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先天性胆囊及胆囊管缺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4岁,因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于2 0 0 2年3月入住某院消化内科。以进油腻食物后腹痛明显,伴返酸嗳气。体检无阳性发现。曾在乡级医院查B超示:未见胆囊影,肝脏未见异常。入院后胃镜、肠镜、心电图、胸透、泌尿系B超均未见异常,B超报告:胆囊结石(填满型) ,慢性胆囊炎,胰腺未见明显异常。由于血压控制不理想,出院后于2 0 0 2年7月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住我院普外科,入院后再次肝胆B超提示胆囊区强回声光带(有胆囊填满型结石可能) ,胆管无扩张。于2 0 0 2年8月3日拟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形态、色泽正常,在正常胆囊区未见胆囊,胆总管未…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继发假性囊肿较为罕见,笔者近2年来遇到3例,现报道分析如下.例1,女,52岁,主诉胆囊切除术后6个月,反复右上腹胀痛不适.查体示右上腹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肝脏肋下未及.B超示胆囊窝46mm×26mm无回声、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团,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3.
田健 《临床外科杂志》2009,17(8):527-527
我院外科从2004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512例,其中损伤结肠8例.现就其损伤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2~58岁,中位年龄45岁.术前均有饱胀、嗳气、消化不良,1例曾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伴发热,6例有腹部手术史,均无黄疸史.术前B超:6例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厚<4 mm,腔内可见强回声伴声影;2例胆囊壁厚>4 mm,形态失常,颈部有强回声伴声影.其余术前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7岁,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三个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示胆囊壁欠光滑,胆囊底部前壁探及一个低回声团块,附于胆囊壁上,无移动性,直径为10 mm,基地宽10mm,提示胆囊息肉。入院诊断:胆囊息肉。入院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50mm×100mm×30mm大,近中央有一缩窄环,呈葫芦型,胆囊壁增厚,呈慢性炎性改变,底部可扪及一枚结石。术后切开胆囊见胆囊呈双腔畸形,近胆囊管侧腔约50mm×30mm×50mm大,远侧腔约30mm×20mm×30mm大,两腔间有-6mm×5mm孔相通,远侧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黏附于胆囊床的肝中静脉与腹腔镜胆中切除术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关系。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用于术后对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床静脉出血原因的检查,并检查了200例健康自愿者胆囊床与肝中静脉属枝的解剖关系。结果 在出血的2例病人中,发现损伤的肝中静脉较大的属枝紧邻近于胆囊床。2例均需中转开腹手术来控制出血。在200例门诊体检人员中有18例其肝中静脉属枝完全附着于胆囊床上,有10例其直径3.0-3.8mm,自胆囊床10mm处穿过。结论 具有肝中静脉产大邻近胆囊床的病人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具有出血的危险,在术前可用超声检查确定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5 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月余于2008年2月27日入院.入院时B超检查见胆囊82mm×45mm,胆囊壁厚7mm,胆汁透声差,胆囊内见几个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胆总管直径8mm.B超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体检:心肺无异常.右上腹深压痛,Murphy's征(-),肝胆脾未触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2008年2月2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腔镜下见肝脏正常,胆囊80mm×50mm大小,壁厚,周围无粘连.解剖胆囊三角,见三角区组织致密,钝性剥离困难,用电凝钩和分离钳小心分离出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及胆囊动脉,见胆囊管直径约6mm.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预测慢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难度的应用价值.方法:793例患者因慢性胆囊炎行LC,术前超声检查对胆囊轮廓、胆囊颈部、囊壁厚度、囊壁回声、囊内回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胆囊周围、Calot三角区的粘连程度,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右上腹痛三年就诊,B超检查示胆囊壁厚0.3cm,有多个稍强回声与壁相连,不移动.胆总管上段与胰腺段之间可见范围4.6cm局限性梭形增宽,最宽处1.6cm,腔内无异常回声.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以"胆总管囊肿(Ⅰ型),胆囊息肉"收入院,行MRCP证实诊断,查肝功、淀粉酶正常,决定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59岁,主因"间断右上腹痛1个月,加重7天"就诊。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3.650ng/ml,癌胚抗原1.250ng/ml,CA 19-9 7.760 U/ml。超声:胆囊底部及后壁区见5.7cm×4.9cm×2.9cm实性肿块,形态不规整,内呈中低混合回声(图1A),CDFI可探及血流信号(图1B),肿块似向后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0岁.因右上腹剧痛1d入院.查体:痛苦容.右上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光滑,压痛明显,活动尚可,移动性浊音(-).白细胞 17.4×109/L,中性粒细胞0.88.B超示胆囊54mm×57mm大小,内有一36mm强光团体伴声影,紧贴胆囊右旁有一56mm×102mm大小囊性包块,界清.入院诊断:(1)胆囊结石;(2)腹部包块待查.入院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囊肿大如拳头,逆时针360°扭转并坏死,胆囊壶腹膨大,内有一直径约30mm园形结石.先从扭转蒂部将坏死胆囊体切除,后将胆囊壶腹及胆囊颈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右上腹痛20年,疼痛无明显规律,多为持续性隐痛,有时向右腰背部放射,痛时拒按,偶有反酸.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年前外院B超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服用中药"排石汤",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发病后无皮肤黄染、无畏寒及发热.1月前腹痛症状加剧,疼痛发作频繁,来我院诊治.入院后体检: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剑突下偏右呈局限性压痛,深按时疼痛加剧,无明显墨氏征,末及胆囊或异常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免疫及生化检查各指标均无异常.