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危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源 《吉林医学》1991,12(6):326-328
<正> 垂体是十分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泌乳素、促脂激素、黑素细胞刺激素、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和促卵泡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是产后出血引起的垂体缺血坏死、垂体肿瘤和垂体手术,当垂体前叶组织的50%遭到破坏,即可引起前叶功能减退.临床上以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为突出表现,主要为性器官萎缩、阴毛脱落、性欲减退、阳萎或闭经;面色苍白、面容衰老和代谢率降低以及乏力、  相似文献   

2.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上以原发性的较为常见,但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较为少见。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又称 Houssay 综合症,又叫糖尿病消失综合症[1]。其特点是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时糖尿病自行缓解,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2016年3月,我科收治了1例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受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或抑制激素(因子)所控制,其分泌的激素经血循环到达周围靶腺后分别刺激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减少见于垂体分泌细胞损害、下丘脑功能障碍或下丘脑与垂体联系中断。垂体本身受损造成垂体激素分泌缺乏称原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垂体柄或门静脉系统障碍,使下丘脑激素分泌缺乏或下丘脑激素不能进入垂体而使垂体一种或多种激素分泌不足,称继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症,随之发生相应的各靶腺萎缩、功能减退。常见的原因有垂体  相似文献   

4.
彭武  杨琍琦 《医学综述》2012,(24):4150-4153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众多,临床表现差异大,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儿童与成人患者特点不同。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垂体肿瘤、颅脑外伤、头颈部放疗、各种感染、异常出生史、遗传因素等。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觉意识及相关辅助检查。其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 早在1920年,人们对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有所了解。30年代初P0Pa等发现下丘脑与垂体间分布有特殊血管系,认为血液是由垂体向下丘脑逆行流动。30年代后期,Wislocki等指出垂体门静脉系是从正中隆起及垂体茎开始,然后进入垂体前叶。1947年Green等肯定由下丘脑释放因子调节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 Schally及Guillemin等先后发现了TRH、LHRH、SS、CRF及GRF等。Coons(1958年)开始采用免疫组化研究肽能神经元,经对神经肽的深入研究,认为所有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甲状腺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表现、促甲状腺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促甲状腺素水平均正常,甲状腺素水平全部低于正常,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低于正常10例,占90.91%。结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均存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且容易误诊;甲状腺素水平低下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雌性Wistar-Furth大鼠发情期不同时段垂体前叶neuregulin-1(Nrg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观察雌性Wistar-Furth大鼠不同发情期间垂体Nrg1亚型及其内源受体ErbB-2及ErbB-4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水平垂体前叶及后叶Nrg1亚型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明确表达Nrg1的垂体细胞,并观察垂体前叶Nrg1及磷酸化ErbB-4的分布。此外,研究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Nrg1及ErbB-4共表达。结果结果显示在大鼠动情周期Ⅰ(E1)和动情周期Ⅱ(E2),部分Nrg1亚型,尤其是Ⅲ型Nrg1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E1andE2期垂体前叶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促性腺激素细胞是垂体前叶Nrg1的主要来源。E1andE2期垂体前叶Nrg1分布广泛,同时伴有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此外,可观察到雄性恒河猴垂体前叶部分Nrg1与ErbB-4毗邻分布。结论雌性Wistar-Furth大鼠垂体前叶有多种Nrg1亚型表达以及Nrg1/ErbB-4信号通路的存在,且与动情周期相关。在雄性非人灵长类垂体前叶存在以Nrg1/ErbB-4为基础的邻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8.
孟颖 《吉林医学》2011,32(26):5595-5596
<正>垂体功能减退是垂体前叶破坏引起的临床征象,伴有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的继发性萎缩[1]。成人垂体功能减退的最常见原因为垂体肿瘤,主要表现为各靶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治疗上多采用靶腺激素替代治疗,需要长  相似文献   

