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亚麻籽油为原料对尿素包合法纯化α-亚麻酸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甲醇体积与尿素质量比对提取α-亚麻酸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包合时间、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甲醇体积与尿素质量比进行优化组合.以产物中α-亚麻酸质量浓度为指标,确定了尿素包合法提取α-亚麻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包合时间12.80 h,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为2.82,甲醇体积与尿素的质量比为2.44mL/g,该工艺制备α-亚麻酸质量浓度为179.96μg/mL.采用紫外光谱检测将样品与标准品进行对照,确定样品为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2.
以亮斑扁角水虻油脂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油脂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考察尿素/混合脂肪酸、乙醇/尿素、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包合次数等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及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当m(尿素)∶m(混合脂肪酸)为2∶1、V(乙醇)∶m(尿素)为8∶1、包合温度为0℃、包合时间为18 h、连续包合次数为3次时,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由42.20%提高到80.89%,收率为36.33%。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银离子络合萃取典型不饱和有机物一般规律研究 得出 ,当有机物的碳原子数与所含双键数 (或大π键数 )之比小于等于 6且没有空间位阻时 ,络合萃取可能进行 ;采用该络合法进行了高纯度浓缩鱼油中活性成分的研究 络合反应条件为 :硝酸银水溶液浓度4mol/L ,原料鱼油脂肪酸乙酯中活性成分含量 2 8% ,反应温度室温 ,反应 4h 络合后用升温及加水稀释法从水相中分离出被络合物 浓缩后活性成分含量达 90 %以上 ,回收率约 80 %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银离子络合萃取结合柱层析的方法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纯化角鲨烯。先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银离子络合萃取角鲨烯的最佳工艺条件。然后以硅胶为固定相,正己烷为流动相,考察洗脱速度和上样量等因素对层析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柱层析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银离子络合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60%、萃取温度0℃、萃取时间8 h、AgNO_3的浓度1.5 mol/L、投料比4∶1、反萃取时间60 min、反萃取温度65℃,在此条件下,角鲨烯纯度为46.52%,得率为77.27%;经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在流速为15 mL/min,上样量与干硅胶的质量比为1∶20的条件下收集流出液,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收集的流出液中角鲨烯回收率达到96.13%,纯度为94.16%;银离子络合萃取结合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角鲨烯的得率和纯度比现有方法均有明显提高,且选择性强、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从微藻中提取多不饱和脂肪酸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初步探测了用尿素包合法从一种海洋微藻中提取出的脂肪中富集16∶2,16∶3,18∶2,20∶5 (分别指碳和双键数,16∶2指十六碳两双键)四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海洋微藻富含PUFAs,实验研究得出用无水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溶剂在体积比1∶2、温度20℃、提纯时间5h的实验条件下萃取海藻中的脂肪质量最高。皂化过程选取甲醇作为溶剂要明显优于以乙醇作为溶剂的结果,实验确定采用KOH 甲醇作为皂化试剂;研究了作为关键因素的尿素在尿素包合过程中的影响,得出质量分数为20%的尿素试验提纯效果较好 ,富集所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脂肪酸的89%.  相似文献   

6.
采用络合萃取法回收精对苯二甲酸(PTA)溶剂脱水塔塔顶醋酸废水,研究了几种因素变化对络合萃取废水醋酸平衡的影响,并探讨了填料塔络合萃取醋酸工艺过程和萃取剂再生过程.结果表明:在络合萃取平衡实验中,随着醋酸初始浓度、水油相比、pH值和温度的增加,分配系数随之下降.在填料塔逆流连续络合萃取操作试验中,随着两相流速和相比的减小,萃取率随之增加.反萃采用减压精馏法,真空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0.06~0.08 MPa)内,釜底温度控制在150~170℃之间,反萃率约为95%,再生后得到的醋酸质量分数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7.
双水相萃取与疏水层析分离基因工程人溶菌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水相萃取与疏水层析分离纯化重组巴氏毕赤酵母表达的基因工程人溶菌酶.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盐浓度和pH对双水相体系萃取人溶菌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水相萃取的pH为4,硫酸钠、氯化钠、PEG4000的质量浓度为0.13、0.06和0.08时,人溶菌酶上相回收率达98.8%,纯化因子18.0,浓缩因子3.6.双水相萃取后选用高效疏水层析色谱纯化人溶菌酶,经苯基高取代基介质疏水层析后得到纯化因子为22.7,收率为88.4%的人溶菌酶纯化产品,电泳纯度检测为100%.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甲酯化前后多种非包合产物的吸光度及产物中γ-亚麻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非包合产物的紫外吸收值与GLA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尿素包合过程中的一次非包合产物、二次非包合产物、三次非包合产物和γ-亚麻酸在220~330 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趋势是一致的,且随着GLA含量的增加,在230 nm附近的吸光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脲包法富集被孢霉菌丝油γ-亚麻酸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采用脲包法富集被孢霉菌丝油脂中γ-亚麻酸过程中原料与尿素和溶剂配比、结晶温度、包合时间及包合次数等主要操作条件对γ-亚麻酸富集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二次包合处理,菌丝油中γ-亚麻酸含量由6.12%提高到73.66%,富集了12倍.  相似文献   

