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湿疹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嗜酒或过食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兼外受风邪,内外合邪,郁滞肌肤所致.治疗以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凉血解毒为主.采用二花山豆汤治之,效果良好.患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之本为气血亏虚,风、火、热、湿、毒为其主要病理因素,药毒贯穿皮炎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辨证分为:药毒郁滞,肺胃积热证;药毒内结,心火上攻证;血虚风燥,虚火上炎证;脾虚湿阻,湿热壅滞证;毒留皮内,卫外失固证.该病治疗以清肺胃热,解毒止痒为法,辅以凉血解毒,清心泻火.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辨证,应从火、虚、...  相似文献   

3.
周德龙 《四川中医》2011,(10):112-112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认为婴儿湿疹的病因病机是"毒"与"风",治疗应清热凉血解毒、祛风杀虫止痒。自拟止痒方,内服外洗,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4.
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通圣散一方出自《宣明论》。此方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方中的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毒之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荡热于下,配伍山栀、滑石泻火利湿,使里热之毒邪从二便而解;更以桔梗、石膏、黄芩、连翘清解肺胃之热,上下分清,表里并治:当归、川芎、赤芍凉血祛风;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诸药相伍,从而达到解表通里、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止痒之效。笔者认为,许多皮肤病,尤其是急性  相似文献   

5.
鹅掌风是一种缠绵难愈、较为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医辨证为湿热邪毒内蕴、气血津液失润所致.治疗以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等外治为主,但容易反复发作,根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理论,应同时解除外犯之毒与内蕴之毒.此文总结内外结合辨治鹅掌风的具体思路与方法,即内服以清热祛湿解毒、滋阴养血润燥、凉血祛风止痒为主,根据患者体质不同随证...  相似文献   

6.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归属中医温病范畴。中医诊断为急性髓劳,分三期辨证论治,病程初期多为温热毒邪炽盛,气血两燔,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中期多为温热毒邪留恋,高热、出血后阴伤血亏,治以清热凉血、滋阴补肾;后期多为久病伤肾,肾精不足,治以补气养血填精益髓。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外因为外感风寒暑湿燥火毒之邪,内因为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寻常型银屑病证乃为血热风盛、血虚风燥、血疲、血热之证,故从消疪汤的基本治则"清热凉血活血"出发,对清热凉血活血法治疗早期寻常型银屑病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方咏  张晓波  赖振添 《新中医》2005,37(4):15-16
赖振添教授认为,毒蛇咬伤中医辨证可分为风毒、火毒、风火毒。根据不同类型的毒蛇咬伤后出现不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风毒(神经毒)者,治宜活血祛风;火毒(血循环毒)者,宜清热解毒、凉血解毒;风火毒(混合毒)者,则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止血合用。同时重视急救处理,及早注射抗蛇毒血清。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面部激素性依赖性皮炎是常见病之一,表现面部皮肤作痒、刺痛、红斑、丘疹、脱屑、皮肤硬、粗糙、反复发作等。病机多为风热毒火。清热化毒辣丸具有肖热解毒止痒之功效。临床治疗100例,其中痊愈72例,显效27例,好转1例。  相似文献   

