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预制自体组织皮管治疗尿道狭窄、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24例应用自体阴囊、阴茎包皮、睾丸鞘膜缝合预制形成的皮管,原位包埋,治疗尿道狭窄、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男性患者,年龄5~56岁,平均14岁。应用预置包皮皮管二期尿道成形术11例,应用预制鞘膜管治疗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9例,应用预制阴囊皮管治疗前尿道长段狭窄4例。观察应用预制自体组织皮管治疗尿道狭窄、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 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预置包皮皮管二期尿道成形术11例,并发尿道口狭窄1例,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经扩张后治愈;预制鞘膜管治疗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9例,阴茎略显臃肿2例;预制阴囊皮管治疗前尿道长段狭窄4例,并发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其余均排尿通畅,尿流率达到或接近同龄人水平,无尿瘘、尿道憩室发生。 结论:借鉴整形外科手术经验,应用临近尿道的阴茎包皮、睾丸鞘膜、阴囊皮肤组织预置成皮管,二期转移成形或修复缺损的尿道,恢复尿道功能,尿瘘、尿道狭窄并发症少,是重建及修复尿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利用人工合成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组织工程化尿道支架修复尿道狭窄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 目的:观察种植自体尿道上皮细胞的生物可降解非编织网状尿道内支架修复战伤性尿道狭窄的效果及实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6-03/2007-03在解放军总医院试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钳取兔自体尿道黏膜组织,体外培养尿道上皮细胞,种植于L型聚乳酸为原料制备的生物可降解非编织网状尿道内支架上。 方法:将成年新西兰雄兔28只随机分成2组,尿道内支架置入组建立战伤性尿道狭窄模型,然后切除狭窄瘢痕组织,置入植细胞的尿道内支架;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仅手术,不置入支架。 主要观察指标:尿道镜和尿道造影观察支架及尿道通畅情况;尿流动力学检测观察排尿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生长及组织相容性。 结果:培养的尿路上皮细胞在尿道支架上生长、增殖状态良好,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植细胞支架置入后,无排尿困难和其他并发症。尿道镜、逆行尿道造影检查发现狭窄段尿道通畅;两组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证实支架置入部位尿道能完全上皮化。 结论:植自体尿路上皮细胞的可降解的非编织网状尿道内支架能成功修复爆震伤性狭窄段尿道,无并发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由于尿道狭窄的治疗中缺乏理想的尿道修复及重建材料,疗效均不满意。组织工程技术在尿道修复重建的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因此寻求理想的尿道狭窄修复替代材料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总结并探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在尿道狭窄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和Medline(1989/2009)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尿道修复,组织工程,干细胞”和“tissue engineering,urethra engineering,BMMSC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主要从干细胞技术,生物支架材料以及自体组织器官的构建3个方面对组织工程技术进行尿道狭窄修复重建做了阐述。从国内外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总结,着重评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96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0篇文章。干细胞技术对于长期的尿道狭窄修复重建在疗效评估欠缺较可靠的证据,生物支架材料作为新兴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尿道组织化器官的构建对于尿道狭窄修复重建长期的疗效缺乏有效的评估。结果表明生物支架材料用于尿道狭窄的修复重建时效果较好,而干细胞技术和尿道狭窄修复重建治疗尿道狭窄时,其疗效评估欠缺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是一类存在于嗅黏膜的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体外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且易于取材,可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无伦理道德问题,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可在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中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尿道狭窄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的前尿道。血尿是其最主要的症状。获得性尿道狭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医源性:多发生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膀胱镜操作、长时间留置尿管、尿道下裂术后及前列腺切除术后等;感染性尿道狭窄包括医院手术后细菌尿引起的尿道狭窄和尖锐湿疣引起的病毒性尿道狭窄;炎症性尿道狭窄主要是硬化性结节病的慢性进展性炎症过程;前尿道的钝性损伤多是会阴部骑跨伤,后尿道损伤多伴有骨盆骨折,枪弹的穿透伤可全尿道损伤。儿童和女性的尿道损伤和狭窄罕见。文章主要对先天性和获得性尿道狭窄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谢伟  李盛宽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469-10472
