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损伤控制性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 age control surgery,DCS)主要是指在救治严重创伤病人时改变以往早期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及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病人获得复苏的时间,有机会再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其病理生理基础在于病人出现"致死三联征",即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时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正确且熟练掌握DCS适应证是成功应用这项技术的关键。DCS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初步复苏的同时进行止血和污染控制手术、在ICU继续复苏以及计划性再手术。  相似文献   

2.
整体观念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严重创伤可能涉及多系统、多部位,大量失血、超量复苏可能导致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在严重创伤救治的生命支持、伤情评估和紧急救治中,既需要接诊医师具备先救命后救伤的整体观念,更需要由多学科医师组成的团队全程负责严重创伤的院内整体化救治,本文阐述了创伤救治中局部创伤与全身病理变化、创伤伤情评估和救治中的整体观念和团队观念。  相似文献   

3.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为救治严重创伤患者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能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有机会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1].我院自2005年11月成立胰腺专病临床亚专业组以来,在DCS理论指导下,以非手术治疗为基础,合理选择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救治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分院采用DCS理念(简单快速手术、液体复苏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4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的适应证和治愈率。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治愈率为87.5%;死亡5例,死亡率为12.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为比较安全的救治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绪潮 《临床外科杂志》2009,17(10):656-657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尤其是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就诊时常出现严重酸中毒、低温、凝血障碍与高分解代谢,这时再进行复杂的创伤大的确定性手术,其结果必然是加重机体的生理紊乱,增加复苏的难度.但内脏出血、消化道破裂等又会加重污染及休克,以至于手术成为必然的治疗手段.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20世纪80年代 Rotondo等[1]提出并开展起来的一项外科救治原则,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应急分期处理的理念,暂时的或简单的手术方式,不进一步增加过多损伤来控制创伤部位,使之不再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复苏,也有利于后期的确定性处理.  相似文献   

6.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儿童多发伤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救治以多发骨折为特征的儿童严重多发伤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996年5月~2006年6月,对27例严重多发伤儿童均应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快速止血、控制污染、骨折临时外固定-ICU复苏-二期确定性修复术)救治。结果20例成功救活,经6个月~1.5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12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5例出现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还在进一步治疗中,6例死亡。结论早期正确地判断伤情,快速有效地止血、控制污染,合理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稳定、制动减少继发性损伤,是提高儿童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损伤控制技术是一种抢救儿童严重多发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严重腹部创伤的特点是伤情严重、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常见为严重多发伤。腹部创伤后并发症则多发生于严重的单个或多脏器损伤,以及血管和软组织的广泛损伤后。腹部创伤后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和远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包括创伤失血性休克、腹腔间隙综合征、腹部创伤后感染、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包括各种消化道瘘、腹壁缺损、腹壁疝、短肠综合征等。由于腹部创伤后并发症涉及的内容很多,笔者选择性介绍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救治情况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结果 4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科学运用以损伤控制复苏理论为指导的综合急救措施是院前抢救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创伤麻醉中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  言术前正确判断伤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伤情可能很简单 ,例如心脏刀刺伤 ,单纯脾破裂 ,四肢长骨骨折 ,骨盆骨折等。也可能很复杂。尤其是多发伤或复合伤 ,如有多处创伤时要注意胸腹腔内的脏器的损伤 ,在复合伤的处理上要兼顾各种致伤的因素 ,如爆震伤要注意肺挫伤和吸入性损伤。创伤病人救治的重点目标是止血。不管何种原因和部位 ,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步骤以完成止血的目的 ,病人才可望得救。在检诊大批量伤员时 ,既要注意那些血肉模糊有明显活动性出血的伤员 ,更应该注意那些沉默的早期严重的失血性休克伤员。这两类严重伤员都需…  相似文献   

10.
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概念由Stone首先(1983)提出,具体分为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和二期确定手术3个阶段。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交通伤等各种复杂致伤因素的作用,临床上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的病例愈来愈多。而多发伤通常由于致伤因素复杂、生理内环境紊乱严重、免疫功能明显抑制以及早期各种手术干预,病人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创伤早期综合治疗过程中既要有效控制原发损伤,又要积极预防继发性损伤是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DCS理念用于多发伤的综合治疗,是近年来提高严重多发伤病人抢救成功率的有效尝试。本文侧重以腹部脏器损伤为例,阐述DCS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损伤控制骨科在战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的提出 严重创伤患者存在低体温、凝血障碍、酸中毒状况,即"危险三联征",为避免由于再次手术、感染、出血加剧等冈素带来的二次打击,目前主张新的救治理念--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其强调在创伤早期控制损伤,避免不恰当地复苏以及手术加重患者所遭受的创伤打击,从而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成功救治带来希望[1].  相似文献   

