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问:我得了糖尿病,米饭和米粥,吃哪个更有利于控制血糖?专家解答:米粥经过久煮,更容易消化吸收,会让血糖上升得更快,不利于血糖的控制。问:网上传说木耳泡时间长会产生剧毒,是这样吗?专家解答:其实木耳本身并没有毒素,也不会转化出毒素。如果购买的木耳仅在某一次长时间泡发后导致食物中毒,更有可能是泡发过程中,细菌、霉菌等污染了木耳,并产生毒素导致的。问:都说猪蹄富含胶原蛋白,那吃猪蹄可以美容吗?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几天,微信朋友圈都在转发热议这样一条消息:因为吃凉拌木耳,一家几口出现食物中毒,甚至一个孩子因此多脏器衰竭而生命垂危,处于急救状态。我们不禁要问:就吃个木耳,真有那么可怕吗?高温环境泡发木耳可能会产生致命毒素其实,吃木耳中毒的事件并不罕见。查查食品安全新闻,以往多次有泡发木耳、泡发银耳之后吃出中毒的事件,原因是家庭掌厨人严重缺乏食品安全知识。营养专家范志红说,木耳也好,银耳也好,香菇蘑菇也好,这些菌类都含有营养成分,可以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干的时  相似文献   

3.
刘锴 《烹调知识》2014,(1):70-70
<正>芋头去皮小窍门芋头去皮是很多主妇最头疼的事。将芋头装入厚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入水浸泡,然后放池内反复提拉搓揉,芋头皮就轻松去掉了。泡发木耳小窍门木耳不易泡发。食用前,将木耳泡在热米汤中,半小时后捞出,这样泡发的木耳肥大松软,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4.
正前几天,朋友圈里都在疯传一个新闻:因为吃凉拌木耳,一家几口出现食物中毒,甚至一个孩子因为多脏器衰竭而生命垂危,处于急救状态。今天还有人告诉我,现在家里已经不敢吃木耳了。查查食品安全新闻,以往多次有泡发木耳、泡发银耳之后吃出中毒的事件。这个还真不能怪种木耳银耳的农民,也不是食品企业加了什么添  相似文献   

5.
以木耳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泡发条件以及不同灭菌条件对木耳质构、感官与细菌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沸水泡发相较,冷水泡发120 min后木耳复水率为88.0%,脆性为178.0 g,柔软性为53.6 g·s~(-1),外形饱满,表面平滑,有弹性,达到较好的复水效果。真空包装后,木耳分别进行沸水浴灭菌、沸水浴-微波灭菌、沸水浴-超声灭菌以及沸水浴-冷水浴交替灭菌。最终通过比较灭菌后木耳脆性、柔软性、细菌总数以及感官效果,确定泡发木耳保鲜工艺:沸水浴灭菌60 min,其间每20 min冰水浴5 min,最后冰水浴10 min。此灭菌工艺可以使木耳保鲜保脆,还可运用于木耳长期储存以及运输。  相似文献   

6.
《美食》2009,(2):56-56
一般家庭用热水泡发木耳,但这种方法并不好。因为木耳是一种菌体植物,生长时含很多水分,干燥后变成革质。在法制时。用凉水浸木耳,每千克可出3.5—4.5千克,而且吃起来爽口、脆嫩,也便于存放;如用热水发木耳每千克只能发2-4千克,且口感软、发粘,不易保存。如果不是急用,用凉水将木耳浸泡在干净无油的碗中,放3-4小时即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深圳市一起食用黑木耳引起的中毒事件,鉴定病原菌种类,追溯产毒菌株来源,研究米酵菌酸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此类中毒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方法 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参照GB/T 4789.29—2003,同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复合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技术(UPLC-QTRAP-MS/MS)对黑木耳以及患者血液、肝脏和尿液、菌悬液等样品中的米酵菌酸进行检测。结果 在残留食材黑木耳、患者血液和尿液中均检出不同浓度的米酵菌酸。患者中毒5 d后进行了肝移植,坏死的肝脏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患者中毒9 d后,跟踪监测显示患者血液、尿液中仍然含有一定浓度的米酵菌酸。从患者采摘的干木耳及泡发的湿木耳中均分离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经实验室培养后,两株菌株均产出米酵菌酸。结论 本次事件是因患者采摘的干木耳带有病原菌,在长时间泡发过程中细菌产毒,患者食用含高浓度米酵菌酸的木耳后,毒素广泛分布于患者各个器官,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一、醪糟甘肃的醪糟是以大麦为原料做成的。大麦蒸熟晾冷,和以少量酒曲(酒药),1~2天后即成为醪糟。吃时可加些白糖桂花,其味芬芳,饶有酒香,不亚于江米醪糟,炎夏食用,尤为相宜。二、臊子马舌马舌即猫耳朵。臊子制作:用羊肉末加葱、姜、花椒粉、香菇、木耳、金针等炒熟(各项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久泡后会发生什么样变化
  有谣言称,久泡后的黑木耳亚硝酸盐会升高,增加胃癌风险。如果干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比较多,泡发后黑木耳的量会增加到干品的9倍之多,相应的,硝酸盐含量也会变成原来的1/10。况且鲜木耳的硝酸盐含量远远低于很多叶类蔬菜的含量。有研究测定了在室温和冷藏环境下存放24小时后,黑木耳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发现不管在什么温度下,24小时后亚硝酸盐的变化都是非常微小的,但总体略有上升,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某县农民办喜事,可疑中毒食品黑木耳导致三只羊死亡,七人中毒。当时病家要求赔偿,经营单位否认中毒的可能性,有关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未取得明确的毒物证据。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理化分析和动物实验证实,该掺伪木耳含尿素29—49%.掺尿素的木耳是本案的中毒食物,病因是附于木耳上的尿素,食用前未经多次泡洗,尿素部分分解  相似文献   

