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洁  张文  何谨  汉斌 《口腔医学》2009,29(4):219-220
目的观察碘仿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4颗根尖发育未完成的年轻恒牙,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观察其根尖发育情况。结果成功30颗(占55%),有效16颗(占30%),失败8颗(占15%),总有效46颗(占85%)。结论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根尖诱导制剂。  相似文献   

2.
一年来笔者用可见光网复合树脂(Duraffill Compsite Resin)共治疗629人次,1,508牙,现就其中530牙治疗后6个月~1年的随访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在治疗的1,508牙中,男性230例518牙,女性399例990牙;年龄为10—67岁多,10—30岁患者占73.61%。在1,508牙中四环素族染牙558颗占37%,釉质发育不全牙298颗占19.76%,楔状缺损234颗占15.52%,切角缺损164颗占10.88%,牙冠横折和牙间隙分别为40颗占5.3%,龋齿77颗占5.1%,其余为氟斑牙、无髓变色牙、错位牙及过小牙共97颗占6.44%。在这些牙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空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药物性空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38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乳牙髓室内封木榴油后,用空管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结果 133颗患牙半年复查成功116颗(87.22%),进步11颗(8.27%),总有效率95.49%;1年复查成功111颗(83.46%),进步14颗(10.53%),总有效率93.98%。结论 药物性空管糊剂是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保存乳牙至乳恒牙正常替换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A髓腔麻醉法在乳磨牙牙髓炎无痛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将就诊的3~9岁儿童中,同颌对称同名乳磨牙明确诊断为乳磨牙牙髓炎的患儿22名(4~7岁),共44颗患牙.每个患儿的2颗乳磨牙中,选取1颗采用STA髓腔麻醉,作为第1组(n=22);另1颗采用STA常规麻醉,其中上颌采用颊侧骨膜上浸润麻醉,下颌采用牙周膜(PDL)麻醉作为第2组(n=22).结果:髓腔麻醉注射时患儿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麻醉(P<0.05);1 min内开髓揭顶时的麻醉效果较高于常规麻醉.髓腔麻醉下治疗结束后均无软组织麻木感及无自伤性溃疡的发生,患儿对髓腔麻醉更易接受.结论:乳磨牙STA髓腔麻醉法镇痛效果优于传统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5.
碧兰麻用于牙髓病治疗局部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碧兰麻用于麻醉牙髓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急性牙髓炎患牙94颗,慢性牙髓炎患牙68颗,作唇(颊)侧根尖区黏膜下浸润麻醉(单侧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对上、下磨牙、下前磨牙设颊、舌侧麻醉组(双侧麻醉组)与上述同名牙的单侧麻醉组对照。所得结果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162颗牙髓炎患牙,单侧麻醉显效率为72.8%。麻醉效果与牙髓的急、慢性炎症状态无显著关系(P>0.05)。下磨牙作双侧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侧麻醉(P<0.05)。结论:牙髓炎患牙作牙髓摘除术时,用碧兰麻作单侧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建议对下磨牙作双侧麻醉。  相似文献   

6.
650例间羟胺普鲁卡因拔牙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制剂及剂量:间羟胺普罗卡因含普鲁卡因2ml,间羟胺0.5mg(相当于重酒石酸间羟胺0.945mg)二、麻醉方法: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369次,占56.8%: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105次,占16.1%;翼腭管麻醉44次,占6.8%;局麻132次,占20.3%(局麻2%普罗卡因2ml 中加间羟胺1mg)。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4~6分钟脉搏变化。用药后脉搏变慢  相似文献   

