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在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大鼠烟雾吸入伤为模型,应用TUNEL、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观察烟雾吸入伤后不同时相肺组织中Bcl-2、Bax、Fas、Fas配体(FasL)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烟雾吸入伤后细胞凋亡指数升高;烟雾吸入伤后可上调Bcl-2、Bax、Fas、FasL表达,mRNA表达在12h达峰值,蛋白表达在24h最高。在各时相点Bax、Fas、FasL基因表达与肺组织细胞凋亡有正相关关系。提示烟雾吸入伤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同时受生存基因(Bcl-2)和死亡基因(Bax、Fas、FasL)的双重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参与了烟雾吸入伤过程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兔细胞因子和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肺缺血前后各时间段兔血清及实验结束时兔左肺组织中TNF-a、IL-6、IL-10的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AI),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肺损伤定量评价(IQA)。结果:与I/R组比较,L组肺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段血清和肺组织TNF-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1)。L组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且IQA及AI明显低于I/R组(P〈0.01)。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有效的减少肺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和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增加抗炎细胞因子浓度,从而减少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肝细胞表面分子介导细胞凋亡的Fas、FasL及相关基因Bax、Bcl-2、Bcl-X/L的变化来探索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25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按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分为A组4例(无明显肝病患者)、B组11例(轻度砷中毒肝损伤患者)、C组10例(中、重度砷中毒肝损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Fas、FasL、Bax、Bcl-2、Bcl-X/L检测。结果 采用PEMS统计软件进行Radit分析。结果Fas、FasL表达在肝损伤较重的C组比肝损伤较轻的B组显著增强,两组间分级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表达在B、C两组间分级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和Bcl-X/L表达在B、C两组间分级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FasL的表达程度在肝损伤较重的C组比肝损伤较轻的B组显著增强,其阳性表达多分配在Ⅱ、Ⅲ级。Bax在肝损伤程度不同的B、C组间的表达强度及分布随肝损伤加重而增强。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在两组间的表达强度及分布则基本一致。推测砷可能通过上调凋亡基因蛋白Fas/FasL和bcl-2家族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而启动肝细胞的胞内凋亡信号传递过程,导致肝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移植后供胰冷缺血损伤后细胞凋亡与Bcl-2、Bax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供胰冷缺血时间(CIT)分为:CIT 0h组、CIT 3h组、CIT 6h组、CIT 9h组。切除受体猪胰腺制作成糖尿病模型,胰腺移植完成30min后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及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Bcl-2、Bax测定。结果:CIT 3h、CIT 6h、CIT 9h组供胰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冷缺血时间0h组,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及Bcl-2/Bax比率逐渐下降,Bax表达则逐渐增强。结论:冷缺血时间越长,胰腺细胞凋亡程度越重,细胞凋亡不仅与Bcl-2、Bax自身表达水平有关,也与Bcl-2/Bax比率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证实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初步研究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抽提心肌组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的心肌细胞,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及再灌注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出现典型凋亡超微结构特征,TUNEL染色可见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阳性反应,DNA电泳显示在缺血再灌注2h组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再灌注较在缺血组心肌细胞中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ax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能诱导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Bcl-2/Bax基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大剂量美托洛尔组。采用高脂饮食并免疫损伤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药4周后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家兔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测定家兔血脂指标(TG、TC)及心率,取左心室病理,应用11℃染色的方法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检测心肌核因子KBp65(NF—KBp65)及Fas蛋白的表达量.采用TUNEL法计数心肌凋亡指数:结果药物干预组心率较不用药组心率减慢(P〈0.01),大剂量美托洛尔组比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心率减慢(P〈0.05);手术组的凋亡指数、Fas和NF—κB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大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凋亡指数、Fas和NF—κB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O.01),大剂量美托洛尔组凋亡指数、Fas和NF—κB蛋白的表达较小剂量美托洛尔组明显减少(P〈0.05);大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心肌梗死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1),大剂量美托洛尔组较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心梗面积明显减少(P〈0.01)。