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水质,从卫生学探讨长期饮用岛礁反渗透淡化水对人们健康的可能影响。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质分析,比较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质与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JB1335-92《低矿化度饮用水矿化卫生标准》的差异。结果: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中硼0.68 mg/L,是GB5749-2006限值的1.38倍,其它水质指标符合GB5749-2006;镁6.30 mg/L、钙5.65 mg/L、硫酸盐5.52 mg/L、重碳酸盐4.0 mg/L,低于GJB1335-92的适宜浓度范围,属于典型的软水。结论:长期饮用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对人们健康可能有影响,建议对岛礁反渗透海水淡化水进行调质处理,使其符合GB5749-2006、GJB1335-92,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南海海上某浮式储油装置淡化海水生活水的水质, 探讨饮用淡化海水对员工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分析,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低矿化度饮用水卫生标准》(GJB 1335-92)评估反渗透淡化海水生活水水质。
结果 14个检测指标中, 有2个指标(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不符合GB 5749-2006的要求。氟化物质量浓度低于0.1 mg/L, 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0 mg/L, 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以CaCO3计)、镁低于GJB 1335-92的适宜浓度下限。
结论 南海海上某浮式储油装置淡水海水生活水属于低矿化度水, 存在菌落总数超标、氟化物、总硬度、镁偏低情况, 对海上员工的饮用水安全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淡化海水的水质特征,为制定相关饮水卫生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2年10月对我国某海岛地区3家淡化水厂的淡化水出厂水进行采样和检测.并采用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淡化水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淡化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均达标,淡化水总硬度<30 mg/L,硼的浓度为0.9~1.5 mg/L,虽超标,但低于WHO《饮水水质准则》(第4版)的指导值.其他理化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 淡化海水水质与传统自来水有差异,作为长期饮用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建议制定海水淡化水的水质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4.
淡化海水中硼质量浓度水平高,钙、镁和氟的含量很低,长期饮用高硼水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且低浓度钙、镁、氟对身体健康不利。采用综述分析方法,对比国内外水质标准,探讨淡化水的重要水质指标及其对健康影响,建议我国海水淡化水中硼浓度限值为2.4 mg/L,钙、镁、氟浓度分别设定在10~30、20~50和0.5~1.0 mg/L范围内。海水淡化水质特性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探索,应通过大量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和完善,保持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长期饮用对人群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以及为制定干预措施和相关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要求,2007年~2008年四次对嵊泗海水淡化出厂水进行了采样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嵊泗本岛海水淡化出厂水感官性状指标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化学指标检测发现:海水最突出的高盐高渗透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海水不能饮用的主要化学指标钾、钠、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等均已降至卫生标准值以下,但存在普遍硼超标以及淡化海水的典型的"软水"现象。结论:淡化海水作为长期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淡化海水卫生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及饮用淡化海水大鼠血中铜、锌、钙、镁、铁含量的测定,评价饮用淡化海水对大鼠血中铜、锌、钙、镁、铁的影响。方法首先对所采集的淡化海水的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20项、73项毒理学指标进行分析,判定其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然后将采集所得淡化海水喂饲大鼠,与饮用市政自来水组大鼠进行对照比较,研究其血中铜、锌、钙、镁、铁含量,并计算铜锌比值、钙镁比值,分析饮用淡化海水对血中这些重要金属元素的影响。结果所采集的受试淡化海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均合格,色度〈5,p H=6.94,呈现弱酸性。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浓度为186 mg/L,总硬度为13 mg/L,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硼含量为1.3 mg/L高于限值(≤0.5 mg/L),氟化物0.02 mg/L低于限值(≤1 mg/L),其他指标均未检出。饮用淡化海水180 d,大鼠血中铜含量明显高于饮用市政自来水组(F=3.02,P=0.042),其铜/锌也高于饮用市政自来水组(F=4.774,P=0.035)。饮用淡化海水90 d大鼠血中钙含量高于饮用市政自来水组大鼠(F=55.642,P=0.00),其钙/镁也高于饮用市政自来水组大鼠(F=44.933,P=0.00);饮用淡化海水180 d的大鼠血中镁、铁含量低于饮用市政自来水组大鼠(F=19.847,P=0.0007;F=5.309,P=0.027)。饮用淡化海水180 d大鼠血中钙/镁也高于饮用市政自来水组大鼠(F=5.309.P=0.030)。结论饮用淡化海水180 d会引起大鼠血中铜含量及铜/锌升高及血铁含量下降;饮用淡化海水90~180 d均会引起大鼠血中钙/镁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典型地区水源及饮用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污染现状,为饮用水水质安全、科学供水提供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卫生学调查,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集中式供水水厂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贾第鞭毛虫孢囊和隐孢子虫卵囊含量。