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考察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三氯丙酮(TCAce)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1,2-二溴丙烷为内标物,建立了消毒副产物三氯丙酮(TCAce)的测定方法。以L-苏氨酸为前体,考察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三氯丙酮的生成效果,并探讨了TCAce的形成途径。结果表明:TCAce的生成量在碱性条件下高于中性和酸性条件,在5.5~8.5的p H范围内,随着p H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在试验条件下,当氯投加量由5.46 ml增加到21.84 ml时,TCAce的生成量随投氯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前体物L-苏氨酸投加量由59.6mg·L-1增加到476.4 mg·L-1时,TCAce的生成量随投加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反应温度由10℃增加到30℃时,TCAce的生成量随之增加。HCl O氯化L-苏氨酸形成TCAce的过程包含7个步骤,包括取代、氧化、氨基重氮化和还原等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臭氧、一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pH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宁酸替代饮用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对臭氧、氛胺顺序消毒过程中臭氧和氯胺的衰减以及消毒副产物生成与p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消毒阶段臭氧投加量由0.5mg·L-1增加到5mg·L-1,24h后溶液的pH从5.9下降到4.3;相应地,随着臭氧投加量的逐渐增加,氯胺消毒阶段一氛胺的衰减速率逐渐变慢,减少了氧化天然有机物所消耗的一氯胺.在pH为8.3,一氯胺的稳定性最好,但与pH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不一致,将pH控制在7.0左右可能更理想;二氛乙酸在pH为6.8时生成最多,三氛甲烷和三氯乙酸也基本在pH为7.0-7.5时达到最大.臭氧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pH对一氯胺的衰减和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较大,应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消毒过程中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问题,以二氯乙腈(DCAN)为研究对象,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消毒的过程中,次氯酸钠投加量、消毒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等4个因素对DCAN生成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的投加量对DCAN的生成具有较大影响。随着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增加,DCAN的生成量随之增加;当反应时间达到3.5h时DCAN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此后DCAN的含量开始缓慢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DCAN的生成量随之增加;偏酸性条件下DCAN的生成量高于偏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氯灭活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枫  陈忠林  昌盛  沈吉敏 《化工学报》2013,64(8):2982-2988
以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作为难灭活微生物的代表,研究了氯对水体中芽孢的灭活效果,考察了氯浓度、作用时间、反应体系pH值、温度以及芽孢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对芽孢的灭活过程可分为延滞期和灭活期;初始氯浓度在2.06~10.30 mg·L-1,反应时间0~166 min,pH值6~9,温度1~30℃,初始芽孢浓度102~1012 cfu·ml-1范围内,消毒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共同影响着氯对芽孢的灭活效果,提高消毒剂投量或延长消毒反应时间,均可提高灭活率;酸性条件下氯灭活芽孢的能力强于碱性条件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氯对芽孢的灭活能力增强;芽孢的初始浓度对氯灭活芽孢的效能影响不大。初始氯投量为8.30 mg·L-1,pH=7,芽孢初始浓度106 cfu·ml-1,温度分别为5℃和25℃下,枯草芽孢杆菌对氯消毒剂的抗性强于炭疽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郑旭辉  安娜  高乃云  吴敏  徐斌 《净水技术》2020,39(1):52-57,74
以两种异臭化合物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作为前体物,进行氯化试验。研究两种前体物在25℃恒温黑暗条件氯化24 h后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及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氯化后均会生成三氯甲烷(TCM)、二氯乙醛(DCAL)、三氯乙醛(TCAL)、二氯丙酮(DCP)和三氯丙酮(TCP),且加氯量、pH和腐植酸浓度均会影响两种前体物氯化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两种前体物的试验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随着加氯量的增加,TCM、DCP、TCP的生成量均增加;随着pH的增大,TCM的生成量增加,DCP和TCP的生成量减少,碱性条件会抑制DCAL的生成,而酸性条件会抑制TCAL的生成;随着腐植酸浓度的增加,TCM的生成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罗梦  宋玉栋  郑盛之  周岳溪  何绪文 《化工学报》2016,67(11):4837-4842
以ABS树脂接枝聚合工段废水为研究对象,聚合氯化铝(PAC)为破乳剂,考察了胶乳浓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胶乳浓度下均存在优化的药剂投加量区间,投加量过小或过大均会造成破乳效果不佳。随着胶乳COD浓度由13012 mg·L-1下降至192 mg·L-1,单位胶乳COD的优化药剂投加量由6.1~10.8 mg·g-1增加至7.7~13.8 mg·g-1,区间向右移动,最佳COD去除率由99.30%下降至91.24%。稀释前后最优单位胶乳COD的药剂投加量提高了40%左右。PAC对ABS树脂废水胶乳的破乳机理以吸附-电性中和为主,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胶粒Zeta电位逐渐升高,Zeta电位在-23~13 mV范围内,胶乳可有效破乳。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与一氯胺反应形成消毒副产物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微污染原水的氨氮含量条件下进行预氯氧化后,先加PAC后加PDDA、先加PDDA后加PAC、同时投加PAC和PDDA、投加PAC-PDDA这几种混凝剂投加方式测得NDMA生成质量浓度在30 ng/L左右,与未加PAC时生成NDMA的质量浓度22.80 ng/L相比,加入PAC后生成NDMA含量均稍有增加。各种投加方式下仅改变反应时间、温度、一氯胺或PDDA投加量与形成NDMA的量均不产生影响。在接近实际预氯氧化-复合混凝剂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模式下,NDMA生成量与反应条件和投加PAC相关,但实质是受投加PAC引起体系pH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方式是氯消毒。氯消毒在控制微生物量的同时势必会增加消毒副产物产生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将紫外/氯消毒方式应用到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本试验以炭池出水及紫外消毒系统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紫外线对炭池出水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和添加不同浓度消毒剂(次氯酸钠)后的微生物灭活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饮用水消毒处理过程中,采用紫外/氯消毒方式,在较低的氯消毒剂投加量下,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而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9.
传统氯消毒工艺因易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被广泛关注,采用替代氯消毒工艺控制消毒副产物是目前的研究重点。该文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滤后水为试验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分析了不同投加量组合对消毒副产物(THMs,HAAs和亚氯酸盐)产量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当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10~0.50 mg/L、氯胺投加量为0.50~1.50 mg/L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腐殖酸浓度及氯化条件对氯乙酸生成量的影响,探讨饮用水在氯化消毒过程中腐殖酸与氯乙酸的生成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氯乙酸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腐殖酸是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氯乙酸的生成量随温度升高、反应时间的增加、腐殖酸浓度增加、有效氯投加量增加、pH值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NaClO氧化降解高盐废水中的氨氮,对其影响因素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aClO对氨氮的氧化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影响其降解效果的因素有NaClO的投加量、氨氮的初始浓度、盐分、温度等。当NaClO投加量为0.6%时,反应速率常数高达0.015 75 min~(-1)。氨氮初始浓度越大,氧化反应效果越差,且初始质量浓度不超过45 mg/L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其对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增大。低浓度盐分对氨氮氧化基本无影响,但超过2.0%时,随着盐分的增加,其对氨氮氧化效果的抑制作用增强,反应速率常数明显降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氨氮的氧化降解,当温度从10℃增加至35℃的过程中,反应速率常数从0.001 88 min~(-1)增加至0.010 43 min~(-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了蒙脱土对聚羧酸减水剂( PCE)的吸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蒙脱土对PCE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PCE浓度越大,其吸附量也越大。当PCE浓度为2.00 g·L-1(混凝土中PCE标准掺量)时,其吸附量为7.03 mg·g-1;当PCE为4.00 g·L-1时,其吸附量为14.61 mg·g-1;蒙脱土对PCE的最大吸附量(饱和吸附)约为21.18 mg·g-1。当PCE浓度≤2.50 g·L-1,体系pH值的变化对吸附量影响不大,但Ca2+、Mg2+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增大PCE吸附量,其中Mg2+离子的影响尤为明显。蒙脱土吸附PCE是一吸热过程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仅需5~10 min。  相似文献   

