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孙宁  曾旭  刘洋  黄燕涛  杨冀 《矿产勘查》2021,12(1):42-48
Siniapamrara铜钴矿床位于加丹加铜钴成矿带弧形展布的北西地段,本文对矿区地层、构造、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恩古巴群、孔德龙古群为主,断裂构造分为两类,一类位于推覆体与地层接触部位;另一类为常规断裂。铜钴矿体主要呈囊状、透镜状形式赋存在断裂破碎带内的R2.1.3含矿地层,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矿石类型为氧化型铜钴矿石。总结矿区控矿因素主要体现在:推覆体、地层和断裂构造3个方面,最终推测该矿床应为经历了沉积成矿、构造和热液改造,后期主要受推覆构造作用影响以及次生氧化富集作用4个阶段,并严格受推覆面控制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工作程度,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伊谦比(Ichimpe)铜钴矿产于非洲中南部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上,邻近有谦比希、明多拉等大—中型铜钴矿床,本文在系统总结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两个方面,着重地分析了伊谦比(Ichimpe)铜钴矿床成因,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3.
卡莫亚铜钴矿床位于中非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内,与坎博韦大型铜钴矿床毗邻,为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矿床产于卡莫亚—坎博韦推覆体内,矿体赋存在中元古界加丹加群罗安组内。文章以卡莫亚铜钴矿床最新勘查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矿化特征等进行阐述,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卡莫亚铜钴矿床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经后期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变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非铜(钴)成矿带位于Lufilian造山带,由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和赞比亚铜矿带两部分组成,成矿带内推覆体构造、褶皱、褶叠层构造较发育。本文通过总结区域断裂构造、推覆体构造特征与铜(钴)矿床的分布特征,研究典型矿床中断层、褶皱、褶叠层构造特征及与铜(钴)矿化的关系,发现铜(钴)矿床受构造的控制明显,推覆体构造控制了矿床的整体形态、规模和空间产出位置,断裂构造可以为含矿热液的活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同生褶皱及褶叠层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沉淀,尤其褶皱转折端为成矿作用提供更大的容矿空间,常发育有厚大矿体。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构造、同生褶皱、褶叠层构造是中非铜(钴)成矿带寻找富厚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王鹏飞 《矿产勘查》2018,9(10):2007-2014
MYUNGA-KALUMBWE(以下简称MKM)铜钴矿区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南非赞比亚-刚果(金)矿带的北西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MKM矿床为大型层控型矿床,主矿体位于倒转背斜轴部,受区域浅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富集。矿体主要赋存于加丹加岩系罗安群内一套受了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和白云岩地层中。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MKM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控矿地质因素、矿床成因类型等。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峨边县杨河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东部边缘与龙门山断裂带交汇地区,属于四川峨边-马边成矿带。通过对该矿区地质概况、矿床特征、主要控矿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白云岩之中,受层位控制。通过对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该矿床经历了沉积期富集,成岩期成矿,后期地壳运动热液侵入使其改造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黄山南矿区经过多年的生产及勘探工作,揭露矿石的类型及矿体产状较前期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矿床成因复杂,认为该矿区成矿过程经历了超基性岩熔离矿化期—构造挤压拉伸变形期—酸性花岗岩熔蚀改造期—岩浆期后热液富集、构造压扭变形就位期。矿床成因并不是单一的超基性熔离矿床,应为超基性岩熔离改造型铜镍矿床,并根据矿床的成因,分析该矿区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8.
孙培周  张晓  郭忠  梁军  时培哲 《矿产勘查》2020,11(6):1277-1284
刚果(金)-赞比亚铜钴成矿带上铜钴矿化连续发育。目前已发现的矿床和矿化地区达数百余处。铜钴矿的品位较高,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是我国海外铜钴矿业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区。本文通过1∶25万区域遥感地质解译,结合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总结遥感异常信息和已知矿床的遥感成矿特征,分析总结构造、岩层与成矿的关系,综合研究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  相似文献   

9.