7.
增隙法在拔牙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显煦 《口腔医学》1991,11(4):198-198
<正> 拔牙术中所施增隙法即用各型骨凿(成品或自制均可)由术者安放在须拔除的牙根和牙槽骨之间,助手顺牙长轴方向,用骨锤适当敲击以扩大牙周间隙,消除牙周骨阻力而拔除牙齿的一种方法。具有省时,创伤小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87年10月至1988年9月拔除的患牙有记录资料的2821颗,使用增隙法1721牙次,占61.2%(1728牙次/2821颗),多用在阻生齿(378牙次/410颗),残冠(606牙次/715颗),牙外伤(401牙次/481颗),残根(323牙次/598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儿童下颌第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为儿童口腔科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者(年龄4~8岁)因多生牙、外伤、正畸治疗、颌面部肿瘤等原因拍摄的共305张锥形束CT片.将牙根完全发育、无根尖周炎、无牙根吸收的下颌第二乳磨牙纳入分析样本,共纳入437颗下颌第二乳磨牙样本,样本的数据录入由经过一致性检验的2名研究生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完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下颌第二乳磨牙牙根数的性别差异和左右侧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双侧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纳入的437颗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单根者436颗,1颗牙为近中双根;远中单根者325颗(74.4%),双根者111颗(25.4%),1颗牙远中3个牙根.近中双根管者424颗(97.0%),单根管者13颗(3.0%);远中单根单根管者103颗(23.6%),单根双根管者222颗(50.8%),双根双根管者106颗(24.3%),双根三根管者5颗(1.1%),三根三根管者1颗(0.2%).下颌第二乳磨牙有10种不同的牙根及根管类型,其三根变异和根管分型存在性别(P=0.000)和左右侧(P =0.028)分布差异.结论 本组资料中下颌第二乳磨牙以两个牙根居多,也存在三根变异的情况,三根变异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近远中根多为双根管.  相似文献   

9.
王宝彦  王静 《口腔医学》1993,13(2):91-92
<正> 近些年来,采用自体、异体、异种骨或骨的代用品(非生物制剂)植入骨缺损区的牙周手术报道较多。我们通过对76例患者(男30例,女46例)135颗牙周植骨的3年随访,发现失败牙齿37颗(占27.4%),现对其失败原因作一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曲面断层技术研究乳牙先天缺失的特点及其继承恒牙的表现类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3~6岁乳牙列期儿童的曲面体层片,共纳入15 749张,观察记录乳牙先天缺失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其继承恒牙是否存在异常。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 乳牙先天缺失的发生率为2.54%(400/15 749),女性217例多于男性183例,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乳牙先天缺失1~2颗例数占99.75%(399/400);下颌乳侧切牙先天缺失颗数占92.63%(490/529);左侧乳牙先天缺失颗数占44.80%(237/529),右侧乳牙先天缺失颗数占55.20%(292/5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上颌乳牙先天缺失颗数占3.59%(19/529),下颌乳牙先天缺失颗数占96.41%(510/5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侧乳牙缺失占68.00%(272/400),双侧乳牙缺失占32.00%(128/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乳牙先天缺失其继承恒牙有4种表型:1)继承...  相似文献   

11.
玻璃离子粘固剂是一种新的粘接和补牙材料。我科自1988年10月采用该材料治疗乳牙龋251例312颗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132例167颗牙,女性119例145颗牙。年龄4~10岁,龋坏程度:浅龋39例42颗牙(占患牙数的13.46%),中龋78例103颗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颗牙麻醉(single tooth anesthesia,STA)系统对下颌磨牙进行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PDL)注射后的牙髓麻醉效果。方法120颗患牙分为深龋、慢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3组,每组各40颗.每组再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2个亚组,分别采用STA系统标准法和改良法麻醉,其中标准法注射点为舌侧PDL.改良法注射点为颊侧PDL。观察记录患者治疗中的疼痛反应,评价牙髓麻醉效果。结果STA系统对下颌磨牙进行PDI。注射后牙髓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2.5%。深龋组标准法和改良法的牙髓麻醉有效率均为100%;慢性牙髓炎组标准法和改良法的牙髓麻醉有效率均为90%;急性牙髓炎组标准法的牙髓麻醉有效率为85%,改良法的牙髓麻醉有效率为90%。3组麻醉效果的卡方检验显示,各组间的牙髓麻醉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9.445,P=0.49)。结论无论标准舌侧PDL注射还是改良颊侧PDL注射,只要注射方法正确,都能同样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完全脱位牙再植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 2002年6月至2004年2月之间来我科就诊的牙外伤病人28例,共38颗牙,其中男性20人27颗牙,完全脱位16颗,半脱位7颗,侧方脱位4颗。女性8人11颗牙,完全脱位6颗,半脱位5颗。38颗外伤牙中,上颌牙26颗,下颌牙12颗。年龄7~65岁,平均29.5岁。交通事故所致16例21颗,占57.1%,摔伤所致8例12颗,占28.5%,打架斗殴所致4例5颗,占14.3%,其中,  相似文献   