结论美托洛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减少心梗面积,可能与它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细胞Fas和NF—κB蛋白的表达抗凋亡有关,美托洛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Swan-Ganz导管建立一种闭胸式肺栓塞-再灌注动物模型,探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形成机制。方法选择14只健康杂种犬,体重15~18kg。无菌条件下,从颈外静脉插入1根7FSwan-Ganz导管送至一侧肺的膈叶动脉。通过向球囊充盈或抽出1.2ml稀释对比剂的方式,行肺动脉堵塞和再通。肺栓塞24h后抽空球囊,实现肺的膈叶再灌注4h。实验动物在正常状态下、肺栓塞24h、再灌注4h分别进行血气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正常状态、肺栓塞24h、再灌注30min及1、2、3、4h分别进行肺部薄层CT扫描。实验末,从双侧肺膈叶取下肺组织标本,分别用于湿/干重比率(W/D)的测量和病理学检查。结果14只犬造模成功,均出现急性混合性再灌注肺水肿。CT主要表现为再通血管远端区域不均匀的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炎细胞浸润性肺水肿。再灌注4h,PaO2为(81±4)mmHg(1mmHg=0.133kP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16.0±2.5)pg/L,与栓塞前[分别为(96±6)mm Hg和(13.9±2.0)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5.29、t=-2.46,P值均〈0.05)。再灌注侧肺的W/D为(6.3±1.2),大于对侧肺的(4.5±1.2)(t=3.83,P〈0.01)。结论Swan-Ganz导管建立的闭胸式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犬模型,成功地模仿了肺栓塞-再灌注过程。薄层CT扫描能及时反映再灌注肺损伤的动态变化过程。TNF-α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E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8min缺血+5min再灌预处理方式;Wistar大鼠分为5组:正常(A)、假手术(s)、缺血(B)、再灌(C)、预处理(D);检测凋亡和细胞增殖周期及肾皮、髓质ET-1蛋白表达。结果:与再灌注组相比,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ET-1表达降低(P〈0.01),细胞增殖指数降低(P〈0.01),G0/G1时段增加(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降低ET-1蛋白的表达和调节细胞增殖周期而抑制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肝、肺组织P-选择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和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min、再灌注240min4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肠、肝、肺组织及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肠、肝、肺组织中P一选择素为低表达,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可见P-选择素不同程度表达明显增高,细胞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其灰度值水平明显提高,为假手术组的2倍左右(P〈0.01)。血MPO活性假手术组为(46.16±6.19)U/L,再灌注30min达高峰(148.83±22.80)U/L(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各组肠、肝、肺组织MPO活性都有明显增高(P〈0.01),各组在缺血40min/再灌注60min时增加幅度最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在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都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1)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肠、肝、肺组织P-选择素表达的早期上调,P-选择素在肠缺血再灌注导致肠及远隔脏器肝和肺组织损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肠缺血再灌注不仅引起肠组织本身损伤,还引起远隔脏器肝和肺的炎症和损伤。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中Fas、FasL、Bcl-2及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凋亡调节基因Fas、FasL、Bcl-2及Ba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as、FasL、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Fas表达于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FasL、Bcl-2及Bax仅表达于膀胱癌组织中;Fas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负相关,FasL、Bcl-2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正相关;Fas、Bax在初发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大于复发膀胱癌。结论 Fas、FasL、Bcl-2及Bax的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细胞的凋亡及免疫逃避等密切相关,影响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建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PW)检测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兔和假手术组(S组,n=24)兔恢复血流后2h、8h、24h肾叶间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d)、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HE染色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R组在2h时较S组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J延长,Vmax、PI、RI逐渐增大,24h时达高峰,其中RI24h较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I/R组24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程度最重;S组Bcl-2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推移而逐渐上升,24h达高峰;叶间动脉Vmax、PI、RI与Bcl-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16、0.647,P< 0.05).结论 在兔肾缺血-再灌注中,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损伤程度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移植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2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6),I/R组和IPO组均行胰腺移植。另取12只健康SD大鼠为供体、6只糖尿病SD大鼠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TUNEL法观察移植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 estern B lot检测移植胰腺组织Bax和B cl-2蛋白表达。结果 再灌注后IPO组较I/R组血糖低(P<0.01),移植胰组织中A I值低(P<0.01),IPO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 cl-2蛋白高表达。