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十三五”中国能源发展的4个背景:中国经济和能源发展进入新常态;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国家目标,“十三五”需补短板;实现并争取超额实现2020年国家低碳发展目标;《巴黎协定》开启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十三五”能源的发展必须明确指引低碳转型。重点阐述了“十三五”能源低碳转型的发展路径:节能、提效,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减煤,煤炭年消耗在“十三五”见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油增气;发展智慧能源互联网;新型城镇化应走低碳道路。最后,给出了“十三五”中国能源低碳转型应达到的4个标志性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电力供需矛盾在新常态下发生重大转折的主要特点出发,分析了近年电力供应侧、需求侧发展特点,从“数量”与“质量”、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市场机制、国际比较等方面对煤电是否过剩进行了分析,提出电力负荷结构调整、电力需求总体不足、电力结构变化较大、煤电调峰任务加大、煤价持续下降、煤电经济效益较好等是造成煤电产能相对过剩的原因。提出了从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要约束新增电力产能;建议促进煤电功能转变、挖掘现有煤电机组能力、提高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避免过度“上大压小”等;建议在需求侧方面等待电力需求恢复、主动扩大用电需求、通过碳市场建设抑制煤电产能等措施。并提出了在能源系统优化的模式下,煤电将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设备利用率潜力可挖,“十三五”期间煤电可有3亿t左右原煤产能的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消纳矛盾日益突出,2015年弃风弃光电量创历史新高,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基于大量调研数据,在分析“三北”地区新能源运行消纳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能源消纳困局原因,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消纳、缓解当前弃风弃光问题的建议。分析表明:加强电网建设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坚实基础,实施热电机组电热解耦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完善相关政策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制度保障,市场和计划并重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魏震波  郭家嘉  田轲  梁政  易刚春 《电力建设》2000,43(11):151-160
考虑到作为“联盟组织者”的负荷聚集商与作为“联盟成员”的用户间的博弈关系直接影响联盟整体对外竞价及盈利能力,文章以负荷聚集商参与调峰市场为场景,基于纳什讨价还价理论,对负荷调峰效果、负荷聚集商出清能力等因素进行量化并作为不同博弈主体的谈判筹码,建立了负荷聚集商与各类型用户体之间的收益分配模型,并依据用户对调峰电价与电量的不同态度,构建了用户满意度指标。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保证联盟稳固同时增加联盟整体收益,且能合理有效地对主体收益进行分配;制定浮动电价策略能够对用户需求响应形成正向激励,同时提高合作双方的收益。整体与个体的双赢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魏震波  郭家嘉  田轲  梁政  易刚春 《电力建设》2022,43(11):151-160
考虑到作为“联盟组织者”的负荷聚集商与作为“联盟成员”的用户间的博弈关系直接影响联盟整体对外竞价及盈利能力,文章以负荷聚集商参与调峰市场为场景,基于纳什讨价还价理论,对负荷调峰效果、负荷聚集商出清能力等因素进行量化并作为不同博弈主体的谈判筹码,建立了负荷聚集商与各类型用户体之间的收益分配模型,并依据用户对调峰电价与电量的不同态度,构建了用户满意度指标。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保证联盟稳固同时增加联盟整体收益,且能合理有效地对主体收益进行分配;制定浮动电价策略能够对用户需求响应形成正向激励,同时提高合作双方的收益。整体与个体的双赢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马丁  单葆国  朱发根 《中国电力》2017,50(3):180-18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费与CO2排放规模持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也逐步加剧。分析展望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研究和提出相应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综合应用动态物质流分析、计量经济、弹性系数和能源系统优化等模型方法构建了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展望模型。以2030年碳排放达峰为目标,以碳税为减排驱动因素,设计了3个减排情景,对减排情景下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将在2045年前后趋近饱和;一次能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化石能源为辅、清洁能源为主”转型;电力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一大终端用能,电能替代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转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帅伟 《中国电力》2017,50(10):171-175
中国西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该区域水电的开发利用对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低碳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2省,“弃水”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研究了西南水电“弃水”现状与复杂的成因,并针对电力规划、电力体制、厂网建设、政策、运行、市场、环保和利益诉求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水电消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树杰  杨娟 《中国电力》2017,50(9):1-10
电力批发市场构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基于经济学视角讨论其设计原理。电力是系统实时集成的产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是电力市场运行的物质前提。但电力市场的本质是经济关系,是竞争性电力交易关系的构建和制度安排。单向竞争的市场与双向竞争的市场之间,交易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交易中的“权、责对等”方式不同,进而能量市场的构架、主能量的现货出清机理等,也有明显差别。由此而导致两种不同的电力批发市场模式:一种是“单边(向)交易”,通称“强制性电力库”;另一种是“双边(向)交易”,也称“双边(向)交易+平衡机制”。电力市场的顶层设计,应以交易关系的构建为起点,以“权、责对等”为基本的逻辑主线,在制度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基础上,选择“性价比”高的交易模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基建”和“电网数字化”的前沿阵地,“多站融合”充分利用整合资源,融合建设多种新型基础设施,既能响应“互联网+”战略及数字强国建设,又可开拓能源共享互济新业态。