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黄龙威 《特种油气藏》2011,18(2):11-13,135
针对胡庆油田构造复杂、断块破碎的地质特点,运用构造整体解释与精细研究相结合方法,采用地震层位精细标定、高分辨率三维地震人机联作精细构造解释等技术,落实了整体构造格局及断层在空间上的展布状况,摸索出了微构造油藏的成藏规律和勘探方法,发现了一批与小断层有关的微型构造油藏,对极复杂断块油田的滚动增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为进一步搞清开发区及空白区内的断层、有利构造圈闭分布等情况,综合利用地震数据体,应用多种精细解释手段,开展了精细地震地质解释,包括高精度层位立体标定、全三维可视化解释、断层相干体研究等,结合地质、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对太南、葡南油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由于空白区太南、葡南等油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张扭性区域构造精细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阳凹陷内发育张扭性构造,油区主要集中在这些构造复杂区域,对这些区域的构造精细解释显得非常重要。文中结合泌阳凹陷内张扭性断层特征,提出了在地震和地质上的识别方式以及张扭性区域的构造精细解释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断层两盘地震同相轴可对比性差、层位追踪和构造解释困难的难题,使得油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断层组合和一些地质假象得到合理解释;并通过区内张扭性走滑断层的解释和平面归位,使沉积微相分布和地层厚度变化上具有了很好的可对比性,为后续油气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喇嘛甸油田密井网区的开发需求和构造认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构造解释精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油田密井网区井震结合精细构造研究及描述技术,主要包括井资料的处理分析、精细标定及层位追踪、建立精细三维速度场、井震匹配精细断层解释、深度域井震断层匹配及建模、地震约束层位建模、精细构造的成图及再认识.该技术能够克服地震速度影响,精准表征井间微幅度构造,在大庆喇南区块的精细构造描述研究中得到应用,在借助高效井、水平井及补充钻井的调整挖潜中见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台油田具有储层物性条件好、构造幅度低、断裂系统复杂的特点 ,通过应用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对油田已开发区块及其边部的主力层位进行小范围的构造精细解释工作 ,精细刻划出了主力层位小幅度构造形态和有利断层空间组合 ,从而落实了一系列“小而肥”的优质产能建设区块 ,为油田滚动扩边挖潜提供了有力依据 ,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要增储上产,就必须寻找新的储量,无论是寻找新的构造油藏还是岩性油藏,都必须准确落实构造,而单一地采用地震或测井资料进行构造成图都有局限性。针对老油田目前构造研究存在的问题,有机地结合测井和地震解释的优点,提出了油田开发阶段的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包含测井构造研究、测井层位深度建模、精细地震解释、建立研究区变速场、高精度变速场构造成图、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该技术在大港唐家河油田精细构造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勘探开发程度很高的G388-2井断块,根据研究成果提供的1口井位获得高产油流。图7参6  相似文献   

7.
王集复杂断块群油藏断裂系统复杂、物源多、地震品质较差,滚动勘探开发难度大,要想提高该区钻探成功率,必需做到地震地质有机衔接。首先是发挥专业优势,分别开展全区断裂系统空间解释及地质上的油组统层对比;其次地震地质紧密结合,在层位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地质连井大剖面相互验证,进一步确定断裂解释及油组界限的合理性;然后开展全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并结合测井、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资料,对小断层、小断块及小砂体分布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搞清全区已知各类井的油水关系;最后研究总结全区油气分布及聚集规律,开展圈闭综合评价,提供钻探目标。这套研究方法科学指导了王集地区的滚动勘探开发部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冀东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与实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冀东油田是全国著名的复杂断块油田。在二次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改善的基础上,通过油藏精细描述,基本搞清了地层结构和地层层序,深化了对断层的认识,使主力油田的构造得到完全落实;深化了各个层位沉积相、储层类型的整体认识,明确储层分布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同时,基于构造、沉积、储层的新认识发现大量低阻油层,明确了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使主要油藏的储量得到落实,描述区地质储量增加了1倍多,为进一步编制开发方案、科学合理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了适合冀东油田实际的油藏精细描述方法。其基本要点是以地质为主导的多学科协同研究,油藏描述应具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次性,层序地层学、低阻油层综合识别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细化单元逐层逐段精细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构造精细解释在CB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CB油田辚复杂断块、断鼻型圈闭油藏,地面河网发育,地下构造复杂。为了科学、高效地滚动开发该油田,充分利用构造精细解释,地该区层位和断层进行准确标定和解释,为CB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地下构造模型,一次性部署了井网,节约了大量投资,同时在滚动开发中,使该区的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东辛油田营8断块油藏精细构造解释和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挖掘老区潜力、提高油藏开发后期的采牧率,以东辛油田营8块Es2下亚段为例,通过对断裂系统和微构造的精细解释,结合地质研究和开发动态资料,确定了断块内部低级序断层的分级标志,认为断块区西部断层规模较小、东部断层发育,下部地层较上部地层断裂更为发育.精细构造解释和微构造研究有效解释了开发中的注采矛盾,为确定剩余油分...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温五块西山窑气藏多断层、多断块、复杂构造的特点,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展开气藏三维精细描述,定量化三维储层参数场,结合现有的试油等资料,研究气水分布规律,为开发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小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骅坳陷南部小集油田是典型的复式油藏,该油田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诸如剖面多方式显示、剖面的局部拉伸放大、断层检验分析、椅状显示、时间切片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小集油田的构造进行了精雕细刻,发现了一些新的含油断块,有效实现了老油田的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3.