10.
西藏管花秦艽花弱极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西藏管花秦艽干燥花的弱极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用乙醇回流提取管花秦艽的干燥花,得到浸膏后,以不同沸程的石油醚萃取出其弱极性成分,然后应用GC-MS分析技术,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和比较.用石油醚萃取物直接进行GC-MS分析,除检测到烷烃外,发现60~90℃石油醚萃取物中存在含量较高的4种芳香酯类化合物.两种石油醚萃取物经甲酯化处理后,共鉴定了30种弱极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酯类和烷烃类.管花秦艽花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是14-甲基-十五烷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实验结果为了解管花秦艽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改进的尿素络合法测定石蜡、微晶蜡中正异构烷烃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通过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照,确定了用改进的尿素络合法测定石蜡的正异构烷烃含量的最佳条件;尿素与石蜡用量之比为3:1(m/m),活化剂与尿素用量之比为0.18:1(m/m),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25℃。实验结果表明,该法不但可以测定石蜡,而且可发测定微晶蜡和混合蜡中正异构烷的含量,其结果与色谱法测定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石脑油中的微量砷用硫酸——过氧化氢萃取、消解 ,用硼氢化钾发生砷化氢 ,经净化除去其中的杂质 ,被硝酸银——聚乙烯醇——乙醇溶液吸收显色 ,在 41 0nm测定吸光度 .考察了砷化氢的吸收显色条件 ;讨论了共存离子的影响及消除干扰的方法 .油品分析结果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 ( Ag- DDC)光度法测得值吻合得很好 .加标回收率为 94.9%~ 1 0 4 .1 % .方法简便、灵敏、快速 ,试剂毒性小 ,适用范围广 .  相似文献   

13.
LiCoO2的化学分解浸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的含量较高.钴具有较强的毒性,且资源稀少.为此,研究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湿法回收工艺过程,并分析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和锂在硫酸溶液中的漫取过程动力学.采用了解体电池塑料外壳、钢壳、正负极材料、N-甲基吡咯烷酮(NMP)分离铝箔与正极活性材料以及硫酸浸取钴与锂的回收工艺.结果表明,铝片的回收率接近100%,钴和锂的浸取率均超过99.6%,同时分析了漫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钴和锂的漫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定试样用氧瓶燃烧法分解,使其中所含氯转化为Cl-,燃烧产物用5%NaOH溶液吸收,再在酸性条件下与Ag+标准溶液定量反应,剩余的Ag+量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求得试样中安定的含量.经测定其回收率为99.97%.结果与药典规定的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强化超滤法分离镧和铕离子稀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过预处理的聚乙烯基亚胺(PEI)为聚合物络合剂,探讨了pH、装载量比(L)、离子强度、PEI浓度等对聚合物强化超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EI为聚合物络合剂,pH=2.5时,每毫克PEI对Eu3 络合容量为0.5 mg;pH、L对稀土离子的截留率影响趋势相同;溶液中的含盐量对稀土离子的截留率有一定影响;在体积稀释因子(VDF)为3时,恒容超滤过程可以回收92%以上的PEI,将回收后的PEI重新用于聚合物强化超滤过程处理稀土离子废水,效果与新鲜的PEI没有明显差别。在大量的La3 存在下,络合剂PEI对La3 /Eu3 混合溶液中Eu3 的截留率影响甚微。因此,可用聚合物强化超滤法选择性分离出La3 /Eu3 混合溶液中的镧和铕离子。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以微量银离子为光化学反应的探针,依据金属离子光催化还原反应评价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的方法.选择晶粒度为25nm的锐钛矿二氧化钛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此催化还原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特性,考察了二氧化钛浓度和银离子浓度对光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合该评价方法的优化操作条件,并通过TEM和XRD等手段对反应后的固体颗粒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54nm的紫外光照射下,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银离子具有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水溶液中的银离子在二氧化钛表面发生还原生成单质银.评价二氧化钛活性的优化操作条件为二氧化钛浓度为0.4g/L,银离子初始浓度为10~15mg/L时.检测了4种不同粒径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银离子适合作为光催化反应的探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硝酸银与抗生素治疗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皮肤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3个大组,首先建立动物创伤模型,使创面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混合感染两种菌,然后每组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及抗生素进行治疗,记录感染创面结痂时间及愈合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皮肤创面细菌感染,硝酸银可以起到和抗生素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对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同样有效。结论本实验证实了硝酸银在体内的杀菌作用及广谱抗菌性,随着银粒子及银离子在医疗上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在临床中可以将硝酸银与抗生素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堆浸工艺对贵港新民矿区的氧化矿和混合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贵港新民矿区混合矿和氧化矿中的铜、银采用堆浸回收工艺可以得到充分回收,铜的平均回收率为80.02%,银的平均回收率为74.70%,可回收的铜是664.65t×80.02%=531.85t,银是9.54t×74.70%=7.13t,已经达到铜、银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壳聚糖银的制备及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碱化、氯乙酸修饰和离子交换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银(CMCT-Ag+),根据吸附前后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计算吸附量,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取代度、温度和pH值测定了羧甲基壳聚糖(CMCT)对Ag+的吸附影响;另外,通过大鼠牙槽骨吸收模型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的CMCT+-Ag+对大鼠牙槽骨吸收(ABL)的影响.结果表明: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