14.
丁卡因麻醉根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丁卡因在牙髓腔封闭条件下的麻醉作用能否支持完成拔除根髓治疗.方法选择在根管预备时,因根管探查疼痛不能拔根髓的患者80例共80颗患牙,将丁卡因棉球封闭在牙髓腔内20~25 min后,再进行拔除根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80颗患牙中,有效75颗,占93.75%;无效5颗,占6.25%.结论丁卡因在封闭牙髓腔内能较快麻醉根管牙髓,完成拔除根髓治疗.  相似文献   

15.
无痛拔髓的麻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阻滞、浸润麻醉及牙髓腔内、根管内加注利多卡因的方法进行牙髓拔除术 ,经临床观察 ,效果非常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急性牙髓炎期不可复性牙髓炎患牙 180颗 ,其中男性99颗 ,女性 81颗 ,年龄 14~ 65岁 ,平均年龄 3 2岁。所有患者全身状况正常 ,有清楚判断痛觉的能力。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患牙 90颗 (男 5 1颗 ,女 3 9颗 ) ,采用在阻滞、浸润麻醉下加牙髓腔内和根管内注射利多卡因的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牙 90颗 (男 48颗 ,女 42颗 ) ,只采用阻滞、浸润麻醉的方法。1.2 麻醉药物和器械麻醉药为 2 0 g/L…  相似文献   

16.
阿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药阿替卡因(碧兰麻)用于牙髓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需进行麻醉的患牙156颗,随机分成碧兰麻组92颗,利多卡因组64颗,分别行唇颊侧粘膜下浸润麻醉后进行开髓术或拔髓术.结果阿替卡因组(碧兰麻)麻醉优良率为95.65%,利多卡因组麻醉优良率为81.25%.结论阿替卡因(碧兰麻)用于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效能高,起效快,毒性低,是治疗牙髓病理想的局部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7.
斯康杜尼对老年人牙髓治疗的麻醉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新型麻醉药斯康杜尼在老年人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患者的70颗患牙,随机分为斯康杜尼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每组各35颗,进行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电测牙髓活力并检验麻醉效果.检测麻醉前及麻醉后5min时的血压脉搏值.结果:斯康杜尼组牙髓炎患牙94.29%麻醉完全,与盐酸利多卡因组(74.29%)有显著差别(P<0.01),斯康杜尼组注射后血压和脉搏略有升高(P<0.05).上颌牙的麻醉效果好于下颌牙.结论:斯康杜尼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口腔科专用局部麻醉剂,对老年人牙髓炎治疗有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前牙根尖诱导成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39颗年轻恒前牙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经近三年的随访,结果:成功123颗,占88.5%,显效10颗,占7.2%,失败6颗,占4.3%,显示年轻恒前牙的根尖诱导成形的成功率较高,氢氧化钙碘为仿糊剂仍是简便易行且疗效较好的材料,并就有关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材料和方法 选择10例至少有一颗无修复体的牙髓活力正常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作实验对象,男(8),女(2),年龄范围23~36岁。实验前制作上颌硬塑印棋盘,并用硅泥固定Periflux PF3型、多谱勒激光血流计探头。分别动态监测一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局麻前及用1:100000肾上腺素2%利多卡因0.9ml在其龈颊沟处作浸润麻醉后5,10,20,30,45,60min时牙髓血流量  相似文献   

20.
纵折牙,尤其是垂直向纵折牙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颇为棘手。我科从1993年以来,采用牙齿双重固定术对78例纵折牙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本组纵折牙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共收集患牙78颗,均为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其中第一磨牙53颗,占68%;第二磨牙25颗,占32%。在78颗牙中隐裂牙57颗,占73%;折裂牙21颗,占27%。临床症状为咀嚼痛,冷热激发痛。诊断为牙髓炎9颗,根尖周炎69颗。2治疗方法与步骤根据徐君伍报道的保留折裂牙方法经过改良后为本文所采用的牙齿双重固定术。具体操作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