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酸铬鞣液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文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分别对碱度为0%、33%及糖还原碱度为0%、 33%的四种硫酸铬鞣液的配合物组份、电荷、分子大小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些组份可能的结构进行了推断,结果表明:四种硫酸铬鞣液的配合物组份、电荷、分子大小和含量都较均匀,但糖还原的硫酸铬鞣液比非糖还原的硫酸铬鞣液含有更多的组份、其电荷和分子大小分布更均匀。当鞣液碱度升高时,虽阳电荷组份逐渐增多,但各组份的百分含量分布仍较均匀。  相似文献   

2.
铬鞣液组成与鞣革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程劲 《皮革化工》1999,16(1):1-7,18
本文根据《铬鞣液组成的研究(Ⅰ)、(Ⅱ)、(Ⅲ)、(Ⅳ)》的研究结果,分析对比了碱度为0%、碱度33%硫酸铬、氯化铬,硝酸铬鞣液的组成和糖还原碱度为0%、碱度33%的硫酸铬、氯化铬、硝酸铬和高氯酸铬鞣液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氯化铬鞣液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目前,国内还未见有关于氯化铬鞣液组成研究的报导,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日本的竹之内一昭应用离子交换色谱、可见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经甲酸盐、乙酸盐和草酸盐蒙囿了的碱度为0%的氯化铬鞣液分离组份的稳定性,并通过加碱来研究这些组份结构的变化情况。这些都是对加了蒙囿剂的氯化铬鞣液组成的研究,不足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pH电位滴定法、阳离子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手段主要研究了在碱度为33%的硫酸铬鞣液中,分别添加乳酸、洒石酸、柠檬酸、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等的钠盐后的鞣液的组成、特性及鞣革性能。结果表明,有机酸根参与了铬的配位,鞣液组份数增多;羟基酸铬鞣液中阳、中性络离子增多,高电荷阳络离子减少,耐碱性、稳定性提高;二羧酸铬鞣液中出现了更高价态的阳络离子,甚至因交联过大而析出沉淀。用有机酸铬液鞣革收缩温度高,铬吸收好,废液含铬量低,尤以加洒石酸钠及邻苯二甲酸钠的鞣液的鞣革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pH电位滴定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对Cr_2O_3:Nd_2O_3为1:0.5、1:0.25、1:0.125的混合液及氯化铬液和氯化钕液在pH=2,3,4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钕使氯化铬鞣液的性质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对铬配合物的水解有促进作用,鞣液中组份电荷降低,水合铬配离子数减少,其中以 2价组份居多.初步推断铬与钕形成了异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对铬-铝-锆鞣液的分离结果表明:铬离子主要存在于大分子和中等分子组份中。铝离子主要存在于大分子组份中。锆离子主要存在于中等分子组份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对新配不浸酸铬鞣液和存放6h不浸酸铬鞣液进行电荷及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铬鞣液在存放初期主要为中性或阴性配合物,在存放过程中,阳铬配合物增多,但仍只是简单的单点配聚,鞣性较小。不浸酸铬鞣液新配或存放6h,其R值不同,分别为0.862和0.89。根据鞣液的电荷性质及光谱特征,推测了鞣液可能的组份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碱沉淀铬鞣废液所回收的铬泥制备一定碱度的再生铬鞣剂,本研究首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硫酸溶解铬泥的最佳工艺,然后对酸溶所得铬液进行甲酸钠蒙囿改性并采用小苏打调整碱度制备了再生铬鞣剂,最后对再生铬鞣剂的性质和鞣革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酸溶解的最佳条件为:用铬泥质量70%硫酸在70℃下反应40 min,铬溶出率为93.8%,所得鞣液碱度低。以甲酸钠与Cr_2O_3摩尔比为1,在70℃下反应2 h对鞣液进行蒙囿后加入小苏打调整碱度,制备了沉淀p H值6.3,碱度38.8%的再生铬鞣剂,再生铬鞣剂中配体与铬的结合方式与商品铬鞣剂无明显区别。鞣革实验表明再生鞣剂虽然鞣制所得皮革颜色灰暗,但是铬吸收率与鞣制所得皮革理化性能与商品鞣剂鞣制差异不大。本研究可为利用铬泥制备高品质铬鞣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摘     
