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耿华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50-151
电动气压止血带与驱血带是四肢手术时的常用设备,二者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创口出血,减少术中输血导致的多种传染病的风险,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保持术野清晰,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外科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掌握该设备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防止错误使用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充气止血带的合理应用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肢手术中尤其是骨科四肢手术中应用止血带(通常辅助以驱血带)较普遍,以达Iilii断肢体血循环,使手术部位暂时处于无血状态。这样既防IhIIIii,保证手术能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同时利用驱血带在临手术前将四肢部位的血液躯赶至近心侧,避免血液在血管阻断区内淤滞,减少溶血、凝血或渗出等改变。…一旦止血带使用、护理不当,会使术  相似文献   

3.
气囊止血带常用于四肢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状况,保持创面无血,但使用及护理不当,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局部损伤、神经损伤、肌肉损伤甚至是内脏损伤,神经损伤、肌肉损伤最为常见,严重时会导致残疾。本文对气囊止血带引发损伤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动气压止血带个体化充气压力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运用。方法:总结分析682例四肢手术中使用个体化压力的气压止血带的止血效果和并发症。结果:使用止血带个体化充气压力,术中止血满意,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四肢手术中正确使用个体化充气压力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创造清晰术野,利于手术操作,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不仅可出现绑缚处疼痛,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焦虑出汗,这些症状常难以控制,即止血带反应;还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及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等损伤机制,不仅对使用止血带的肢体造成损伤,还可导致远隔器官损伤[1],影响手术操作和预后。如何减轻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导致的远隔器官的损伤具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42条静脉曲张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将肢体驱血后于大腿上部扎止血带行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术后常规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及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6±14min)、术中出血量(37±11ml)及皮肤感觉障碍例数(3例)。结论应用止血带在大隐静脉手术中可创造"无血手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创伤面积,降低皮肤感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应用驱血点状剥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气囊止血带为自动充气式止血带,用于四肢手术.在手术操作中合理的使用会带来诸多方便,减少术中出血,术野暴露清晰,利于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血资源的应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而临床使用广泛.但使用止血带带来的风险,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给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诸多影响,故将使用气囊止血带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以杜绝或减少该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东福  王鹏  闫超  梁斌  焦朋 《贵州医药》2022,(9):1379-1380
目的 探讨与观察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驱血带对软骨损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软骨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驱血带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照组给予止血带辅助治疗,驱血带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驱血带辅助治疗,调查与记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充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驱血带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驱血带组术后7 d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水平与术前1 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驱血带组术后7 d的血浆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驱血带组术后7 d的血红蛋白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使用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通过对126例四肢手术使用气压止血带,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措施得当,手术视野清晰,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针对不同的相关因素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使自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发挥更好的止血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兰 《河北医药》2005,27(1):72-72
止血带可阻断四肢血液流动,因而可用于大出血的急救,使四肢大出血停止,术中使用则失血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可减少或免除术中输血,而且术野清晰便于手术从容细致地操作。由于节省了止血时间,可使麻醉和手术时间缩短。所以,正确地使用止血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如果使用不当则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肢体坏死,以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对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动气压止血带是四肢手术时常用的止血器械。自动气压式止血带具有减少出血、术野显露清晰、利于手术操作的优点。手外科手术的特点是以肢体远端为主。由于其术野小、血管丰富,多数需在显微镜下操作,所以,视野的清晰非常重要。但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现就气压止血带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自动气压止血带在临床四肢手术中广泛的被应用,不仅是因为自动气压止血带能有效减少术中创面及血管出血量,使得手术视野清晰,方便操作,大大缩短手术时间,而且降低了输血的概率,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自2010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气囊止血带充气不能控制合适压力引起的手术野出血,术后肢体麻木和血栓形成。课题组在气囊止血带的基础上进行充气压力的研究,研制了Doppler止血带。方法选择我院骨科四肢手术的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气囊止血带,观察组采用Doppler止血带。结果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麻木、血栓形成发生例数明显减少,止血效果好,P值均<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oppler止血带的研制使用减少了气囊止血带存在的许多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止血带的损伤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电动驱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驱止血带是采用电脑数字化控制,带有电子调控的气压驱止血带,用于肢体手术,能最大限度地制止创面出血,使用后可使手术视野清晰,方便手术者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适用各级医院。  相似文献   

15.
杨燕 《北方药学》2013,(1):115-116
止血带是四肢手术中常见材料,部分患者在使用时会发生不良反应。通过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28例四肢手术止血带不良反应患者的效果资料,着重分析了止血带的具体使用方法。针对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梅方  李燕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4):308-30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手术室术中使用电子气压止血带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骨科四肢手术术中使用电子气压止血带的1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0例).对照组按骨科四肢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术中使用电子气压止血带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电动气囊止血带应用于四肢手术中,虽然可减少术中出血和保持创面无血,但使用方法和压力不当,也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如止血带疼痛、止血带休克神经损伤等,本文介绍通过测量阻断动脉压的压力值来确定个体化的止血带压力,在临床手术使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人数大幅增高。然而,手术创伤及术中止血带的使用等因素导致纤溶系统异常激活,造成患者大量失血的问题~([1]),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2])但松开止血带以后,血管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反而增加了术后出血量~([3]),大量渗血增加了围手术期风险,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输血治疗,增加了输血相关并发症,同时也增  相似文献   

19.
<正>从事骨科和手外科的医师都知道,所有的手外科的手术均要求在无血的手术视野下完成[1],这样才能在手术过程中辨明解剖结构,避免副损伤。一般手术前,由术者和助手抬高患者肢体,并用弹性胶皮驱血带环绕肢体加压驱血后,常规气性止血带加压,通常有条件的医院应用自动止血机,有些地方医院仍在应用人工打气的办法,便可达到术区无血状态,这时便可以开始手术切开。所以选用何种办法在术中驱血、止血,成为骨科和手外科医师的一项常规任务。目前最常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过程中抬腿驱血和驱血带驱血对术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行初次TKA的患者,依据驱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抬腿驱血组和驱血带驱血组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临 床资料,比较2组术前1 d、术后1 d血红蛋白(HGB)、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 因子(TNF)-α、D-二聚体(D-Dimer)水平。比较分析2组术前1 d,术后1 d、3 d、7 d及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术前1 d,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术前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抬腿驱血组的HGB水 平高于驱血带驱血组(P<0.05),CRP、CK、IL-6、TNF-α、D-Dimer水平低于驱血带驱血组(P<0.05)。2组术后VAS 评分呈下降趋势,膝关节ROM、HSS评分呈上升趋势,且抬腿驱血组术后1 d、3 d、7 d VAS评分均低于驱血带驱血组, 术后1 d、3 d膝关节ROM均高于驱血带驱血组(P<0.05),不同驱血方式对HSS评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驱血 带驱血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P<0.05),2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TKA中,抬腿驱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肿胀、炎症反应、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具有 一定优势,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