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历报告女,37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2个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中上腹可们及一包块,约22.0cmX20.0cm,表面光滑,质硬,可移动。实验室检查:WBC4.8X109/L,BPC253X109/L,Hb124g/LaALT1650nmol·s(-1)/L,AKP44IU/L,r-GT5IU/L,AFP阴性。B超:肝左外叶见一22.0cmX20.0cmX15.00cm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楚,有强回声包膜。CT示肝左叶一巨大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见肿物密度有不规则增强。同位素扫描:肝静态像见左叶下线大片放射性缺损区,血流血池像见肿物有明显放射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并肝脏畸胎瘤诊断水平,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乙肝肝硬化并肝脏畸胎瘤误诊为肝癌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右上腹痛伴尿黄入院,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根据B超及CT检查显示肝右叶占位及甲胎蛋白(AFP)1320.00μg/L,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拒绝手术,经保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及AFP改善,3个月后恢复正常。随访20个月,肝脏占位病变无变化,行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肝脏畸胎瘤。结论乙肝肝硬化并肝脏占位伴AFP增高者,易误诊,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尽早手术确诊。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2a来施行肝癌介入术36例,通过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取得较理想的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2例,女4例,年龄32~65岁。均为B超、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AFP〈400μg/L9例,AFP〉400μg/L27例,肿瘤直径〈5cm。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4-06/2008-06B超导向经皮经肝注射碘油与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64例患者,男58例,女6例,年龄28~68(平均45)岁。随机分为两组,32例患者为碘油+无水乙醇组观察组,余例为注射无水乙醇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经影像学及实验检查证实,AFP〉300μg/L,52例肿块直径1~4.6cm,最多病灶不超3个。  相似文献   

5.
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女性,46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就诊。B超示双侧卵巢大小、形态正常,盆腔见大量液性暗区深达7.8cm,内部见散在光点分布;子宫下段见3.3cm×2.8cm×2.6cm衰减回声,有包膜。腹水涂片找到癌细胞,倾向腺癌。肿瘤标记物检查:AFP2.73μg/L,CEA0.41μg/L,CA19-9 10.6U/ml,CA125 231.6U/mL,CA72-4 90.90U/mL,CA153 17.80U/mL。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占位。术中在网膜及双侧输卵管系膜区均见灰黄色奶酪样肿块,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送病理检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小肝细胞癌的CT诊断水平,我们收集1993~1997年经CT扫描确诊的24例小肝细胞癌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1.l一般资料:24例小肝细胞癌中,手术病理证实16例,3例随访复查病灶增大及转移,临床诊断5例,主要依据甲胎球蛋白(AFP)(十)、B超及肝动脉血管造影提示肝癌并做介入治疗。男19例,女5例,年龄32~75岁,平均51岁。全部符合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的诊断标准[fi。原发19例,另5例为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全部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为互.2~3cm,其中l·l~2cm8例,2.l~3cml例。1.2CT检查:CT扫描使用PikerIQT/C全身…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男,74岁。因反复血尿伴右腰部隐痛半个月,血尿加重1d入院。其间曾在外院检查诊断为泌尿系结石。查体:BP140/85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无压痛,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脊柱四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8.2×109/L,N0.68,Hb96g/L;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低倍镜下满布红细胞。B超检查:见右肾窦及膀胱内多发大小不等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其中最大两个强回声团位于膀胱三角区近尿道口处,大小分别约2.8cm×1.9cm、2.5cm×1.1cm,B超提示双肾多发小结石、膀胱多发结石。  相似文献   

