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儿脑损伤筛查专科门诊在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的作用以及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专科门诊筛查,早期发现脑损伤忠儿。对婴儿脑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以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专科门诊对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有意义,88.1%的患儿由门诊筛查发现而被诊断,筛查中应着重注意小婴儿肌张力改变(48%)和运动发育落后(35%),脑损伤中不明原因占18%,1岁以内脑损伤诊断以中枢性发育障碍(89%)、运动落后(11%)为主,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综合方法,20d一疗程,108例1岁以下脑损伤忠儿治疗效果:显效46.2%,好转47.2%,无效6.6%,总有效率为93.4%,6mo以下疗效显著高于6mo以上脑损伤忠儿。结论婴儿脑损伤专科门诊定期筛查能够早期发现患儿,CDD和MD作为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名称是可取的,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医学干预方法可以在医疗保健机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用早期综合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方法,避免或减轻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将168例新生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通过随访来观察疗效,于1岁后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观察组88例有5例出现轻度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对照组80例中脑瘫11例,智力落后4例,癫痫3例,死亡2例,听力障碍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早期综合治疗的措施对新生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婴幼儿脑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抽取婴幼儿脑损伤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措施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早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发育商(盖赛尔发育量表)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发育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脑损伤实施早期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优于单纯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虹 《中原医刊》2009,(20):42-43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早期发现的新路径,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脑瘫的发生。方法对所有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小儿,在1、2、3、4、5、6、9、12月龄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包括Vojta姿势反射、原始反射、运动发育测查,从中筛查出脑损伤患儿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结果小月龄儿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较高,随着月龄的增加,异常率逐渐下降;早期指导可促进神经运动发育异常儿的正常化。结论在儿保门诊开展早期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异常,并可动态评估小儿神经运动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缺氧缺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组在静脉滴注营养脑细胞药物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运动、高压氧舱、游泳、抚触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运动改善、修复脑细胞、促进大脑发育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疗效确切,且疗程短,花费低,是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致病因素、大脑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44例子出现神经行为异常的早期新生儿进行病因、B超检查大脑影像学改变和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 44例患者中35例有明确高危因素,所有病例B超检查异常,经治疗患者症状减轻,9例未早期治疗患者临床表现无改善.结论 显示在孕期产程有高危因素的可引起新生儿脑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行为异常,适当治疗可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脑损伤诊断及早期干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Z):68-69,71
由于部分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缺乏明显表现,或存在的表现被归因于发育不成熟,脑损伤经常因此被漏诊。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因脑损伤所致的残疾,本文整理相关资料,将目前对婴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相关技术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8.
50例婴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云  白琳  吕翠花 《中国医刊》2002,37(12):38-40
目的:观察婴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50例婴儿脑损伤及脑瘫儿专人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并指导家长家庭训练与医院治疗相结合。康复评定采用综合评定方法。结果:通过1-2年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45例脑损伤儿中除2例听力障碍外,全部恢复正常。5例脑瘫儿中3例接近正常,2例中-重度脑瘫儿仍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结论:积极适宜的医院与家庭相结合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确能使大部分脑损伤儿恢复正常,并减轻脑瘫儿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的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早期康复治疗,对这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经康复治疗12个月后,治愈率为66.18%(45例),好转率为30.88%(21例),其早期康复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66例),而无效仅2例.结论: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肌张力、运动发育以及异常姿势,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是指在围产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的新生儿,其死亡率和伤残发生率大大高于正常婴幼儿。主要后遗症是脑性瘫痪。因此,追踪观察高危儿,及时发现脑瘫早期患儿,早期干预是促进康复的关健。