12.
控制损伤处理在严重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术处理腹部外伤,传统强调实施一期治疗原则,手术操作包括选择切口,剖腹探查,控制出血以及切除和修复损伤脏器等步骤.这种处理在多数情况下,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应用于严重腹部外伤,有时手术成功而病人却死于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如代谢性酸中毒、凝血病等,因而面临着挑战.1983年,Stone首先指出,外伤病人伴凝血机制障碍是严重生理紊乱的征兆,对其处理不能沿用传统的原则,应更新观念,采用控制损伤(damage control)处理原则进行救治.控制损伤处理,可概括为三个连续性阶段:首次手术;ICU继续复苏;再次手术.文献上也有将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分期剖腹术或计划性再手术”(staged celiotomy or planning reopera-tion);“简化性剖腹术”(abbreviated celiotomy)以及“控制损伤性剖腹术”(damage control celiotomy)等.1.控制损伤处理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简短剖腹探查术在腹部创伤时的应用(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重度腹部创伤病人的生存率,损伤控制有计划地分为三个独力而又相连的阶段,即简短剖腹探查术、外科重症监护室复苏及有计划再手术,目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损伤控制中简短剖腹探查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月间行损伤控制理念救治的13例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均先行简短剖腹损伤控制手术随后行重症监护复苏,其中3例患者复苏后不需再次手术康复出院,8例患者重症复苏后行再次确定性手术康复出院,重症复苏期间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病死率15.4%。结论:损伤控制外科在救治腹部外伤致肠空气瘘危重患者中病死率较低,具有较好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连阳 《消化外科》2014,(12):923-925
腹部创伤患者救治中如何降低漏诊率和阴性探查率仍然是临床难题.本文基于血流动力学和致伤机制提出诊断与治疗流程,进一步阐述该流程中涉及的体格检查、创伤重点超声评估(FAST)、CT检查和诊断性腹腔灌洗(DPL)等腹部创伤伤情评估技术,钝性伤和穿透伤手术指征等紧急救治策略,以及腹腔镜下和剖腹时的探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简短剖腹探查术在腹部创伤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重度腹部创伤病人的生存率 ,损伤控制有计划地分为三个独力而又相连的阶段 ,即简短剖腹探查术、外科重症监护室复苏及有计划再手术 ,目前 ,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损伤控制中简短剖腹探查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基层医院对严重多器官损伤的救治特点。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已收治的148例严重多器官损伤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愈117例,治愈率79%,死亡3l例,死亡率21%。死亡原因:①严重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6例;②手术后死亡17例。其中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其他器官损伤11例,血气胸6例;③误诊,延误手术时机8例。结论交通事故伤、机械工业伤是主要伤因。早期正确判断伤情,及时实施确定性手术是降低死亡率,有效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高能量创伤明显增多,其中脊柱脊髓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整体伤情严重,治疗困难且预后较差,是严重创伤治疗的一个难题”(1)。回顾文献多见颅脑损伤为上、胸腹部损伤为主或四肢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报道,但对于强调脊柱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治疗却少有研究。目前此类疾病可见于复合性脊柱损伤或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的报道旧刊,以往的脊柱分类学也未阐述此类疾病,造成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治疗模式的混乱。近来一些新的治疗进展提高了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于手术技术、休克复苏等救治措施的改善,创伤初期复苏可能不再是创伤救治研究的最主要问题,而创伤后多系统器官衰竭几乎成为严重创伤特别是创伤后期病人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大手术、外伤、烧伤等严重创伤常成为MSOF发生的据源,而MSOF的死亡率极高,MSOF的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在救治过程中要重视早期监测治疗,如采取的正确卧位、尽快安置"四管"、及时处理合并伤、动态观察内出血和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等,为早期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助救治成功提高治愈率.方法:观察30例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经细致的观察护理,30例病人中26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有的护措施,是抢救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