8.
曹明溶 《新医学》2005,36(1):39-3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5岁.1995年10月体格检查时,B超检查发现肝左内叶实性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9 650?g/L,CT扫描肝左内叶低密灶8 cm×8 cm,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0岁。近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及体重减轻,于2014年1月3日入院。患者生活习惯良好,无心、脑、肺等系统严重基础疾病,无遗传病史。入院血液生化检查:总胆红素( TB )255.1μmmol/L,直接胆红素( DB)173.6μmmol/L;肿瘤标志物 CA19-9:378.9 U/ml;肝炎病毒指标阴性;IgG 24.3 g/L。 B超检查示胰头明显增大,约6.5 cm×3.6 cm大小,未见确切占位,胆总管上端扩张1.2 cm;增强磁共振检查提示胰腺肿胀僵硬,平扫信号异常;增强扫描强化基本均匀,考虑胰腺炎可能大(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胰头上方肝内外胆管扩张,主胰管轻度扩张(见图1)。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 AIP)。给予甲泼尼龙30 mg/d口服治疗。2周内胆道感染逐步得到控制,复查血液生化检查示 TB 81.2μmmol/L, DB 65.3μmmol/L;肿瘤标志物CA19-9:113.4 U /ml;IgG 19 g/L。磁共振检查提示胰腺肿胀明显好转。缓解后每1~2周减量5 mg直至5 mg/d维持剂量进入维持治疗期。经激素治疗后4周,复查血液生化检查示: TB 42.4μmmol/L,DB 31μmmol/L。肿瘤标志物 CA19-9:91.8 U/ml;IgG 14.9 g/L。磁共振检查提示胰腺体积明显缩小(见图2)。经随访1年患者无梗阻性黄疸发作。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49岁 ,体检时 B超发现肝内见大小不一多个实性强回声占位 ,边界较清 ,较大的 2 .2 cm× 2 .0 cm,较小的 1.0 cm× 1.0 cm或更小 (图 1)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 ,肝内管道走行正常。B超诊断 :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病变 ,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不除外多发性血管瘤。 CT诊断 :肝内多发占位 ,边界较模糊 ,多考虑恶性肿瘤。PET诊断 :肝内多发占位 ,代谢较低 ,多考虑良性病灶。血标本 :AFP、CEA均在正常范围内 ,总胆固醇 4.9mol/ L ,甘油三酯 0 .97mol/ L。后患者在 B超引导下行肝内占位穿刺活检 ,并负压抽吸少许血性液涂片 ,送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以来本院开展B超引导下肝占位细针肝穿刺细胞学检查,及肝内占位无水酒精注射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995年~2008年12月均为本院住院病例250例,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00例,年龄30~85岁,平均48岁.临床症状:肝区疼痛110例,黄疸51例,消瘦乏力低热50例,常规体检15例,肝功能异常24例.均为门诊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其中单个结节178例(71.2%), 多个结节72例(28.8%).肿瘤直径1.5~3 cm 51例, 3~5 cm 138例, 5 cm以上61例,最大直径15 cm.AFP小于20 ng/mL的198例, AFP轻度异常20~200 ng/mL 5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肝脏部分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结合B超检查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8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获得确诊,其中肝血管瘤3例,非均匀性脂肪肝4例,肝硬化增生结节4例,炎性坏死病灶6例,局限性结节性增生1例。结论:超声对肝脏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确诊有赖于对病灶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76岁,因发现右乳房肿块15年,明显增大1年,以右乳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收住院。查体:T37.2℃,P80次/分,R20次/分,BP20/12kPa。右乳房于乳头正上方5cm处见一隆起性肿块,大小约4.5cm×6cm,高出皮表约5cm,表面暗红色,有少许黄色液体渗出,无臭味,轻触痛,质中偏硬,活动度欠佳,乳头无溢液及内陷,余皮肤无桔皮样改变,腋下、锁骨上均未们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WBC6.4X109/L,NO.56,Hb122g/L,腹部B超及胸片检查均未见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乳房单纯切除标本,大小约17cmX9cmX6cm,其上附有梭形皮肤…  相似文献   

