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辉  蒲健  肖建中 《材料导报》2004,18(Z2):201-203,211
深过冷熔体在一个临界过冷度下凝固,在很窄的过冷区间内晶粒尺寸将急剧减小,称之为晶粒细化.从研究过冷Ni基合金的晶粒细化现象入手,对迄今为止关于产生晶粒细化的各种机制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玻璃包覆法(fluxing)提纯和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获得了Fe40Ni40P14B6合金熔体的凝固组织,研究了过冷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过冷度的增大,Fe40Ni40P14B6的凝固组织从亚共晶转变为共晶组织,晶粒尺寸明显减小.当过冷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合金熔体发生Spinodal分解,形成网状结构的凝固组织并使晶粒显著细化,达到纳米尺度.在深过冷条件下,可获得块体纳米晶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3.
熔体过热对Sb-Bi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Sb-4.6%Bi合金为研究对象,在限定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熔体过热温度对凝固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随着熔体过热温度的提高,合金形过冷度增大,凝固组织显著细化,研究表明,熔体过冷倾向是熔体结构状态的一个必然反映,熔体结构状态随温度发生变化是导致合金结晶过冷度发生明显的变化的原因,随着过热温度的提高,Sb-4.6%Bi合金晶粒显著细化,其原因是经过热处理的合金熔体在较大的过冷度下凝固。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采用熔体急冷装置对过共晶铝硅熔体进行深过冷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硅含量和熔炼工艺对熔体深过冷过共晶铝硅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800℃熔炼,保温时间为30 min时,熔体深过冷处理可抑制Al-(14~18) Si合金熔体在凝固过程中初晶硅的析出。当Al-18Si合金在800℃熔炼,保温时间超过30 min时,深过冷Al-18Si合金熔体在室温金属模型中凝固时可完全抑制初晶硅的析出,获得无初晶硅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5.
深过冷合金中的非平衡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过冷技术是快速凝固技术中的一种,它能实现金属或合金在慢速冷却条件下发生快速凝固,这就为研究者研究合金快速凝固中的一些非平衡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讨论了影响熔体过冷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获得熔体深过冷的几种主要方法,分析了深过冷熔体的非平衡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和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Fe-Co合金在深过冷快速凝固中的亚稳相。结果表明,当熔体的过冷度达到某一临界数值(△T_(crit))时,亚稳相(b.c.c)在竞争形核中优先形核生长,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保留在凝固组织中。在γ单相区内等温退火3 h后,亚稳相完全转变为稳定相;在过冷Fe-Co合金的凝固组织中亚稳相是竞争形核-重熔-γ相外延生长-不完全固态相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深过冷合金中的耗散结构及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深过冷Pd82Si18熔体中发现一种液相调幅状的自组织结构。运用Prin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在远离平衡态,深过冷熔体产生自组织的原因及其过程。分析表明,过冷度可以表示非平衡态过程对平衡态过程的偏离程度,熔体随过冷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热力学涨落,以及其产生的非线性效应是深过冷熔体产生自组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深过冷DD3高温合金的两次细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复合熔盐净化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最大210K过冷度,研究了DD3高温合金过冷熔体凝固组织的演化规律,在所获得的过冷度范围内,凝固组织的形态发生两次晶粒细化,发生第一次细化的过冷度为30-70K,因枝晶熟化,重熔,高度发达的树枝晶转变为第一类粒状晶;发生第二次细化的过冷度超过153K,凝固组织因枝晶碎断和再结晶而志变为第二类粒状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过冷Ni–0.5%Pb(原子数分数)合金过冷组织的演化行为,阐明其组织演化和晶粒细化的基本机制。方法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和循环过热方法制备出过冷度为0~255 K的试样,并结合枝晶生长的动力学–热力学模型,研究其深过冷快速凝固行为机制。结果 在0~255 K过冷度范围内,随着过冷度的增大,Ni–Pb偏晶合金的微观组织发生了2类晶粒细化现象,组织形态由粗大树枝晶向粒状等轴晶转变。结论 第1类粒状晶的形成是由于枝晶熟化和再辉重熔导致发达枝晶破碎,第2类粒状晶的形成是由于在应力和应变能的作用下,枝晶碎变和再结晶引起了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10.
使用限速熔体快淬技术研究了添加Zr对CuCr29合金液相分解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Zr可以有效地抑制快速凝固CuCr29合金的液相分解行为.当Zr元素的添加量大于1.0at%,快速凝固CuCr29合金的液相分解微观组织明显地得到细化.EDS分析和微观组织观察都表明,添加Zr元素后,在合金组织中只存在着富Cu基体和富Cr相,Zr元素以固溶形式影响着CuCr合金的凝固行为.由热力学分析可知,在CuCr29合金中添加Zr会降低过冷CuCr液体的混合自由能和液相分解的驱动力,从而增加液/固转变临界过冷度,使临界形核半径减小和形核速度增加,则快速凝固CuCr29合金的液相分解微观组织得到细化.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废物固化处理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车春霞  滕元成  桂强 《材料导报》2006,20(2):94-97,101
放射性废物安全有效的处置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核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固化处理后埋入地下已经成为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发展趋势.对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玻璃固化、人造岩石固化等5种固化处理方法的固化机理、研究现状、应用情况、适用领域及优缺点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探讨.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适用于中低放废物的固化处理,玻璃固化和人造岩石固化适用于高放废物的固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布里奇曼定向凝固技术制备了NiNi3Si亚共晶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Ni-Ni3Si亚共晶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在较低的凝固速率R=3μm/s时亚共晶成分的合金为规则的层片共晶组织。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当R=8μm/s时,平界面失稳,在第二相的旁边出现浅胞状组织。当R=25μm/s时在析出相的旁边出现了突起的胞状组织。当R=40μm/s时由于固液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逐渐增大,凝固组织生长成为典型的树枝晶组织。并根据"成分过冷"判据,评估了固液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的大小,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此外,根据BH模型计算和比较了α-Ni相的界面生长温度和共晶界面生长温度,证明较高速定向凝固下不太可能制备出全耦合生长的共晶组织。随凝固速率的增大,一次枝晶间距减小,组织细化。  相似文献   