结果所有222份样本中有7份阳性样本,其中隐孢子虫的检出率为0.5%(0.2个/10 L),贾第鞭毛虫的检出率为2.7%(范围:0.5~2.3个/10 L)。结论本次研究"两虫"总体的检出率较低,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监测工作,开展对易感人群感染状态的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企业生活饮用水中硫化物污染原因,为政府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饮用水中硫化物含量平均值水源水为8.25 mg/L、末梢水为7.78 mg/L,末梢水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限值(0.02 mg/L)的389倍,硫化物严重超标。结论在饮用水源地非法建设污染企业,破坏水源地植被,废水、废碴、废气等"三废"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是导致硫化物污染水源的主要原因。要确保企业自备饮用水安全,必须重视水源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评价海水淡化厂水质状况。方法:按GB5750-1985《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采用反渗透法进行淡化后海水成品水微生物、氯化物及pH检验。结果:淡化后海水氯化物浓度为426mg/L,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检测9次其中3次不合格(分别为350、300、4016个/L),pH值基本合格,其中一次偏酸5.74,一次偏碱8.94。结论:采用该海水淡化系统,其氯化物残留量偏高,接近农村生活饮用水三级标准最高限量,成品水微生物指标和pH值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饮用淡化海水对大鼠血清中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淡化海水[仅硼含量(1.3 mg/L)超过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组和市政自来水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1年。分别于染毒前和第90、180天、1年时,采集血液,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结果与市政自来水组比较,仅饮用淡化海水1年的雌性大鼠及饮用淡化海水180 d的雄性大鼠血清ALT、AST活力均较低,仅饮用淡化海水90 d的雌性大鼠血清AST/ALT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饮用淡化海水雄性大鼠血清的AST/ALT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饮用淡化海水不会引起受试大鼠肝实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嵊泗地区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长期饮用是否对人群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种类饮用水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的饮食、饮水及其他相关的生活习惯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调查显示居民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在不同的饮用水来源区域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淡化海水自来水混合水源非淡化海水自来水区域。45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饮水来源对冠心病、血脂异常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长期海水淡化水水质监测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人群健康与饮用海水淡化水关系相关调查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掌握上海港远洋船舶的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船员饮水安全,保护船员身体健康,探索影响船舶饮用水水质的因素。方法在上海港采集远洋船舶装载的饮用水样本分别进行理化分析和微生物检测,研究不同供水方式、不同船龄的船舶饮用水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和金属指标,通过分析并进行讨论。结果共采集了159艘远洋船舶的水样样本,其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为85.53%,金属指标的合格率为76.73%。说明上海港远洋船舶饮用水的水质存在一些卫生学问题。通过统计学分析,尚不能确定船舶自制的饮用水与码头供应的饮用水在微生物阳性率和金属指标数值的总体概率有所不同(P>0.1),但不同船龄(0~10年,11~20年,21年以上)的船舶饮用水的微生物阳性率和金属指标数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船龄越小,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就越好。船龄指标提示了作为今后船舶饮用水监督的快速判定标准之一,对于保障船员饮水安全、保护船员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航编队停靠码头及城市供水水质情况,为舰艇停靠补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亚丁、塞拉莱和吉布提的城市和对应港口,调查了59个供水点的基本卫生情况,抽检85样品,进行电导率、pH值、肉眼可见物、重金属、阴离子和菌落总数等23个项目分析,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塞拉莱码头地下水,吉布提和亚丁地下水和城市供水的电导率、CL-、SO42-和总硬度指标远超出我国和WHO标准限值。只有净化水和塞拉莱城市供水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结论:仅有净化水和塞拉莱城市供水可用于船舶生活饮用水补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水淡化饮用水遗传毒性总体水平,评估长期饮用海水淡化水的安全性。方法于2011年12月—2012年9月采集浙江嵊泗县菜园镇海水原水、海水淡化厂各工艺出水18份,地表水原水和各工艺出水5份,按照ISO-13829推荐的国际标准方法进行SOS/umu测试,检测与比较不同水样遗传毒性的相对强弱及遗传毒性生成潜势。结果经海水淡化水厂各工艺的逐步处理,水样的遗传毒性逐渐下降,反渗透出水遗传毒性最低,进一步加二氧化氯消毒后出厂,遗传毒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遗传毒性生成潜势高于实际水样的遗传毒性,趋势与实际水样相同。