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椎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椎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400例临床可疑或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接受椎动脉MSCT检查,对椎动脉CT原始图像进行重组。[结果]MSCT检出椎动脉起源异常17例(4.3%),其中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5例(9例合并左椎动脉行径异常,5例合并左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合并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颈总动脉1例,合并左椎动脉行径异常;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1例,合并右椎动脉行径异常、右椎动脉发育不良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结论]MSCT是无创诊断椎动脉起源异常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森  赵治纲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51-151,203
椎动脉通常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在第6~第1颈椎横突孔上行经枕骨大孔至颅腔.作者在尸体解剖中发现2例椎动脉起源变异,2例左侧椎动脉均发自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依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起自左心室,起始段为升主动脉,在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由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又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通常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第1段,穿第6~1颈椎横突孔上行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  相似文献   

4.
<正> 局部解剖尸体上发现3例4侧(左3右1)异常椎动脉,其中2例起源异常,穿入横突孔位置异常,同时大脑动脉环异常,现报告如下:例1:成年女尸。左侧椎动脉:在左颈总动脉左后3.4 mm,左锁骨下动脉右前0.9mm 处起源于主动脉弓上壁。起点外径3.1 mm,平甲状腺侧叶上中1/3处穿入第5颈  相似文献   

5.
刘芳  蔡武 《重庆医学》2016,(4):513-5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迷走锁骨下动脉(ASA)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ASA患者的MSCT动脉期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技术对ASA及主动脉弓分支进行三维重组,根据ASA走行对其分型,观察伴发的其他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47例(97.92%)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伴左位主动脉弓,1例(2.08%)为迷走左锁骨下动脉(ALSA)伴右位主动脉弓;食管后型47例(97.92%),食管气管间型1例(2.08%);单纯型30例(62.50%),伴左颈总动脉(LCCA)与右颈总动脉(RCCA)共干发自主动脉弓12例(25.00%),伴RCCA发自主动脉弓并右椎动脉(RVA)发自RCCA 2例(4.17%),伴左椎动脉(LVA)发自主动脉弓并位于LC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A)之间合并右锁骨下动脉(RSA)缺如2例(4.17%),伴LVA发育不良1例(2.08%),伴RVA发育不良1例(2.08%);合并ASA起始部Kommerell憩室6例(12.50%)且无动脉瘤形成,合并ASA血管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37.50%)并血管腔狭窄6例(12.50%).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ASA走行及其分型和伴发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解剖信息,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椎前部的解剖学及其起源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解剖学和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在114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动脉椎前部的起源、形态、行程和起始部外径。结果正常起源型:左侧89.47%、右侧100%起于锁骨下动脉。异常起源型均出现于左侧,占5.29%(12/227例),其中主要起于主动脉弓(83.34%):起点在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者占75%;起点在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后方者占8.33%;起点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者分别占8.33%,后者与枕动脉共干,而且起源和行程独特。左侧椎动脉外径41±0.09mm,右侧39±0.1mm。结论由于胚胎发育的关系,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而且以起于主动脉弓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解剖一男性尸体时发现其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个分支,而左颈总动脉则发自于主动脉弓的右后壁,与左锁骨下动脉呈前后重叠的位置,其口径明显大于右颈总动脉,四条动脉被压扁后直径测量结果为:右锁骨下动脉0.86mm,右颈总动脉9.23mm,左锁骨下动脉9.75mm,左颈总动脉13.21mm.左颈总动脉位于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与气管颈段之间的部分,与左喉返神经的关系密切.左喉返神经先行于左颈总动脉的内侧,继至其后方,再于气管、食管沟中走行.  相似文献   

8.
从国内所报道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的报告中,均未有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左、右椎动脉起始异常的。我们在进行胎儿的尸体解剖中,发现1例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左、右椎动脉起始异常。为累积资料,现报告如下。足月女婴(雷佛奴尔引产儿),体重2460克,坐高32.5厘米,身长45.5厘米。胎儿母亲妊娠期间有否患病不详。主动脉弓从右到左第1分支为右颈总动脉,第2分支为左颈总动脉,第3分支为左椎动脉,第4分支为左锁骨下动脉,第5分支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位于主动脉弓移行于降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后下方。它直接从  相似文献   

9.
成年,男尸。在制做标本时,发现在主动脉弓凸缘有三个分支,但居右侧的不是头臂干,而是右颈总动脉。在主动脉弓凸缘未见右锁骨下动脉,具体报告如下: 右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凸缘右侧,起点外径0.85cm。左颈总动脉紧贴右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凸缘,起点外径0.70cm。左锁骨下动脉在距左颈总动脉左缘1.45cm处,起于主动脉弓凸缘,起点外径0.65cm。右锁骨下动脉在距左锁骨下动脉左缘1.10cm处,起于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转折处后壁,起点外径0.70cm。自左向右走行,跨过第3胸椎和第4胸椎间的椎间盘,经食管和脊椎之间斜向右上方,进入右斜角肌间隙。 另外,在本例尸体还伴有右椎动脉的变异。右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中,未见右椎动脉。右椎动脉在距右颈总动脉起点3.50cm处,起于右颈总动脉的后外侧壁,起点外径  相似文献   