用离子色层法分析铬鞣液中的有机酸为了阐明有机酸的影响,确定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是重要的,本文用离子色层的分离手段,进行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1)测定市售各种铬鞣剂的有机酸为:蚁酸、醋酸及醇酸。2)碱度高的鞣液有机酸含有率高。3)从重铬酸盐及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铬鞣液组成与鞣革性能的关系》(一)所得出的结论:“硫酸铬特别是糖还原的硫酸铬液中的组分较多,分子和电荷分布以及各组分铬含量的分布都较均匀,故鞣制的革收缩温度最高、柔软丰满、弹性最好”,提出了新型配合鞣剂分子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并研制开发了KMC系列A、B、C三型自动碱化蒙囿铬鞣粉剂。它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对粉剂鞣液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粉剂刚溶解时,鞣液中主要为带负电或不带电的小分子配合物;鞣液陈放后,带正电的大分子配合物增多,鞣液中组分数增多,电荷、分子大小和组分铬含量分布趋于均匀。用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证明配合物内界中有机酸根参与了配位。KMC系列组成的特征与鞣剂分子设计的要求相符。鞣革试验结果表明:KMC鞣剂鞣制的革,比各厂自配铬鞣液鞣的革更柔软丰满,粒面更细致,鞣剂在革内分布更均匀,而且具有操作简单、节省劳力、减少污染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配制铬铝鞣液时 ,由于硫酸铝的强烈水解作用会导致铬铝鞣液表观碱度的显著降低 ,试验和公式推导都证明降低值与铝铬比成线形关系。首次推导出计算铬铝鞣液碱度的简便计算公式 ,并通过碱度的关联性将铬铝鞣液与铬鞣液的重要参数联系起来 ,简化了铬铝鞣液的配制。  相似文献   

12.
铬鞣液中阳性、阴性离子量的变化,对鞣液的鞣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了解铬鞣液中的阳性铬络合物、阴性铬络合物及中性铬络合物的含量,有较大的意义。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铬鞣液中的阳性、阴性离子一般是采用交换柱法或振荡法。考  相似文献   

13.
硝酸铬鞣液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硝酸铬鞣液组成与鞣革性能的研究,尚未见有资料报导。但硝酸铬溶液中Cr~(3 )的水解聚合的研究,国外学者已有报导。但以我国罗勤慧等研究最多最深入,他们用“根 节”等多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对不同浓度的硝酸铬溶液中离子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虽没有直接研究铬鞣液,但对了解硝酸铬鞣液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超声波转鼓,研究了在铬鞣初期或铬鞣末期施加超声波(23.7KHz)对铬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对铬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超声波对铬鞣初期的促进作用,即铬鞣初期施加超声波可以促进铬鞣剂的渗透和与皮胶原的结合,使革内铬含量高,革的Ts升高.鞣制末期施加超声波对铬鞣几乎无影响。从整个铬鞣过程来看,超声波对铬鞣的影响程度不大.用阳离子色谱法分析铬溶液的电荷组分的变化情况表明,超声波(20KHz)作用于不同碱度的硫酸铬溶液后,铬液电荷组分的种类和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超声波在铬鞣过程中并未改变铬鞣剂的分子结构,也未改变铬鞣剂与裸皮的结合方式,从而对铬鞣的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凝胶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研究了静置三月后的糖还原铬铝鞣液的组份以及醋酸钠作掩蔽剂对它们的影响.凝胶色谱法分离出五个组份.各组份中铬的分布比较均匀,但以分子大小为中等的组份中含量较多.铝则集中于分子大小为中等的组份中.含有醋酸钠的同样鞣液分离出三个组份。铬和铝都大部份存在于分子大小为中等的组份中.但大分子组分和小分子组分中的铬含量较铝多.醋酸钠有使组份简并.使络合物分子大小均匀化的作用.醋酸钠对铬络合物的影响较大.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出七个组份.它们所带的电荷由负一价到正六价。高电荷效组份的分子较大可能是多核络合物.各组份中铬的分布比较均匀.铝则集中于电荷效为中等的组份中。加有醋酸钠的鞣液也分离出类似的七个组份,低电荷数组份中的铬置增多,中等电荷数的组份中铬量增加最多,离电荷数组份中的铬量明显减少,铝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倾向,但变化不明显,与凝胶色谱法所得结果相似,醋酸钠有使络合物电荷数均匀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对铬络合物较明显,对铝络合物则不大.  相似文献   

16.