结论海水淡化水的处理工艺对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海水淡化饮用水的遗传毒性明显低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管网末梢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船员饮水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1月之间,对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管网末梢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饮用水水质不佳,供水点全部指标合格的水样只有9.09%,其中混浊度、铁和余氯合格率较低;出入境船舶余氯合格率2.46%,浑浊度合格率61.97%,铁合格率63.38%,细菌学指标合格率较低。结论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饮用水卫生监督力度,提高饮用水水质,并逐步完善对饮用水卫生进行科学评价、合理干预、有效监督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厦门港2007—2010年船舶饮用水卫生状况,对今后开展相关的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选取5家船舶公司的船舶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饮用水,检测水样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余氯、pH、色度等指标,并对调查资料用SPSS14.0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采集船舶饮用水水样162份及岸上取水点水样121份,其中船上水样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余氯、pH、色度等指标全部合格份数为45份,合格率为27.78%,岸上水全部合格数为96份,合格率为79.34%。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59,P<0.001)。不同类型船舶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3,P<0.005),其中拖轮的合格率最高,其次为作业船、客轮,货轮的合格率最低。结论应加强对船舶饮用水的卫生管理,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兰  荣飚  方水金 《职业与健康》2013,(23):3179-3180
目的掌握厦门港区国内船舶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检验检疫执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保障船员饮水安全,防止疾病传播。方法2010--2012年对厦门港区国内船舶二次供水进行采样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厦门港区国内船舶饮用水水质,总体合格率仅为32.3%,其中浑浊度、色度、菌落总数和大肠菌数合格率依次为79.0%,98.4%,32.3%和79.0%。结论2010--2012年厦门港区国内船舶二次供水卫生状况存在问题,总体合格率低,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指标超标,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供水点和船舶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力度,提高饮用水卫生质量,并逐步完善对饮用水进行科学评价、合理干预、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High prevalence of diarrhea was reported among people living in a semiurban community in Shebaa area in Southwestern Saudi Arabia. This was in comparison to prevalence in a nearby urban community in Abha,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Saudi Arabia. Contamination of the desalinated water, commonly used for drinking, was one possible hypothesis for occurrence of this diarrhea problem.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test bacteriological potability of desalinated water in both Shebaa and Abha areas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any contamination occurred during transportation from water distribution stations to houses or during storage in house reservoirs.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Presumptive Coliform Test from a sample of water tankers transporting water and from tap water originating from house reservoirs in a sample of houses in the two areas.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was recorded for each of such houses. Of 117 water samples from 39 tankers transporting water, only one sample was positive bacteriologically and non-potable (potability = 99%). Whereas among 201 tap water samples from a random sample of houses, 26.4% showed contamination. Bacteriological non-potability was found i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of houses in Shebaa area (38.4%) than in Abha city (7.9%), (p<0.001). Also, desalinated water was used for drinking significantly more in Shebaa than in Abha (p<0.001). It is concluded that transportation of the desalinated water by water tankers has not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its contamination. Such contamination rather obviously occurred during storage in house reservoirs, and was possibly implicated, at least partly, in the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diarrhea in Shebaa.  相似文献   

19.
电渗析饮用水的稳定指数>9.0,其侵蚀度高达0.59mm/a具有极严重的腐蚀性,是某油田生活供水管网产生“红水”和严重锈蚀的根本原因;水中铁细菌和硫细菌的大量存在则是管道结瘤、堵塞的生物学原因。电渗析淡水经再矿化后,侵蚀度<0.05mm/a,不仅可以保护管道,还改变了水型,改善了饮水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