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作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血压升高如未及时有效地治疗及防护 ,会损坏心、脑、肾、视网膜等器官 ,并发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等危险后果 ,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 ,对高血压病人要做好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要提高警惕 ,做到早防早治 ,防患于未然。现将笔者几年来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理教育情绪波动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极大 ,祖国医学也认为暴怒可使病情加重。因此 ,应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许多病人认为高血压病不能根治 ,并发症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中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给予定期随访、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结果护理干预组在规范用药、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限盐、心理调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更能够规范用药、改善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出院后血压控制不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出院后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稳的原因。方法:以电话随访形式,对上述6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现所服降压药物名称,剂量和服用方法;近期内情绪的变化,(包括作息规律,饮食规律,排便情况,睡眠质量等);活动情况变化;环境因素改变等。结果:60例高血压病人出院后血压不稳原因是遵医用药行为差,错误理念,工作生活安排不便理。结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指导,让病人和家属重视服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不稳的前提。为年龄大的病人尽量选应长效药,控释片和缓释片;开展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出院指导和心理护理,减少重复入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40例,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40例,只给予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2组均治疗3周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病人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心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不同于年轻人高血压病 ,在临床上老年高血压病有其自身的特点。老年高血压病多为单纯收缩压增高 ,脉压差增大且多伴有心脑血管的其它疾患。所以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案应有相应的选择。本文通过对 40 0例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分析 ,以期能给予老年高血压治疗选择最佳方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从 1991年 1月~ 1998年 11月共收集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个案 40 0例 ;其中男 2 80例 ,女 12 0例 ,男女之比为2 3∶1;年龄 6 0~ 85岁 ,平均 6 8 4岁。1 2 治疗方案 对 40 0例病人除采用减热量、减盐、增钾及适当体力活动的非药物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2-12住院和门诊伴有多种主要心理特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32例,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观察6周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在生活干预、健康教育、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每个老年高血压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有害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血压平均下降7/3mmHg,达标率提高了12%,规则治疗率提高了18%,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45例高血压患者因服药依从性因素导致脑出血的原因及提高高血压病人知识普及率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4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服药依从性差造成高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结果知识缺乏,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联合药物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生理因素是影响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病人血压波动较大致脑出血的发生,并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结论提出针对每个人不同情况,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反应,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选用降压药物;按梯度给药,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须做家属工作,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确保降压效果,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健康教育的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健 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相仿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编亲属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健康教育。于开始治疗时、随访 半年、1年、3年、5年、10年末比较2组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环境量表 中文版(FES—CV)评定病情、社会功能及家庭环境的变化,并统计复发情况。结果 随访1年时,健康教育组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 照组(P<0.05),随访半年时,健康教育组BPRS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ES-CV中亲密性、文化性、娱乐性评分均 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表达、矛盾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10年末。且随访结束时健康教育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 照组(P<0.005)。结论健康教育使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降低,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减轻,家庭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5例(综合组)经过社区心理干预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和45例(单纯组)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综合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单纯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便捷性、连续性、协调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笔者就近年来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高血压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诊断治疗高血压,谈几点肤浅的认识。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2 高血压的治疗2.1 非药物治疗①减轻体重;②合理膳食,少盐,每人每日不>6g,脂肪控制在25%,蛋白控制在 15%,注意补钾、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饮酒;③增加体育活动;④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应激[2]。2.2 药物治疗 选药原则:①开始治疗应用小剂量;②使用适宜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副反应。③第一种药降压较差,或副作用大改用第二种,而不是增加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飞行人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飞行人员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物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监测动态血压值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动态血压值及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周末动态血压值和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态血压值和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压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CBT可能有助于改善飞行人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功能检查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分型治疗中的作用,寻找高血压病人合理的分型治疗方案及防治措施.方法 将49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分型治疗组(简称分型组)44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降压方法,分型组应用心功能检查明确高血压病类型,针对性选用降压药物,依据高血压分型诊断观察日志表调整合适用药剂量.结果 499例高血压病人中,分型组449例高血压病人中显效、有效、一般分别为389例(86.64%)、54例(12.03%)、6例(1.34%),对照组50例中显效、有效、一般分别为16例(32%)、19例(38%)、15例(3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心功能评价高血压病治疗效果,方法简单、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透析疗法治疗了一例年轻的高血压女患者.病人同时患有精神分裂症,而且为此反复住院.多次透析治疗不但治好了高血压病,而且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也消失了.这些精神症状的明显缓解促使我们对另外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试用透析治疗.病人每周作一次治疗.当精神症状有进步后,延长间隔时间(从2周一次到3月一次),再持续治疗一年.病人均诊断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程6~20年.接受透析治疗的四例中,有3例恢复了正常工作和学习,未服用药物而病情缓解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r(FM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价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自我护理、心理健康、语言交流、肢体运动功能四个维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鄢陵县医院门诊和病房高血压患者40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200例。2组均进行定期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和随访,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干预6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血压和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管理组血压达标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心理因素,提高血压达标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障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2组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后,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增高13%。结论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可增加病人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所致重度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3例高血压病所致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人均在入院后给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并尿激酶灌洗,1周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并脑脊液置换。结果全组治愈12例,轻残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生存4例,死亡3例,治愈率36.4%,死亡率9.1%。结论对于高血压所致重度脑室出血病例,早期行双侧脑室引流及尿激酶灌洗,1周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障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结果2组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后,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增高13%。结论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可增加病人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并肾功能异常的病人远期预后较差 ,死亡率高 ,对这类病人如何在降压的同时 ,改善肾功能 ,提高存活率是临床所关注的问题 ,我院通过临床观察洛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改善肾功能 ,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对我院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住院的 3 0例高血压并肾功能异常的病人 ,均按 1999年WHO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确定 ,随机分为洛沙坦组和洛汀新组。1 2 方法 一组给予洛沙坦 16片 (5 0mg ,qd) ,洛汀新 14片 (10~ 2 0mg/d) ,可以随即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降压。1 3 观察指标 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 ,测心率…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全球发生率最高、并发症最多、病死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递增。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虽然较过去已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广大农村仍有许多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发生高血压没有及时就诊;有些是确诊了高血压没得到正规治疗;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经过治疗,但只要血压恢复正常就停止用药;有些病人根本不治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把确诊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经过正规治疗与非正规治疗或没有治疗的病人,随访4年。将两组病人并发脑血管病进行对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