背景:脱细胞羊膜的抗原性低,组织相容性好,在眼科眼表疾病及大面积烧伤中有较多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但在泌尿系统中的组织缺损修复较少报道。 目的:通过脱细胞羊膜修复兔尿道组织的缺损实验,探讨去细胞人羊膜是否能作为修复尿道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支架材料。 设计、时间及单位: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实验于2007-04/06在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新西兰兔32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新鲜人羊膜取自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产科。 方法:脱细胞羊膜的制备:新鲜羊膜先使用1%甲醛-0.2%戊二醛交联保护,再使用0.125%胰酶-0.05 mol/L EDTA消化,最后使用0.5%曲拉通洗涤。32只新西兰雄兔分为3组,实验组12只,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8只。前2组制备尿道缺损模型,实验组以脱细胞羊膜修复兔尿道组织缺损,对照组直接吻合尿道,假手术组仅游离尿道组织,不行尿道手术。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0,21,42 d行修复尿道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上皮细胞血管及平滑肌细胞生长情况,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术后42 d行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观察尿道压力变化及膀胱容量和称膀胱质量。 结果:①制备好的脱细胞羊膜白色半透明,无细胞及碎片残留。②脱细胞羊膜修复兔尿道组织缺损实验组一病理切片检查:10 d脱细胞羊膜周边已有尿道上皮细胞生长,未见急性排斥反应。21 d脱细胞羊膜处尿道表面已被尿道上皮细胞覆盖,小血管生长,炎症细胞浸润减轻。42 d实验组一少量平滑肌长入,血管生长良好,少量炎症细胞。3组尿动力学结果,尿道最高压,尿道最低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称膀胱质量,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膀胱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脱细胞羊膜修复兔的尿道组织缺损,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良好,未出现排斥反应和毒性表现,尿道通畅无狭窄,证实脱细胞羊膜是一种前景良好的尿道组织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近年来,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已在口腔组织缺损修复中广泛应用,但有关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研究较少。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生物安全性。 方法:选择口腔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遗留的黏膜及部分软组织缺损患者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45(20~70)岁;其中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9例。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观察生物膜成活情况,颜色、质地,比较组织补片修复无硬组织支撑部位(颊、舌、口底)和有硬组织支撑部位(牙龈、硬腭)的收缩率。 结果与结论:71例补片完全成活,未发生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植入后2周补片成活面积为(98.20±5.20)%,植入后3个月,补片颜色已与周围黏膜相近,大部分患者诉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植入后6个月补片植入区成功完成了细胞的爬行代替和血管化,生长稳定,无进一步收缩,弹性良好,患者感觉趋于正常。生物膜收缩发生在植入后2周~1个月,植入后3个月后基本稳定,术区组织形态与正常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硬组织支撑部位(颊、舌、口底)的收缩率较硬组织支撑部位(牙龈、硬腭)收缩率大。说明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来源广泛、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生成的作用,可作为口腔黏膜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移植;补片;牙周与口腔组织再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移植气管再血管化是气管移植外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后长段气管再血管化过程中气管软骨支架的生长情况,以实现长段气管的在血管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观察,于2007-06/2008-06在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完成。 材料:健康新西兰兔20只,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抽取10只家兔做供体,剩余10只家兔作为受体。 方法:将同种异体供体家兔气管去除气管黏膜及膜部平滑肌,形成仅余气管软骨及部分环状韧带的气管支架,在气管软骨环之间将环状韧带剪开或密集打孔,使气管软骨支架裂隙化或网孔化,但要保留气管软骨环两端及正中部环状韧带,以保持气管软骨支架的完整连接状态。受体游离并切取带血管蒂的空肠,其长度略长于备用供体的软骨支架的长度,将大网膜环绕贴附于备用供体的气管软骨环外面充当外膜。将构建好的模拟气管置于腹腔中。 主要观察指标:气管外膜的网膜及气管软骨的生长情况。 结果:2周后打开腹腔,大体及病理切片观察:重建的气管替代物管腔无塌陷,按压管壁弹性良好,夹裹气管软骨的肠黏膜与大网膜血运好,异体气管软骨无坏死及吸收。 结论:实验在受体腹腔内成功完成了一期气管替代物重建,实现了同种异体气管移植长段气管的再血管化。受体带蒂肠黏膜、大网膜夹裹供体网孔化或裂隙化的气管支架使移植体不再受长度的限制,是实现长段气管再血管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背景:尽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能减轻供区损伤和避免受区臃肿,但是由于分离穿支相当费时,有人认为仅限于经验丰富医生并主张保留部分肌肉组织。