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7,(34)
我国已进入法制社会,正在大力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做为高校教师,掌握高等教育法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应该懂法、知法、守法。本文通过案例及对高等教育法规的培训学习,论述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完善自身教育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作为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科研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科研活动和科教融合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高校教师提高科研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一些民办高校教师科研信息的敏感度不高,检索方式简单,鉴别和整合能力有待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应当重视科教融合,加强科研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更有效地检索、鉴别和整合科研信息的方法,从而提升科研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随着信息网络化进程的迈进,人们对互联网络的依赖程度也与日俱增。高校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互联网信息资源广泛的特点对其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信息素养也渐趋成为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所表现出的信息素养却不容乐观。本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洛阳师范学院的教师,将当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予以呈现。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偏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等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6)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始终需要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围绕同一个目标,进行多种数学活动。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的应该是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应把数学作为一个过程去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1)
建构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应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终身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实践知识观及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等为基础,以强烈的爱校情感、先进的从教观念、优秀的从教品格、合理的从教知识、扎实的从教能力等为培训目标,以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等三大模块中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为培训课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宜以自学辅导、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八种培训方式展开,并以组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考核管理制度等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4)
生动、贴切的情境设计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小学一年级阶段学习准备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受不到是在学习"。作者认为"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遵循的重要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共享已经不再只是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关注并讨论的问题,也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教师团队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视角,并且成为高校教师促进共同进步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新方法。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对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教师对于彼此之间不愿意进行知识共享,也就谈不上高校教师团队能做到有效的知识共享。因此,找出促使教师团队可以达到知识共享的因素显得格外重要。此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如何改善当前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7)
高校教师是向学生群体传递知识信息、专业技能以及职业修养的重要人员。如何评判他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好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随着高等教师绩效工资的推行,这个考核制度受到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各个高校的绩效管理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由于高校教师存在岗位制度模糊的问题,很多责任没有具体化,导致考核制定的考核制度有一定的制约性,各个高校应该构建以岗位职责具体细化的绩效考核管理体体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55-59
"互联网+"为教师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契机和途径。首先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了剖析与界定,指出其本质是对传统的文化素养内涵的现实延伸,包括了数据素养、知识产权素养等,是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元素养;其次,从现代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变革、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策略,分别是强化教学理念的发展性和包容性、教学设计的开拓性和多样性、教学成长的合作性和反思性、职后培训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4)
<正>中学生处于身体知识快速增长的时期,亦是思想品质建立与发展的时期。十几岁的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思维想法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为此,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教育应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首位,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提高教育效率,将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英语课程作为学习第二外语的重要学科,在听、说、读、写等基本学习要求完成之余,也应注重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我做英语教师的过程中,一直尽力在课堂上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1.
胡玎  王越 《园林》2020,(4):52-56
在风景园林教育研究领域,从研究"怎么教"到研究"怎么学"是一次研究视角的转换。本文倡导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引入质性研究的方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风景园林大学生应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优化自身学习环境,促进其建构知识和能力;二是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协商;三是参与实践,进行意义的建构。风景园林专业大学新生的"形象思维、艺术审美"有较大差别,部分新生出现专业学习不适应的情况,有"挫败感"和"迷茫"等本土概念。其原因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好坏没有标准"和"形象思维的欠缺"等。  相似文献   

12.
从高校内部的知识系统、学习系统的矛盾运动,高校价值链的增值过程以及高校中的个体学习力和组织学习力等几个方面解析和阐述了学习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根本。  相似文献   

13.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福州大学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规划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在Web服务器上的程序通过ADO对象和ODBC驱动程序可访问教师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涵盖了高等院校的人事、教务、科研、院系等有关部门所需的教师信息,在电脑网络信息管理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创新能力是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叠加和耦合,是整体功能有机结合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南昌大学建筑学132班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个案,探讨场域视角下创新能力培养的方略和效果,认为管理能力场域强调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识教育和理论实践学习则是专业能力场域的重要组成,而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项目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则是拓展能力场域的推进器。结果显示,该方略以学生为中心,将科研融入课堂,在实践中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完善创新能力培养方略,认为应植入多元观点,打破现有知识的固化和权威态势;坚持动态发展的眼光,应对全球化、新型信息化下的知识更新;营造包容性支撑环境,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设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知识、思维、动机、人格特征等4个方面对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习起着唤醒、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学习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才能确保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保证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社会不但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一种教育新理念。在学习型社会中,高校课程应该是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的融合统一。由于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过于专门化;重理论、轻实践;重必修轻选修;课程传授模式单一等,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使高校课程设置超越专业藩篱和时空界限,淡化专业课程,增加综合课程,并大力发展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专业课教学既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陪伴学生迈向优秀工程师的重要环节。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立足一线教学实践,从教学效果入手,分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等多方面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文科、理科、艺术3种不同类型专业的大一和大三的学生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专业学习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消费价值观,而专业知识学习对其消费价值观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进步 ,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发展。作者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需的预备知识、教学内容、大作业的布置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