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皮内接种卡介苗引起的典型原发综合征,包括注射部位的皮肤结节和引流淋巴结的肿大。少数人对此大量细菌可产生局部溃疡、皮下脓肿或化脓性淋巴结炎。如果将菌苗注入皮下或被接种者结核菌素反应为阳性者,则上述并发症就更易发生。过去曾在局部试用 PAS 或异烟肼粉治疗,但效果都不甚理想。最近,Power 及其同事们用红霉素口服试验治疗6例病人,其中3例为接种后脓肿形成,3例溃疡有分泌物  相似文献   

2.
卡介苗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介苗淋巴结炎为卡介苗常见不良反应,通常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类。其诱发因素涉及卡介苗本身的特性、被接种者的免疫状态和年龄以及接种技术。卡介苗淋巴结炎的防治方法包括提高接种技术、局部治疗及全身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3.
调查某患儿在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化脓性淋巴结炎与注射该种疫苗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关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及治疗的培训,提高准确诊断、规范治疗的水平。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炎是卡介苗接种中较为多见的接种异常反应,对此采用淋巴结脓肿切开排脓,异烟肼纱布条引流的方法简单、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推行卡介苗接种的世界各地,已有接种卡介苗副作用的报告。虽然,接种卡介苗的一些并发症是无容置疑的,但应着重指出的是并未因此而改变推行卡介苗接种的方针。事实上,卡介苗接种的不良作用,更为确切的说,由于长期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我国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完善,妇产科新生儿也是接种卡介苗的第一实施单位。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负责的都是护士或助产士,多数未受到专业训练,在规范接种后难免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常有局部并发症病及全身并发症。1接种卡介苗后正常反应  相似文献   

6.
报道当地1例4月龄男孩卡介苗性淋巴结炎的发生、处置及预后情况等。该儿童在某预防接种门诊常规接种卡介苗约3个多月后,发现左腋窝下一淋巴结肿大约2cm×2cm,经某市立医院临床诊断为"左腋窝淋巴结结核",该诊断在淋巴结切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后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并痊愈。结合文中病例,对相关文献中的卡介苗的常见异常反应进行了复习,卡介苗性淋巴结炎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的主要类型,总结其特点和处置方法,为当地免疫规划工作处置类似病例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接种广泛用于预防结核杆菌感染。卡介苗接种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并发症有局部淋巴结病,接种部位皮下脓肿、骨髓炎、关节炎和肝肉芽肿等。有些接种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致死病例有免疫缺陷病,包括瑞士型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胸腺淋巴发育不全或儿童期慢性肉芽肿病等。  相似文献   

8.
卡介苗预防接种引起的腋下淋巴结炎 6 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介苗预防接种引起的腋下淋巴结炎6例报告泉州市儿童医院郑建都1992年9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卡介苗预防接种引起的腋下淋巴结炎6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8个月。6例均行卡介苗预防接种,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区,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介苗性淋巴结炎的观察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2016年在本所儿科诊室接诊的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结炎的患儿58例为观察对象,观察其不同阶段的表现,探究护理对策及效果.结果 58例患儿中,在同侧腋下发生淋巴结炎38例,上臂11例,锁骨上窝9例,均与接种部位淋巴结走向相关;10例予以热敷,5例用无菌注射器抽吸,43例切开排脓,全部痊愈,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护理有效率100.0%.结论 针对卡介苗性淋巴结炎发生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控制炎症,改善症状,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卡介苗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它无致病性,有免疫原性,是预防结核病有效的生物制品。接种后一般不会引起特殊的严重反应。但误将划痕卡介苗作皮内接种或皮内接种卡介苗注射部位过深、接种前疫苗未摇匀或给患有结核的人接种卡介苗等情况下,会引起局部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有时肿大的淋巴结也会  相似文献   

