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改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8例妊高征患者、90例正常妊娠孕妇和50例健康非孕妇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rG),脂蛋白(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l)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除高密度脂蛋白(HDL)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血清脂蛋白(a)[LP(8)]水平明显增高,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亦增高(P〈0.05),HDL、载脂蛋白Al(ApoAl)水平降低(P〈0.05);随着病情加重,LP(a)、TC、TG、LDL、ApoB明显增加。结论:血脂代谢异常可能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poAI、apoB)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I、apo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对血脂水平有影响,血脂水平在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及其证候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ANFH)及其中医证候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对ANFH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痰瘀阻络、经脉痹阻和肝肾亏虚3个证型,用SAS软件分析ANFH及其证候的血脂情况。结果:ANFH组较对照组TC、TG、LDL、Apo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痰瘀阻络证的Tc、TG、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组的TC、TG、ApoB水平明显高于经脉痹阻证(P〈0.05),而其HDL明显低于经脉痹阻证组(P〈0.05)。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与“痰”及生“痰”相关的证型上;而肝肾亏虚可能是导致股骨头坏死血脂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辨证分型与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心君  梁晖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63-2165
目的:通过观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ApoB/ApoA1的变化,探讨急性脑梗塞辨证分型与血脂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104例,根据中经络证型分为5组。入院当时按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检测其血清TC、TG、LDL-C、ApoA1、ApoB、ApoB/ApoA1。结果:(1)各证类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以痰热腑实组最高,气虚血瘀组最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各证类组的血脂水平以风痰瘀阻组最高,其与其余各证类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各证类组的载脂蛋白比较,风痰瘀阻组ApoA1水平最低,ApoB及ApoB/ApoA1水平最高,风痰瘀阻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血脂水平仅低度相关(r〈0.40)。结论:(1)中风急性期以标实症状突出,阳明实热是该病的加剧因素。(2)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塞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脑梗塞急性期证候分类提供客观量度,但能否反映中风病患者的病情及脑实质损害严重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加辛伐他汀20mg)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ET-1和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再入院的总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6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能降低TC、TG、LDL,延缓疾病的进展,而且能降低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CHD)发病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CHD患者,其中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A,5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B,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C,另外选择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4组患者hs—CRP、TG、TC、HDL—C、LDL—C、ApoAl及ApoB7项指标,对比分析CH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CHD组患者上述7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CHD组患者的hs—CRP、TG、TC、LDL、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oAl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CHD的早期检查和诊断过程中,hs—CRP联合血脂检测对CHD预测有着良好且积极的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反应CHD患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7.
血脂水平与中老年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与中老年人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检测空腹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与1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LDL-C、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升高与中老年人脑梗死关系密切,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老年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脂检测结果。方法检测140例T2DM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T2DM组HDL-C、ApoA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TC、TG、LDL-C、Apo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2DM患者多有脂代谢紊乱,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要重视血脂的控制,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痈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血脂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应用日本Hitaeld7060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126例冠心痛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TC、TG、HDL—C、LDL—C、ApoA、ApoB浓度,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关系。结果:冠心痛各组患者血清hs—CRP、Tc、TG、LDL—C、ApoB浓度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ApoA1,浓度无明显差异,HDL—C浓度冠心病各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组血脂各指标浓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ha—CRP作为一种低水平炎症敏感标志物,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来评价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能较好地预测冠心痛的危险程度,冠心痛患者存在明显血脂代谢紊乱,但血脂代谢紊乱可能仅为发病基础,而血脂紊乱后致血管的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才是导致冠心痛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故临床中应联合检测血脂各项。特别是TC、TC/HDL—C的值,才能较准确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事件的发生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 d内血脂变化情况,观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AMI患者,合并高血压病46例,合并糖尿病32例;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合并高血压病48例,合并糖尿病36例。测定两组患者入院2 d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 AMI组发病2 d内TC、LDL-C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0.05),TG、LP(a)、HDL-C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组TG、TC、LDL-C水平均高于非高血压病和非糖尿病组,但LP(a)、H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脂水平存在动态变化,早期可能出现一过性降低,故不能作为临床调脂治疗的依据。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1.
