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利琴  陈晓铮  罗秀琴 《全科护理》2014,(21):2011-2011
临床上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高热患儿常采用头部物理降温法来降低体温,物理降温是比较有效、安全的无创降温方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枕冰袋、冰帽降温,冰袋、冰帽存在着坚硬、易漏水、易移位等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酒精:水袋和普通冰袋对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00例高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各组两小时后的降温情况。将一次性输液软包装袋浸泡消毒后,直接注入2/3量的自来水及1/3量的75%酒精,使酒精浓度成为25%,然后排出空气,放入冰箱冷冻.待结冰后取出,用布套包裹给观察组病人作头部降温。取冰数块,放在盆内,把冰砸成小块.去掉棱角.将冰块倒入冰袋1/2~2/2满,加入50~100ml水,擦干冰袋外水渍,用布套包裹给对照组病人作头部降温。结果:观察组体温下降1.6℃~2.5℃,对照组0.4℃~1.8℃。结论:25%酒精冰袋用作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热病人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主要有酒精擦浴、大血管走行处置冰袋、冰帽。但冰袋等易污染床铺、易滑动、易引起冻伤、费用高、病人感觉不舒服。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简易降温帽、降温带用于120例发热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工作中为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是护士最常用的护理技能。目前多数医院还是采用了一些比较传统的冰袋如方形冰袋、自制的瓶装冰袋,这种传统的冰袋在进行物理降温时易滑落且不易固定。而条形冰袋可以将这些隐患逐一消除。现将我科使用的条型冰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巧做冰囊     
任丽芸 《护理研究》2006,20(10):2723-2723
高热病人行物理降温时,常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头枕冰袋。临床护理人员常将一些废弃的液体袋放在冰箱里冷冻,但这样的冰袋数量比较少,而且也不方便。笔者发现了一种冰袋,可以用来为病人行物理降温,应用于38例病人,效果明显,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6.
黄文娟  陈小娘  沈纯华 《全科护理》2013,(16):1444-1444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高热患儿采用头部物理降温法是一种比较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传统的小儿头部物理降温法是在患儿头枕部放置冰枕,前额部用毛巾冰敷等。目前常用的是冰袋、冰帽降温,在临床上我们使用的冰袋、冰帽操作繁琐、准备材料时间长、在使用中易漏水,发热患儿多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备用的冰枕、冰帽不能满足需求等现象,为此浪费了不少时间。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一个既方便操作,又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体温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风青  杨海新 《护理研究》2006,20(12):3204-3205
介绍了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及监测体温的部位和方法。认为耳温测量是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最理想的测温方法,测温快速、准确、安全、省时。  相似文献   

8.
王桂芝  叶芳  王英 《护理研究》2014,(12):4454-4455
高热是临床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持续高热可加重脑细胞的损害,导致机体代谢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局部使用冰袋是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常用方法,效果好、经济方便,但存在冰块硬度高、有棱角、凹凸不平、与体表接触面积小、不易固定等缺点。  相似文献   

9.
王桂芝  叶芳  王英 《护理研究》2014,(35):4454-4455
<正>高热是临床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持续高热可加重脑细胞的损害,导致机体代谢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1]。局部使用冰袋是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常用方法,效果好、经济方便,但存在冰块硬度高、有棱角、凹凸不平、与体表接触面积小、不易固定等缺点。为此,寻找一种让病人感觉舒适,降温效果好的材料成为临床研究的课题。我院于2012年2月成功研制的果冻式冰袋具有柔软舒适、安全、可塑性强、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10%的盐水冰袋冰敷在高热患者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方法对210例我科收治各类疾病引起的高热患者降温进行比较,研究组106例,应用10%盐水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用具;对照组104例,使用传统的清水冰袋作为降温用具。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体温下降的情况。结果2组病例冰敷后0.5h,1.5h降温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冰敷后2.5h,4.0h降温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0%的盐水冰袋冰敷具有降温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冰袋内为霜水,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体温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风青  杨海新 《护理研究》2006,20(35):3204-3205
介绍了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及监测体温的部位和方法。认为耳温测量是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最理想的测温方法,测温快速、准确、安全、省时。  相似文献   

