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55例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经验.方法应用国产BW-8100A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对55例手术患者手术区的出血回收,经清洗、浓缩处理后再回输.结果55例共回收出血94 640 mL,获浓缩红细胞35250 mL.2例因出血量大于2000 mL输异体红细胞和血浆,其余患者均未使用异体血.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减少了输异体血,避免了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38例腰椎滑脱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组Ⅰ,n=12);自体血回输组(组Ⅱ,n=12);对照组(组Ⅲ,n=14)。术中均采用控制性低血压,记录术前、术中、回输前、回输后、术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分别记录回输的血量和输异体血量。结果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术中输异体血量约100ml,自体血回输组输异体血量约400ml,对照组输异体血量约800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的方法,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避免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脑外伤手术,选择无自体血回输禁忌症且预计出血量大于600ml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A组、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组(研究组)B组,对患者手术前(T1)、手术结束(T2)、术后24小时(T3)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检测,记录输血量,以及评价并发症。结果应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组48%的患者避免了术中、术后异体血的输入,而对照组仅9%的患者不需输入异体血。以对照组相比,自体血回输患者异体输血量平均每例比对照组少输293ml,自体血回输再回收率约49%,各组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4小时血液中的RBC、Hb、Hct及凝血功能检测数据大致正常。结论自体血液回输用以脑外伤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可以及时获得大量新鲜血液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节省异体血用量,并且可以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影响小、并发症低,可安全应用于脑外伤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和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联合应用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本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预计出血量〉600ml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组、自体血回输组、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组+自体血回收回输组。术中、术后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进行检测,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评价并发症。结果采用自体回输血技术的患者中约50%患者不用再输异体血,其中自体血回输组未输异体血的比例46.67%、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组+自体血回收回输组未输异体血比例为60%,而对照组中仅10%的患者不需输入异体血,单纯AHH组为1/3患者未输异体血。与对照组相比,所有采用血液保护措施的患者异体输血量比对照组约少240ml,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再回收率约为40%;术中、术后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均保持维持稳定;各种组均未发现与应用血液保护技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和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失血量、降低异体输血,对患者影响小,并发症低,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出血病人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在术中回收回输血液技术的方法、减少异体血的输入,降低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方法:选择12例术前评估病人手术创伤大、出血多、RH阴性、无污染、无癌症的病人。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把手术中或创伤中丢失的血液收集起来(从切皮到缝合),经肝素化过滤去除杂质,再用生理盐水洗涤和浓缩得到压积30~40%浓缩的红细胞,边回收边回输给病人。结果:12病人,术中共回收自体血10380ml,全组病人除1例因产后羊水栓塞伴DIC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他术中、术后未输异体血,无发热、出血、及溶血反应的发生,回输后病人体温、心率、血压稳定,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血液回收对大出血病人急需输血又缺乏相溶血型时,无须检验血型和交叉配血,为抢救赢得时间,对于RH阴性病人自体血回输解决了难以配型的问题。有效减少了库血用量,降低了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机会,避免了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血源浪费,对急性大出血病人,节约了异体血配型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麻醉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同输技术的安伞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行原化肝移植术患者46例,根据是否符合自体血回输标准分为两组: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回输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观察其效果.分别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术毕等时点采血样,测定红细胞汁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回输组每例回输自体血(2 613±1 637)ml,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各时点RBC、Hb,Plt、Hct、PT、APTT、FIB、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叫输技术能及时回收失血,维持有效循环,显著减少异体血输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非体外搭桥手术中在应用自体——3000型血液回收机的效果.方法:统计2010年9月-2011年4月对40例非体外搭桥手术的病人,回收血液10500ml.结果应用血液回收机收集血液回输病人,效果良好.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能及时回收手术中自身的血液,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形术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2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A组),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7例均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术前预存自体血及术中自体血回输,作为研究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A组失血量为763±164ml(400~1000ml),B组为852±386ml(350~2100ml),两组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A组输入库存血量为1045±362ml(500~1800ml),B组为511±337ml(0~1300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颅脑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63例病人随机分为预贮式自体输血组(A组31例)和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组(B组32例)。两组在采血前、术前即刻放血前、放血后、回输自体血后、术后第1天分别测定Hb、Hct、Pt及PT、APTT、FIB,监测MAP、CVP、SpO2、HR,两组出血量、输异体血量。结果 A、B组Hb、Hct术中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输自体血后回升。A、B两组PT、APTT术中延长,FIB和Pt未见明显改变。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A组采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输异体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有明显节血效应,对血液生理学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目前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回输作为一种血液保护策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期减少术中同种异体血的输入量. 目的 回顾总结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回输的研究新进展. 内容 从工作原理、临床价值、效能、经济效益、并发症等五个方面总结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回输的研究进展. 趋向 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明确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回输的效能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和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用抽签法随机均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全麻诱导后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手术开始时用硝酸甘油行CH,维持MAP(65±5)mmHg,并应用自体血液回收仪回收回输术野出血.C组除未行CH外,余操作均同A组,两组术中连续监测HR、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出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手术时间,并分别于AHH前、AHH后、术毕测定Hb、血细胞比容(H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 A组失血量(515±123)ml和回输洗涤红细胞量(275±53)ml均显著低于C组(950±183)ml和(425±97)ml(P<0.01);两组Hct、Hb在AHH后和术毕较AHH前降低(P<0.01),两组PT、APTT在AHH后和术毕均长于AHH前(P<0.01),而FG低于AHH前(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A组未输入异体血,C组3例输入少浆血2 U,5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200ml.