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测定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平板改良体外复制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五倍子醇提液的不同MIC浓度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作用。结果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的MIC为31.25mg/ml,1.5倍的MIC(46.8mg/ml)能使生物膜活菌数明显减少,但不能完全清除生物膜上的细菌,2倍的MIC(62.5mg/ml)对细菌生物膜有完全清除作用。结论五倍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有清除效应,但还需要进行临床用药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从中药黄芩干燥根中提取分离药效成分黄芩苷体外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琼脂扩散法、液体稀释微孔板法检测黄芩苷对MRSA的抑菌环大小、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96孔酶标板结晶紫法检测黄芩苷对MRSA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与DMSO比较,黄芩苷与氯霉素(阳性对照药物)对MRSA的抑菌环半径显著增加(P0.01),与氯霉素比较,黄芩苷对MRSA的抑菌环半径显著缩小(P0.05);黄芩苷对MRSA的MIC为0.5mg/ml;MBC为1mg/ml;黄芩苷对MRSA的MBEC为0.5mg/ml。结论黄芩苷对MRSA有一定的抗菌、抑菌作用,其效应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蛇鳞草提取液体外抑菌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蛇鳞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蛇鳞草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3 mg/ml,MBC为50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0 mg/ml.蛇鳞草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 mg/ml,MBC为50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0 mg/ml,MBC为500 mg/ml.两种提取液对绿脓杆菌均未呈现抑菌活性.结论蛇鳞草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黑蜂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形成的影响,为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醇提法提取新疆黑蜂胶得到黑蜂胶提取物,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蜂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微孔板改良法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F模型,并检测新疆黑蜂胶不同MI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蜂胶对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BF中活菌数的影响评价其对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BF的作用。结果新疆黑蜂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mg/ml,当浓度为3.125 mg/ml时新疆黑蜂胶就可干扰细菌BF的形成,致活菌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新疆黑蜂胶还可以抑制并破坏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BF,高浓度蜂胶抗菌活性与青霉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疆黑蜂胶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作用,并能破坏已形成的BF,具备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牛苓颗粒体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支原体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将阳性药复方牛苓颗粒和对照药前列安通片分别制成药液,连续2倍比稀释,观察2组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支原体的体外抑制情况。结果:复方牛苓颗粒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MIC50为50mg/ml、MIC90为50mg/ml,对解脲支原体抑制作用,MIC50为0.78mg/ml、MIC90为3.12mg/ml;前列安通片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MIC50为50mg/ml、MIC90为200mg/ml,对解脲支原体抑制作用,MIC50、MIC90都为6.25mg/ml;2组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MIC50、MIC90都为6.25mg/ml。结论:复方牛苓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解脲支原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白玉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白玉散作用于标准菌株ATCC29213和临床分离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复方白玉散对生物膜最小抑膜浓度(s MIC)。结果:复方白玉散对标准菌株ATCC29213和强成膜株SA17的MIC分别为25mg/m L和50mg/m L,MBC分别为50mg/m L和100mg/m L。标准菌株ATCC29213为生物膜阳性菌株,并且33株临床分离S.aureus中,有25株为生物膜阳性菌株,生物膜的形成率为75.6%。复方白玉散对标准菌株ATCC29213的s MIC50为1.6mg/m L,s MIC80为6.3mg/m L,对强成膜株SA17的s MIC50为3.2mg/m L,s MIC80为6.3mg/m L。结论:复方白玉散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生成,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等14种中药对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五倍子等14种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测定五倍子等14种中药对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五倍子等14种中药对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以五倍子、连翘和儿茶的抗菌活性最好,其MIC90分别为0.102、0.244、1.19mg/mL。结论五倍子等14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白背叶根四种溶剂(水、50%乙醇、70%乙醇、9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分别观察白背叶根四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G+)、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G+)、大肠杆菌(G-)、变形杆菌(G-)、枯草杆菌(G+)、绿脓杆菌(G-)等六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四种白背叶根提取物对六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提物及90%醇提物的体外抗菌MIC浓度均≥140 mg/ml;70%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的体外抗菌MIC浓度为70 mg/ml,对余五种供试菌的体外抗菌MIC浓度均≥140 mg/ml; 50%醇提物对六种供试菌的体外抗菌MIC浓度均≤140 mg/ml.结论:白背叶根四种提取物体外均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以50%醇提物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3种中药复方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MTT 法评价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生长动力学, 微量稀释法检测3种中药复方对白色念珠菌悬浮菌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以及药物包被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作用.结果 生物膜内白色念珠菌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3种中药复方对白色念珠菌悬浮菌的最低抑菌浓度50%(MIC50)分别为3.255,3.565,3.875 mg/ml,对生物膜的SMIC50与SMIC80分别是3.255,6.51,3.565,7.12 mg/ml,3.875,7.623 mg/ml.3种中药复方包被浓度分别在7.882,3.808,6.357 mg/ml以上时对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性.结论 3种中药复方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6种天然药物对乳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种天然药物对乳酸杆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以乳酸杆菌作为实验菌株,测定五倍子、大黄、黄连、黄芩、三七和川芎6种天然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MIC4.0mg/ml,五倍子和黄连均为8.0mg/ml。而黄芩、川芎和三七对乳酸杆菌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五倍子、黄连和大黄对乳酸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川芎、黄芩和三七对乳酸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五倍子及其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外用治疗痤疮效果最佳的五倍子复方。