13.
定向凝固技术是制备具有单一取向要求的凝固组织和高性能材料的重要方法,是研究凝固理论和新型材料的重要手段。在介绍定向凝固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评述了传统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弊端,简述了几种新型定向凝固技术,以及它们在制备新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凝固科学与实践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当前凝固材料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凝固科学主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组成,凝固科学技术正在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材料的改性提高和新材料的发展需求,以控形、控构、控性为目标开展优质铸件的定向、晶体生长、快凝、深过冷及各种新型和超常领域凝固过程的研究,并介绍了其中某些方面和展望了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深过冷熔体激发快速定向凝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深过冷的方法,深过冷的遗传性,深过冷度的理论极限以及深过冷熔体激发发快速定向凝固的试验方法及其凝固过程,给出了深过冷熔体(Cu-5wt%)激发快速定向凝固与铸态试验激发快速定向凝固的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Nb-Si基共晶体系超高温合金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超高温环境的材料之一.目前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合金化改善其综合性能及抗氧化涂层的制备等方面,而对其共晶凝固机理等更深层次的研究还较少.从Nb基超高温合金铸态、定向凝固态组织及相组成等角度入手对该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Nb基超高温合金共晶凝固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还讨论了该合金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Compared with the growing applications of peritectic alloy,none research on the freckle formation during peritectic solidification has been reported before.Observation on the dendritic mushy zone of Sn-36 at.%Ni peritectic alloy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at different growth velocities shows that the freckles are formed in two different regions:region Ⅰ before peritectic reaction and region Ⅱ after peritectic reaction.In addition,more freckles can be observed at lower growth velocities.Examination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s that both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zone melting(TGZM)and Gibbs-Thomson(G-T)effects have obvious influences on the morphology of dendritic network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The current theories onKI Rayleigh number Ra characterizing the thermoso-lutal convection of dendritic mushy zone to predict freckle formation through the maximum of Ra can only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region Ⅰ while the appearance of region Ⅱ after peritectic reaction cannot be predicted.Thus,a new Rayleigh number RaP is proposed in consideration of evolution of dendritic mushy zone by both effects and peritectic reaction.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RaP also shows a maximum after peritectic reaction in addition to that before peritectic reaction,thus,agreeing well with the freckle formation in region Ⅱ.In addition,more severe thermosolutal convection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new Rayleigh number RaP at lower growth velocities,which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reliability of RaP in describing the dependence of freckle formation on growth velocity.  相似文献   

18.
通过XRD,DSC,SEM,EDS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Ce在不同凝固冷却速率下对Al-Zn-Mg-Cu合金显微组织、凝固温度的影响,分析讨论了Ce对合金晶粒细化和熔体净化作用的原理。结果表明,合金的主要析出相为α-Al和MgZn_2型共晶相,MgZn_2固溶了Al,Cu,Mg等元素并形成了Mg(Zn,Cu,Al)_2相,在晶界上溶质元素浓度较高,与α-Al基体共晶形成层片状共晶组织。添加Ce能使合金枝晶间距减小,并减小共晶层片间距和细化共晶组织,显著细化晶粒,并抑制铝合金中的杂质相Al7Cu2Fe的出现。Ce还将合金α-Al基体和共晶相的析出温度分别降低了6.4℃和5.6℃。  相似文献   

19.
首先回顾了定向凝固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的技术特点。总结了高温度梯度下制备的定向凝固法单晶高温合金在组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定向凝固温度梯度、凝固速率、晶体取向、熔体超温处理、熔体对流控制对组织和性能的作用规律和机制,认为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是细化组织、减少缺陷、提高合金性能的重要途径。最后展望了高温合金定向凝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