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5.96,P<0.005)。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吸氧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 筛查显示ROP的发生率为6.28%,不规范吸氧、出生体重低及胎龄小是ROP形成的相关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败血症影响因素,为早产儿败血症发生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万宁市某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全部早产儿病历资料及全部检测结果,对可能影响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早产儿败血症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 905例早产儿进行分析,其中男婴1 624例,女婴1 281例,胎龄27周5 d至36周6 d,平均(33.92 ± 4.35)周,出生体重710~3 453 g,平均(2 046 ± 639)g。发生败血症227例,发生率为7.81%。早发型败血症182例,占80.2%,晚发型败血症45例,占19.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OR=1.752)、出生窒息(OR=2.134)、宫内感染(OR=4.495)、机械通气(OR=4.749)及PICC(OR=2.512)的早产儿败血症发生风险较高,胎龄>32周(OR=0.731)、出生体重≥1 500 g(OR=0.312)的早产儿败血症发生风险较低。结论 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是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宫内感染、机械通气及PICC是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做好产妇围生期保健,减少低胎龄早产儿的发生,减少各类侵入性操作,应用无创通气技术,缩短各类管道留置时间,合理喂养,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胎龄为指标,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筛查标准和初次筛查时间。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1年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NICU病区1 148例早产儿,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体重≤1 000 g、1 001~1 250 g、1 251~1 500 g、1 501~1 750 g、1 751~2 000 g、>2 000 g各组间阈值RO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01.54,P<0.001),其OR值为1.00、0.45、0.24、0.07、0.02、0.003,出生体重﹥1 500 g时阈值ROP发病率显著降低;ROC曲线示在出生体重为1 532.5g面积最大;出生胎龄﹤28周、28~30周、30~32周、32~34周、≥34周各组间阈值R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14,P<0.001),其OR值为1.00、0.68、0.29、0.07、0.02,出生胎龄>32周时阈值ROP发病率明显降低;ROC曲线显示在出生胎龄32.07周面积最大;出现阈值ROP时的矫正胎龄﹤35周的8例早产儿,出生后周龄均在4~6周。结论:出生体重≤1 500 g和出生胎龄≤32周是ROP筛查指标;初次筛查时间在矫正胎龄≥35w或出生后4~6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50例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三组,按胎龄分为≤32周、32~≤34周、34~≤37周三组,比较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结局与其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双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5%,早产儿并发症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和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以感染(8.9%)、颅内出血(5.2%)、血糖异常(4.8%)、高胆红素血症(4.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9%)为主。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下降。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越高。34周后及出生体重≥2500 g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均维持在低水平。应加强双胎孕妇产前管理,减少早产尤其是32周以前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年活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儿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2000~2005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及流行趋势,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市抽取南岗和道外两个区具有接产能力的全部16家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对2000~2005年出生的孕周≥2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填写产妇及新生儿调查表。结果:共调查活产婴儿15 112人(男7 861人,女7 251人),其中低出生体重儿486例,发生率为3.2%;各年度间差异显著,但城乡、性别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均未见显著差异;低出生体重儿中37周的早产儿223例占45.9%,足月产儿253例占52.1%;≥1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3.8%,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仅占6.2%。结论:哈尔滨市2000~2005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和发达国家的发生率相近;低出生体重儿以1 500~2 500 g为主,农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城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宫内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病因、了解BPD发病机制,为BP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收治接受呼吸器辅助呼吸(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505例存活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早产儿BPD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PD多发生于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1 500g的早产儿,BPD与胎龄小、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出生时重度窒息,长时间机械通气、新生儿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等因素相关。结论预防早产及重度窒息,规范窒息复苏流程,避免长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积极控制感染、关闭动脉导管可减少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丁素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05-4407
目的:调查该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并针对国内现有的ROP筛查标准进行对照,评估其在县市级医院的实用性。方法:统计2006年1月~2010年6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494例新生儿住院期间眼底筛查结果,并按该院的筛查标准与2004年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体重<2 000 g,孕周<32周;高危因素早产儿可以到2 200 g、孕周<34周)、英国推荐的ROP筛查标准(体重≤1 500 g或孕周≤31周)和美国推荐的ROP筛查标准(体重≤1 500 g或孕周≤28周)对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接受筛查的494例患儿(早产儿464例,足月儿30例)中仅有7例早产儿发生ROP,30例足月儿中无1例发生ROP。结论:该院RO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及国外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与该院现有的筛查标准相对较宽及该地区经济水平相对偏低等有关,将该院的筛查结果与国内现有的ROP筛查标准比较无一例遗漏,与英国及美国的ROP筛查标准比较均有2例ROP患儿被遗漏,有必要根据更多的流行病学结果,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ROP筛选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46例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15个相关因素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周、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盘因素、宫内窘迫、羊水因素、小于胎龄儿、代谢性酸中毒、辅助通气9个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有关;进一步行Logistic分析,出生体重、孕周、1分钟Apgar评分、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出生体重、孕周、1分钟Apgar评分、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在早产儿的诊治过程中应予足够重视,从而提高预见性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有效的预防。