10.
正常情况下,由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三大分支,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85-5%;少数由主动脉弓发出两支,即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的共同干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8-2%;另有由主动脉弓发出四支,自右向左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3-3%[1]。此外,还有从主动脉弓凸侧发出四支,即自右向左依次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右锁骨下动脉由主动脉弓右侧部后壁发出,经气管前方行走者较为罕见,未曾有报道,现报告1例。成…  相似文献   

11.
右锁骨下动脉异常1例报告宁夏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高天顺,胡庆和,赵承军1本例报告:一成人女尸,其右锁骨下动脉紧邻左锁骨下动脉的左后下方起自主动脉弓。此时主动脉弓上的动脉分支自左向右为右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四大分支。然后右锁骨下...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弓分支类型常见有 A、B、C三型 ,其他型罕见 ,但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将所观察到的 1例右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型 )报告如下。1 标本介绍女尸 ,8岁 ,身长约 10 0 cm,发育正常 ,死因不明。解剖颈根部和纵隔时见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正常 ;主动脉弓上缘发出三分支 (从右至左 )分别为 :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其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共干 ;右颈总动脉起始部外径为 8.30 mm ,与共干动脉起始部相距 2 .30 m m;右锁骨下动脉平第 4胸椎体上缘发自共干动脉起始部右后下方 ,外径为 5 .0 mm ,距正中…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近段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椎动脉椎前段的形态学特点,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2具(64侧)经甲醛防腐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进行颈部解剖,观察椎动脉近段的起始部位、走行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并测量椎动脉近段的长度和起始部位的外径。结果64侧中3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4.69%),29侧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45.31%),32侧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50%);64侧中1侧穿G横突孔,63侧穿G横突孔;椎动脉近段的长度(mm):左侧37.6±5.1,右侧36.8±4.9;椎动脉近段的起始外径(mm):左侧4.23±0.37,右侧3.98±0.35。结论椎动脉近段的起源有变异,主要发生于左侧;左右起始外径左侧大于右侧,但椎动脉近段的长度和入横突孔处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迷走锁骨下动脉的显示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对经320排CTA确诊的迷走锁骨下动脉患者12例的影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2例迷走锁骨下动脉中有11例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为迷走左锁骨下动脉,CTA表现为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数目和走行次序异常,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表现为主动脉弓上依次分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其中2例伴有Kommerell憩室;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表现为主动脉弓上依次分出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同时还伴有右位主动脉弓和Kommerell憩室。结论:320排CTA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迷走锁骨下动脉的走行和伴发的其他解剖变异,有助于避免在血管介入、胸外科手术以及肿瘤放疗中损伤迷走血管,同时可鉴别于食管或纵膈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弓位于胸腔右侧,在第二胸肋关节高度由升主动脉形成,分为凸侧和凹侧.主动脉弓凹侧发出细小的支气管支和气管支,凸侧从右向左发出3个大的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起自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第6~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左右汇和成基底动脉[1].我们在收集制作解剖陈列标本中,发现椎动脉与锁骨下动脉、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起始处变异1例,均起自于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16.
头臂干是主动脉弓凸面自右向左发出的第一条分支,其上行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男尸时,发现头臂干缺如,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四条分支: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该例主动脉弓凸面自右向左发出:右颈总动脉、左  相似文献   

17.
成年男尸 ,在行局解其左侧椎动脉时 ,根据以往的知识 ,椎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且与胸廓内动脉起点大致相对的位置 ,于是在其左锁骨下动脉处寻找 ,未能发现。然后 ,在邻近的动脉根部寻找 ,结果在主动脉弓的上后方发现了左椎动脉的起点 ,该起点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 ,距左锁骨下动脉的起点为 0 .6cm ,距左颈总动脉的起点为1 .4cm ,左椎动脉紧贴颈椎椎体的前外方上行 ,穿入左侧第六颈椎横突孔 ,左椎动脉起点距左第六颈椎横突孔为 3.86cm ,与主动脉弓成 6 3°夹角 ,见示意图椎动脉起点异常一例@周小龙$赣南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江…  相似文献   

18.
制作教学标本中,我们发现一例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的成年男性尸体。心脏大小和位置正常。主动脉弓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等四支(图1)。右锁骨下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左后方,距其始点2mm,起自主动脉弓末段后壁(平第四胸椎椎体上缘),然后在第三胸椎与食管(食管后壁上有轻度压迹)之间斜向右上方,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呈弓状弯曲向外,于第一肋外缘延续于腋动脉。全长108mm,其起始部稍膨大,压扁外直径11.5mm。  相似文献   

19.
<正>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及右锁骨下动脉发起异常,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解剖记录 男尸,约50岁,身高173cm,发育良好。死因不详。心脏和主动脉弓位置基本正常。主动脉弓凸侧发出的分支,自右至左依次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附图)。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解剖一具15岁男尸过程中发现在主动脉弓处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四个分支和双上腔静脉的变异.主动脉弓上方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而右锁骨下动脉则由主动脉弓下方右壁发出,正对主动脉发出左锁骨下动脉稍下处.右锁骨下动脉向右上斜行横过食管的后壁越胸膜顶前面,经胸廓上口到颈根呈弓形弯向外侧,经前斜角肌的后方入腋腔移行为腋动脉.关于右锁骨下动脉的上述变异,陈子华、菊地正嘉曾报道过.从发生学上来看,异常右锁骨下动脉是由右背主动脉的远端部分和第七节间动脉形成的.右第四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