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手术后。本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9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是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胃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有人称之为无张力症,或胃术后暂时性梗阻或胃滞留以及输出袢综合征,目前大多数文献称之为胃排空障碍.现将我院2000~2006年所做的胃大部切除497例患者,其中9例出现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孙茂科 《安徽医药》2006,10(7):523-52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4年2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4.5%。其中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吻合、残胃空肠ROUX-Y式吻合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毕-Ⅰ式吻合发生率无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结论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多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其中术后残胃及空肠正常运动功能协调性受到破坏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4.
胃手术后常有程度不等的动力障碍而影响胃的排空,近端胃切除后的排空障碍除神经源性的动力障碍外尚有幽门括约肌开放程度这一重要环节。严重的胃排空障碍,临床症状重,处理上很棘手,也很被动。本总结了1990~2002年近端胃切除术后重症胃排空障碍1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淮安市楚州区车桥中心卫生院自1989年至今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出现的13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采取积极保守治疗,如理疗、有效的胃肠减压、胃动力药及支持治疗等,基本可以恢复而无需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收治体会.方法 对胃大部切除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而不需要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曾明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08-2309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术后胃无力症、胃排空延迟综合征、胃瘫、胃麻痹,是胃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但病因尚未十分清楚,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18例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于建勋  陈永胜 《河北医药》1999,21(6):465-466
随着消化道内镜及X线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人们对胃肠道疾病的形态学改变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亦有很大帮助。近年来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研究较多,而在胃部疾病的同时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则少见。为了探讨胃部疾病合并胃动力障碍的关系,我们对211例经内镜确诊后胃部疾病病人行胃动力检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人来源 本组病例均来自本院消化科门诊病人,有消化不良症状,经胃镜检查确诊,分成3个组,即浅表性胃炎组151例,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各30例。12 临床资料 男性108例,女性10…  相似文献   

9.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少见的并发症。我院经治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全部为男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年龄27岁~58岁。均行胃大部切除,B-Ⅱ式吻合。其中5例为人工吻合,1例应用上海产管型吻合器吻合。1例因十二指肠残端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腹部手术后3~14天。本组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7~30天恢复胃动力,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正>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又称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我院1999—2009年来共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单纯性胃动力性因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总结近10年来我院上腹部手术后32例典型的胃动力因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的回顾研究。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经过胃镜和胃钡餐X线检查证实为动力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3~7d,经过7~45d保守治疗,胃的蠕动功能恢复,胃的排空障碍消失,患者康复出院。结论上腹部手术后胃动力性排空障碍,保守治疗效果良好,一般无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例胃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回顾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5例胃瘫患者发生于手术后3~12d,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4~63 d恢复胃动力,均痊愈出院。结论胃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复杂,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胃部手术后胃瘫非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机制及综合治疗。方法对1991年至2005年561例胃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1例中有33例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病率为5.8%。33例中有2例行手术探查,行Braun's吻合术,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32例经综合治疗,2—4周内治愈。结论胃手术后,严重改变胃的正常解剖生理关系,导致正常的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的调控失常。神经递质紊乱、胃窭-幽门缺失、营养不良因素、吻合口水肿、胆汁返流是其主要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的基础。胃肠道造影和胃镜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方法。采取保守综合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亦称为胃瘫(FDGE),是指胃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均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端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3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2004年行胃大部切除术2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06例,发病11例(发生率5.34%),胃镜检查及胃肠道造影对吻合口排空障碍有诊断价值.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在36天内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是吻合口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胃与食管裂孔全周固定对预防胃代食管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作用.方法 对425例食管癌患者行胃代食管术,采用胃与食管裂孔全周固定,观察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术后8天后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评价胸胃吻合口及胃排空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3例发生胃排空障碍,其余病例未见明显胸胃扩张,饮食恢复满意.结论 胃与食管裂孔全周固定可预防腹腔胃疝入胸腔,有利于形成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从而减少胃排空障碍,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军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40-34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FDGE)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期间行胃大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中,8例出现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手术吻合方式是诱发本病的危险因素。X线口服造影、胃镜是诊断FDGE的重要手段。8例经对症保守治疗13~35 d后均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并不少见,准确诊断及积极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胃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所认识,但其病因尚不清楚,治疗上也无特定有效办法,本文总结了对17例胃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与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厚朴对实验大鼠的胃动力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厚朴对胃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左旋精氨酸(L-Arg)制成胃动力异常模型,同时给予厚朴灌胃观察其对L-Arg所致大鼠胃动力、胃动素异常的改善作用。结果给大鼠腹腔注射L-Arg造成胃动力减缓、血清胃动素减少,厚朴能有效抑制L-Arg引起的大鼠胃动力下降(P<0.05)和胃动素的下降(P<0.05)。结论厚朴对L-Arg所致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