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81-82
目的:对牙齿重度磨耗的伴有牙列缺损患者,用牙颌垫式义齿重建咬合,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6患者先用暂时性塑料牙颌垫式义齿恢复其垂直距离,试戴3—6个月合适后改用金属铸造牙颌垫式可摘义齿修复。结果:36例患者100%感觉适应,咀嚼有力者33例,占91.67%。结论:对重度磨耗的伴有牙列缺损患者,金属铸造牙颌垫式可摘义齿可有效重建咬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面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对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咬合垂直距离(OVD)降低进行咬合重建的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依据有无牙列缺损和颞下颌关节紊乱(TMD)分为三组.A组42例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不伴有TMD者;B组15例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且有功能性TMD者;C组8例为牙列重度磨耗伴有功能性TMD但无牙列缺损者.采用垫式可摘义齿和可摘式牙合垫在正常的正中牙合位进行重建或修复.结果:65例患者随访45d~9年,咀嚼功能明显改善,TMD症状缓解.结论: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的OVD降低,有必要对其进行咬合重建性修复,在正中(牙合)位行咬合重建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其后固定修复的参考过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先行修复设计,然后进行过渡塑料垫式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每月复查并调改至最适颌位。观察3~6个月后,制作永久性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嘱6个月复诊1次。结果 37例患者中双重建者13例,单重建者24例;随访2年,垂直距离得到恢复,咀嚼功能明显改善,肌疲劳感消失,颜面及外形、发音功能恢复良好,修复体对口腔软组织无损伤。结论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的咬合垂直距离降低有必要进行咬合重建修复,而永久性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郭卫兵 《当代医学》2011,17(8):51-51
目的探讨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选择2005~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级机关医院收治的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20例,对其进行息止颌间隙分析,咬和重建后,行固定可摘义齿修复,随访1.5~2a,观察疗效。结果修复后,20例患者均咀嚼有力,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痛,面型较前美观自然。结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导致患者垂直距离降低,对其进行咬合重建后,再行修复治疗,可获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在临床重度磨耗或伴牙列缺损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2009年就诊的重度磨耗或伴牙列缺损患者7例,均为中老年患者。其中,重度磨耗无牙列缺损者共2例,采取树脂充填抬高咬合,先进行咬合重建,后期做固定修复;另有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5例,用塑料牙合垫式活动义齿对其进行咬合重建后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以上患者随访6~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及感觉舒适6例;面型均有所改善,咀嚼有力5例,咀嚼改善2例;因口干综合征不适者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各1例已缓解。修复后基牙无明显根尖病变、咬合痛及松动等现象。1例患者3个月出现少量烤瓷冠崩瓷,调牙合后无加重,其余均未见明显异常。牙槽嵴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重度磨耗或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后,应用塑料牙合垫式活动义齿过渡修复以及之后固定、可摘联合修复的永久修复方法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修复治疗.方法选择牙列缺损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13例,根据患者余留牙情况、息止牙合间隙等分析,其中9例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4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随访1年后,11例患者咀嚼有力,12例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解,12例患者面型美观.结论咬合重建可缓解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咀嚼功能,过渡性牙合重建修复可为永久性牙合重建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案与效果。方法:选取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36例,进行修复并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修复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果:经过重建治疗,患者咀嚼功能评价优良率达97.22%,除3例患者颞下颌关节轻微功能紊乱外,其余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恢复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口颌系统、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直接行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重度磨耗并伴有不同程度牙列缺损的患者10例,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完成咬合重建修复。对修复前、义齿修复1、6个月后的患者满意度和咀嚼效率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修复后1、6个月的咀嚼效率均高于修复前(P<0.05),而患者修复后1、6个月的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位患者对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可有效恢复患者口颌系统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合口腔CBCT观察咬合修复重建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指导临床如何建立稳定合适的新的咬合关系,并对咬合重建在口腔修复中的适应症、制作工艺、临床技术性等加以研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20例,结合口腔CBCT,观察修复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对其进行息止颌间隙分析,恢复其合适的咬合垂直距离,再行固定、可摘义齿修复,随访6-18个月,CBCT观察关节间隙变化等观察疗效。结果修复后,20例患者均咀嚼有力,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痛,面型较前美观自然。结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导致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降低,结合口腔CBCT对其进行咬合重建后能更好的恢复其合适的咬合关系,再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运用固定临时冠桥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2种方法修复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以确定哪种方法在过渡性咬合重建中的效果更佳.