11.
游食杂忆     
巴陵 《四川烹饪》2007,(6):81-81
前些天.有幸去南京考察。刚到南京,朋友就要带我去吃当地的美食——南京“哧啦”。严格地说,“哧啦”并不是一道菜,而是用一种块状的米泡加汤弄成的泡饭。那么米泡又是什么东西呢?米泡其实就是乡下人常见的麻糖,在把它泡好后。浇上用火腿片、木耳等煲成的鲜香白汤,便做成了一道佳肴。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家住山东省济宁市城区的一位阿姨因连续吃了两天的剩菜出现了腹泻症状,最后不得不送进医院。每当开学季,升学宴、喜宴不断,很多"会过日子"的市民往往有将酒席上的剩菜打包回家的习惯,然而夏日余温未散,这样的"好"习惯却无意间惹出了麻烦。家住山东济宁城区的一位阿姨因连续吃了两天的剩菜出现了腹泻症状,最后不得不送进医院。济医附院的医生在此提醒各位市民,没吃完的凉拌菜哪怕放进冰箱,也难免会受到细菌侵扰,食用时若不加热,很容易引起肠胃疾病,所以饭菜最好还是现做现吃。"医生,我妈拉肚子都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健食品》2008,(10):92-92
吃点野菜不仅能尝个新鲜.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非常有利于健康。不过近日因吃野菜导致的过敏事件也频频发生。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市民:食用野菜时一定要多加小心,不干净、不知名的野菜不可食用。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专家告诉我们,食糖不宜久贮,食用久贮的食糖,可能会患螨虫病。有些家庭主妇,往往喜欢买很多食糖贮存起来备用,其实这是很不卫生的,孰不知,食糖在运输、销售过程中,很可能受到螨虫污染,特别在暑热潮湿的季节里,久贮的食糖为螨虫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一旦食用了这种食糖就容易患螨虫病。瞒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全身长满毛刺的小虫。患者可引起腹痛、腹泻和肛门灼痛等症状。所以,久贮的食糖不直冲调豆浆、牛奶,不宜生吃。应加热煮沸后食用,因螨虫在加热至7Ot时,几分钟后就死亡。在此告诫: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生吃久贮…  相似文献   

15.
厨房技巧     
晓宇 《饮食科学》2012,(1):67-67
木耳营养丰富,但如泡发不当,则会又硬又小,既不出数,又不可口。如果用烧开的米汤浸泡,泡发的木耳肥大,松软,味道鲜美。具体操作办法如下:稀米汤烧沸,倒入容器内(把米滤净),再把木耳放入容器内,盖上盖子焖30分钟,取出冲洗干净即可。用这种办法泡发的术耳,比用清水发得更肥大。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稳定"菜篮子",让市民们吃上放心、安全、卫生、新鲜的食品,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检所组织派驻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快检室的40余名快检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岗位,排查食品安全隐患,确保广大市民吃得放心.  相似文献   

17.
正香菜拌木耳用料:木耳1把,洋葱1个,香菜3棵,花椒油、凉拌酱油、醋、盐、糖、香油、熟芝麻各适量。做法:1.木耳提前半天用凉水浸泡,泡发后清洗干净,洋葱去外皮;2.泡好的木耳焯水,过冷水,去掉根蒂,挤干水;3.洋葱切薄片,香菜切段;4.洋葱、木耳放入容器中,加香菜、花椒油、凉拌酱油、醋、盐、糖和香油拌匀,撒上熟芝麻即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以及脂肪酶进行相关实验,通过分析对方便面的加工工艺、成品含油率、干吃和泡吃品质有影响的酶制剂,为如何提高方便面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荔枝:把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冰后食用,不仅不会上火,还可增加食欲。如果泡上一杯用荔枝叶(晒干)煎的荔枝茶,还能解吃荔枝多而产生的滞和泻。菠萝:先削皮去"钉",再切片泡入淡盐水中,放冰柜里冰后食用,会更香甜好吃。泡盐是去掉菠萝酶,不易发生过敏和消滞。若泡盐后再切成粒状,和入奶酪或软雪糕里,冰冻后吃会更可口。甘蔗:吃甘蔗应从顶端吃起,这样才能越吃越甜,越吃越可口。冬天吃甘蔗,最好将其切成20~30 cm的小段,放入锅里煮10 min后捞起趁热削皮吃,比生吃更甜。西瓜:买了不红的淡味西瓜,可将它当成冬瓜看待,切块连皮一起煲鸭汤(加腐竹、薏米等辅料),可消暑、降压、开胃、解渴。  相似文献   

20.
南方市场上常见到新鲜木耳出售,一些市民常常被其新鲜、价廉所吸引,殊不知、新鲜木耳中含有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