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与正常人大肠黏膜组织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方法,对腹泻型IBS(D-IBS)和便秘型IBS(C-IBS)患者与正常人大肠黏膜组织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结果 D-IBS组与正常人大肠黏膜组织比较有11个蛋白点表达明显增强,未发现明显低表达的蛋白质点。C-IBS组与正常人大肠黏膜组织比较有18个蛋白质点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有3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明显上调,有15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明显下调。有1个蛋白点表达在D-IBS和C-IBS组均增强;有3个蛋白点在C-IBS组表达减弱,在D-IBS组表达增强。结论 D-IBS、C-IBS患者与正常人大肠黏膜组织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IBS的发病机制有关;不同亚型IBS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患者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 9,AQP9)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C-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IBS及正常对照者升、降结肠黏膜细胞AQP9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及C-IBS组升、降结肠均有AQP9 mRNA表达。两组升结肠AQP9 mRNA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结肠AQP9 mRNA表达量C-IBS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QP9在C-IBS患者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水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C-IBS产生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结肠黏膜中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D-IBS)23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BS,C-IBS)20例结肠黏膜中MR的表达情况。使用JEDA801D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阳性表达面积及光密度(opacity density,OD)。结果MR在黏膜层含量较多,黏膜下层含量较少。回盲部和乙状结肠MR阳性面积及OD值表现为:D-IB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C-IBS(P〈0.05)。与同组IBS乙状结肠相比,回盲部阳性面积增高(P〈0.05);OD值无明显差异。结论MR在D-IBS中高表达,在C-IBS中低表达,说明MR对IBS患者胃肠道运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研究显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PDIA3)在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高表达,但其在腹泻型IBS(IBS-D)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蛋白表达及其意义尚不清楚。目的:探讨PDIA3在IBS-D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15例IBS-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黏膜PDtA3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黏膜孵育上清液类胰蛋白酶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结肠黏膜中PDIA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类胰蛋白酶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BS-D患者类胰蛋白酶浓度与PDIA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50,P=0.003)。结论:PDIA3可能通过促进类胰蛋白酶释放,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从而在IBS-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肠腺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抑制凋亡蛋白Bcl-2、Bcl-xL及Bcl-w在结肠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4例我院手术切除结肠腺癌标本,肠镜取正常结肠黏膜组织27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明确诊断.用TUNEL法检测其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蛋白Bcl-2、Bcl-xL及Bcl-w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结肠腺癌,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3.35,P=0.002);结肠腺癌中Bcl-xL与Bcl-w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有统计学差异(92.86% vs 11.11%;85.71% vs 0%,P<0.01或P<0.05);Bcl-2的表达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肠腺癌的组织细胞凋亡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癌中抑制凋亡蛋白Bcl-xL与Bcl-w的高表达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比较正常人及早期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RA疾病相关致病蛋白质.方法 选取9例早期活动期RA患者以及9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s,抽提PBMCs中的蛋白,采用同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正常人及RA患者PBMCs总蛋白质.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显色后,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蛋白质.结果 获得RA患者及正常人PBMCs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556和579,匹配率分别为89.4%和 88.5%,通过比较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23,选取18个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14个蛋白质,其中a-肌动蛋白、纤维蛋白素原a-链、载脂蛋白A-I(ApoA-I)等9个蛋白质点在RA中表达上调,硫氧还蛋白-2、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6个蛋白质点在RA中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蛋白质的功能涉及物质代谢、抗氧化、信号传导、能量产生及细胞骨架.并用RT-PCR方法验证差异蛋白质ApoA-I.其结果与上述蛋白质差异表达结果相符.结论 在RA患者PBMCs中存在着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是RA发病的内在因素.其RT-PCR结果与蛋白质差异表达相符,证明蛋白质组研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22荷瘤小鼠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初步分析肝癌小鼠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方法分别取对照组小鼠正常肝组织和H22荷瘤小鼠瘤组织,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对照组正常肝组织及荷瘤组瘤组织的蛋白质,获得图谱后通过Image Master 5.0软件分析两组蛋白表达的差异特性。结果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明显的蛋白点有22个,其中在荷瘤组有16个点高表达,6个低表达;有19个点仅在对照组出现,新增27个点在荷瘤组表达。结论异常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异常、代谢紊乱、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患者肠黏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大肠癌组织黏膜和正常组织黏膜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发现有助于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方法 收集6例大肠癌肿瘤黏膜和距肿瘤10 cm以上的正常肠黏膜组织,提取蛋白质,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选取表达有显著差异的13个蛋白点进行质谱检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0个点鉴定出9种差异表达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27、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磷酸丙糖异构酶、丙酮酸激酶、二硫异构酶、α-肌动蛋白、平滑肌蛋白,角蛋白9、角蛋白复合体1.这些蛋白在肿瘤黏膜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除平滑肌蛋白外,其他8种蛋白均在肿瘤粘膜中呈过度表达.结论 大肠癌患者肿瘤黏膜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丁莺  吕宾  孟立娜  范一宏  沈雁 《胃肠病学》2012,17(11):660-664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生可能与分子异常改变有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已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疾病,但较少用于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黏膜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以樟脑丸特殊气味作为条件刺激、结直肠扩张结合经典的肢体束缚作为非条件刺激建立大鼠内脏高敏感模型。