方法 采用固定临时冠桥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作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过渡性修复方式,暂时性恢复患者的面下1/3垂直距离,恢复部分的咬合关系,改善关节症状.随访后,患者自觉感觉良好,观察2种过渡修复方法后的咀嚼效率.结果 患者试戴2种修复体后均感觉舒适,牙周无压痛、面容丰满美观,关节区无胀痛不适,咀嚼功能改善明显,食物嵌塞解除,但固定临时冠桥在修复后的咀嚼效率提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临时冠桥修复咀嚼效率优于■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垫式义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31例因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所致垂直距离过低,伴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伴牙周病等进行袷垫式义齿的治疗方法、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显效23例(74.19%),有效5例(16.13%),无效3例(9.68%)。垫式义齿在重建正常的垂直关系的同时,达到修复缺损,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为治疗与修复同时进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牙列磨耗通常表现为牙体组织广泛缺损,是老年人口腔多发病之一,对咀嚼功能、口颌系统、颜面部外观都有很大影响,甚至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TMD)。老年患者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垂直距离已明显降低,颌位变化,咬异常,故重建中垂直距离及关系的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将老年患者牙列重度磨耗重建中可摘式局部义齿修复治疗22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对35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部分伴有TMD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了[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结果随访3-12个月,35例患者其颜面美观、咀嚼和发音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TMD者,大部分患者其关节症状缓解或消失;无TMD者,戴用义齿后未出现TMD症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牙合]垫式可摘义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弹性附着体义齿伴重度磨耗的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18例下颌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并与铪垫式可摘义齿修复作对照,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和咀嚼效率。结果:经过6个月观察,88.9%的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稳固,对修复效果满意,基牙未发现龋坏及松动,无颞下颌关节明显不适。统计学分析显示弹性附着体咀嚼效率高于传统袷垫式可摘义齿(P〈0.05)。结论:弹性附着体用于伴重度磨耗的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牙合)垫式义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31例因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所致垂直距离过低,伴深覆(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伴牙周病等进行(牙合)垫式义齿的治疗方法、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显效23例(74.19%),有效5例(16.13%),无效3例(9.68%).(牙合)垫式义齿在重建正常的垂直关系的同时,达到修复缺损,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为治疗与修复同时进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较多、较复杂的牙列缺损是老年口腔多发病之一,可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垂直距离(0VD)已明显减低,口颌系统、颜面外观等都将受到影响,所以颌重建中垂直距离及颌关系的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提出了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中大部分可考虑用可摘局部义齿一次性修复治疗的方法并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效果.方法 选取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可摘义齿重建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修复效率、满意度及咀嚼效率.结果 观察组修复优良率为93.33%较对照组73.33%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义齿佩戴舒适、咀嚼有力、肌疲劳感消失、面容改观的满意度分别为80.0%、83.33%、90.0%、60.0%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能够改善咬合关系,改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重建修复治疗。方法:对75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部分伴有TMD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重建修复。结果:随访6~22个月,75例患者其颜面美观、咀嚼和发音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TMD者,大部分患者关节症状缓解或消失;无TMD者,戴用义齿后未出现TMD症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牙合]垫式可摘义齿[牙合]重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老年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先行修复设计,然后进行过渡塑料(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每月复查并调改至最适颌位.观察3~6个月后,制作永久性(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嘱6个月复诊1次.结果 37例患者中双(牙合)重建者1...  相似文献   

20.
李广亚  唐卫  杨俊秀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106-1107
目的探讨全口过度磨耗患者牙列缺损的活动修复。方法对24例垂直距离降低的患者采用塑料或金属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恢复垂直距离。结果 24例患者经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后,面下三分之一高度恢复,22例满意2,例树脂牙合垫咬碎(因患者有夜磨牙),后改用金属合垫后戴用效果良好。结论通过抬高咬合2 mm修复后,垂直距离恢复正常,正中牙合咬颌时上下唇自然闭合,口裂平直,唇红厚度正常,口角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沟深度适宜,面部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