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治理山区双车道公路突出的摩托车事故问题,结合山区公路特性提出了摩托车事故黑点鉴别及致因分析集成方法.基于移动步长法比较事故密度选取最佳移动步长,采用累计频率法对黑点进行初选,再将研究路段按线形划分为直线路段、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和平纵组合四类,利用正态分布曲线模型计算各类线形路段黑点阈值进行黑点精确识别.利用Logistic模型对黑点进行事故致因分析,获取摩托车事故的主要诱因.以典型山区双车道公路云南省元双公路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元双公路摩托车事故初选黑点12段,共3.2 km,精确识别黑点8段,共2.8 km;曲线路段黑点的危险性整体高于直线路段黑点,有坡路段黑点危险性整体高于无坡路段黑点,直线路段、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和平纵组合路段事故黑点的判别阈值分别为60.8、68、62、69.3;驾驶员年龄、事故时段和事故形态与各类线形路段的摩托车黑点事故相关性较高,纵坡路段事故黑点的主要诱因为黑夜、单车参与事故;平曲线路段和平纵组合路段事故黑点的主要诱因为黑夜、单车参与事故、低龄驾驶员.  相似文献   

2.
山区干线公路受地形条件限制,道路线形指标变化明显,在山区干线公路总里程与交通量高速增长情况下,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结合山区干线公路系统的复杂性及灰色特点,从人、车、路、环境4方面对山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山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为因素行为序列,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等3项指标为特征行为序列,以山区干线公路事故数据为例,结合灰色关联度法与熵权法计算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的综合关联度,进行关联系数差值分析得出交通事故主要影响因素为超速行驶、纵坡坡度、弯坡组合、小半径路段、坡长、视距不良及速度差大等。以期为山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防治工作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城郊公路安全性,实现平安交通战略,通过对城郊公路大量的交通流参数和交通事故实地调研,运用GIS的核密度估计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季节、时间段的事故分布进行核密度分析,得到不同时间段交通事故数核密度,不同季节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核密度,通过分析事故在道路空间分布特征,得到城郊公路近城路段、穿越村镇路段、交叉口等事故多发点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城郊公路的安全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评价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对云南省老营至澜沧江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实测数据观测,开展交通安全评价研究.基于速度以及速度离散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其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平曲线特征将评价路段分为若干断面,基于实际速度运行特征提出了观测速度特征统计分析方法;将统计数据结合道路线形条件评价路段交通安全水平并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际速度运行特征的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分析方法与采用新型数据采集手段得到的车速数据形成优势互补.研究提供了一种面向实测数据的评价思路,提倡速度限制以及利用速度数据来调整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与减少交通事故,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路面运营安全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车辆与路面运营安全性的互动关系,得出路面抗滑性能是评价路面运营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构建了车辆与路面抗滑性能互动关系的量化评价指标:允许的纵向摩擦系数f_(TA)、允许的横向摩擦系数f_(SA)、期望的纵向摩擦系数f_(TR)和期望的横向摩擦系数(?)_(SR)、纵向和横向路面安全状态临界值Δf_S、Δf_T,并建立了一套安全性评价模型.通过对某国道二级公路路段的案例分析,对建立的模型与交通事故形态进一步校核,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得出研究路段的安全临界值Δf=13.2,初步说明我国公路养护规范中对贯入式沥青路面摩擦系数的最小允许值偏低是导致车辆滑溜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侧向安全边界理论在圆曲线路段限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公路限速策略无法准确反映几何线形、路面附着条件对汽车侧向稳定性影响的问题,将圆曲线路段汽车侧向失稳状态解耦为3种失稳模式,推导各失稳模式安全边界的精确计算方法,提出有效保障行车安全的限速值.首先,分析汽车传统侧向稳定性评价指标—横向力系数的不足,将失稳状态解耦为转向失稳、失去轨迹保持能力、侧翻3种模式,提出各模式的汽车安全性评价指标.然后,构建7自由度非线性整车-圆曲线路段耦合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回归拟合得到各评价指标安全边界的计算模型.然后,采用Carsim仿真验证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下各指标安全边界的准确性.最后,基于7自由度非线性车-路耦合模型和安全边界计算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得到公路圆曲线路段临界安全车速,比较该策略与运行速度、设计速度等限速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路面干燥、潮湿时,采用设计速度限速过于保守;当路面潮湿、积雪时,运行速度往往大于临界安全车速,应降低限速值,以保障行车安全.所提出的限速策略充分考虑了汽车侧向运动的非线性特征,可作为面向驾驶期望、通行效率等山区公路限速策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山区双车道公路尾随相撞事故与道路线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我国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状况,选取负二项分布作为回归分析的模型基础,应用同向纵坡的概念将甘肃省某山区双车道公路长为139 km的路段划分成94个同向纵坡单元,运用Stata 9.0统计软件对该路段内2003—2005年所发生的100起尾随相撞事故与8个反映道路设计要素的线形变量进行了广义的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双车道公路上的尾随相撞事故与累计坡长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累计坡长越长,尾随相撞的事故数越多.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省嵩待(嵩明一待补)公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交通事故特征,提出聚类分析方法、聚类步骤。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嵩待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时段、事故形态、多发路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成因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道路在建成之前很难进行有效的安全保障设施设计,依托于在建西汉高速公路秦岭北麓路段施工图和现场勘查资料,采用驾驶人速度控制模式模拟计算系统软件预测研究路段的运行车速,同时在虚拟仿真的基础上对道路、隧道、桥梁的交通工程设施、照明等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从而发现西汉高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行车安全性问题.设计出包括主动控速设施和配套标志的西汉高速主动安全控制系统方案.然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施进行虚拟建模,并应用于虚拟的高速公路模型中,通过虚拟试验来评价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进而将设计方案应用于道路建设中来提高道路的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判定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安全状态,提出了基于灰色熵权聚类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安全评价模型。从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4个方面,构建了涵盖18个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安全评价体系。模型借鉴熵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3级白化权函数,计算灰色熵权聚类系数;依据最大隶属度判定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安全水平。以西汉高速隧道群为例,对评价模型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所提出模型判定的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安全水平等级与年平均交通事故数成相反趋势,该模型有效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的成因错综复杂,驾驶员驾驶过程中感知、判断、决策任一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公路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运用AHP分析方法和模糊评判方法,分析了影响驾驶员事故前操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驾驶员事故前对各感知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驾驶员对各影响指标的评价模型,并用模糊数学和模糊推理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交通事故的驾驶员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模糊控制规则。该研究成果可以运用于对车辆驾驶人的安全培训,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也可用于交通事故的鉴定与处理环节,提高交通事故鉴定水平,使相关部门对交通事故的处理更为妥善。  相似文献   

12.