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的40例早产儿进行住院体重监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早产儿EUGR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当出生体重≤1 500 g时,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52.5%;当出生体重>1 500 g时,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47.5%,不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P<0.05);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24例,出院时发生EUGR 18例,占45.0%;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患儿16例,出院时发生EUGR 11例,占2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平均值为(23.5±10.1)g,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为(11.1±3.9)d;而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平均值为(26.9±12.4)g,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为(6.9±6.2)d,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而相比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发育迟缓、胎龄过小、体重过低、出生时全身感染、出生后体重持续下降为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发生EUGR的概率大。宫内发育迟缓、胎龄过小、体重过低、出生时全身感染、出生后体重持续下降均会诱发EUGR,在住院治疗阶段应积极进行感染治疗和并发症预防,同时高度重视早产儿的营养干预,避免体重持续下降为预防EUG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龄及出生体重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分娩的217例早产儿资料。结果: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8%和2.3%。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随胎龄或出生体重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出生前加强孕期保健,尽可能延长胎龄,促进肺成熟;出生后防止早产儿窒息和加强低出生体重儿监护,将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28天以上的早产儿102例,探讨BPD与孕周、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宫内感染性肺炎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02例早产儿中BPD者21例,BPD发生率为20.59%(21/102),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浓度>40%的持续时间、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及PDA与BPD的发生有关。且吸氧浓度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越长,BPD的发生率越高。结论:BPD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浓度>40%的持续时间、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及PDA等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308例早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0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8例早产儿中男230例,女78例。入院日龄<1 d 232例,1~7 d 48例,7~28 d 28例;孕周26~28周27例,28~32周91例,32~37周190例;出生体重<1 000 g15例,1 000~1 500 g 66例,1 500~2 000 g 110例,2 000~2 499 g 82例,>2 500 g 35例。第二胎59例,第三胎22例,第四胎21例;双胞胎39例,3胞胎2例。大多数患儿有1个以上的并发症,见表1。此外,G-6-PD缺乏56例,ABO溶血17例,先天畸形8例(唇腭裂、动脉导管未闭各2例,左下肢足内翻、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ROP的预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隆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或出生体重2 500 g的608例新生儿ROP筛查资料,记录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试管婴儿、贫血、黄疸、酸中毒、保温箱、多胎、低血糖血症、吸氧情况、呼吸机的应用、肺炎、输血史等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ROP的高危因素。结果 608例早产儿发生ROP 50例,发生率为8.22%,其中Ⅰ期32例、Ⅱ期16例、Ⅲ期1例、Ⅳ期1例、Ⅴ期0例。28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手术成功,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出生胎龄越小,ROP的检出率越高(χ~2=12.57,P0.05);出生体重越低,ROP的检出率越高(χ~2=17.82,P0.05);对早产儿ROP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试管婴儿、呼吸机的应用、输血是影响ROP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ROP的发生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试管婴儿、呼吸机的应用、输血等因素有关,加强对早产儿眼底筛查,在早期及时诊治,有利于病情的控制,降低失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类型及并发症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 为临床制定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35例脑瘫早产儿进行脑瘫分型、智力测定、语言评估、眼科学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及脑电图检查等, 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各类并发症共计284个, 平均每例患儿合并并发症(2.10±1.33)个。2)<32周组脑瘫构成比、痉挛型四肢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癫痫发生率及并发症个数均明显高于32~33周组和/或34~36周组。3)<1 500 g组脑瘫构成比、痉挛型四肢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癫痫发生率及并发症个数均明显高1 500~2 499 g组和/或≥2 500 g组。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痉挛型四肢瘫的发生率较高, 合并症发生率增加。降低小胎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是减少脑瘫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 337例早产儿头颅CT检查结果, 了解早产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hemorrhage, ICH) 的发病情况、头颅CT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337例早产儿于生后 3~7d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98例存在ICH, 收集其临床资料, 分析出生体重、胎龄与ICH类型的关系, 分析ICH患儿临床表现特点与转归情况。结果: 98例ICH早产儿 (检出率 29 .1% ) 中有围产期因素者 69例 (70 .4% ); 出血类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 62例 (63 .3% ), 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 (subependymal/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 SEH/IVH) 28例 (28. 6% ), 脑实质出血 (intraparenchymalhemorrhage, IPH)8例 (8. 2% ), 出生体重>1 500g、胎龄≥34周者多发生SAH, 出生体重<1. 000g、胎龄<32周者发生SHE/IVH较多; 临床表现: 有症状者 72例 (73. 5% ), 其中以兴奋症状为主者 16例, 以抑制状态为主者 48例, 先短暂兴奋后转为抑制状态者 8例; 转归: 治愈及好转 68例, 死亡 28例, 自动出院 2例, 病死率 28. 6%。结论: 早产儿ICH多数有围产期因素, 出血类型与出生体重、胎龄存在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多样, 易漏诊, 病死率高, 故早产儿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