治疗组以痛泻要方煎剂灌胃4周。实验第45 d,处死所有大鼠,提取结肠黏膜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差异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内脏敏感性明显降低(P<0.01)。共有61个蛋白点在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存在表达差异,其中23个蛋白点在治疗组中的表达上调,38个蛋白点表达下调。从5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中鉴定出3个特异蛋白质,表达上调的蛋白质为Transgelin蛋白和乙醛脱氢酶2,表达下调的蛋白质为角蛋白8。结论:痛泻要方可下调某些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降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我们以往建立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模型,对该模型中SP、VIP、GABA、Ach、NE在肠神经系统的分布及表达进行研究,探讨这些物质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以往本研究小组建立的C-IBS大鼠模型,取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回盲部、结肠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应用抗SP、VIP、GABA、乙酰胆碱酯酶(AchE)、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表达的面积、不透光率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C-IBS大鼠模型回盲部、结肠肌层中SP表达的不透光率密度明显增高(P<0.05),阳性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IBS大鼠模型回盲部、结肠肌层中VIP表达的阳性面积、不透光率密度均明显增高(P<0.05);C-IBS大鼠模型回盲部、结肠肌层中GABA表达的不透光率密度明显降低(P<0.05),阳性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IBS大鼠模型回盲部、结肠肌层中AchE、TH表达的阳性面积、不透光率密度与正常对照组尤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BS大鼠模型中肠神经系统SP、VIP、GABA表达具有改变,提示这些神经递质在肠道可能参与C-IB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TLR2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肠黏膜TLR2蛋白及TLR2 mRNA的表达及其与UC临床活动度、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 取47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根据内镜及临床活动度进行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13例.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结肠黏膜中TLR2蛋白及TLR2 mRNA的表达.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TLR2蛋白及TLR2mRNA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者,且随着内镜下及临床病变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加.结论 UC患者肠黏膜中TLR2及TLR2 mRNA的表达增加,且其表达均随临床及内镜下病变程度加重,表达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7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炎性肠黏膜活检标本及14例正常对照者内镜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PGC-1α蛋白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PGC-1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GC-1α蛋白在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表达较多,黏膜固有层细胞内表达较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GC-1α蛋白在UC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表达量明显减少,而肠黏膜固有层细胞内表达增加,PGC-1α蛋白在CD患者肠黏膜组织内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UC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PGC-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48±0.15vs1.59±0.38,P<0.05),CD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PGC-1α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0.47vs1.59±0.38,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GC-1α在UC炎症肠黏膜组织内表达水平降低,而在CD炎症肠黏膜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PGC-1α可能参与了UC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肝癌发生不同病理阶段血清蛋白质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肝癌发生不同病理阶段血清蛋白质组的表达变化情况,从中寻找特异性标志物.方法 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结合质谱技术对差异点进行鉴定; Western blot检测结合珠蛋白β链以验证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4组血清的双向电泳图谱经软件匹配分析,并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成功鉴定出结合珠蛋白,SAA1、SP40等30个差异蛋白质点,K cluster聚类分析不同的变化模式.在差异蛋白质点中,7个蛋白质点均为结合珠蛋白,呈现由正常→肝炎→肝硬化持续下调、到肝癌又上调的模式.Western blot证实结合珠蛋白β链的表达与双向电泳表达相一致.结论 在肝癌发生的动态过程中各疾病阶段的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有4种明显变化模式,可能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依据,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结合珠蛋白很可能是肝硬化发展到肝癌的一个潜在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龙云铸  范学工  李宁  黄宇琨 《肝脏》2004,9(4):238-24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组织与癌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点。方法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与肝硬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结果经肝细胞癌绀织与癌周组织的差异对比分析,共发现有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35个蛋白质点,14个差异蛋白质点得到了初步鉴定,其中5个蛋白质既往文献中曾报道其与肝细胞癌变相关。结论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蛋白质组与肝硬化组织蛋白质组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研究中初步鉴定的差异蛋白质,可能有助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癌变机制、肿瘤标记和治疗靶标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17.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肝组织蛋白质组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蛋白质组与癌周组织(肝硬化组织、慢性肝炎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点。方法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12例肝硬化组织、6例慢性肝炎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的对比中,共发现有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47个蛋白质点,17个差异蛋白质点得到了初步鉴定,其中8个蛋白质点在既往文献中未曾报道其与肝细胞癌变相关。结论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癌变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癌变,其癌变机制存在差别。本实验研究中初步鉴定的差异蛋白质,可能有助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癌变机制、肿瘤标记和治疗靶标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肠易激综合衙(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和5-HT3受体(5-HT3R)在腹泻型IBS(D—IBS)患者结肠黏膜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名正常人和28例D—IBS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分别取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各两块。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HT阳性细胞;以蛋白质印迹分析半定量检测5-HT3R的表达。结果:D—IBS组4个部位结肠黏膜的5-HT阳性细胞数和5-HT3R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但4个部位之间相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D—IBS患者结肠黏膜5-HT合成和分泌增多,5-HT3R表达上调,提示5-HT和5-HT3R可能为D—IBS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为D—IBS的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