现将2004年1-12月我科对108例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并随访,结果显示,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形成医院一家长共同护理的模式,对于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振幅整合脑电图在监测早产儿早期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及时治疗提供指导,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方法:选取30例早期脑损伤早产儿(试验组)及同期3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研究、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监测结果。结果:试验组30例早产儿的连续性电压评估率、睡眠周期性评估率(分别为30.00%、4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儿(分别为93.33%、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30例早产儿a EEG背景活动异常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损伤早产儿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能为临床早期诊断脑损伤提供依据,可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瑞典J-L af Geijerstam等分析了关于早期CT检查无异常的轻微脑损伤患者存在预后不良的文献报告,认为早期应用CT检查对轻微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分检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吴惠文 《海南医学》2014,(17):2573-2574
早产儿脑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存活早产儿存在智力及神经发育异常,表现为脑瘫、认知障碍及视听觉受损等。早期确诊早产儿脑损伤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是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用于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范晓鋆  陈伟 《安徽医学》2015,36(6):693-694
目的:评价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的意义及早期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黄疸动态监测,将动态监测中发现胆红素超标的患儿随机分成蓝光治疗组、蓝光辅助茵栀黄治疗组、蓝光辅助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及胆红素值的下降程度,客观评定新生儿早期黄疸监测的临床意义及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黄疸峰值、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单一蓝光治疗相比,蓝光治疗辅助茵栀黄或妈咪爱均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值。结论动态监测黄疸可尽早发现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联合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数能够治愈。本文对36例小儿脑瘫早期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是指发生在血管痉挛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h内大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脑灌注变化、炎症反应、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皮质弥散去极化、血脑屏障破坏及神经细胞死亡等。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早期脑损伤发生的研究最新进展,旨在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早期免疫缺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免疫缺陷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继发性免疫缺陷两种类型。原发性免疫缺陷是由于遗传性或先天性原因所致的疾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则是由于各种疾病或外因所引起的免疫功能减退 ,出现免疫抑制状态。重型脑损伤后所出现的早期免疫缺陷属继发性免疫缺陷的一种形式。急性重型脑损伤所致的各种免疫异常早有报道 ,这些免疫缺陷的改变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和范围。很多研究描述脑损伤者的免疫状态 ,认为脑损伤后早期淋巴细胞循环的减少 ,T细胞数量降低 ,同时T细胞的活性降低和增殖功能受到损害。也有少数研究指出是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及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实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身高、体重及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NB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00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辅加干预治疗:听觉、视觉、触觉和前庭运动刺激等,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身高、体重及NB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干预对预防和减轻脑损伤所致的伤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儿童保健门诊对0-12个月的正常儿童除常规查体外,再进行7项vojta姿势反射,7项原始反射检查。初步探讨此方法在脑损伤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及2项反射在不同月龄中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及评价标准:7项vojta姿势反射中1-3项姿势异常者为不通过,7项原始反射中在相应的月龄内有一项消失,减弱,延迟为不通过:0—6个月儿童初筛未过者行1个月早期训练后随诊进行复筛,复筛未过既转诊到本市脑瘫康复中心确诊,6—9个月初筛未过既转诊。结果:经此方法筛查2065例儿童未通过筛查者155例,转诊98例儿童到脑瘫康复中心,确诊为脑瘫及大脑协调功能障碍的17例,在转诊者中脑损伤的早期诊断率达17%。远高于目前我国脑损伤早期诊断率7%:资料显示0—3个月小儿姿势应答能力较差,姿势反射异常阳性检出率低。4个月以后特别是6—9个月姿势应答能力增强,姿势反射异常阳性检率随之增高。原始反射在各个月龄中的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但随着月龄的增高原始反射的阳性检出对脑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脑损伤新生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并选择40例健康发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设定为C组。A组脑损伤新生儿采取医院干预的诊治方案对进行诊治,B组未采取干预措施,C组为健康发育对照组。对三组新生儿的体格状况及智力发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C组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3项体格发育状况及发育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3项体格发育状况及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B两组脑损伤新生儿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发现经过治疗的A组体格异常(身高、体重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智能低下和脑瘫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新生儿患者采取早期诊疗措施,可显著改善脑损伤新生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