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经过连续 6年的低水平流行 (发病率 0 13/10万~ 0 19/10万 )后 ,2 0 0 3年发生局部地区的流行。为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对当年乙脑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乙脑疫情波及全省 2 1个市中的 19个市 ,乙脑发病率 0 5 0 /10万 ,病死率 7 81%。其中 4个市的病例数占全省的 6 8 4 9% ( 2 6 3/384 )。 6月为发病高峰 ,当月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 6 5 10 %。乙脑病例中≤ 6岁占 5 7 5 5 % ,7~ 9岁占 2 9 4 3% ,≥ 10岁占13 0 2 % ,与往年相比 ,2 0 0 3年大年龄组病人比例有增高的趋势。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乙脑病例的82 0 3%。为了控制乙脑流行 ,5~ 6月在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灭活疫苗应急接种 ,在非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 ,适龄儿童报告接种率达 96 6 8% ( 5 5 4 4 4 81/5 7346 5 9)。结果使全省乙脑流行时间缩短了 1个月。为全面落实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建议把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资料,分析2007年连云港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年共报告乙脑13例,乙脑发病年龄均(10岁,男女性发病比例为3.33∶1,病例集中发生在8、9月,有免疫史的6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7例。乙脑病例中11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尤其应对高发地区的≤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光山县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分析乙脑流行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全县共报告乙脑32例,发病率为4.05/10万;病例呈散在分布;(7、8)月份为发病高峰;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发病数的100%(32/32)。男女性发病比例为l.46∶1;有免疫史的占31.25%(10/32),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56.25%(18/32)、12.50%(4/32)。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44.44%(12/27),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7.50%(12/32)。结论建立并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清除蚊虫孳生地,做好宣传教育,搞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湛江市2004—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发病及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湛江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湛江市共报告乙脑病例129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63/10万下降到2013年的0.11/10万。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占总病例数的96.12%(124/129);发病地区集中在廉江市和雷州市,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2.64%(55/129)和17.83%(23/129)。男性76例,女性53例,男女性别比为1.43∶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7岁,占总病例数的72.09%(93/129);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44%(87/129)。129例乙脑病例中仅7例(占5.43%)有免疫史。结论 2004—2013年湛江市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免疫空白仍是乙脑发病的主要原因,切实做好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和疫情监测是乙脑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惠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惠州市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惠州市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04-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监测的研究,了解乙脑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报告病例的比例,掌握贵州省乙脑真实流行状况,为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及2个国家级监测县的病例监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2005年分别报告乙脑病例1230和1038例,15岁以下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6.58%(1188/1230)和97.69%(1014/1038),男性与女性病例之比分别是1.58:1和1.57:1;发病主要集中在7-8月,分别占78.21%(962/1230)和79.09%(821/1038)。监测县7-8月病例占88.36%(319/361)。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且为高度散发;有免疫史的分别为6.90%(26/377)和8.86%(32/361);实验室乙脑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90%(188/251)和71.74%(259/361)。监测县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71.88%(23/32)。乙脑病例监测:2005年比2004年下降15.61%。监测县2005年乙脑发病数比2004年下降39.47%。结论贵州省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1.88%-74.90%。应进一步加强乙脑专项监测和提高实验室诊断技术,使非乙脑报告病例得到明确诊断;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2007-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汉中市2007-2013年乙型脑炎监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中市2007-2013年共报告乙型脑炎58例,报告年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0.0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0.21/10万,病死率3.4%,2009年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达0.49/10万,2010年后下降。病例散发在全市的10个县区农村,以洋县、宁强居多,各占总病例的24.14%。发病季节集中在7~9月,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和学生为主,其中,1~6岁占56.9%,7~15岁占20.7%。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79.3%,其中≤15岁以下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56.9%。病例临床分型极重型占10.4%,中、重型各占36.2%,轻型和未分型病例各占8.6%,这些病例中有2例死亡,其余经治疗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2007-2013年汉中市乙脑发病趋势呈波动性下降,地区分布广,病例多散发于农村1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与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全有关,因此切实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扎实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是降低汉中市乙型脑炎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5年乙脑监测情况和防治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乙脑疫情网络直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脑血清中IgM抗体。[结果]2004年和2005年我市乙脑年发病率分别为0.99/10万、1.59/10万。疫情呈散在分布且相对集中的特点。7~8月份为其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85.9%和98.4%。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分别为1.23︰1和1.78︰1。无免疫史者分别占80%、74.68%。2005年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38.81%(26/67),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0.8%。[结论]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清除蚊虫孳生地,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南省周口市2004-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周口市2004-201l年乙脑病例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2004-2011年共报告乙脑2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6/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41/10万、0.42/10万、0.78/10万、0.52/10万、0.17/10万、0.35/10万、0.25/10万、0.03/10万;太康县最高(0.63/10万),西华县最低(0.15/10万);7-9月为高发季节,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96.22%;< 15岁的儿童青少年占97.25%;幼托儿童占17.18%,散居儿童占48.80%,学生占33.33%;家中未采用蚊帐或药物等防蚊措施者占调查病例数的82.02%(219/267);患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占调查病例数的86.89%(232/267).