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9种中药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对痤疮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药配伍。结果:9种中药提取物对2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单宁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2.5、0.02m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黄连、五倍子、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这6种中药分别以1.25∶1.0∶0.75∶2.5∶3.6∶5.0的比例配伍时对2种致病菌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结论:以五倍子、黄连、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提取物配伍的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葡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S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了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84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28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的MIC50、MIC90分别为0.315、0.315和0.63、0.315 mg/mL.结论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84株MRSA和28株MSSA)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2种常见中药免煎颗粒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96孔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酒黄连免煎颗粒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为15.63mg/ml,黄芩MIC为31.25mg/ml,黄连片及大黄MIC均为62.5mg/ml,连翘抑菌作用弱,MIC为250mg/ml,黄柏、苦参、黄芪、牛膝、昆布、牡蛎、当归无抑菌作用。结论 :酒黄连、黄芩、黄连片、大黄免煎颗粒剂对大肠埃希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连翘抑菌作用弱,黄柏、苦参等无抑制作用;酒黄连的抑菌作用大约是普通黄连片的4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四个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二倍连续稀释法,分别考察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等6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5.625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62.500 mg/ml;其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3.906 mg/ml,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果实提取物对枯草杆菌的MIC为3.906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7.813 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000 mg/ml。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对于大肠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对于变形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绿脓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枯草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有很强的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全株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金银花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应用牛津杯法和试管2倍稀释法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及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金银花对上述细菌均有抑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银花提取液有较强的敏感性,抑菌圈大于20 mm,大肠杆菌对金银花提取液中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金银花提取液低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银花提取物的MIC值为0.031 2 g/ml,而对绿脓杆菌其MIC值为0.125 g/ml。结论金银花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甘草等5种中草药单独或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5种单味药及两两配伍药物的提取液,按倍比稀释法将药物提取液进行稀释,体外测定黄连等5种中草药单独及等比例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黄柏和黄芩单药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MIC分别为6.25 mg/ml、50 mg/ml和100 mg/ml。在配伍药物组中,黄连配伍其它药物的药物组均显示出了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黄连+知母(MIC为6.25 mg/ml)和黄连+黄柏(MIC为12.5 mg/ml)两个药物组抑菌效果最强。[结论]黄连、黄芩和黄柏三种中草药具有直接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中尤以黄连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而知母和甘草对白色念珠菌不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两两配伍的中药提取液中以黄连配知母的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17.
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进行五倍子对252株临床菌株的抗菌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五倍子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抑菌效果很好,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0.107mg/ml、0.107mg/ml和0.43mg/ml,其MIC90分别为3.43mg/ml、0.214mg/ml和0.43mg/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莲花药渣发酵提取物(EGRF)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抑菌及杀菌作用。方法用试管法和平皿法测定EGR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EGR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4 mg/ml和1.25 mg/ml,EGRF对大肠杆菌MIC和MBC分别为0.16 mg/ml和1.25 mg/ml,EGRF对绿脓杆菌无抑菌及杀菌作用。头孢呋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MIC分别为0.02,0.08,0.16 mg/ml;头孢呋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MBC分别为0.63,1.25,1.25mg/ml。结论 EGRF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及杀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抑菌及杀菌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草药五倍子、桔梗及桔梗五倍子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方法中药五倍子、桔梗采用0.9%生理盐水恒温金属浴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冻干粉,按桔梗:五倍子2:1比例混合制成提取液并制成冻干粉。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关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检测方法,检测五倍子、桔梗及桔梗五倍子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抑菌作用,同时与生理盐水(NS)和壬苯醇醚(NP-9)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桔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均无明显的抑菌作用,五倍子及桔梗五倍子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无明显作用,使用浓度范围内NP-9无抑菌作用。结论中草药桔梗五倍子提取液具有体外抑菌效果,可作为体外抑菌的中草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在体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评价白念珠菌的悬浮菌及生物膜对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敏感性;药物预先包被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黄柏、黄芩对自念珠菌悬浮菌的MIC50、MIC90以及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SMIC90与黄连解毒汤的接近:黄连MIC50、MIC90、SMIC50、SMIC90明显低于复方、黄柏、黄芩;复方、黄连、黄柏、黄芩预先包被96孔板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对白念珠菌悬浮菌与生物膜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黄柏、黄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与黄连解毒汤相近,黄连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