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氏束电图是描记心内传导系统电位变化的曲线,它能将房室传导与希氏束—浦氏系统的传导区分开来,从而了解正常和异常的房室传导,可以对传导阻滞进行定位诊断,并指导应用心脏起搏器等临床治疗。本文采用无创伤体表叠加法记录100例老年人希氏束电图(简称SHBE),对正常老年人与青壮年SHBE的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并探索其对老年人传导阻滞定位,预激综合征分型的实用价值。 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检测希氏束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同中国科技大学、鑫盛公司等单位合作 ,用希氏束检测仪、A/D采集系统记录心内和体表希氏束电图 ,用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技术处理 7条杂种犬心脏微信号。结果 :均获得心内和体表逐搏希氏束电图。体表记录的A H 4 3± 5ms ,H 15± 2ms ,H V 37± 6ms ;心内记录的A H 4 2± 6ms ,H 15± 3ms,H V 37± 5ms。体表记录和心内记录资料经 χ2 检验 ,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体表记录的希氏束图形几乎与心内记录的图形一致 ,实现了从体表提取希氏束电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希氏束电图是描记心内传导系统电位变化的曲线,它能将房室传导与希氏束——浦顷野氏系统的传导区分开来,可以对传导阻滞进行定位诊断,可以鉴别予激症候群的类型。将多极心导管插到右心室可以记录希氏束电图,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国内外曾经从体表检测获得了希氏束电图,但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逐拍检测希氏束信号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靠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将希氏束信号从大量不相关噪声(主要是肌电噪声)中提取出来。与此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逐拍检测希氏束信号的实验系统,包括低噪前置处理电路部分及自适应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此系统,得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作者进行了7条狗的体表与心内插管希氏束电图对比实验。证明本系统测得的体表希氏束信号与心内插管的波形位置基本一致。研究了心血管药物对希氏束信号的波形及位置的影响。另外,还做了18例人体实验,包括正常11例,心脏疾病的病人7例。正常人在屏气时(减小呼吸的影响),希氏束信号重复出现。而房-室传导阻滞等病人的希氏束信号的位置及形状,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差别。对希氏束信号进行了付里叶变换的功率谱分析,表明大部分的希氏束信号能量在50Hz以内。  相似文献   

5.
在作者以前的工作中已验证了用迭加程序显示的体表希氏束电图与心腔内直接记录的导管希氏束电图的H—V间期的相关系数>0.993,P<0.01,A波的变异系数<5%,说明二者相当吻合。 作者随机抽样记录了5名受试者的体表希  相似文献   

6.
希氏束电图(His Bundle Electrogram)是描记心脏内传导系统电位变化的曲线。本文运用体表法研究我国健康飞行人员希氏束电图的正常值范围,为飞行人员的选拔和某些心脏疾患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希氏束电图(His Bundle Electrogram,HBE)是描记心内传导系统电位变化的曲线.它能将房室传导与希氏束——浦顷野氏系统的传导区分开来,可以对传导阻滞进行定位诊断,可以鉴别室性异位节律与室上性激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等.1969年Scherlag将多极心导管插到右心室三尖瓣的下方记录希氏束电图获得成功.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故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1973年以后,  相似文献   

8.
经心内希氏束图记录证实的各类房室传导阻滞症30例。9例希氏束内或希氏束远端Ⅰ°阻滞者,心电图有P-R延长者只2例,4例有昏厥史。说明希氏束内或希氏束远端Ⅰ°阻滞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建议对房室传导阻滞伴昏厥患者、昏厥原因不明者、左束支阻滞及疑有双侧束支阻滞的患者在有条件时进行心内希氏束图记录,有利于估计预后,安排治疗。  相似文献   

