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以及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3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10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及血脂,比较糖化血红蛋白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血脂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血脂较正常体检者明显升高,且其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与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呈一定相关性,检测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评价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效果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179例青年患者纳入研究,检测并记录179例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BMI水平。对每例患者随访2年,按是否发生糖尿病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比较两组入组时的BMI及血糖水平。应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BMI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餐后2h血糖较高(P<0.05),BMI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P<0.01)。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BMI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Y=0.0018×X+6.562,P=0.869);与餐后2h血糖相关(Y=0.0942×X+7.291,P=0.028),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相关(Y=0.2894×X+3.361,P<0.001)。结论 对于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BMI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这些指标可能对于预测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以及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3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10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及血脂,比较糖化血红蛋白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血脂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血脂较正常体检者明显升高,且其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与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呈一定相关性,检测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评价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效果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对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的情况分为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高血糖组患者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患者。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低直接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常规糖尿病健康宣教、对饮食及运动等进行指导等。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出院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上述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门诊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筛选糖尿病,能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糖化血红蛋白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768名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隔夜禁食10~12 h,空腹采集血样检测血糖、HbA1c,进食75 g葡萄糖后2 h再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HbA1c,依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HbA1c 6.5%,用于门诊筛查糖尿病。分为正常糖耐量组、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成正相关,三者联合在门诊筛查糖尿病使糖尿病诊断率和糖尿病高危筛查率明显提高。结论在门诊联合应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和发现发生糖尿病的高风险者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减少社会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到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患者施以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215-2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A199、CEA水平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肿瘤标志物(CA199、CEA)、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的血清CEA和CA199含量分别为(4.65±0.22)ng/m L和(25.33±9.24)U/m L,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0.24)ng/m L和(11.32±6.29)U/m L(P0.05)。在糖尿病组中,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显示CA199、CEA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CA199、CEA都呈现异常升高状况,并CA199、CEA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关,有很好的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研究两种糖尿病药物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者血糖影响,从而筛选一种更加合理及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方法随机选取56例2型糖尿病者且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控制血糖水平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55例以往仅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加以观察和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联合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者血糖调控具有显著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指导。8周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对该疾患有系统认识,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片对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已收治的患者当中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卡波糖片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伏格列波糖片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其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 <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38±1.41)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02±1.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21±1.23)%,其血糖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加稳定,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少,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伏格列波糖片不仅能稳定血糖水平,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值得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空腹时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相关性分析。方法 80例首诊未经治疗的DM患者作为第1组,80例已经诊断并给予药物治疗的DM患者作为第2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到出院时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发现第1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0.05),第2组患者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的葡萄糖的代谢水平,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优于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为糖尿病并给予药物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红蛋白在对糖耐量减退患者血糖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昊  王树 《淮海医药》2011,29(1):21-22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糖耐量减退(IGT)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比较评价它们对血糖的控制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IGT患者105例,随机记录某一日FPG及2hPG,并检测HbA1c.并以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为控制血糖提供更合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明确诊断糖尿病86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药物服务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分析对比两组出院前以及出院后1~3个月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改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三个月,对比两组出院后1~3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在改善远期血糖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服务指导能控制糖尿病患者近期以及远期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影响,寻求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案,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方法随机选取46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5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健康指导。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明显下降,均较对照组控制良好,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了系统正确的认识,学会了自我管理,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洪坚锋 《上海医药》2013,(12):45-47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每月1次门诊糖尿病教育并电话访视,Ⅱ组每周家庭访视1次,Ⅲ组每2周家庭访视1次,Ⅵ组每月家庭访视1次,访视时间6个月。比较访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访视前,4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Ⅱ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社区医生2周1次家庭访视,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更佳。  相似文献   

17.
张芳芳 《北方药学》2012,(10):51-51
本文探讨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但不能单凭血糖检测结果确诊糖尿病,同时也不能将其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患者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老年患者中的相关性和价值。方法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75人次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更好。结论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优于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院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各社区服务中心登记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同时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规范血糖监测、规范药物治疗、按时复查等,干预3个月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患者不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控制理想(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长期的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提高有很大帮助,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应用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8年7月~2019年1月选取10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妊娠孕妇100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以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且各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有糖尿病家族史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应用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及时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出,以便于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