文章聚焦电网数字化转型中的多站融合项目,构建了一个在多业务场景下进行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分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多业务场景,模拟仿真不同情境下单个多站融合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经济效益中,不同的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够取得满足预期的经济效益;2)环境效益是多站融合中能源类业务的“引致效应”,可辅助提高废物废气的减排效率;3)社会效益主要体现于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人力资源三方面社会资本的节约。文章证明了该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分析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形势,提出了“互联网+电力营销”智能互动服务创新体系,构建了由资源保障、数据支撑、业务管理、运营管理4个层面组成的智能互动服务创新体系架构。对该体系部分业务进行了实践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提智能互动服务创新体系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加速四川水电开发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四川一次能源构成入手,阐明水能资源在四川能源资源构成中的优势;根据四川经济发展与能源生产消费不相协调的现状,提出应将四川具有优势的水能资源的开发,放在四川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产业,基础产业的地位,重点突破。对“九五”及21世纪初四川电力需求作出预测。用大量资料说明,四川水能资源不仅可以自给,而且在21世纪初期还可以陆续有大量的电力东送。并对四川加速水能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健可 《四川电力技术》2010,33(6):55-57,66
四川省水电资源丰富,加快开发并实现大规模外送是四川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四川水电资源开发进度的进一步加快,输电走廊瓶颈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应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发挥特高压电网在促进四川优势资源开发,实现更大范围内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积极促进新能源发电,节约和代替部分化石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对我国新能源发电在规划、审批、法规建设、产业基础、设备性能和建设运行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相应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发电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用电量也进入新的周期,通过对2010年至2018年全省经济和用电量数据分析,得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全省用电量与经济增长同步下降,用电量增速下降幅度更大,高耗能产业发展存在短期背离现象。结果表明,在新常态下,用电量的“晴雨表”作用不应仅从总量增速分析,还应多维度、精细化地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经济“十五”规划为依据,通过对未来20年四川电力负荷预测、水火电装机容量和火电机组所需煤炭供应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四川在2015年和2020年底前分别投产2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四川省新能源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调研了解的信息介绍了省内新能源发电发展的最新情况,结合当前四川省水电发展形势和电网现状及规划分析了省内新能源发电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电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水电投资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例,以研究水电投资建设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为目的,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水电投资对社会总产值、对相关行业、以及对就业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水电投资1万元,会带动四川省总产值的增长约3.46万元;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上,四川省水电投资对机械工业的带动作用最大,投资弹性为1.9%;对社会服务业的影响也较大,投资弹性为1.56%;排在第三位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弹性为1.41%。1997年四川省水电投资建设期对其就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增加了83.52万人的就业量。最后,运用了时间序列分析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未来四川省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预测,根据未来的水电投资计划安排,计算出四川省2005年、2010年、2015年由于水电投资带来的总产值的增量分别为1.57%,2.13%和2.24%(以2000年为基期)。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水电投资建设期对当地经济将产生重要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电东送湖南电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志扬 《电网技术》2004,28(8):26-29
为开发四川省丰富的水电资源,川电将通过三峡地区的输电线东送华中电网,同时,湖南电网也将接受三峡和金沙江的电力.文章建议将原计划新建的湖南与华中电网间的第三回500kV联络线改为新建川渝与华中电网间的第三回500kV联络线,以实现川电东送湖南.初步研究表明,该方案不仅能增加川电外送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湘渝地区水电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丁剑  肖晋宇 《华中电力》2010,23(6):24-28
高压直流输电方式通常应用于远距离的跨区域送电和区域间联网,然而随着西电东送送端省份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加之受输电走廊制约,建设省内直流可有效提高输电通道的单位送电容量,目前已成为西南水电输电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雅砻江中游梯级水电装机容量11560MW,距离四川负荷中心直线距离400~500km,输电系统规划中对建设四川省内直流的方案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对雅砻江中游送出采用500kV交流、1000kV特高压、500kV直流三类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研究,结合四川电网实际特点和规划情况,基于节省输电走廊、提高交流电网送电能力和稳定水平、降低短路电流水平等方面的考虑,提出雅砻江中游采用省内直流输电是可行且相对较优的方案,可供今后相关电力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康喜平 《陕西电力》2007,35(3):13-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本上依赖于经济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论述了陕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以增长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以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为依托,以塑造新的产业格局为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