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的移植方案及其修复效果。 方法:纳入17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2例背阔肌肌(皮)瓣,3例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2例分叶背阔肌组织瓣均采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根据胸背动脉的供血范围,皮瓣靠前设计,以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为度,切取时将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皮穿支包含在内。必要时可再向内侧切除背阔肌肌瓣以扩大移植组织块面积,有时为了修复两个相邻部位的缺损,可切取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以胸背动脉外侧支营养的部分背阔肌肌瓣并形成分叶背阔肌组织瓣。组织瓣切取范围12 cm×8 cm~28 cm×17 cm。观察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 结果与结论:皮瓣移植后1例血管危象发生,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危象解除,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肌瓣植皮部分坏死,二期植皮修复;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15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其中2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提示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背阔肌瓣能有效减轻供区损伤和受区臃肿畸形,分叶背阔肌组织瓣能较好修复足底和足尖两处软组织缺损,结合穿支皮瓣理念、个性化设计不同形式的背阔肌瓣可满意修复较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背阔肌瓣;下肢缺损;修复;皮瓣移植;穿支皮瓣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治疗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选择2002-01/2008-06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患者25例,经彻底清创后,应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其中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植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植19例,皮瓣面积5 cm×3 cm~18 cm×12 cm,肌瓣面积3 cm×3 cm~8 cm×5 cm,血管蒂长5~12 cm不等。移植肌皮瓣 25 例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肌皮瓣外形、质地良好,骨髓炎未见复发。提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血供可靠,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颅内外沟通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为颅内外沟通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11例颅内外沟通的肿瘤,均为术后复发的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后留有脑膜、颅骨和颅底组织缺损.前、中颅底各5例,后颅窝1例.9例患者采用游离背阔肌瓣修复颅内外缺损,2例采用游离胸大肌瓣进行修复.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组织瓣均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康复7-15d.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颅内外沟通性缺损,特别是修复复发性肿瘤造成的颅内外沟通性缺损,是较好地选择,背阔肌瓣厚度均一,可塑性强,是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12.
背景:修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的移植物很多,包括异体巩膜、羊膜、口腔黏膜和游离皮瓣。其中自体口腔唇黏膜属于黏膜组织,具有一定的黏液分泌功能,上皮细胞增生速度快,修复好,同时自体唇黏膜不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 目的:观察自体唇黏膜移植修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眼座暴露的效果。 方法:2006-01/2010-10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出现眼座暴露11例(11只眼),男6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岁。5例行单纯自体唇黏膜修补,6例取出眼座,进行自体唇黏膜移植+结膜囊成形。移植后观察唇黏膜存活情况,结膜囊深度,睑裂高度和外观。 结果与结论:随访1~12个月唇黏膜生存良好,与球结膜融合。结膜囊大小深度正常,双侧睑裂高度基本对称,外观满意,11例患者均无羟基磷灰石再暴露并发症发生。结果显示采用自体唇黏膜移植可以有效修复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眼座暴露,能较好地满足患者外观需求。  相似文献   

13.
背景:移植肾平滑肌瘤的发生将对移植肾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威胁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目的:报告1例移植肾平滑肌瘤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为男性,53岁,11年前因“尿毒症”在外院行右同种异体肾移植,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抗排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移植肾平滑肌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移植肾平滑肌瘤的治疗以单纯手术切除肿瘤为主。  相似文献   

14.