两组均无肺水肿、心衰及创面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AHH联合CH可安全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并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配合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可减少甚至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脊柱手术患者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液回收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n=15):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液同收组(Ⅰ组)和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液回收组(Ⅱ组),Ⅱ组手术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10 mi/kg)和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速率为30 ml/min.2组均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速率为1.0~6.0 μg·kg-1·min-1,在lO~15min使MAP降至65~70mm Hg,直至脊柱内固定安器安装完毕.2组术中均行自体血液回收,于脊柱内固定器安装完毕后回输.术中持续监测血液动力学参数,记录术中异体输血情况、尿最及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中HR和CVP均保持稳定.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异体输血免除率升高,异体输血量减少(PO.05),尿量增多(P0.05).2组均末见心、脑、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结论 脊柱手术患考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液回收可减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经常需要输入大量术中及术后异体血,其危险性包括溶血反应、感染乙肝或丙肝、感染HIV或梅毒等.减少异体血输入的最常用方法是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该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行双侧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其中26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1、3、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30.7±122.7ml (100~557ml).术中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61.5±437.3ml,B组为888.0±483.3ml(P=0.085).术后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07.7±672.9ml,B组为328.0±423.8ml(P=0.082).两组之间术中和术后异体血总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1269.2±807.8ml,B组1216.0±706.9ml,P=0.804).两组之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P=0.020和P=0.013),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但不能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对骨科手术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自体血液回收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每组20例。回收组术中应用血细胞回输仪进行血液收集、回输,两组均于输血前(T1)、输血后1h(T2)、4h(T3)、8h(T4)四个时点测定血浆TNF-α、IL-6、IL-10浓度。记录患者术中回收血量,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结果:手术开始至术后24h内回收组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TNF-α、IL-6、IL-10较输血前显著均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NF-α、IL-6在输血后各时点显著增高,而IL-10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中使用自体血回收技术,可明显减轻的TNF-α、IL-6、IL-10等炎性因子表达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格输血指征(Hb80 g/L)结合自体引流血回输的限制性输血在TKA患者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3-03—2014-12行单侧TKA的骨性关节炎120例,随机分为A组(Hb100 g/L时输血);B组(Hb80 g/L时输血);C组(Hb80 g/L时输血结合自体引流血回输)。观察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回输血量、输注异体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术前、术后2 d、5 d、出院时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检测值。结果 C组回输引流血(330.5±61.4)ml,输异体血(70.0±195.1)ml,异体血输注率12.5%,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不良反应率与B组和A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对TKA患者是安全的,在达到预期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或杜绝了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意义。方法术后采用封闭式血液回收装置,对术区渗血进行回收,把术后6 h内进行引流血回收;并分为两组,实验Ⅰ组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28例,实验Ⅱ组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再翻修术12例。回顾性资料分析,分别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对照组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不进行血液回收,但6 h内引流量均>400 ml。结果实验Ⅰ组共回输自体血10 600 ml,实验Ⅱ组共回输自体血8200 ml;两实验组手术后均不需输异体血。对照组,引流血共12 820 ml,需补充异体血28例,共输8400 ml。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好;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作用更为突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出血,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应用自体血回收,使75.8%的患者避免了术中、术后异体血的输入,术后血液检测及凝血功能指标正常。结论自体血回输可使需输血的骨科手术患者避免了异体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节约了血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术前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对哌库溴铵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 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45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n=15)对照组;B组(n=15)术前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组;c组(n=15)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组。B组和C组在麻醉诱导前行ANH。C组自手术开始即收集术野血洗涤备回输。A组未行特殊处理。观察各组病人的生命体征,检测ANH前后和自体血回输后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的模式监测哌库溴铵的作用时效。结果 B组和C组血液稀释后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明显低于A组和术前(P<0.05),自体血回输后B组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血浆蛋白与其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诱导量哌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峰作用时间、临床时效和维持量的临床时效均明显缩短(P<0.05),B组和C组各时效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指数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NH使哌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明显缩短,对恢复指数无明显影响;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对哌库溴铵的恢复指数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血液回输器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G)术后回收自体引流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2月,我院连续对15例OPCABG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应用一次性密封血液回输装置收集心包引流血,并经滤膜滤过后把自体引流血回输体内。结果每个病例回输自体血量115~1350ml,平均562.4ml;回输自体血量占其引流血量的比例为27.8%~96.0%,平均45.5%;回输自体血量占总输血量27.1%~76.2%,平均46.0%。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即刻及术后24小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均无输血反应,无凝血功能障碍,无新桥梗阻及血栓形成,全部按期出院。结论一次性回输器回收自体引流血回输在OPCABG术后的应用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心脏直视手术自体血回输和异体血输注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2年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综合自身输血措施,包括回输体外循环前经腔静脉放的肝素血,应用美国AOTOLOG自身血液回收机回收患者切口创面的血液,回输剩余机血、应用抑肽酶等。1998年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体外循环前不放血、不进行血液回收、也不回收剩余机血,根据术中失血量输注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出凝血状况、Hb的变化、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用异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之间相比,术前与术后24小时HB、PLT、PT、术中失血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引流量、输注异体血量对照组均大于观察组(P<0.01)。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取自身输血措施,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