9.
1预激综合征并发快速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发生时,心房和心室之间有一旁路传导,其速度快于正常传导,使心房激动绕过房室结提前到达心室,由于旁路传导束和正常传导束的传导速度不同,而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故预激综合征常发生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无预激综合征者)常用去乙酰毛花着两(西地兰)。此类药物抑制正常传导,缩短旁路传导的不应期,在预激综合征时,可使异位激动更多更快地下传心室引起室颤。因此,须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正向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QRS 正常)可给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这些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某些飞行人员的心脏疾患(如I°AVB、W-P-W等)的诊断及健康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检测了健康飞行人员100名的体表希氏束电图(SHBE),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仪器设备:应用丹麦DISA-14A30型肌电仪放大器,配接DISA-15G01延迟线、DISA-14G平均叠加仪及Graphtec WX-4421型X-Y记录仪组成。 2.检测方法:检测SHBE在屏蔽室内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无创方法检测希氏束电位。方法使用极低噪声3通道高增益放大器。16位A/D转换,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采用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软件对微信号进行处理。结果30例患者体表逐搏检测与心内导管电极记录进行对照,所有患者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清晰地记录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希氏束电活动,即A波、H波V波,二种记录方法获得的参数基本一致。结论无创体表逐搏检测希氏束电活动有广泛临床价值,对心脏电生理研究和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有高度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患,女,52岁。近1年来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既往无特殊病史。超声心动图及X线检查诊断为Ebstein畸形。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图1)。收住院作射频消融术。术中电生理检查时反复诱发出宽QRS心动过速图形(图2)。射频消融旁道成功后.体表心电图QRS被呈CRBBB图形(图3)。故考虑患术前已存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为正向型房室折返伴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3.
田福利  安东记 《人民军医》2000,43(5):271-273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能安全、有效地根治预激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2]。但是射频能量对心脏的作用不仅发生在释放能量的瞬间,而且消融后几小时至1个月还发生延迟作用,即延迟后效应[3,4]。我们在1989~1999年RFCA中遇到预激合并 PSVT 14例发生了延迟后效应,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均为住院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24~68岁。临床常规心脏正位片、心脏彩色超声及化验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证实A型预激综合征3例,B型预激综合征6例,心内电…  相似文献   

14.
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起源部位与心房解剖结构有关。右房房速多源于界嵴(CT)、冠状窦口(CS)及旁希氏束区(His)等处。近来认为三尖瓣环部(TA)是房速的另一好发部位,但其心电图、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尚少有报告。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里尔飞机空中操纵员,1989年改为空勤,飞行总时间2200 h。既往身体健康,空中耐力良好,无心血管病史,心电图正常,历年体检结论为健康。飞行合格。1992年在队小体检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送空军总医院会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常规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心电图示RBBB,希氏束示RBBB,希氏束主干及以下部位传导正常。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次极量试验阴性,核素造影示:左右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16.
顾名思义,预激即预先激动。凡有预激现象都称为预激综合征,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 心律失常。该病发生的原因在于心房与心室之间传导异常,冲动经过异常的附加通道(也称 “旁道”)下传,预先兴奋心脏的一部分,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收缩。这些附加通道大多为 先天性的,只有少数继发于某些后天性的心脏病。单纯的预激综合征常无自觉症状,如并发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可有心慌、心悸等不适感觉。单纯的预激常常只有心电图异 常,只有在做心电图检查时才能发现。由于旁路传导的途径不同,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也 多种多样。经肯特(K…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9年4月开始进行静脉应用异搏定、西地兰转复房颤的临床研究,共治疗63例,取得了颇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63例均有典型房颤心电图,且具备以下条件:(1)最长的R-R间距不超过1.2s;(2)平均室率>75/min;(3)室性早搏或室内差异传导<5/min;(4)排除预激综合征、病态妾房结综合征、心肌梗死、传导阻滞等,(5)无心房附壁血栓;(6)病程wt1年。63例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年龄23~69岁;风湿性心脏病(下简称风心病)28例,冠心病12例,甲克性心脏病(下简称甲亢心,5例,高血压性心脏…  相似文献   

18.
生物体发出的各种微弱电信号或非电信号的信息处理在生物医学工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希氏束电位正如生物体内发出的其他微弱信号一样,传到体表,信号/噪声≤1。本文报告使用电子计算机,以迭加程序(加算平均法)使信号/噪声  相似文献   

19.
陈建梅  马壮 《人民军医》2008,51(5):320-32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6岁。因冠心病发作入院。既往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预激综合征病史,曾于1998年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心电图检查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下传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为0.14s,QRS起始部可见明显8波,考虑为正道与旁道同时下传产生的室性融合波,即预激综合征,起搏心率为42/min,起搏的QRS波群形态不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 ,采用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经验已日臻成熟。但仍会遇到一些不典型或比较复杂的电生理现象 ,如不能及时正确的判断 ,会贻误手术操作时间 ,甚至直接影响手术成败。现将我们近年治疗 15 5例PSVT的初步经验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5 5例患者 ,男 76例 ,女 79例 ,年龄为 13~ 76岁 ,平均 (14± 18)岁。心动过速病史 3个月~ 35年。11例合并冠心病 ,8例合并高血压病 ,3例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体表心电图示A型预激 14例 ,B型预激 12例 ,各有 1例为间歇预激 ,其他均无预激表现。心动过速发作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