12.
翟保华 《全科护理》2016,(4):362-363
[目的]观察绿豆冰袋在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住院期间体温升高的急性白血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橡胶冰袋降温,观察组采用自制绿豆冰袋降温。两组病人分别于持续冰敷后1h、2h观察病人体温下降情况,比较病人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冰敷后1h、2h体温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冰敷后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绿豆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病人感觉舒适、降温效果好,能够替代传统的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13.
正冰袋物理降温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高热患者的降温。传统冰袋在应用中存在冻伤、交叉感染、移位等问题,临床常采用干毛巾将冰袋包裹起来放置在高热患者头部、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部位。但当患者烦躁、翻身活动时,毛巾易脱落。并且由于冷凝作用使冰袋表面附着有水珠,污染患者服、床单被褥等,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制作出一种可以防水、厚度均匀、且不易脱落的冰袋外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0%盐水冰袋用于颅脑损伤致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86例颅脑损伤致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6例。实验组采用10%盐水冰袋行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橡胶冰袋行物理降温。对两组降温效果进行比较,并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患者体温下降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冰敷冰枕后0.5h、1h降温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冰敷冰枕后2h、3h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盐水冰敷冰袋降温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10%盐水冰敷冰袋在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中的效果.方法对62例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其中研究组30例,制作10%盐水冰敷冰袋,作为血液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用具,对照组32例,使用传统橡胶冰敷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用具,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病人的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冰敷冰枕后0.5小时、1小时降温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冰敷冰枕后2小时、3小时降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盐水冰敷冰袋具有降温效果好,降温持续时间长,病人感觉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常用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小儿应用各种退热药易产生不良反应,如药物剂量稍大即可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临床上应慎用药物降温.高热患儿采用头部物理降温法是一种比较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传统的小儿头部物理降温法是在患儿颈部放置冰枕、前额用毛巾冰敷、戴冰帽等.因冰袋、冰帽操作繁琐、准备材料时间长,在使用中易漏水,且材料容易老化,舒适度较差,皮肤贴合不好,大多数患儿使用时配合较难.因此,笔者于2014年1月自制小儿冰袋给患儿行头部物理降温,操作方便,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温效果明显,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海霞 《全科护理》2010,(20):1858-1858
为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是促进疾病缓解的重要措施,需要用冰袋时会让家属去购买冰冻矿泉水等冰冻的物品,要么就去药房领取冰块,砸碎后再装入热水袋里,还得防止有棱角的冰块伤到病人,费时、费力,还延误治疗时间。我科利用废弃非聚氯乙烯(PVC)输液软袋消毒后注入水,将其冰冻,制作冰袋10个,使用时加上布套即可,无一漏水,降温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苏国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706-1707
颈髓损伤易导致高位截瘫,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气温变化丧失调节能力,易产生中枢性高热[1].物理降温是临床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清水冰袋存在与体表面积接触少,难以固定,低温维持时间短的缺点.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将10%盐水冰袋用于颈髓损伤并中枢性高热病人降温,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0%盐水冰袋应用于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采用 1 0 %盐水冰敷冰袋在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中的效果。方法 对 6 2例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其中研究组 30例 ,制作 1 0 %盐水冰敷冰袋 ,作为血液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用具 ,对照组 32例 ,使用传统橡胶冰敷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用具 ,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病人的体温下降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冰敷冰枕后 0 .5小时、1小时降温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冰敷冰枕后 2小时、3小时降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1 0 %盐水冰敷冰袋具有降温效果好 ,降温持续时间长 ,病人感觉舒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莹  孙婴 《全科护理》2014,(5):451-451
正高热病人除药物降温外,还可以结合物理降温来治疗,物理降温有乙醇擦浴、冰袋冷敷、冷盐水灌肠等。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就是冰袋冷敷,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现将物理降温冰袋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选择非传染病人使用后的软包装输液袋清洁后注入水,再注入蓝墨水或黑墨水,做成深色的冰袋,然后直接用红色的漆笔在冰袋上写上"冰袋"两字即可。2对比2.1传统方法的缺点现在看到其他医院使用的冰袋,还有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