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CNKI、CMAC、万方数据检索文献,查询到109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方剂,将方剂中涉及的中药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各类中药的使用次数和频率,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经统计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方剂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山楂、泽泻、山药,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配伍药对有丹参—黄芪、丹参—山楂、黄芪—山药。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为大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选取采用中药治疗预后理想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对中药使用频率、次数、比例等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黄芪频率最高,其次为茯苓;清热类药物所占比例、使用频率最高。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时,通常取补虚、清热、化瘀活血药应用,对改善患者预后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整理归纳,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发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以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为柴胡、白术、丹参、茯苓、茵陈。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不足,易感湿热疫毒之邪,故在临证用药时要重视益气滋补肝肾、清热解毒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使用情况,对中药的应用频次、频率、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200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治疗数据,共使用中药汤剂482方,268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6 455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有甘草、茯苓、黄芪、白术、川芎、山药、丹参、鸡血藤、黄连、鸡内金。在268味中药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二者所占比例高达81.79%;清热药以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活血化瘀为辅,兼顾其他,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71首治疗糖尿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鲁  周晓芳  付超  王倩 《新中医》2004,36(11):40-4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71首,建立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使用的221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佐以祛瘀;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治疗肾虚型月经病处方1 075张,利用微软Excel强大的排序、筛选和统计功能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各中药的用药比例。结果: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单味中药有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8种。使用频率在30%~50%的中药有当归、白术(麸炒)、香附(醋)、熟地黄、牡丹皮、杜仲(盐)6种。使用频率在10%以上43种中药中,以中药学常规分类,使用率较高的依次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其他为清热药、理气药等。以药性分类,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温性药、平性药及寒性药,温性药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平性药、寒性药。药对使用以茯苓-山药为最高(51.2%),其次是山药-山茱萸(47.7%),白芍-赤芍(39.5%)等。结论:我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擅用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等单味药,药对则以茯苓-山药,山药-山茱萸,白芍-赤芍应用见长。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补益、健脾、活血、祛寒的治法治则,反映了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分析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集近十年来关于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100个确效方剂,建立Excel表格,统计所用药物,将所统计的药物按其功效分类,计算各类药物及各单味中药出现的频率和频次,发现用药规律。结果:100个复方中,统计出各类中药129味,共涉及17类药物,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安神药为多见;各类药物共出现975次,其中甘草、麦冬、丹参和五味子的使用频次最多。结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以补气、补阴、清热、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8.
关怿 《河南中医》2013,33(6):981-982
目的:研究中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建立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生黄芪、山药、丹参、生地黄、葛根;按中药学分类统计,居于前列的为清热药、益气药、活血化瘀药、养阴药;从药物性味归经来看,以甘寒、苦寒之品,归肾、肺、脾胃经为多见.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以清热益气养阴及活血化瘀为法,应用甘寒、苦寒之药从肾、肺、脾胃同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通过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对近10年有关脂肪肝临床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将符合要求的102篇文献中的方剂药物进行分类统计,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共收集中药复方100首,药味173味,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山楂、丹参、泽泻、决明子、柴胡、茯苓、大黄、白芍、白术、郁金等,归类则以补虚药、消食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等较多,以补虚药出现频率最高。结论:脂肪肝用药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具有疏肝健脾作用药物的使用。另外一些已经被现代证实有抗脂肪肝作用的单味中药的加入,对于脂肪肝的防治有积极作用。同时,本次统计的结果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开发及中医药的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9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文献,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利用Access数据库、SPSS 17.0及SPSS Clement 12.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与关联规则分析,总结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1篇,包括处方101首、中药112味。中药类别共19类,使用频数前3位由高到低分别为清热药(主要是清热燥湿药和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总频率为56.62%;中药使用频数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黄柏、苦参、芒硝、五倍子、大黄,累计频率为30.69%。所用药物中,寒性药物使用频数为521次(63.00%),苦味594次(41.98%);中药归经前3位为肝经、脾经、大肠经,三者的使用总频率为48.33%。结论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常从祛湿、清热、化瘀着手,用药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任顺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用药特色及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任顺平专家门诊就诊的CAG患者70例,共计76张处方,使用81味中药,涉及17种中药类别,总计用药1282频次,使用频数法分析其临床使用的药物和功效类别。结果:70例患者共用药物81种,其频数统计提示,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由高到低依次是党参、白术、茯苓、柴胡、陈皮、姜半夏、紫苏梗、丹参、黄芩、神曲。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任顺平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益气健脾化湿、疏肝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清热等为治疗大法,高频药物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并随证酌情加用消食药、温中药、收敛药等。  相似文献   

12.
