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文,支持湖州市试点开展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工作,探索绿色建筑新发展模式。未来两年,湖州市将作为我国首个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联动发展试点地区,在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框架要求下,将着力构建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12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建研院隆重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倪江波主持大会,并在讲话中强调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政策和工作,希望专委会以大会为起点,凝聚人心人力,创新推进工作,共同开创新时代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指出中国建研院主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等国家标准对于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化学建材》2011,(5):1-1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四届绿色建筑和节能国际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先生表示,我国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基本立足点就是使我们国家发展绿色建筑从目前点状的、分散的和自发的状态提升到一种国家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胡健 《建筑》2012,(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建筑总量将不断增加,建筑能耗总量和占全社会能耗比例都将持续增长。6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表示,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结合实际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建筑节能具体目标。其中包含实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力争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规划期末,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答:200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起了全球关注。2008年3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下,组织成立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使我国绿色建筑走上了有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汪红蕾 《建筑》2021,(8):30-31
4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名单,并对获奖项目的特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及绿色建筑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作用等进行了介绍。优中选优获奖项目代表创新发展水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和调动各地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促进绿色建筑全面、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绿色建筑整体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关于大力推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从2014年起,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3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并同时发布了配套技术文件《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的项目,在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实施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提出的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组织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项目的要求,保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与”双百”示范工程申报工作的顺利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决定举办“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宣贯与绿色建筑获奖项目实例分析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双百”示范工程申报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
正1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小城镇建设》杂志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协办单位: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景观设计学》杂志清华大学《城市设计》杂志 2征文主题以"绿色发展,协同发展"为主题,以京津冀城乡协同发展为重大战略背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紧扣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实际和热点话题,围绕绿色村镇建设的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近日在深圳召开“双百”示范工程一绿色建筑技术交流及项目管理要求会。会议的目的是规范“双百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研讨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交流项目实施经验,进一步引导绿色建筑发展。来自地方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已批准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双百”示范工程一绿色建筑项目承担单位.以及有关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参加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组织成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建办”).于2008年4月14日正式成立。绿建办设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员单位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  相似文献   

13.
3月25日,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闭幕。业界专家学者在本届大会的1个主论坛、37个分论坛上,共同交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科技成果、成功案例,研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发展趋势、政策措施、评价体系,分享国际国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新经验。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勾画出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蓝图,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分析探讨了实现我国北方城镇供暖节能减排的途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对绿色工业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带着热度的观点和建议,触及了我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的核心,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3月29日,在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招商地产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正式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在绿色建筑领域开展合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和招商地产副总经理胡建新代表双方签约.  相似文献   

15.
正4月9日,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启动会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倪江波一级巡视员、林岚岚处长、孟光调研员,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梁俊强副主任、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刘彬副处长出席会议。《零碳建筑技术标准》顾问组专家住建部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崔愷院士、中国能源研究会周大地常务副会长、中国绿建委王有为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马骏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康艳兵主任参加会议。来自建筑节能减碳领域20家科研、设计、建造、碳交易相关单位的30位编委和来自绿色地产、建筑产品部品、国际机构的特邀代表共100人参加会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委会邹瑜秘书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3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该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规划。  相似文献   

17.
正为做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交流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经验,了解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障碍和发展思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于2020年8月6日通过网络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召开了"长三角地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交流会"。来自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等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人员及技术专家近2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节能发展处马欣伯副处长主持。  相似文献   

18.
热点话题     
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 2012年6月19日15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和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与网民在线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做好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医院建筑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符合绿色建筑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近日在重庆举办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宣贯会暨医院建筑节能交流会。绿色医院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医院建筑领域的结果,是未来医院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而制订的国家标准《绿色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记者刘瑞芳)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七届江苏国际绿色论坛与江苏国际绿色建筑展览会于11月5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进步"。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冰、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分别致辞。在主论坛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