胡玲波 《中医药研究》2012,(9):1132-1133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N-(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O.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脂康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TG、TC、LDL—C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ApoE(-/-)小鼠作为实验组,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以及治疗组4组,后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及高、中、低荆量的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8周;另选8只同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对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清TC、TG和LDL—C均明显增高,HDL—C水平下降,与正常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TC、TG和LDL—C均明显低于模型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辛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具有良好的调节ApoE(-/-)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检测在 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及相关性。方法:以郑州市第一 人民医院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诊的 6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 60 例健康体 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HbA1c 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分析观察组患者 HbA1c 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观察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FBG、HbA1c、TC、TG 以及 LDL–C 均更高,而 HDL–C 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中,HbA1c 与 TG、TC、LDL–C 呈正相关(r = 0.581,0.555,0.504,P 均< 0.001),与 HDL–C 呈负相关(r = –0.346,P = 0.007)。结论:2 型糖 尿病患者 HbA1c 及血脂指标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同时 HbA1c 还与血脂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也能够反映 2 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血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选择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4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TG、TC、HDL-C、LDL-C、ApoA、ApoB)水平。结果:西宁地区冠心病SA组、UA组和AMI组hs-CRP、TG、TC、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CRP与TG、TC、LDL-C、ApoB呈正相关,SA组、UA组和AMI组HDL-C、Ap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hs-CRP与HDL-C、ApoA呈负相关。结论:hs-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脂联合检测对西宁地区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患者的健康水平,特别为筛查血脂异常人群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从抽取1250名输血患者进行血脂检测资料分析,检测五项指标: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血脂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本组血脂异常者共有200例,所占比例为16.0%。血清TG、HDL-C、LDL-C、TC、HBA1c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步上升趋势。结论:输血患者五项指标检测指标总体比较健康,但是要加强血脂监测。  相似文献   

17.
9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益寿调脂片,对照组30例用舒降之,疗程60d。结果显示益寿调脂片对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AI)疗效显著,并能显著降低TC/HDL—c比值。其中,降TC、LDL—c、AI、TC/HDL—c、Apo(载脂蛋白)B_(100)的疗效与舒降之无明显差异;而降TG的疗效明显优于舒降之。益寿调脂片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ApoA)疗效均不理想。本实验表明益寿调脂片是一种能降低原发性高脂血症血清TC、LDL—c、TG、AI及ApoB_(100)和TC/HDL—c比值的较为理想的药物,与舒降之的降脂作用相似,是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价廉的国产血脂调节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23名脑梗死患者和124名非脑梗死对照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脑梗死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TC、TG、LDL水平与脑梗死无明确关系,而低HDL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l)及血脂检测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时的意义。方法: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仪对100例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80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患者及80例健康成人进行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及用SYSMEX公司糖化血红蛋白仪(HPLC-723GT)对HbAlcl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组HbAlc、FPG、TC、TG、LDL—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HDL—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DM有微血管病变组HbAlc、TC、TG、LDL—C水平DM无微血管病变组升高,HDL-C水平较无微血管病变组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DM有微血管病变组与DM无微血管病变组的FP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l与血脂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在不同孕期血脂及脂蛋白的变化。方法:用迈瑞BS一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95例不同孕期孕妇(孕早期22例,孕中期38例,孕晚期35例)及28例未孕健康已婚妇女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妊娠中期、晚期TG、TC、HDL—C水平高于非孕正常健康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1),妊娠中期、晚期TG、TC、HDL—C水平高于孕早期,差有显著性(P〈O.01)。结论:血脂值于孕中期、晚期明显高于非孕期及孕早期,妊娠期血脂、脂蛋白水平升高,是正常生理的适应反应,不同于临床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