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掌腱膜挛缩症在我国北方局部地区的发病率.方法 调查峰峰集团五矿职工及附近常驻人口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情况,共调查10 332人(20 662手),约占被调查范围内18周岁以上成年人总数的7.95%.将调查结果填写统一的表格,根据最终的数据计算出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出掌腱膜挛缩症患者60例(72手),计算出本地区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为0.581%.61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为1.43%.61岁以上组发病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组(P<0.01).掌腱膜挛缩共累计95指,以环指发病率最高共56指,显著高于其他指(P<0.01).左手发病率明显低于右手(P<0.01).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约为7.6:1(P<0.01),但性别只是掌腱膜挛缩症发病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因素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中的作用开始增加,男女发病率开始接近.酗酒、糖尿病和肺部疾病和本症有高度相关性(P<0.01).但掌腱膜挛缩症在国人中与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少,与白种人在家族史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在我国(特别是61岁以上男性)并不是罕见的疾病,我们必须加强专业手外科的建设并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掌腱膜挛缩症的免疫组化研究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志军  黄宗坚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7):421-424,I001
目的 了解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挛缩)的病理表现。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辅以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15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17例病变掌腱膜及9例正常掌腱膜组织标本中的Ⅰ、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用透视电镜观察病变掌腱膜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病变掌腱膜组织中I型胶原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Ⅲ型胶原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略高于对照组(P〉0.05);α-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掌腱膜挛缩症中手指屈曲畸形矫治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 本组患者17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岁.均有掌腱膜挛缩症,伴小指屈曲挛缩8侧,伴环小指屈曲挛缩8侧,伴中环指屈曲挛缩1侧,伴环指屈曲挛缩2侧,共19侧.沿掌腱膜挛缩索带纵轴设计锯齿状切口,彻底切除病变的挛缩腱膜组织及其附近5 mm范围的腱膜组织.然后稍加外力松解指关节周围的挛缩组织,使手指恢复伸直位.术后2周给予手指伸直位石膏托制动.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锯齿形皮瓣均存活,未见神经肌腱损伤并发症.手掌部皮瓣尖角出现血运障碍2例,经换药后完全愈合.未见手指屈曲挛缩复发,手指屈伸活动度恢复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锯齿状切口,应注意保护皮瓣血运和指神经血管束,彻底切除松解病变的腱膜组织,可有效矫正掌腱膜挛缩引起的手指屈曲畸形,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6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共 2 9只手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12只手单纯作掌腱膜切除术 ,17只手行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术 ,对其疗效进行平均 4.6年的随访 ;并对 2 4例掌腱膜标本作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所有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病变掌腱膜标本中均有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单纯掌腱膜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为 5 8.33 % ,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 11.76 %。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不仅仅局限在掌腱膜 ,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皮肤。因此 ,对病变已侵及皮肤的病例应作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掌腱膜挛缩症又称Dupuytren氏挛缩或Dupuytren氏病,是以进行性掌腱膜纤维组织短缩、增厚为特征,进而逐渐发生手指及关节屈曲畸形的一种病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手部功能,且有报道该病患者癌症死亡率也较高[1].早在17世纪,已有该病的外科记录.1831年,法国医师BG Dupuytren较为详细的描述了该病的解剖及临床特点,与现今对该病的认识较为接近,故西方称为Dupuytren's disease(DD).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清楚,现就其流行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Z”字成形术与游离植皮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旦  黄宗坚 《中国骨伤》2007,20(2):113-114
目的:讨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症31例(46只手)。行掌腱膜大部切除、手掌及手指挛缩皮肤“Z”字成形术9例(14只手),男8例,女1例;年龄24-78岁,平均(57.2±14.6)岁。行掌腱膜及受累皮肤一并切除加游离植皮术22例(32只手),男20例,女2例;年龄23-64岁,平均(53.7±8.9)岁。结果:随访3个月-14年,平均5年8个月。单纯掌腱膜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42.9%(6/14),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12.5%(4/32),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2χ=5.275,P<0.05(P=0.022),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有利于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臀肌挛缩症的表达、分布.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辅以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26例臀肌挛缩症及12例正常臀肌标本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α-SMA在对照组中未见明显表达.12例臀肌挛缩症组织中α-SMA染色阳性,14例臀肌挛缩组织中染色阴性,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7岁以上组臀肌挛缩症组织α-SMA表达明显减弱,与7岁以下组臀肌挛缩症组织(包括7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64,P=0.028).结论:①肌纤维母细胞是臀肌挛缩症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②臀肌挛缩症中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强度与病程有关,7岁以上组病程较长,表达明显减弱,这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与疗效之间的的关系,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掌腱膜空症患者共29只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只手单纯作滨腱膜切除术,17只手行掌腱切除+受累皮肤切除术,对其疗效进行平均4.6年的随访;并对24例滨腱膜标本作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所有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病变掌腱膜标本中均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单纯掌腱膜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为58.33%,掌腱膜切  相似文献   

9.
掌腱膜挛缩症5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讨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症50例78只手。其中包括取掌腱膜作病理检查的11例。行掌腱膜大部切除、手掌及手指挛缩皮肤“Z”成形术63只手,掌腱膜及受累皮肤一并切除后行游离植皮术15只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4年,见挛缩解除,疗效肯定,无1例复发。14只手产生并发症如神经损伤、皮下血肿、皮片成活不良及伤口Ⅱ期愈合等占17.8%。组织学检查结果:均为致密结缔组织增生。结论掌腱膜挛缩症国人报道较少,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居多,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屈曲挛缩已形成功能障碍时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预防臀肌挛缩症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臀肌挛缩症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76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术前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解释、鼓励、暗示等支持性心理护理,于术前3 d开始床上排尿训练,并于术后进行行为干预.结果术后8 h内对照组患者自行排尿16例,观察组为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