14.
2006—05/2007—06我们对78例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8例,女30例,年龄35~78(平均55.2)岁,均经腹部B超,AFP检查,肝脏CT及MRI确诊。肝癌直径2.8~12.5cm,平均(5.37±2.60)cm,无介入治疗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4岁,右上腹隐痛3月余,肝区偶有摩擦感,伴咽干,食欲不振。家族中无肝炎、胆囊结石及癌肿史。入院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2cm,剑突下3cm,无肝区叩击痛。B超提示:胆囊占位伴胆泥形成。实验室检查:AFP≤28.9μg/L。手术所见:肝脏右前叶局限性硬韧,其中见一灰白色硬结;胆囊底体部呈实质性改变,部分与肝脏粘连。行胆囊及肝右前叶楔形切除术。病理检查胆囊大小为11cm×6cm×5.5cm,被膜紧张,们之呈实质性,一侧稍空虚,似烤熟的“红薯”。切面见囊腔内几乎为瘤组织所充满,囊壁大部分尚可与瘤体分离。瘤组织呈灰…  相似文献   

16.
我室1992年4月~1997年4月采用日本产RT-2800型B超线阵仪(探头频率3.SMHz)安置穿刺附加器引导对12例肺部肿块患者行经胞壁肺穿刺活俭,结果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44~76岁,平均61.2岁。右肺占位性病变9例,左肺占位性病变3例,病灶直径3.3~11.6cm,平均5.9cm。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胸痛、发热等症状,均为外周型肿块。选择肺外周型肿块直径大于3.ocm的病例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病变位于前胸壁者取仰卧位以充分开肋间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例戈谢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结合征(MDS)的改变.病例患儿,女,岁.1个月前出现腹胀,饮食不佳.B超发现肝脾肿大而入院诊治.查体:患儿发育迟缓,营养欠佳,颌下可触及1cmX1cm有活动的淋巴结,心肺(-),腹胀,肝于肋下5cm,质中度硬,脾于助下10cm,质硬.血象:RBC:4.0X1012/L,Hb:90g/L,WBC:7.7X109/L中性粒细胞63%,淋巴细胞37%,BPC:120X109/LRDW15%,网织红细胞0.1%.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原粒12%,早幼粒13%,其它粒细胞42%,中幼红5%,晚幼红10%,淋巴18%.涂片尾端可见大量戈谢细胞…  相似文献   

18.
4例肝病术前B超检查,2例提示肝占位病变,1例肝均质性肿块,1例疑小血管瘤。这4例中,1例肝动脉造影诊断转移性肝癌,1例CT提示肝癌,2/4例同位素提示肝占位。手术及病理均诊断为肝硬化,分别介绍各例。 例1,男,52岁。原发性肝癌术后三月。AFP持续(+),火箭电泳300~10万ng,血凝1:1000(++++)。超声显示4×3.3cm相对低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6岁。因左头顶部无源性肿物伴头晕2月余入院。查体:左头顶部偏后见一scmXscm肿物,呈半球形,软,轻压痛,不活动,压之不缩小。头颅CT示庄头顶部颅骨缺损,并在缺损处见一直径scm实质占位病变。肝B超及CT均显示肝右叶有直径scm实质占位病变,肝功正常,血清AFP检测2次均阴性。手术所见:左头顶部帽状腹膜下有一6cmX5.scm半球形肿物,表面光滑。环绕肿物切开颅骨骨板,见肿物突向硬脑膜外,但与硬脑膜无粘连,肿物在颅骨板内外呈哑铃形。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病理检查肉眼:肿物呈哑铃形,约scmX6cmX4cm,表面光滑,有包股…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胃间质肿瘤肝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8岁。1989年6月22日行胃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胃壁大弯神经鞘瘤,低度恶性,淋巴结无转移(0/l)。术后未行其它治疗。1994年10月11日B超检查示:①肝内多发占位(最大位于左叶1053mmX91.lmm),考虑为转移癌合并液化坏死;②腹腔内肿大淋巴结;③少量腹水。中药治疗近1年,病情进展缓慢,B超、CT复查:肝内占位缓慢增大,于1995年8月15日死亡。临床诊断:恶性神经鞘瘤肝转移可能性大。病理检查尸检:呈高度恶病质,血性腹水约2500ml,肝脏体积明显增大,重约33509,表面可见多个结书状肿物,大者10cmX8cm,小者IcmX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