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B 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虎纹蜘蛛毒素-I(HWTX-I)与由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用药组三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并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术构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CA1区Fas、FasL、FADD蛋白水平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死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Fas、FasL、FADD核酸水平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用药组Fas、FasL和FADD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药组Fas、FasL和FADD蛋白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Fas、FasL、FADDmRNA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药组Fas、FasL、FADDmRNA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WTX-I蛛网膜下腔用药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24h和72h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三组于缺血前30min侧脑室注射DMSO,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溶媒采用DMSO),容积均为10μl;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24h、7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使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至高峰(P〈0.01),再灌注24~72h可见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减少(P〈0.05)。其中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多于IR组(P〈0.05),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小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结论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氡诱发小鼠肺损伤与P53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氡染毒小鼠肺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组小鼠肺组织损伤情况,分析氡对P53、Bcl-2、Bax在肺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氡染毒小鼠模型,使染毒累积剂量分别达到30工作水平月(WLM)和60WLM;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肺组织P53、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氡染毒30和60WLM小鼠肺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增加(t=18.11、-10.30,P<0.05);氡染毒30WLM组P53蛋白明显增加(t=-11.08,P<0.05);60WLM组P53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7.00、-2.52,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4.36,P<0.05);氡染毒30和60WLM与对照组相比,Bcl-2、Bax比值均明显下降(t=2.78、4.07,P<0.05)。结论 氡染毒可使小鼠肺损伤,出现肺细胞凋亡,P53、Bcl-2、Bax途径可能参与了肺细胞的凋亡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ARS冠状病毒(SARS-CoV)诱导的细胞凋亡在SAR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与Cytokeratin(CK)及CD3、CD8、CD20、CD6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双染色方法,对6例SARS死亡患者的肺及肺外组织进行多种细胞凋亡状况的研究,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Fas配体(FasL)、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SARS患者全身多器官组织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尤以肺脏和免疫器官为甚,主要的凋亡细胞类型为CK阳性肺泡上皮细胞、终末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CD3细胞、CD8细胞,以及少部分CD20’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Fas蛋白主要于SARS肺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胞膜及胞质内表达,而FasL主要分布于SARS-CoV感染的靶细胞,尤其是上述凋亡细胞内,肺及免疫器官内少数细胞亦表达FasL,但Bcl-2及P53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SARS-CoV诱导的广泛且迅速的细胞凋亡可能为SARS患者肺脏及免疫器官的主要细胞损伤机制之一;SARS-CoV诱导的主要凋亡细胞与体内SARS-CoV主要的感染靶细胞相吻合;表达Fas的致敏T淋巴细胞与表达FasL,的靶细胞结合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为SARS-CoV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而Bcl-2和P53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了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Fas介导细胞凋亡上游Fas mRNA表达和下游Caspase3活性在鼠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变化及缺血预处理(IschemiaPreconditioning,IP)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IR组、IP组及假手术组(S)组。检测再灌注术后3h血清AST,ALT水平、肝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和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血清AST,ALT改变:IP组和IR组较S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IR组升高最明显,与I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肝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IR组和IP组较S组明显升高(P<0.01),IR组最明显,与I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3组IR前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肝细胞AI与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均呈正相关,S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IR组和IP组AI差异有显著性(P<0.01)。(4)电镜IR组超微结构破坏明显,IP组相对较轻,S组基本正常。结论IR损伤可增强Fas mRNA表达、激活Caspase3活性,共同促进肝细胞凋亡,从而加重肝脏损害,IP可明显减轻肝脏IR损伤,机制之一是下调Fas介导细胞凋亡上游Fas mRNA表达和下游Caspase3活性来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