9.
陈宁益  陈益民 《西部医学》2022,34(9):1396-1400
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s)是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无过量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且大部分病例属于大腺瘤并可向鞍外侵袭,故症状多由于肿瘤压迫视觉通路、海绵窦、硬脑膜及垂体腺体所致,如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头痛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长期激素缺乏会导致其他系统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常需临床干预及长期后续管理。本文就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手术、放射、药物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产后垂体缺血性坏死的病变局限于前叶,一般不累及后叶,故有“产后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之专称.但也有少数病例因病变累及后叶可并发尿崩症.早在1927年Suchier首先发现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合并尿崩症一例,1946年Spain及Geoghegan经尸检证实该类患者的垂体前叶与后叶同时有病变,继而sheehan及Summers(1949),Starti及Pederzini(1952),Bracoli(1953),Engotran及Liebman(1953),Dcstro(1953),等先后有个案报道.国内发表的产后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或席汉氏综合征的资料中,提及并有尿崩症者仅三例,包括张锦铃等分析的69例产后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中的2例及宋炳范个案报道一例.可是在王维力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并结合文献分析探讨HFRS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人垂体窝的组织连续切片法,观察垂体窝内硬脑膜的配布情况,以及由它所形成各静脉窦的位置和大小。观察结果表明:硬脑膜由蝶鞍周缘进入垂体窝内形成三个海绵间窦。前海绵间窦位于垂体前叶的前上方;下海绵间窦位于垂体前叶及后叶前下方,该窦最大;后海绵间窦位于垂体后叶的后上方,最小。因此在经蝶窦入路行垂体切除术剥离前叶下方时宜倍加小心,以防过多的出血。  相似文献   

13.
席汉氏病(Sheehant's disease)即由于分娩时大出血或者休克等所致垂体前叶缺血坏死,功能减退所产生的一组症候群,在内分泌系统中是一种略较常见的疾病。当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少,可引起性腺,甲状腺及肾上腺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一般以促性腺激素减少影响最早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的影响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1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介绍了该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特点及护理经验,对指导和帮助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护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产后大出血可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即席汉氏综合征。西氏内科学提到垂体前叶受损达90%才出现完全的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本文对大出血产妇垂体前叶分泌激素是否有改变这个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我院从1992年~1996年期间收住的3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血清促性腺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低钠血症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特点。方法对56例60岁以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低钠血症患者促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占92.8%。17例病人血浆渗透压降低、尿渗透压升高、24小时尿钠升高。结论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症低钠血症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稀释性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7.
王兴洲 《医学综述》2011,17(5):718-720
垂体增生是垂体前叶细胞绝对数量的非肿瘤性增多,它是一种病理学诊断,区别于垂体腺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垂体反应性增生较常见,这种垂体增生有可能被误诊为催乳素瘤、促甲状腺激素瘤等,但它通常能被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所逆转。尤其在儿童,注意识别这种垂体病变,了解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是指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激素不能满足人体基础或生理、应激等情况的需要而出现的综合症群。【诊断】产后乳汁减少或无乳;性腺功能减退,月经减少或闭经、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生殖器官及乳房萎缩;男子睾丸萎缩、阳萎、外生殖器及前列腺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淡漠  相似文献   

19.
垂体前叶由垂体上动脉供血 ,该动脉发自颈内动脉 ,首先在垂体柄形成初级毛细血管丛然后汇成数支 ST静脉 ,沿垂体柄下延 ,至垂体前叶再进入次级毛细血管丛。由于这种特殊的解剖关系使得垂体前叶在高凝状态和血容量不足时易受损害。1 临床表现症状出现的快慢以及垂体前叶功能低减的程度取决于垂体损伤的程度 ,损伤严重者可表现为垂体性昏迷 ,常导致死亡 ;损伤较轻者常在恢复期逐渐表现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在应激情况下可发生垂体危象。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国内已报道 2 3例 ,均起病于 HFRS的恢复期。有的在多尿期以后不久便出现乏力、畏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表现及临床意义的相关性. 方法 14例MRI诊断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儿,男13例,女1例,年龄5~16岁,平均(11±3)岁,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垂体柄缺如6例,其中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4例,单一生长激素缺乏2例;垂体柄纤细8例,其中单一生长激素缺乏7例,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1例.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垂体后叶异位,其中13例表现为垂体前叶发育不良.结论 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三联征,垂体后叶异位是提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特征性标志.目前,MRI是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唯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