背景:嗅鞘细胞是目前已知用于移植细胞中惟一可以跨越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的细胞。在众多的国内外文献中,大多以嗅球来源嗅鞘细胞作为观察对象;但采用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具有来源方便、损伤小、可自体取材等优势。 目的:比较嗅球来源嗅鞘细胞和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作用的差异。 设计、时间及地点:免疫组织化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7-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各10只。 方法:分别获取人鼻中隔黏膜、人胚嗅球,进行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取培养10 d的细胞用作细胞移植。取SD大鼠制备尾状核出血模型,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各取10μL细胞悬液在立体定向下引导微量注射器向大鼠脑组织内匀速注射(1 μL/min),对照组注入等量培养基,注射点为右侧尾状核。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来源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情况。嗅鞘细胞移植后对动物行定期行为学评定,功能损伤越重,得分越高;并观察组织切片靶区域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 结果:从体外培养结果看,无论在形态上还是表型上,两者无明显区别。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onga 5分制法及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在移植后第14,28,5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组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用于移植修复神经功能的两种嗅鞘细胞在细胞特性、移植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嗅鞘细胞所分泌的细胞黏附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保护脊髓神经元和促进脊髓轴突再生的效应。 目的:比较嗅球及嗅黏膜固有层来源的嗅鞘细胞异体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西电集团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随机选取雄性3月龄及23月龄SD大鼠各6只,分为实验组(23月龄)和对照组(3月龄),用于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纯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乳鼠嗅球嗅鞘细胞移植组、正常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对照组,每组10只。 方法:30只SD大鼠制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将体外培养的乳鼠和SD大鼠嗅鞘细胞进行脊髓损伤模型的异体移植,对照组不做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周,进行BBB神经功能评分,诱发电位,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实验过程中大鼠死亡7只,各组死亡率大致相同。移植后第4,8周时,乳鼠嗅鞘细胞移植组、正常嗅黏膜嗅鞘细胞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01);嗅鞘细胞移植2组评分8周高于4周(P < 0.01)。术后4周,各组动物均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移植后8周时,2组嗅鞘细胞移植组动物均可引出运动诱发电位,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空白对照组动物仍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P < 0.001)。移植后8周,2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区有较多细胞浸润,对照组细胞数目较少。 结论:来源于嗅球与嗅黏膜的嗅鞘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均有促进作用,且两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杰  傅强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33):6218-6222
背景:下尿路损伤、炎症、肿瘤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常可造成下尿路组织的严重缺损。传统手术对于下尿路修复重建存在诸多弊端。组织工程利用脱细胞基质与复合种子细胞的生物支架构建组织器官,为下尿路的临床修复与重建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 目的:就组织工程技术在男性下尿路修复重建中成熟技术做简单概述,并指出现阶段组织工程在临床应用之不足。 方法:以“tissue engineering,urethra engineering,bladder;urethra,testicle”为英文检索词;以“组织工程;尿道重建;膀胱;尿道;睾丸”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01/2009-06 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到文献72篇,排除重复性研究,最终纳入29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目前用膀胱替代材料重建膀胱的实验主要有两种模型,即脱细胞基质支架模型和复合种子细胞的生物支架模型。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主要有膀胱细胞外基质、尿道细胞外基质、小肠黏膜下基质等。复合种子细胞的生物支架则是将种子细胞接种与相应的支架上,经过相应的处理再回植入体内。这两种模型目前正处于实验与临床研究中。组织工程化尿道方面的应用技术与组织工程化膀胱类似。睾丸组织工程研究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组织工程“替代品”还无法与正常的组织器官相媲美,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在众多疗法中效果较佳,成为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移植方法为局部移植,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重复移植治疗困难等缺点。寻找一种简单易行且疗效好的移植方法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嗅鞘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脊髓半切模型,随机分4组: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D/F12静脉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定期行CBS功能评分及组织学检查,评价脊髓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学改变优于D/F12静脉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间无显著差别。