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呼死你”应该说是对付城市小广告很好的思路。但是,传统的“呼死你”技术方案,存在着巨大的缺陷:“目标”在手机上启用黑名单的功能,或是启用转移呼叫,或是留电子邮箱等网络联系方式,则传统“呼死你”就失效了。本文提出的分布式“呼死你”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彩云 《文明大观》2003,(10):39-39
为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张洁净的脸,永安市率先在三明地区对乱涂乱画行为实施根治,“呼死”城市“牛皮癣”——即对违规喷涂“办证”等广告、破坏城市环境行为者之手机、电话实行统一规范的电信语音干扰或采取停机手段,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网耕 《中国减灾》2005,(2):59-6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一个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汉显传呼机,温柔的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的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男孩得意的摇摇头:“我可是办了漫游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呼到你。”女孩问他,传呼号是什么,男孩说:“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的相互称呼是表示彼此关系的,来不得马虎。譬如“父亲”,就是那个对你非常严厉而对你母亲却十分亲热的男人。又如,某公司的总经理姓傅,如果请他办事,务必要呼“傅正总”,那中间的“正”字省不得,因为“傅总”和“副总”可能产生歧义。以上讲的都是专称(也叫特称)。还有一些称呼是通称(也叫泛称),这类称呼是会随时尚而变调的,若呼不入时,你就可能碰壁。为了使诸君少碰壁,最近,我对“公仆”、“老板”和“同志”等通用称呼缘何变调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由正经而谐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3次亲临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考察,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重要指示要求。20年时光荏苒,西湖区人大翠苑街道工委将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拓展联系群众平台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民呼我为”的“翠苑印迹”。2023年6月15日,西湖区人大翠苑街道工委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6.
谁与谁厮守     
“厮守”就是小狗的尾巴,你哭着喊着去追求它的时候,往往怎么也追不着;你迈开大步高高兴兴向前走,它一定乖乖跟在你身后。  相似文献   

7.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8.
漫画与幽默     
原来如此妻:“你简直讨厌死了!”夫:“那你当初为什么要跟我结婚?”妻:“你那时候不是说要是我不嫁给你,你就去死吗?”夫:“那你就让我去死好啦!”妻:“那可不行!那时候我还不是你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呢!”金色的马桶一群小孩在马路边玩耍,有一个小男孩尿急,跑...  相似文献   

9.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难难著名学者纪晓岚,乾隆问他:“纪卿,忠孝怎么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乾隆立刻说:“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臣领旨!”“你打算怎样去死?”“跳河。”“好,去吧!”纪晓岚走了没一会就回来了。彭隆问道:“纪卿,你  相似文献   

10.
绿扬 《两岸关系》2003,(10):70-71
年初曾撰一文讨伐非法小广告,题曰《城市“牛皮癣”之痒》。收笔时意犹未尽,过后觉得还有话说,因为“牛皮癣”还在痒。 北京人所以称非法小广告为“城市牛皮癣”,是因其一难看,严重破坏城市景观;二难治,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近年来,社会竞争激烈。不少人为找工作、评职称或谋求官场升迁,需要像样的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在抱怨自己没有一双漂亮的红舞鞋,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 你一直在寻找更好的男人,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 其实最初的那个男孩最可爱。我们都在不停地追,我们都以为最美的风景一定在那些叫做“将来”的日子里,然而,真的到了“将来”,我们才顿悟,其实,最大的麦穗,原本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2.
18年前,当医生在我的坚决要求下,坦率地告诉我这辈子怕是连坐轮椅的资格也没有了的时候,我便体会到什么叫绝望! 一天,一位护士玩笑地问我:“你打算活几辈子?”我脱口而出:“最好明天就死了。”她却笑着说:“明天就死,今天可就是你的最后  相似文献   

13.
在當代中國,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懂得七十九年前那場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似乎也可以說,大多數的“讀書人”都記得由於追隨孫中山先生反對帝制、追求共和而壯烈犧牲,慘死在紹興軒亭口的“鑒湖女俠”秋瑾女士(一八七七——一九○七年)。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德国汉诺威市政当局针对城市“牛皮癣”,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引导,一是禁止。一方面对非法张贴“牛皮癣”的企业和个人从重处罚,罚款100-12万欧元,情节严重者还要追究其破坏市容环境罪;另一方面对“小广告”采取“给出路”的政策,在街道两侧专门开辟专区,专供免费张贴各类“小广告”,以便为出不起广告费的企业和个人解决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5.
家长里短,针头线脑,作为一名“片警”,每天都得应付着辖区里各种警情。这天,我刚到警务室,幸福城小区的“红袖标”王姐就急匆匆跑过来,她说五号楼的一对老两口在吵架。“刘老头你不说理,天天把存折攥得紧,买个药你也管,哪天老娘死了你才得劲!”  相似文献   

16.
1.慢吸快呼 “这不仅指控制吸烟和预防哮喘,”美国健康专家里伯尼斯说,“任何影响呼吸的因素都会对健康和寿命造成负面影响。”你的呼吸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生理功能,比如血压、心率、血液循环、体温等。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在其早年作品《存在与时间》中,他将死亡界说为一种“我的死”。“我的死”并非海德格尔的文学性发挥,而是奠基于坚固的逻辑性基石。本文在深耕《存在与时间》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四个环节的展开,还原呈现了海德格尔对“我的死”的逻辑建构。第一,对“死亡”进行语言学澄清,以将死亡从日常性中抽离出来;第二,论证“死亡”的必然性,从而突出了死亡问题的紧迫性与不可逃避性;第三,论证“死亡”的“向来我属性”(Jemeinlichkeit),从而标画出死亡的主体性;第四,指明死亡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从而揭示出死亡的生存论内蕴。至此,“我的死”最终呈现为:此在(Dasein)唯有在本己的死亡可能性中“先行(vorlaufen)到死”,才能本真的开展自己的生存。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最新发布消息,我国首次推出信用调查师、信用分析师、信用评估师、商务调查师和商账追收师5个信用管理方面的新职业。6月,首批通过培训的人员,将可拿到“商账追收师”资格证,这意味着从此“商账讨债人”可持证上岗。  相似文献   

19.
被人骂,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因工作被亲人(特别是妻子)骂,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被骂却无悔。“没见过你这个人,人家两年三调,越调越好,你却在统战部一动不动,硬要死在统战部……”这是妻子对我的“指责”。我记得,类似的言辞,她点着我的鼻子“骂”过三回。  相似文献   

20.
走近张洁     
张洁现在真动人(她不许我们说她美丽)。不管是日常家居,还是出席什么场合;也不管是随便的衣着,还是打扮后的正式装束,反正什么衣服(有时候仅仅一件棉质的T恤衫)一穿在她身上,就像被美神维纳斯洒过一遍圣水,立刻显出非同一般的高雅。每次我们几个女伴儿聚会,一见面,准惹得其他几个大呼小叫: “哎呀,张洁,你今天怎么又这么漂亮!”“嫉妒死了!嫉妒死了!!嫉妒死了!!!”张洁则每每赶快分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