汽车在运动状态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路段或在平直道路上作曲线运动时发生交通事故比较常见.本文着重从汽车的前轮定位,悬架以及轮胎等技术原因方面分析汽车曲线运动对汽车交通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驾驶员安全驾驶视认需求机理及行为特性分析,研究在夜间雾区路段开放交通条件下通过人工照明提高驾驶视认距离的光源特性,以改善雾区行车安全与效率.在室内模拟夜间高速公路雾区交通环境,对随机抽取的12名小客车驾驶员进行不同光源特性和能见度条件下的灰色小目标物视认实验,采用二元线性模型进行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光源条件下雾区能见度与视认距离的相关关系,得出在夜间照度和能见度相同时高色温的光源更能提高雾区驾驶员视距,通过提高光照强度可满足驾驶视认距离的需求.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改善夜间雾区路段的行车安全视距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高速公路雾区路段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可靠性分析(概率几何设计)在公路安全设计及事故预测中的应用,通过建立事故预测模型将轿车多模式失效概率与轿车事故之间建立关系。首先,以多模式失效为切入点,基于单个轿车在弯坡路段可能的3种失效模式(侧滑、侧翻、视距不足)建立多模式失效系统;其次,以华盛顿州10 241起弯坡路段的轿车单车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蒙特卡罗法和宽界限法求解系统的多模式失效概率;最后,将多模式失效概率、公路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负二项模型、随机效应负二项模型、随机参数负二项模型3种事故预测模型,挖掘多模式失效概率与轿车单车事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事故预测模型中随机参数负二项模型的拟合最优;当考虑多模式失效概率时,公路几何因素对轿车单车事故的影响被削弱;除两个暴露变量外,多模式失效概率对轿车单车事故的影响最大;多模式失效概率与轿车单车事故的拟合曲线近似为线性,且拟合曲线的截距不为0。该研究成果可用于公路的可靠性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在典型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交通事故调查的原始数据基础上,建立事故灰色预测模型,并利用残差模型对其修正,分析隧道群路段交通事故发展变化趋势。通过引入马尔可夫模型进行优化,提高预测精度。与目前常规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一定时段内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可为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交通事故预测分析及交通安全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国道交通安全性,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国道交通安全评价模型.针对国道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从"人—车—路—环境"4个方面分析影响道路行车安全的因素的不确定性,从而建立了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建立国道交通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最大隶属度的原则确定评价对象的安全等级;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104国道天津段某处,通过调查实际数据探索事故发生原因从而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并由问卷调查得出国道安全评价指标评分表,系统的对该路段进行了安全性评价,且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国道交通安全进行系统评价,对于国道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区高速公路平纵组合路段设计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评估山区高速公路平纵组合路段的设计安全水平,建立了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安全评价方法.基于湖南省永吉高速公路的道路设计参数,在驾驶模拟器中搭建高速公路驾驶场景,以平曲线上坡段、平曲线下坡段、平曲线凸曲线段和平曲线凹曲线段4类平纵组合路段为研究对象,选取评价指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以驾驶模拟数据为基础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模型结果表明:4类平纵组合路段上,平曲线曲率均与横向加速度呈正相关;平曲线上坡段,最大纵坡坡度与横向加速度呈负相关,而圆曲线长度与横向加速度呈正相关;平曲线下坡段,最大纵坡坡度与横向加速度呈负相关.此外,根据横向加速度分布特征,将平纵组合路段安全性划分为"GOOD"、"FAIR"和"POOR"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的安全隐患.使用Paneldata模型进行不同路段交通事故的统计回归分析.分别介绍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相关检验,并应用于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事故分析.Hausman检验表明,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更加合理、适合于高速公路事故分析.同时可识别路段间的差异,快速定位事故高发路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山区弯道路段随景观改变而改变的驾驶员行车视距的大小,本文在分析山区公路弯道路段道路线形、景观属性、车辆运行特征等的关系后,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将视距计算问题简化。根据各参数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受山区弯道公路景观影响的行车视距估算模型,为山区弯道行车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宏观尺度下实现行车风险的空间定位、分类和量化,收集了路段和断面的车辆速度数据.在分析速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速度变化和道路线形对行车风险的影响.引入安全势场理论,建立速度风险势场模型,提出高速公路行车风险宏观甄别方法,最后进行实例分析与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验证路段中甄别出的侧向、纵向和空间高风险路段占比分别为7.74%、12.88%、24.33%,区域内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比例分别为31.21%、31.55%、43.26%.速度风险势场强度和交通事故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路段行车风险构成和严重程度.高速公路交通流速度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道路安全状态,考虑到道路线形指标对行车风险的影响,车辆速度的变化可用于准确甄别行车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