在制革的铬鞣时,浸酸裸皮先以三价铬盐预鞣,继用含有三价铬盐、酸结合剂(自动提高碱度剂)以及多羧酸或其盐(铬鞣交联剂)的混合物进行复鞣。此法的改进之点在于铬复鞣时,多羧酸或其盐的用量,按铬盐中每1克分子Cr_2O_3计,最少要用1.6克分子。多羧酸为4~6个碳原子的脂族二羧酸,或8~13个碳原子的芳族二羧酸(或三羧酸);或者上述多羧酸的盐。用作预鞣和复鞣的Cr_2O_3总量,为皮重的1.2~2.0%。铬复鞣用的液比,可达1(即皮重100%)。鞣液的最终PH值不得低于3.6。更为可取的方法是,预鞣后加入粉状(交联)铬鞣剂混合组份进行复鞣。此混合组分中含有复鞣用三价铬盐、多羧酸或其碱金属盐,以及酸结合剂(宜用白云石粉)。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铬鞣液及铬铝混合鞣液,在鞣革及毛皮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所以,对于铬鞣液及废铬液中铬含量的分析,在指导生产及防止铬对环境的污染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铬鞣液的组成及铬铝混合鞣液的组成研究中,由于经离子交换和凝胶色谱法分离后所得到的馏分中铬含量均很少,分析工作量又很大,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已难以满足要求,故我们组装了一套能高速测定金属离子的X-W装置,用于测定铬含量。经试驴认为,该装量测定区间广(可测定10~(-5)M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铬鞣粉剂中添加剂DPS、石粉以及无水硫酸钠对铬鞣粉剂中Cr2O3含量和碱度的影响,从而为皮化厂的铬鞣粉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对新配不浸酸铬鞣液和存放6h不浸酸铬鞣液进行电荷及光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铬鞣液在存放初期主要为中性或阴性配合物,在存放过程中,阳铬配合物增多,但仍只是简单的单点配聚,鞣性较小。不浸酸铬鞣液新配或存放6h,其R值不同,分别为0·862和0·891。根据鞣液的电荷性质及光谱特征,推测了鞣液可能的组分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程宝箴 《北京皮革》2003,(1):119-123
5.3.3 高碱度铬鞣剂的应用 碱度是铬鞣剂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用它可以反映出铬配合物分子的大小、电荷和组分含量,碱度不同的铬鞣剂,其鞣革性能有着明显的差别。碱度低说明铬配合物的分子小,渗透进皮内的能力强,但与皮蛋白质结合的能力弱,铬盐的利用率低;碱度高说明铬配合物的分子大,与皮蛋白质结。合的能力强,铬盐的利用率也高,渗透性相对较差一些。传统的铬鞣工艺,是基于碱度为33%的低碱度铬鞣剂基础上制定的,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多点结合的铬配合物较少(约为10%),鞣制的成革欠丰满,铬盐的利用率低(仅为60%左右)。如果采用碱度较高的铬鞣剂进行鞣制或复鞣,不仅可以获得丰满度较高的成革,还可大幅度提高铬盐的利用率。本文第二章讨论了醇与重铬酸盐的氧化还原反应,从中找到有几种小分子的醇能够制备碱度在50%以上的铬鞣剂,本节对这种高碱度铬鞣剂的应用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