13.
叶少英  邱星林 《广州化工》2012,40(11):103-104
分析了影响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验分析了反应温度、种子乳液量和阻聚剂量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带用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的反应温度在83~88℃,种子乳液量在10%时,乳液的初粘力、剥离力、持粘力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以负载型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乙二醇硬脂酸单酯的工艺。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硬脂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乙二醇硬脂酸酯优化条件是:n(乙二醇)∶n(硬脂酸)=3.5∶1,催化剂用量为硬脂酸的物质的量的2.8%,带水剂甲苯的用量为硬酯酸质量的30%,反应时间150min,在此条件下,酸的转化率可达97.82%。  相似文献   

15.
马晓春 《辽宁化工》2011,40(1):42-45
采用化学法去除钒厂废水中残留的海波。通过实验考察了去除硫代硫酸钠的六个影响因素:氧化剂、氧化剂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搅拌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做氧化剂时,次氯酸钠的加入量为15mL,反应时间为25min,pH值为7,室温时,使处理后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颗粒状活性炭负载硅钨酸作催化剂,由癸二酸和正丁醇反应合成癸二酸二丁酯,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主要因素对醋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硅钨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酸醇摩尔比为1:3.5,负载催化剂用量为癸二酸质量的10.9%,反应时间为1.5h.酯化率可达98.79%。  相似文献   

17.
MAH改性SEBS性能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燎原  周伟平 《弹性体》2009,19(3):57-59
利用双螺杆熔融接枝反应制备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考察各种因素对接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MAH的加入量从0.8份增加到1.2份时,接枝率从0.60%增加到0.85%;随着SEBS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反应接枝率逐步降低;对双叔丁过氧异丙苯(BIBP)的用量为0.10~0.12份时,有利于接枝产品综合性能的控制;共聚聚丙烯(CO—PP)的加入能改善产品的加工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一水合硫酸氢钠为催化剂,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通过Pechmann缩合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7-羟基-4-甲基香豆素。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一水合硫酸氢钠是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良好催化剂,正交实验法得出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40min,/Z(间苯二酚):n(乙酰乙酸乙酯)=1:1.2,催化剂用量为0.300g(间苯二酚物质的量为0.010mol)时,产品的收率为81.3%。  相似文献   

19.
钟超  赵静  黄明智 《精细化工》2004,21(5):338-341
利用两步加碱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并采用等电点沉降法对其精制。结果表明,在m(壳聚糖)∶m(氯乙酸)∶m(氢氧化钠)=1∶4 8∶4 8,反应时间6h,温度60℃,异丙醇用量50mL,水用量22mL的较适宜反应条件下,制得的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高达1 7,与传统方法制得的产物取代度最大1 1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对影响产物取代度因素的研究表明:碱量、氯乙酸用量和反应温度是影响产物取代度的关键因素;产物取代度随碱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氯乙酸用量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最后,对产物进行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产物为N,O 羧甲基壳聚糖,且主要是氧位取代。  相似文献   

20.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松香树脂酸烯丙酯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了松香树脂酸钠和氯丙烯合成树脂酸烯丙酯的反应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以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是:树脂酸钠与氯丙烯的摩尔比为1∶2.5,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量为树脂酸钠质量的3 %,反应温度45 ℃,反应时间7 h,产品收率为90.2 %,经GC分析纯度为98.92 %,结构通过IR、GC-MS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