11.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在结核感染危险高的地区或国家,为防止儿童结核病的发生及减少结核病的死亡,早期卡介苗接种可起到很大作用。但卡介苗接种的效果受卡介苗质量、冷链工作和接种技术、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三所县级医院产科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质量进行了调查,以便及时掌握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和保持高质量的卡介苗接种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科近年曾收治1例卡介苗接种后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化脓,经组织学检查证实,淋巴结结核性病变,诊断为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炎。现报告如下。患儿女,生后5个月。患儿生后1个月即接受卡介苗接种(划痕法,接种子左上臂)。接种1个月后出现左腋窝淋巴结肿大(约2cm),曾口服异菸肼。7天后局部淋巴结破溃、化脓,排出白色豆渣样物,味臭。体检:左腋窝淋巴结破溃,创面有少许黄色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17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是否接种卡介苗分为参照组(n=65,未接种卡介苗)和观察组(n=109,接种卡介苗),比较两组一般类型结核病发病率、严重类型结核病发病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参照组一般类型结核发病率36.92%、严重类型结核发病率63.08%、并发症23.21%与观察组一般类型结核发病率58.72%、严重类型结核发病率41.28%、并发症66.06%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卡介苗对预防结核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接种卡介菌预防结核在各层次医疗卫生单位以是常规免疫注射。但由于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注射部位感染结核形成脓肿或窦道,同侧淋巴结核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个别病人长时间不愈,对其预防及治疗尚未见规范方法。我院自1990-2006年共收治337例因注射卡介苗后引起的上述感染病人,现将其预防及治疗方法做一介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结素对小剂量结素反应有抑制作用已有报导,但同时接种卡介苗对结素反应的抑制未见报导。作者报导了印度马德拉斯西部50公里地区所进行的卡介苗接种试验。约有30万人接种卡介苗或安慰剂(含0.15%谷氨酸钠和0.0125%右旋醣酐),同时于两臂进行皮内结素试验。采用的结素有两种:一种是5单位PPD-_s,另一种是10单位细胞内分枝杆菌抗原制剂PPD-_B。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是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中的必种疫苗之一,是人生接种的第一针,它可有效减少重症结核病的发生或减轻发病后的症状,但接种部位过深或接种剂量过大、机体反应过强等原因常可引起局部、腋下及全身的异常反应。2004年3月~2005年5月我所收治3例婴儿误将卡介苗接种后腋下淋巴结异常反应作为一般脓肿处理,现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卡介苗是使用最广泛的计划免疫疫苗之一。卡介苗的有效接种对预防结核病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减少粟粒性与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和死亡。卡介苗的一般接种反应比较常见,但腋下淋巴结脓肿的强反应比较少见。我们自1998年5月至2006年8月共观察接种卡介苗的新生3835名,出现腋下淋巴结强  相似文献   

18.
包玉玲  郦琳琳  田曼  赵德育 《安徽医药》2018,22(9):1790-1792
目的 探讨慢性肉芽肿病(CG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于2009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的5例CGD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起病年龄16 d至3.3岁.CGD患儿起病年龄早,可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及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感染等,易出现分枝杆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病原感染.4例直接经基因确诊,1例中性粒细胞呼吸暴发试验阳性,后续基因检查再次证实.CGD患儿需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结论 对于自幼反复出现严重肺部、淋巴结、肝脾、骨骼和皮肤细菌、真菌感染,有肉芽肿形成,接种卡介苗后出现感染或怀疑结核而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者,均应考虑到CGD,基因序列测定可以从分子水平明确诊断.CGD的常规治疗包括感染的预防、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卡介苗接种是基础免疫的组成部分,是预防儿童结核的有效措施。建国以来,我国推行卡介苗接种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鉴于我国目前结核病疫情还比较严重,接种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接种工作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肺结核病的有效方法,我县自开展卡介苗接种以来,肺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摸清不同阶段卡介苗接种的效果,指导今后的卡介苗接种工作,现将我县不同阶段卡介苗接种预防肺结核病的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