10.
枫泾中医外科历时百年,传承完整,认为带状疱疹早期丘疱疹与感染“风、湿、热”邪有关,用锌炉洗剂、芷柏扑粉疏风清热,收湿敛疮;疱疹继发感染,辨证湿热毒邪蕴肤,热盛肉腐,用白玉膏清热排毒,生肌敛疮;后期残留皮损,辨证余邪未清,瘀滞经脉,用润肤膏清热凉血,化瘀通络。因此,辨证选用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周宝宽  周探 《河北中医》2012,34(4):538-539
甘露消毒丹出自《医效秘传》,其立法为祛湿、清热、解毒.主治湿热并重,毒邪为患之病证.治湿宜予以出路,治热宜宣散清泄,治毒宜泻火解毒.择甘露消毒丹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皮肤病尤其面部皮肤病证属湿热、毒邪为患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4则如下. 1痤疮 例1柴某,男,26岁.2010-05-19初诊.1年前面部散在出现粉刺,能挤出白色分泌物,未引起重视,不久,丘疹演变成脓疱、囊肿,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现来我中医门诊求治.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21-23
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在临床中极为常见。乌蛇驱风汤出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具有搜风清热、败毒止痒的功效,它是治疗荨麻疹、扁平苔藓、瘙痒症等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方剂。银屑病(进行期)常表现为湿热蕴结体内,瘙痒剧烈,若在此基础上又感染风热之邪,湿热兼加外风客于肌肤,致使肌表凝结邪气,久聚不散而发病。王玉玺教授认为风邪、血热、毒邪共为银屑病(进行期)的致病因素,并强调风邪的重要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除了要清热、凉血、解毒以外,还要兼顾祛风之法。在银屑病(进行期)的用药经验上,王老善用虫类药以搜刮内风,又善用虫类药的毒性,以达到以毒攻毒的作用。王教授灵活运用乌蛇驱风汤加减治疗银屑病(进行期)临床疗效颇佳,屡试屡验。该文从病因病机、治疗经验、经典案例等方面对王玉玺教授运用乌蛇驱风汤加减治疗银屑病(进行期)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眼睑带状疱疹属于中医眼科"风赤疮痍"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脾经蕴热,外感风邪,内挟心火上攻眼睑,或脾胃湿热,复感风热毒邪,风、湿、热三邪相合上攻眼睑所致.笔者在临证时多采用清热除湿、祛风散毒之治法,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清热养阴四虫汤治疗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拟清热养阴四虫汤,该方由银花、生地、赤芍、蝉衣、僵蚕、地龙、乌梢蛇、甘草组成,其中银花清热解毒,生地清热养阴生津,赤芍凉血活血,蝉衣散风邪而开腠理,使邪有去路,地龙通络搜风,络通则风邪无所藏,配以僵蚕辛窜更增祛风之功,乌梢蛇搜风无处不到,诸药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元  周勇 《四川中医》2005,23(7):63-6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全部患者均停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服用罗红霉素、敏迪、维生素E、维生素C,消炎抗敏,促进皮肤修复;配合中药加减凉血地黄汤清热凉血活血、解毒祛风止痒;外用维肤霜减轻局部皮肤症状。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1月为1疗程,坚持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愈49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63例患者顺利戒断了对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好、副作用少、治愈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病机以"风"为主,有外感热毒风邪之外风,又有血虚、血燥、血热之内风,治疗当以祛风止痒为主;尿毒症患者免疫低下,易感湿热风邪,治疗当祛风止痒,清热利湿解毒,遣方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相似文献   

17.
王文佳  胡芳  廖越  徐丽 《河南中医》2020,40(8):1178-1181
袁金声教授认为,荨麻疹急性期,多为外感风邪或毒物侵袭;慢性期,多为正气不固、邪气留恋。急性期以祛除风邪为主,并根据风邪所夹寒、热、湿邪的不同,配合散寒、清热、除湿药物;缓解期以扶正消风为主,并根据血虚、阴虚内热、气虚的不同,治以养血、滋阴清热、益气固表之法。袁师强调,在消风的同时,配以凉血活血药物,一方面,防止热盛助长风邪之势入血,清热凉血消风;另一方面,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风寒束表证,以疏散风寒,调和营卫为治则,方用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里热表郁证,以外疏风邪,内清郁热为治则,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风湿郁表证,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为治则,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血虚生风证,以滋阴养血,祛风止痒为治则,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气血亏虚证,以固表御风,调和营卫为治则,方选桂枝人参汤加减。荨麻疹非仅限以上证型,血热生风者、冲任失调者临床亦多见,常予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四物汤调和冲任。  相似文献   

18.
蔡昌盛  王悦 《中医药学刊》2003,21(3):460-460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好发于皮肤黏膜分界处的柔软赘生物,发病部位以生殖器和肛门居多,其发病率高,在性病中仅次于淋病而居第二位,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性病之一。尖锐湿疣属于中医“瘙瘊”的范围,祖国医学认为发病主要因性监交或房事不节,秽浊不洁,感受秽浊之毒,毒邪蕴聚,酿生湿热衷,湿热下注皮肤黏膜则发赘疣,治宜清热燥湿解毒。现代药理研究板蓝根、黄芩、蒲公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均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并能阻碍病毒复制;克尼安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止痒酊、一效散具有抗病毒、剑湿之作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具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巧认为新冠疫情下面部皮炎致病关键在于风、湿、热、毒为病,以血热证为主。治疗上以清热凉血、泻热解毒为法,采用皮炎汤联合凉血五花汤加减治疗,注重患者的日常调护及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玄参甘寒质润,功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善清阴虚之浮游之火;其又成寒入血,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