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网络文学进行学理性的检视与评估,是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来临,文学整体创作机制发生了转型.网络文学的出现,再次向人们提出一个陈旧的新话题:媒介变革与文学形态变化之关系.网络文学借助新兴数字技术,遵循着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逻辑,在形成自己的特点的同时造成了对传统美学观念的挑战与颠覆.网络文学的狂欢化民间化也带来难以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批评米勒的"文学死了",其实是一种误读和误解.纯正的、传统的、经典的文学没有死,而是"变异了".即使说"文学死了",那也不过是一种"假死",或者被遮蔽、或者受了伤害.文学何以会"假死",本文认为置文学于"假死"的"凶手"则是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多媒体的合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非但没有死,而且从来都没有死,永远也不会死.人们包括大师们所谓的"文学死了",是在特定语境中、基于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文学观念的宣称.多媒体时代的文学、包括经典文学并没有终结,只不过其文学形态更加摇曳多姿、更加匪夷所思而已.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在这一过程中文学比社会的变革更直接预先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那就是表现出来的近代文人的忏悔意识,这种现象在"五四"文学的创作中表现的极为鲜明,它预示了中国文学将从19世纪末对旧文学破坏之后的混乱无序状态中建立一种新的秩序与感情表达方式.新文学从他一开始就试图找到与世界文学发展相一致的契合点,同时也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开放性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文学学史就是总结认知文学、研究文学变迁的历史.当前从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学史,对于张扬中国传统文学精神、加强当代的学术建设、促进文学繁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认知文学的最核心的基因与传统是文学原人论,而不是原道论.研究文学最具统率力的方法是以治经之法治文,具体表现为依经立义、"文"的关注、实证返原、因时适变、经世致用等,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弊端.当前中国文学学史的书写可有多种方式,各有侧重,但都当有一定的学术追求,而不是写成一本日用账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迅速崛起,传统纸质媒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作为一支独特的媒介力量-民办高校校报,它的生存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让民办高校校报走出困境,健康、持续的发展,以四川民办高校作为对象,对四川民办高校校报管理、体制及内容等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民办高校校报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学的新变与当时盛行的文人干谒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文学昂扬进取的情感基调、文人群体的壮大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文体的全面繁荣,以及一代文学内部的文体文风变革、文学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变化等等,无一不与唐代文人所依赖和热衷的干谒活动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写实文学以其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的勇气,描写了普通人真实的生存本相,创造了一种与传统完全不同的真实观,完成了对现实主义宏大叙事的独特解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文学兴起于西方法学界,其力图打破传统法学研究模式,最终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学者受此启发,从无意到自觉,以多种研究进路及方式深入到法律与文学领域之中.在最保守意义上,中国法律与文学不仅会对传统法学教育及理论研究有所助益,而且提供一条将后现代哲学及法学智识资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所用的可行性道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巨变,即从传统阅读向现代阅读方式转变.本文立足于现代的阅读方式,着重研究及分析这种阅读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忧虑及危机.面对当下的这种忧虑和危机已经初现端倪的状况,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的理论站在媒介的角度来探讨媒介应如何应付这种隐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犹太裔美国作家艾·辛格的文学作品研究后发现,其所有作品都是由意第绪语翻译至英语,继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与中国文学的对比下得出结论,翻译对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文学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11.
龚鹏程的《文学散步》,现在仍可给文学概论的重写热提供诸多启示:一、必须明确文学概论的基本问题,去掉伪问题和多余问题;二、文学概论的撰写应具有问题意识、价值取向和生命关怀;三、文学概论的撰写应融合中西,但立足点和旨归应是中国文学传统和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遗产异常丰富多彩,以特有的风姿独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其品类繁多,源远流长.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是把文学提到事关教化的高度来认识的,各朝各代统治者大都重视、爱好乃至提倡文艺,尽管不改朝换代,但从诗经开始,到近代小说曲艺,历代文学一脉相承,未尝间断.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一个各种危机频发的时期.本文旨在从媒体介入秩序、信息管理方式、公众媒介意识、政策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间的沟通路径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4.
泰华文学是泰国的华侨华人用汉语进行的文学创作.虽然泰国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和我国的华侨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但泰华作家坚持以汉语创作的姿态,却鲜明地表现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身份的建构.因此,泰华作家在不同时期与祖籍国的联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精神还乡,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身身份的文化表述.  相似文献   

15.
产生在八十年代的非非主义,一度成为众学者追捧的新文化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的重要遗产,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直都是全球化历史事件的一个部分.在两者的关系上,非非主义诗派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并不是没有依据可循,不仅受到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深厚的文化文学传统所左右,还受到了新时期以来外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本文就两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争次年(1905年)开始,到大正初年(1926年)的数年间,自然主义的风潮席卷日本,成为风靡一时的文艺运动,为日本近代文学的成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欧洲传来的自然主义,在日本的土壤上,深受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学传统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自然主义文学,并确定了日本现代文学的基本走向.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日本自然主义的核心思想--"真实观".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诞生以及发展都离不开"真实观","真"起源于日本传统文学中对自然的感情的"真实",并一直延续到近代文学中,发展成为自然主义文学中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优势互补共存共荣的复合模式下,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期刊的差异性,剖析了电子期刊对纸质中文期刊采访产生的影响,并以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调研了读者和期刊利用情况,从而提出今后纸质中文期刊采访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人创作观念必然受到文坛风气、国家政策两者的制约。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政治现状,文学、思想上的困境使忧患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极强的宋代士大夫文人致力于社会风气的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儒学的大盛于世都给文坛提供了发展变革的契机。此时儒家学者提倡"复古宗经""明心见道",受儒家思想浸润已久的士大夫文人在创作时就秉持"诗以讽谏""文以明道"的观念,把文学当作政治与教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的雅俗之分曾是一个历史问题,比及今天,依然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较多,理论成果也十分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新变,已呈现某种不足.有感于此,拟从"受众意识"这一新的角度作出新的阐释:雅文学乃是一种主要面向知识者受众的"小众"化写作,俗文学则是一种面向普通受众的"大众"化写作.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城市人不断更新和丰富的生活、生产的经验、感受与情感以及现代文明的历程;城市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学的发展变革,二者相互影响和发展,形成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