说明嗅鞘细胞静脉移植可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并修复脊髓损伤,其疗效与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相当。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背景:目前应用何种尿道组织工程修复重建支架材料更为合适的争论仍不断出现,其生物相容性及力学特性的评估也鲜见报道。 目的:评估应用于尿道修复重建多种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脱细胞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组织、膀胱脱细胞基质以及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同时编织法制备聚乙醇酸支架。单轴拉伸测试测定各类支架生物力学特性,光镜及扫描电镜测定支架表面孔径大小。线粒体代谢活性MTT法检测各种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所有支架表面接种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14 d后进一步评估细胞渗透情况。 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评估显示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在弹性模量以及断裂强度方面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余材料(P < 0.05)。MTT结果显示所有支架材料均支持正常的细胞生长代谢,并未发现存在明显的细胞毒性。聚乙醇酸在扫描电镜中显示出最大的孔径(> 200 μm),同时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尿道面(< 5 μm)和海绵体面(>10 μm)观察到明显不同的孔径大小。细胞接种14 d后聚乙醇酸材料的内部可见种子细胞的广泛分布,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以及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尿道面未发现有明显的细胞渗透迹象,而小肠黏膜下层组织和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的海绵体面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渗透生长表现。提示所有支架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在力学特性方面也与正常尿道组织相仿,但脱细胞尿道海绵体基质在力学和组织学的诸多参数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尿道重建;支架材料;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07  相似文献   

19.
背景:如何解决尿道替代修复材料来源和改善新尿道的血液供应已成为尿道修复与重建研究的瓶颈问题。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对尿道缺损修复后改善新尿道组织血液循环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工程体内实验,于2006-01/2008-0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总实验室完成。 材料:3~5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3只,1只用于制备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剩余12只随机分为细胞修复组8只,模型组4只。 方法:无菌抽取兔两侧髂前上嵴骨髓,Percoll法贴壁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加入含VEGF、bFGF的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底后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两组兔均建立尿道缺损模型,将脱细胞处理的无菌新鲜人羊膜修剪成1 cm2置于尿道缺损处,用0/6DG线将其两端分别与尿道残端连续缝合,形成尿道。细胞修复组将传至第3代的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浓度调整至1010 L-1,注射于新尿道两端的吻合口处,每处0.1 mL,0/6DG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覆盖成形后的尿道,并在近吻合口处和新修复尿道之中间处注射细胞悬液,每处0.5 mL;模型组在同样位点注射等量的空白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12周制作尿道组织石蜡切片。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及鉴定结果,修复后尿道组织的血管再生情况。 结果: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呈贴壁生长,4 d后生长加速,呈克隆样生长;第10天出现典型的铺路石样改变,并迅速表现出条索状、草束状生长形式;所培养的细胞表型由CD34+/CD133+/CD31+逐渐转变成CD34+/CD133-/CD31+。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第4,12周细胞修复组尿道组织内毛细血管再生数量均明显多于模型组(t=-9.034~5.985,P < 0.01)。 结论: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且血管内皮祖细胞对改善尿道缺损修复后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背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包括摘取栓塞或切除狭窄段后重新吻合血管,或者利用自身静脉进行肾动脉与髂动脉的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技术逐渐改进,但仍有部分病例发生移植肾的丧失。 目的:分析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分类、诊治方案的选择及效果。 方法:对2002/2010 收治的10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6.9(22~55)岁。发病时间移植后5 d~7年半,其中8例患者为移植后半年内发病。常规超声筛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 结果与结论:除1例患者拒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及1例开放手术患者,最终有8例接受介入治疗,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均确诊移植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为60.3%(40%~80%)。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4例支架置入,其中7例均取得显著的效果,5例肌酐降至正常,2例肌酐降至发病前水平,所有患者移植后早期即尿量显著增加、血压降至正常。在之后的长期随访中,也未发现再次狭窄或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其中1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出现动脉出血,最终导致移植肾切除。提示对于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结合发病时间、发病原因以及狭窄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疗效,并将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