结论 周口市乙脑疫情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加强乙脑病例监测,落实高发地区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免疫接种、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降低乙脑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4年8月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挽澜乡窑上村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的传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报告的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儿和同村21名5岁以下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窑上村59名儿童的常规疫苗接种、贞丰县AFP发病及监测系统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例明确诊断为Ⅰ型VDPV病例;3名同村儿童的粪便中也分离到Ⅰ型VDPV。贞丰县自2002年来共漏报7例AFP病例。挽澜乡常规免疫接种处于较低水平;窑上村属免疫空白点。结论 我国是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国家,此次在贞丰县发生VDPV的传播,对消灭脊髓灰质炎提出了新的挑战;防范VDPV的发生,要加强常规免疫,并保持高水平的AFP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黔东南州乙脑的流行规律及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发病391例,发病率为1.59/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91.56%的病例集中在6-8月。年龄以<10岁的儿童为主,占81.8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以散童和学生为多。结论黔东南州自2006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从江、凯里等县市发病率还较高,因此黔东南州乙脑预防工作不容乐观,要采取疫苗接种、防蚊灭蚊等综合措施降低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核乙脑减毒活疫苗大面积接种后的安全性和降低乙脑发病率,在乙脑高发区安徽省蒙城和涡阳县进行为期5 年(1992 ~1996 年) 的人群观察。方法 观察对象为1 ~6 岁儿童。1 岁初免1 针,2 岁加强1 针。结果 通过5 年连续观察共接种乙脑活疫苗335 941 人。表明:①疫苗对小龄儿童接种后近期和5 年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疫苗是安全的。②当地乙脑平均总发病率有显著性下降,从接种观察前1987 ~1991 年的11 .34/10 万下降到1992 ~1996 年的2 .74/10 万( P< 0 .005) 。③1 ~6 岁儿童发病专率观察前5 年涡阳县平均为56 .24/10 万,蒙城县为44 .57/10 万;普种后5 年,两县分别下降至13 .83/10 万和16 .94/10 万( P< 0 .005) 。④有接种史儿童发病率明显低于无接种史的儿童(2 .21/10 万和358 .1/10 万) 。18 例死亡病例全部为无接种史者。⑤疫苗免疫一针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为83 .87 % ~94 .74 % 。结论 乙脑活疫苗安全有效,接种后可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降低乙脑发病控制流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核乙脑减毒活疫苗大面积接种后的安全性和降低乙脑发病率,在乙脑高发区安徽省蒙城和涡阳县进行为期5年(1992 ̄1996年)的人群观察。方法 观察对象1 ̄6岁儿童。1岁初免1针,2岁加强1针。结果 通过5年连续观察共接种乙脑活疫苗335941人。 表明:①疫苗对小龄儿童接种后近期和5年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疫苗是安全的。②当地乙脑平均总发病率有显著性下降,从接种观察前1987 ̄1991年的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4-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6年贵州省报告腮腺炎病例133 8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21/10万,2013-2016年疫情较前明显下降。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规律的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7月及11月-次年1月。铜仁市、遵义市、黔东南州年均发病率较高。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5~9岁,年均发病率为206.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2004-2016年贵州省累计报告腮腺炎暴发疫情319起,均为小学或幼儿园内暴发。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腮腺炎流行强度,贵州省应为学龄儿童增加第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以有针对性地降低腮腺炎高发人群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王飞  冯毅 《现代预防医学》2022,(13):2388-2392
目的 分析和探讨贵州省卫生资源配置的情况和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贵州省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运用集聚度指标和秩和比法(RSR)分析贵州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黔中经济区的卫生资源集聚度逐年下降,贵阳市的RSR值(0.82)最大,安顺市的RSR值(0.82)最小。Probit与RSR的回归方程为y=0.218x-0.5793(R2=0.8645;F=193.356,P<0.001);结合RSR法最佳分档原则,将贵州省9个地市(州)分为三档,一档(低)包括毕节市、安顺市、黔南州;二档(中)包括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三档(高)包括铜仁市、遵义市、贵阳市。结论 贵州省卫生资源存在总量不足、配置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应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构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9年贵州省“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肺结核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贵州省报告学生肺结核32448例(年均发病率36.21/10 万),其中汉族21331例,少数民族11117例。学生肺结核年均发病率汉族(40.65/10 万)高于少数民族(29.93/10 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初治涂阳构成比均呈逐年降低趋势。汉族学生肺结核累计发病数,毕节市8884例(41.65%) 、遵义市3705例(17.37%) 、贵阳市2141例(10.04%)位列前三。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累计发病数,黔东南州2688例(24.18%) 、毕节市2283例(20.54%) 、铜仁市2154例(19.38%)位列前三。2010—2019年汉族学生肺结核20~24 岁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却呈上升趋势。2010—2019年汉族与少数民族累计报告学生肺结核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男女比分别为1∶1.15;1∶1.27)。2010—2019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主动发现率少数民族(13.43%)高于汉族(12.70%),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9年学生肺结核就诊延迟率汉族(52.87%)小于少数民族(57.73%),均呈逐年递减趋势。结论 2010—2019年贵州省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疫情在发病率、主动发现率和就诊延迟率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但在地区分布、年龄分布上存在差异。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加强重点年龄段、重点民族及重点地区的防控监测;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宣教,降低其就诊延迟率。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1995~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浙江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浙江省1995~2004年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浙江省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峰,发病多为<10岁儿童。结论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为<10岁儿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描述2014年贵州省手足口病重复发病者的流行特征,供手足口病防控参考。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2014年贵州省手足口病卡片资料。结果 2014年贵州省手足口病重复发病210人,发病422人次,重复发生率0.83%。9市(州)均有重复发病者,高发地区为黔西南州(1.63%)、遵义市(1.33%)和黔东南州(1.17%),64.93%发生在农村,时间分布与年度总发病分布一致,51.18%发生在4~6月,17.06%发生在10-11月,男女之比为2.77∶1,以1~3岁年龄段高发占76.54%,90.05%为散居儿童,53.30%的再发间隔在1~3个月,病原检测37.50%为EV71感染,34.38%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28.13%为CoxA16感染。结论 重复发病者存在明显的分布差异,感染病原多样,应加强健康宣传、监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