226首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玉睿 《陕西中医》2007,28(6):687-68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26首,建立了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用的189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凉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提示: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治则以益气补血、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凉血药为主,随病情需要可配以安神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13.
近5年来肝纤维化中医证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0  
目的:探索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以期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1篇肝纤维化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治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丹参、黄芪、柴胡、白术,如果按归类则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活血化瘀药。结论:肝纤维化的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治疗肝纤维化的过程中,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同时,一些已经被证实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单味中药的加入,能更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这一病症。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血尿中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IgA肾病血尿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80-2009年涉及IgA肾病血尿中医处方用药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描述分析。结果收集到合格文献89篇,涉及中药共计128味。治疗IgA肾病血尿所用的中药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清热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18%;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7.53%;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达93.05%;归经以肝、肺、脾、肾、胃、心、膀胱为主,累积频率达92.26%。结论本病发病部位多在肾与膀胱;临床以补益药、清热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频率最高的单味药依次为生地黄、黄芪、白茅根、山药、白术、牡丹皮、墨旱莲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2011—2012年度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的症状、证候分布、舌象、脉象及中药使用情况,分析并总结出其中医证治特点。方法:根据既往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基本情况,并且将各药物分别按功效、药性、药味、五脏归经、累计总剂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本研究发现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虚,最容易兼夹瘀血及湿邪。其最常见的症状除传统意义上口干、多饮、多尿外,乏力也在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中普遍存在。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最常使用的中药为茯苓,黄芪,麦冬,生地黄,太子参。按中药功效对异常组所有药物进行总结后发现使用最多的为补虚药和清热药。按中药药性分类,使用最多的为温性药和平性药。按中药药味统计,使用最多的为甘味药。结论:糖尿病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以气阴两虚型患者最为多见,临床上除常规使用益气养阴药物以外,还可根据其兼伴症状的不同,选择清热药类的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糖尿病中药配伍体系。方法:将《糖尿病验方450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中药方剂共414首,涉及中药236种,总用药次数为4071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4.25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039%;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4.774%;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累计频率达90.183%。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黄芪、生地黄、山药、麦冬、天花粉、丹参、茯苓、元参、当归、甘草、熟地黄、知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肝胆病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的2400份治疗肝胆病的中药处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组方药味数、中药分类、单味药使用频率、有无配伍禁忌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处方由11~15味药组成的占88.13%;主要以清热药、理气药、补益药、解表药为主;使用频率大于6%的中药有20种;所有处方配伍均无配伍禁忌,所有单剂量均符合《中药学》规定范围。结论肝胆病专科处方用药具有一定特点,应掌握用药规律,对临床拟定处方以及药房药物采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探求中药外敷熏洗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选取外敷熏洗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对药物的来源、使用频次、功效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外敷熏洗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中药处方37首,包含药物共114味,其中植物药100味,占87.7%。药物使用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没药、乳香、红花、当归是中医外敷熏洗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高频药物;药物功效分类分析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清热药是中医外敷熏洗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高频药物。结论:中医外敷熏洗法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多使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补虚、清热作用的药物,并以植物药为主。临床使用外敷熏洗法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时可着重考虑乳香、没药、当归、红花等药物。  相似文献   

19.
探讨《瘟疫论》《广瘟疫论》中治疗瘟疫用药规律,将书中涉及的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各单味药进行频次、类别的统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共包含处方97例,113种中药,单味药甘草、生姜、芍药使用频率最高,中药类别中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因子分析共提取出7个公因子,载荷最高的为当归。常用药对为:芍药-当归-生姜、生姜-黄芩-大枣、甘草-茯苓-生姜。结合当下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可用解表药:麻黄、陈皮、厚朴、藿香等;中期可用清热药:石膏,知母,大黄等;重症期可用人参,山茱萸;后期可用补虚药和半夏,陈皮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收集近30年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归纳总结内异症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通过收集1986年1月至2015年6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53篇,采用excel软件统计,总结并分析中医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莪术、当归、赤芍;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类别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结论:内异症的主要病机为虚、瘀、毒。治疗内异症,以理血、补虚、清热为治则。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为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