Kamwale铜钴矿区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的北西部,是非洲中部卢菲利(Lufilian)弧形构造带北西段的一部分。区内地层以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该区经历了多次推覆运动,相互叠加,构造主要为褶皱及断裂(块)构造,整体相对比较复杂。该矿床属于层控型铜钴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加丹加超群罗安群矿山组(R2)内,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到中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ROAN)地层和成矿后的推覆构造作用所控制。通过本次补充勘查工作,综合分析认为主矿体在东西两侧及深部还未进行工程封闭控制,还有扩储空间;矿区中部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刘永俊  丁志刚  李超 《矿产勘查》2018,9(4):583-588
基于该区地质调查,并采用土壤测量、高精度磁法测量、激电中梯测量等方法,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东岔铜钼矿床控矿构造及找矿方向。东岔铜钼矿床受控于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夹持的花岗闪长岩体,矿体主要呈分枝扁豆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围岩蚀变分带明显。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与中酸性斑状杂岩体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区外围西岔地区存在中酸性侵入杂岩体,断裂构造发育,蚀变类型较多,物化探异常套合良好,浓集中心明显,是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重要地段。  相似文献   

11.
张晓娟  何财福 《矿产勘查》2012,3(4):441-445
督冷沟铜钴矿床位于秦岭—昆仑中央造山带之东昆仑复合造山带东段,是青海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是在多次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异常信息圈定,再经物探方法异常查证和地表工程揭露发现的.文章通过对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异常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分析认识,阐述地质、物理、化学等找矿方法相互配合、利用,提取直接、准确的找矿信息,总结找矿方法,以期能够指导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焱 《矿产勘查》2012,3(4):428-428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无论是柏拉图、普鲁塔克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未给后人一个满意的解答. 对于中国矿业发展的现状同样面临着"鸡"和"蛋"的问题.有些矿业企业,通过区域整合、行业整合、资源整合等形式,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与生产力,无论是从财务能力还是竞争力上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赢得了券商、投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关注.这样的企业满足了上市的要求,获取了在主板上市的资格,得到了市场资金的支持.然而,国内绝大部分矿业企业无论是从管理体制、运营和操作形式还是财务状况都难以与现有的上市标准结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纳米铜钴双金属氧化物(NCCO),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BET)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改变制备条件,研究了NCCO在不同的前驱物用量配比、水热时间、水热温度以及有无超声预处理、有无丙醛添加等条件下的合成情况,并以硝基苯(NB)的降解效果为评价指标,确定NCCO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前驱物用量配比Cu∶Co为1∶1、水热时间为48 h、水热温度为200℃、超声预处理、添加丙醛的条件下,制得的NCCO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此外,NCCO即使在连续使用4次后,45 min内对NB的降解率依然为100%,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蒲海波 《矿产勘查》2010,1(6):560-563
文章以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露天采场边坡岩体为基础,论述了确定岩体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经验方法,以及在野外工作中所需收集的资料,为确定采场坡角及评价边坡岩体稳定性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上资源量最大的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床(SSC)铜钴矿带,卢菲利安(lufulian)弧位于中非铜钴成矿带中部,卡富埃(Kafue)背斜位于卢菲利安弧的东部,该地区矿床的形成均与区域构造密切相关。文章基于Sentinel-2A卫星数据的解译,建立了卡富埃背斜北部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解译标志,特别是对变质核杂岩和主—次级拆离断层进行了解译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地壳伸展作用下的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构造与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工作区处于刚果(金)加丹加弧形铜钴成矿带的中西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民采线索和地质填图,圈定出一套中元古界罗安群矿山组(Pt2R2)地层,其为一套硅化结晶白云岩、含碳质白云岩、条带状硅化白云岩组合,为该区铜钴矿的含矿地层。铜钴矿以铜为主,其成因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对矿化带有利地段进行了验证,在标高1238~1245 m下,首次发现原生金属硫化矿,预测Cu金属量15. 32万t,Co金属量4018. 03 t。该区总体地质工作程度低,围绕罗安群矿山组地层、F2断裂南北两侧的空白地段,是下步进一步提升资源潜力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