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改善模式在腹膜透析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腹膜透析病人6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PDCA管理的腹膜透析病人69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病人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2个月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2个月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个人信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改善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病人管理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病人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病人健康行为依从性、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健康行为依从性评分及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4.41%)低于对照组(14.71%),护理满意度(95.59%)高于对照组(85.29%),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健康行为依从性,调节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评估量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抑郁情况,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发生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空巢脑出血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8例空巢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病人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及干预1个月、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Barthel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病人相比,研究组干预1个月后治疗依从性、Barthel评分及NIHSS评分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Barthel评分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利于空巢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细化康复小组模式应用于心绞痛病人对其生存质量以及情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6例心绞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照护措施,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精细化康复小组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存质量量表,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周末SAS和SD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干预后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病人引入精细化康复小组模式,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并能改善其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病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专案护理。采用自我管理量表、视功能损害眼病病人生存质量表评价两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病人自我管理中应用护理专案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老年脑梗死病人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全部病人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采用依从性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量表、巴塞尔(Barthel)指数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定两组治疗依从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Fugl-Meg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病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庄敬  徐佳敏  杨金丽  潘月芬 《全科护理》2020,18(26):3516-3519
[目的]探讨"院内—院外"一体化全程护理模式在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185例乳腺癌病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实施"院内—院外"一体化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乳腺癌病人生存质量测量表(FACT-B)、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病人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焦虑、抑郁、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院内—院外"一体化全程护理模式有利于帮助乳腺癌病人调整自我情绪,提高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魏怀莹  苏珠英  陈剑 《全科护理》2016,(17):1799-18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2例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出院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病人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病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内亲情护理模式对病人术后情绪、预后等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亲情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术后病人的情绪状态,采用问卷调查统计两组病人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用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病人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在按时服药、坚持锻炼身体及按时复查等治疗依从性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vs 65.00%,P0.05);两组病人在护理干预前HAMA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HAMA和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亲情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对比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病人认知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认知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治疗依从性,保障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连续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膀胱癌病人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病人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癌病人手术后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许凤英  李琴 《全科护理》2016,(12):1217-1219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病人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授权教育模式,时间6个月,采用肾脏病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及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原发性高血压药物依从性(CPAT)、授权量表、肾病病人生活质量量表(KDQOL)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饮食药物依从性、授权评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饮食依从态度、饮食依从行为、服药依从性、授权评分、观察组干预前KDQOL-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饮食依从态度、饮食依从行为、服药依从性、授权评分、观察组干预后KDQOL-SF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教育可以提高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喉癌术后病人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喉癌术后化疗病人根据治疗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情况、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改善喉癌术后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疾病知识、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PCI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自拟的冠心病PCI病人疾病知识调查问卷、慢性疾病药物依从性量表、自拟冠心病PCI疾病管理调查问卷、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进行评价,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管理能力,降低病人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应用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病人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病人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脑外伤病人心理、肢体障碍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病人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能有效减轻脑外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病人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小惠  许庆萍 《全科护理》2016,(29):3088-3090
[目的]观察对妇科肿瘤手术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2例肿瘤手术病人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病人依从性及满意度、入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依从性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病人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病人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0.
陈环月 《全科护理》2016,(10):1063-1065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育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多元化教育干预。于入院当天和出院随访3个月后采用治疗依从性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和SAS、SDS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服药、门诊随访等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生活方式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多元化教育干预能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