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导致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为预防、控制细胞L型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22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应用、罹患感染性疾病、抗癌药物的使用及住院时间过长与细菌L型医院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监测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控制细菌L型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细菌L型是细菌(B型)的细胞壁缺陷型,在一定条件下能存活并致病,但其培养特性、耐药性等已发生改变,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细菌L型感染因治疗困难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导致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控制细菌L型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8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非感染组(815例),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43%,好发于呼吸系统感染。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糖控制差、侵袭性操作、合并并发症、合并基础疾病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针对高危患者应重点进行预防,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控措施,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总结分析产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和防控措施。结果使产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得到控制。结论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是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住院病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细菌的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探讨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医院感染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2000~2003年广州某医院住院病人中产ESBLs菌感染情况及对各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采用病例,对照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产ESBLs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ESBLs菌阳性检出率为11.2%;以肺炎克雷白菌最常见(占42.2%),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29.7%);住院时间超过14d、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超过7d、吸氧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是产ESBLs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产ESBLs菌株对抗菌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产ESBLs菌株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耐药细菌的监测,对吸氧、侵入性操作等环节加强消毒灭菌,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增强病人免疫力,可以减少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与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人民医院宁南医院收治的10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务人员接受总院培训,将感染危险预防策略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医院管理中,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宁南医院收治的10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对比实施预防策略管理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山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结果:分析山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通过避免血源性疾病传播,对医患双方做好防护工作,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实施静脉导管感染预防等预防管理工作,均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实施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15.2%,实施预防策略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4.8%,实施预防控制管理前后,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分析山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后,从自治区人民医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三甲标准为医院配备,加强医院感染因素预防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找出检验科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控策略。结果通过各项管理与预防措施,使检验科医院感染因素得到控制。结论做好检验科医院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是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真菌在医院的感染现状,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真菌感染。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真菌感染部位以循环系统为主(26.0%),呼吸系统占第2位(22.2%),恶性肿瘤占第3位(19.1%);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占首位(70.4%),热带念珠菌占第2位(8.5%),光滑念珠菌占第3位(6.2%)。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对真菌感染和耐药监测十分重要。念珠菌属是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与使用抗生素、原发疾病、老龄化等危险因素密切有关。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真菌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方法对可能引起门诊输液室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提出眼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眼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各级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操作流程、重视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是有效预防控制眼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曹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7):930-932, 938
目的 分析某医院住院病人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某院13 027份出院病人的电子病历,结合临床医师相关报告和感染科室专职人员调查结果,统计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0%(352/13 207)。其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9%(182/6 299),2016年为2.53%(170/6 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的好发科室主要为ICU、泌尿外科和神经内科;好发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亦占一定比例。除真菌外,主要分离出1 180株病原菌,感染次数较多的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革兰阴性菌822株(69.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呼吸机、行气管切开术、留置导尿管和血液透析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 结论 控制医院感染,应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分析高危因素,进而重点防控。感染控制措施主要为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医生和病人手卫生的依从性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特点,为有效防制与降低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2007年住院者病历28489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3~2007年医院感染930例次,感染率为3.26%。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9.07%,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首位63.22%。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43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62%。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2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发生率为5.76%,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9.18%),感染部位以肺部占首位,其次为泌尿系感染。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年龄大于60岁、有糖尿病史、慢性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大于2周者、有烟酒嗜好史、意识障碍及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63.99%。结论: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减少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18例作为病例组,发生敏感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插管、血清总胆红素、抗生素应用时间为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菌药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院内感染、抗生素应用时间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控制院内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郭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1-1313
目的: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型仪VIPEK2检测患儿的致病菌类型。同时,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51.39%、大肠埃希菌31.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5%、鲍曼不动杆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结论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非M3)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白血病(非M3)患者186例,其中88例共发生107例次医院感染.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88例急性白血病(非M3)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体、住院时间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例次较多(34.58%),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26.17%);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最短,泌尿道感染住院时间最长;病原菌构成:107例次感染中,共分离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0株,革兰阴性菌49株,真菌7株;患者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数<1.0×109/L和疾病处于非缓解状态为急性白血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外易感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本组感染率为12.45%(141/1132)。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50.35%;年龄大于60岁者、住院时间超过30d者、有侵入性操作者、原发病中狼疮性肾炎者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P〈0.05)。病原体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占66.15%,其次为革兰阳性杆菌,占23.08%,霉菌占10.76%。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有关。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6例新生儿,根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医院感染组(52例)和非医院感染组(774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将52例医院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 826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6.30%,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53.85%。52例医院感染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以革兰阴性菌(65.52%)和革兰阳性菌(31.03%)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OR=2.704,P=0.021)、侵入性操作(OR=5.206,P<0.001)、Apgar评分(OR=1.947,P=0.036)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OR=3.126,P<0.001)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呼吸机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新生儿感染病原菌较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敬 《安徽医学》2013,34(3):331-333
目的探讨2008~2011年院内感染细菌病原学,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2011年我院院内感染病例541例,分析感染者的病区分布、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年内感染细菌统计得出的3类细菌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非发酵菌(40.63%)、球菌(31.25%)、肠杆菌(28.13%);单因素分析,使用抗生素、介入性诊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种类是医院细菌感染的关联因素;多因素分析,介入性诊疗、抗生素使用种类、住院天数为医院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全面了解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分析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合理应对,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出合理意见。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份我院应用手术治疗的630例结直肠癌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72例(发生切口感染)和对照组558例(未发生切口感染),应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检测,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同时应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实验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43%,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为62.65%,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居于首位,感染率为26.51%;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为22.89%。肥胖、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腹腔镜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造瘘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肥胖、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造瘘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切口感染风险因素,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对临床控制切口感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