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急性期CCU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急性期CCU的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0%,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85.0%,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CCU的通过个性化护理患者的病情显著好转,因此,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为各有3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生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15%,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和22.86%,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护理措施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明显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且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患者采取早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经护理均得到好转,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优,护理后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在脑梗塞的临床中予以早期护理,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的改善,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前瞻性护理对患者便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应用前瞻性护理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便秘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30.0%,实验组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05)。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的比较上,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来说,应用前瞻性护理路径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焦虑情绪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两组SA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价值;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护理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CCU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肺复苏的42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CU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动脉压以及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CCU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134例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这当中,对照组67例,观察组67例,在这当中,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主要就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然后观察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肢体功能的改善状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都有改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改善程度更好(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04%和79.1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在对脑中风患者康复方面,能够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实现改善,并且对其疗效能够强化,在临床中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根据是否对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将其分为各有6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抢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54%,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2.3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5%和16.92%,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低(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并明显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脏性猝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方法的不同,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作比较。结果:研究组中,出现了1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患者住院时间为(10.05±1.35)d;对照组中出现了8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0.0%,患者住院时间(21.35±2.25)d,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经统计比较,结果有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时间段为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观察患者抢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P 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减少抢救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治的9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纳入观察中,采用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积极专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应用神经功能缺损度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测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FMA、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性脑血栓临床治疗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提升临床康复效果,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检分诊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选取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视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以本院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样抽选出50例患者的资料并对其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进行有效护理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成功分诊率为74.00%,低于观察组94.00%,组间数据对比:P值0.05。结论:由于护理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心电图失败、心绞痛改变认知不足,影响患者预检分诊判断,加强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提高预检分诊判断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衰患者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160例医院ICU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急性心衰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急性心衰患者则采取重症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衰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症护理在ICU急性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施能够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前区不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加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83.33%较对照组60.0%显著较高,且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0.0%较对照组7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还能提升其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行家庭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行家庭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治疗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依据单双号将11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采取双心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SAS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重视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心功能、病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科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n=40)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n=40)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病程及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干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重视循证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节约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具非常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其心室重构的影响加以分析。方法:本研究共计纳入病例399例,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接诊,取组中110例,以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观察组,余下199例以常规方案治疗,即对照组,对比疗效。结果:结合对两组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等对比,观察组均具备优势,P0.05。结论:按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促使患者心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其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机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前50例)与对照组(后50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脑梗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促进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