入院后B超检查,提示为分隔胆囊,内见多枚强回声结石影.MRCP提示:肝实质密度均匀,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分隔胆囊,胆囊壁增厚,内见结石影(多枚).入院后3日手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4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10d于2005年12月13日入院。自诉“胆石症”病史5年,未予特殊治疗。余无特殊不适主诉。查体: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剑突下可扪及一质硬肿块,大小12cm×10cm,无压痛,活动度好。Murphy征阴性。肝区无叩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sAb(+),HBcAb(+)。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CA19-9阴性;余未见异常。B超示中肝叶靠近胆囊区7cm×7cm强回声区,边界欠清;胆囊轮廓不清,大小为5.5cm×1.8cm,胆囊内见数个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腹腔见10cm×11cm低密度占位,边界清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5岁,右上腹隐痛不适5年,入院后体检未见异常。B超检查:肝右叶包膜下可见一个强回声区.边界清晰,内回声呈筛网状,大小约2.8 cm×2.9 cm,胆囊显示不清。诊断为肝血管瘤,胆囊萎缩。CT:平扫见肝右前叶一个大小约3.2 cm×3.2 cm的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内可见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0岁,以“间断右下腹不适10年,间断右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麦氏点压痛阳性,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B超:肝内可见一约20 mm× 18 mm无回声区,壁薄光滑;胆囊约54 mm× 13 mm,壁毛糙,囊腔暗区内一大小约10 mm× 5 m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胆总管未见扩张。诊断:胆囊...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61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 12年”入院。多次行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疼痛无规律性。曾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无畏寒、发热。体查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 ,右上腹轻压痛 ,无肌紧张或反跳痛 ,未扪及包块 ,肝、脾未触及 ,墨菲氏征阴性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B超检查示胆囊区不能探及正常胆囊液性暗区 ,仅见一长约48mm弧形强回声光带及后方弱声影 ,胆总管内径正常 (4cm ) ,考虑为充满型胆囊结石。入院诊断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经术前准备后择期手术 ,术中见胆囊萎缩 ,大小约 5 .0…  相似文献   

16.
正胆囊炎急性发作、控制不佳可以导致胆囊坏疽破裂,常可危及生命。坏疽的发生往往与胆囊动脉栓塞有关。坏疽性胆囊炎伴胆囊动脉破裂大出血并引起休克者极罕见。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通外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性,45岁,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2 d"于2015-06-01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阳性。体温39℃,血压135/85 mm Hg  相似文献   

17.
例1 女,64岁。因右上腹疼痛16年,复发3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黄疸(-)。心肺(-)。肝脾未扪及。右上腹压痛( ),肌卫(-)。B超示胆囊区域可见5.3cm×3.9cm大的低回声区,胆囊壁厚1.2cm,囊内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并可见一1.9cm×1.7cm大的强回声团后伴声影,胆囊与肝脏界面不清。疑“胆囊结石”、“胆囊癌”。CT检查示胆囊密度增高,囊壁不规则增厚,肝胆交界面不清;增强扫描后见胆囊壁结节及邻近肝组织明显强化。疑“胆囊癌伴肝右叶浸润”。因家属拒绝手术,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出院。4个月后,右上腹疼痛又复发,再次行CT检查示胆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1岁。因突发便血300m2h伴心慌、腹部不适、晕厥,以下消化道出血入院。无脓血便病史。1964年曾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脐周轻压痛,未及包块,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4g/L,大便潜血(+++),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癌胚抗原:3.7ng/ml。B超:肝脏切面形态大小正常,肝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间隔的强光带回声,呈网状分布,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脉不宽,内径12mm;胆囊区未见正常胆囊回声,可见38mm×13mm的弧行强光带回声,后方伴身影…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分支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 617例患者中 ,发生胆囊床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随机选取其中 9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有 1根肝中静脉的重要分支从胆囊床后面通过 ,该血管离胆囊床的最近距离点 (C点 )到胆囊的平均距离为 ( 5 0± 4 6)mm ,其中 15 4 % ( 14例 )肝中静脉是直接和胆囊床相贴 ,11 0 % ( 10例 )和胆囊床的距离在 1mm以内 ,C点的内径为 ( 3 2± 1 1)mm ;约有 3 4 7% ( 3 1例 )C点位于胆囊纵轴左侧 ,位于右侧的有 3 9例 ( 4 2 9% ) ,正好落在胆囊纵轴上的有 2 1例 ( 2 3 1% )。C点肝静脉的流速为 ( 9 9± 3 3 )cm/s。结论 肝中静脉最靠近胆囊点 ,较多会出现在胆囊纵轴的右侧。建议在术前 ,尤其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进行常规的多普勒超声检查 ,以明确肝中静脉和胆囊床的关系 ,高度重视肝中静脉和胆囊床直接相贴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46岁。间歇性右上腹隐痛不适2年,并向右肩背部放射而入院。查体:T36.5℃,P84次/分,BP97.5/67.5mmHg,神志清,精神佳,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坦、软,右上腹胆囊区深压痛,墨菲氏征阴性。B超检查:胆囊约7.0cm×3.0cm,囊内有强  作者单位:810300 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光团回声,伴有声影,胆总管无异常发现。按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沿胆囊底部浆膜下剥离至颈部,发现胆囊管变异,故切开胆囊吸净胆汁,取出结石,证实有2条管道与胆囊腔相通,沿其上端胆囊管分离发现开口于右肝前叶下段肝管,钳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