在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沈家铺油田油藏描述中,将钻井、地震、建模、动态分析多种技术相结合,对目的层断棱进行精细刻画。通过密井网的井震联合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确定井上断点位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识别断裂系统,并加大地震测线解释密度,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进行断层精细刻画及层位追踪,确定断层面的形态;将地震解释成果直接输入到建模软件中,快速建立起高精度的三维断层模型,依据密井网单砂层划分结果绘制微构造图,并确定单砂层在断层面的交线位置,从而精细刻画断棱的形态。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断棱刻画,解释精度高,能为断块开发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震解释成果的地质建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针对大庆长垣外围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密集、储层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在地震构造解释和属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能够协同地震变量的具有外部漂移的克里金方法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在宋芳屯油田芳2试验区块的应用结果表明,构造模型的深度误差小于0.1%,砂岩模型的符合率达到86%以上。该建模方法对于大庆长垣外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对古董山断裂构造样式和演化过程的分析,认为该区在加里东早中期为拉张环境,发育张性正断裂,在海西期和喜山时拉张环境变为挤压环境,原来的张性正断裂逆冲反转,同时还伴有一系列的走滑断层。由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古油藏遭受破坏,并且油源不足,保存条件差,所以该断裂区带是油气勘探的不利区带。  相似文献   

16.
井间地震技术在胜利油田开发阶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磊 《石油物探》2005,44(6):601-604
针对胜利油田开发阶段不同研究区块所要解决的精细地质问题,以地质对比剖面为依据,研究了井间地震剖面上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并根据各区块的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井间小断层、火成岩蚀变带、砾岩体内幕、三角洲分流河道砂等4个典型地质目标的精细井间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建立了利用井间地震资料研究精细地质目标的解释流程.利用该解释流程对莱1区块的小断层进行了识别,对罗151区块的火成岩蚀变带的发育情况作了解,对永1区块的岩体内幕进行了描述,对樊124区块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作了解释.实际应用表明,该解释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尺度资料进行油藏地质建模--以樊124区块为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油藏地质建模是油藏描述结果的表现,是对油藏各种储层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应用常规三维地震、井间地震、钻井取心、测井曲线、开发动态等多尺度资料进行对比和油藏描述研究,可建立精细的三维构造格架模型、储层参数模型、沉积相模型、流体模型等。利用该技术综合解释了樊124区块中部低序级断层,明确了油水关系,解决了开发中存在的注采矛盾,建立的三维定量油藏地质模型为科学制定开发调整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油藏地质建模在解决开发生产难题、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断块油田储层横向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层预测技术在我国东部许多油田的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本文对复杂断块油田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在断块油田的储层横向预测中首先对层位进行精确标定,然后利用地震波在剖面上的振幅、频率、波形特征以及储层的厚度、层速度等变化特征对储层作出横向预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井-震结合储层描述的目标尺度小、精度要求高、井网密等特点,以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X56区块为研究区,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形成了一套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断层识别、储层预测配套技术。通过容量维分形技术,识别了断距5 m左右的小断层,解决了井间小断层识别难题;利用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成果,搞清了断层的平面组合特征及延伸范围,落实了微幅度构造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采用地震随机反演技术,对葡一组储层砂体厚度进行了平面预测和井间砂体连通性分析,2 m以上砂体预测符合率达到75%以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了仅用井孔资料绘制的沉积微相图,精细刻画了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井-震结合三维地震技术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深南背斜构造带精细油藏再评价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南背斜为冀中坳陷深县凹陷主要含油构造,油藏具有“小、碎、贫、散”的特点。在分析勘探开发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认识、精细评价和整体部署”的精细油藏再评价思路。通过开展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井震结合油组划分对比、多手段精细构造解释、精细砂体展布分析、精细老井复查等研究,发现有利钻探目标。重新认识深南背斜油藏特征,认为该区储集砂体发育适中,具有满构造含油特点,尤其在背斜翼部,可以形成牙刷状油藏模式,该模式具有含油层系多、累计厚度大、产量高的特征。断层侧向封堵是油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岩性配置和演化过程,继承性断层的演化过程有利于产生泥岩涂抹,因此侧向封堵性好。根据该区油藏特点,实施多靶点斜井钻探是提高勘探成效的有效方式,通过实施取得良好钻探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