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盐酸地尔硫卓治疗,观察组实施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BNP、CRP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NP、CR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BNP、CRP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失代偿期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沛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呼吸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失代偿期各50例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BNP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BNP稍高于正常值,而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失代偿期血清BNP明显升高,与COPD急性加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血清BNP水平随之下降.结论 血清BNP水平的检测可作为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63例,随机分成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CRP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作对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和慢性肺心病患急性发作期及其缓解期进行了脑钠肽水平的监测,发现脑钠肽水平变化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状况有一定的临床评价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28-3429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NP、CRP水平、住院时间和治疗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d BNP、CR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花费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明显降低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花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27-1028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将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右心衰、祛痰、解痉平喘、控制感染、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14d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气分析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 O2均显著升高,Pa CO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血氧供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清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肽素(CPT)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病情发展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呼吸内科诊治的肺心病患者80例,其中肺心病缓解期4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8 例,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3组BNP、Hcy、AVP、CPT水平,并对肺心病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通畅气道,控制心力衰竭等治疗,记录并对比80例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BNP、Hcy、AVP、CPT水平变化。结果 肺心病患者BNP、Hcy、AVP、CP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BNP、Hcy、AVP、CPT水平均显著降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BNP、Hcy、AVP、CPT水平依然均高于肺心病缓解期(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BNP、Hcy、AVP、CP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BNP、Hcy、AVP、CPT水平越高,加强BNP、Hcy、AVP、CPT水平的监测,有利于肺心病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COPD患者80例,按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为40例,稳定期患者40例。同时选择健康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检测血浆BNP水平。观察COPD患者与对照组、COPD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COPD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又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治疗1 d和治疗7 d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7 d后又比治疗1 d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浆BNP平均值为176.5±28.7 pg/ml,有18例重度患者转入ICU行机械通气治疗,18例重度患者血浆BNP平均值为351.8±57.3 pg/ml,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与COPD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硝普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24例,常规治疗+贝那普利+硝普钠)。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EV_(1)、PEF及FEV_(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CO_(2)较治疗前降低,PaO_(2)及SaO_(2)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V、CO及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硝普钠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呼吸衰竭症状,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探讨PCI对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8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1例,分为介入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浆BNP、CRP浓度。另设对照组40例,测定空腹血浆BNP、CRP水平。结果:介入组和药物组血浆BNP和CRP均高于对照组(P<0.001);介入组、药物组治疗前BNP、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1周血浆BNP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介入组术后24h血浆BN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周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CRP水平升高,可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PCI术后24h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心肌缺血的监测指标。ACS患者治疗后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下降,介入治疗后下降更明显,可作为疗效观察的重要参数,对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阎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21-3621
目的 观察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健康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血浆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2)心力衰竭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NYHA各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并联合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次2粒,3次/d,连用10 d,对照组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综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心脏彩超、血气分析、肺功能及B型尿钠肽(BNP),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值(FEV1%)。结果 :两组患者LVEF、PaO_2、PaCO_2、FEV1%、BNP指标均有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饭后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心钠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功能,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床旁B型脑钠肽(BNP)在快速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价值。方法用床旁快速检测法测定61例确诊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血浆BNP水平,并与61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患者的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BNP水平(1026±302)pg/L,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患者(90±18)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能快速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其方法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联合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自拟方联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床旁检测(POCT)在鉴别急性呼吸困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BNP水平POCT.结果 由心源性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肺源性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略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结论 血浆BNP是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指标,BNP的POCT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快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 AECOPD患者并肺源性心脏病3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6)和无创通气治疗组(n=18),常规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抗感染、平喘、改善肺循环、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剂等药物并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4天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及血浆CRP、BNP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4天后无创通气组血浆CRP、BNP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降低AECOPD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CRP、BNP的水平,与其对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与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NP,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4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心病组)31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1例。并在肺心病组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浆BNP(889.41±606.38)ng/L,肺心病组(374.00±377.95)ng/L,分别与对照组(12.08±9.24)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衰组与肺心病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肺心病组血浆BNP与PO2、PH、PCO2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BNP升高参与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用于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9.
杜昌兰  郭美姿  刘燕  王春  杨立  杨海燕  江云 《临床荟萃》2003,18(22):1267-1269
目的 测定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2 8例患者 ,肺心病缓解期 2 7例患者和 2 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BNP、CRP水平。结果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BNP、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肺心病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浆BNP水平均与肺动脉压力成正相关 (r =0 .75 ,P <0 .0 1;r =0 .4 7,P <0 .0 5 )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浆BNP水平与CRP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BNP可能参与了老年人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CRP反映了老年慢性肺心病的感染情况 ,联合检测BNP、CRP水平可鉴别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呼吸困难的诱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23例),以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18例),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200ml/d治疗72h后的结果.取血检测治疗前后BN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平均动脉压(MAP,mm Hg:88±12比81±8,1mmHg=0.133kP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分:26.2±2.8比27.1±3.1)、降钙素原(PCT,mg/L:17.5±8.2比16.8±6.1),C-反应蛋白(CRP,g/L:23.4±7.8比22.1±6.2),BNP(mg/L:2.794±0.956比2.859±0.8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2h后,观察组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563±0.486比1.132±0.965,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