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味柴胡桂枝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表(BI)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6周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抑郁改善情况;采集患者空腹血样,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脑功能损伤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探讨两组治疗方案对脑损伤调节的机制,记录不良反应,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经治疗,两组的NIHSS、HAMD均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HAMD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5-HT水平高于对照组,NSE低于对照组,NPY和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结论:相对于单独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加味柴胡桂枝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郑昌江 《浙江医学》2023,45(9):959-961,974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丸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D)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原纤维蛋白(GFAP)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AD伴抑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养血清脑丸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HAMD-21)、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BDNF、GFAP和NS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21和CSD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HAMD-21和CSDD评分均显著降低,MMSE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GFAP和NS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GFAP和NSE水平均显著降低,BDN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养血清脑丸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治疗AD伴抑郁。  相似文献   

3.
徐延营 《当代医学》2021,27(20):123-124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7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及抑郁状态.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PSQI量表评分、MADRS和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优于单一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右佐匹克隆对脑梗死后抑郁、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后抑郁、失眠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右佐匹克隆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HAMD、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右佐匹克隆可使脑梗死后抑郁、失眠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8例符合脑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文拉法辛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与盐酸文拉法辛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无明显差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75%,盐酸文拉法辛组有效率为77.3%.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反应量表(TESS):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不仅能有效控制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对脑卒后抑郁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障碍患者快感缺失的疗效对比。方法:将入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文拉法辛组(26例,75~225 mg/d)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27例,10~20 mg/d),疗程均为8周。在入组时收集一般资料、Snaith快感缺失量表(SHA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并于治疗2、4、6、8周末评定HAMD-24,于2、8周末评定SHAPS,同时评定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和盐酸文拉法辛组相比,所有患者经治疗8周后,两种药物对HAMD评分改善均有显著作用(P<0.01),两种药物间对HAMD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SHAP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文拉法辛对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相似,对相应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盐酸文拉法辛对快感缺失的疗效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和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PSQ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SDS和PSQI评分,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桂亮 《中外医疗》2023,(21):125-129
目的 探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与改良电休克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沂水县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94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各47例。A组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B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HAMD-17)、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脑神经功能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 5-HT)]、不良反应。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较A组高(95.74%vs 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5)。治疗前,两组HAMD-17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无效后合并奥氮平的疗效。方法在患者连续4周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方案治疗后仍无明显效果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连续治疗8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患者奥氮平用药前后抑郁程度、认知能力、睡眠质量以及中枢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营养因子(BDNF)、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为71.67%,治疗期间患者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用药后1周、4周、8周的HAMD评分、PSQI评分逐渐下降,Mo CA评分逐渐升高,与服用奥氮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后1周、4周、8周血清NSE、Hcy、COR水平逐渐下降,BDNF水平逐渐升高,与服用奥氮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无效后加用奥氮平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抑郁程度、认知能力、睡眠质量以及中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龙岩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病情相关指标、抑郁症状、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观察组病情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抑郁症状、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相关指标,提高睡眠质量,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MMSE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5-HT、N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HT、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且能提高5-HT和NGF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邹莹  陶明  邱越锋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53-1354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两组。单用药组30例,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5~20mg/d;联合治疗组30例,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5~20 mg/d,联合奥氮平1.25~10 mg/d,观察治疗6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末评定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12),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从治疗1周末起HAMD、PSQI总分低于单用药组(均P〈0.05);治疗6周末联用药组SF-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虽然联合治疗组各阶段TESS评分略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好,特别是在早期调节患者情绪障碍、改善睡眠情况、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高频A组(10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高频B组(5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低频组(1 HZ rTMS+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假刺激+艾司西酞普兰),每组各2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评定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检测外周血清BDNF水平,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HAMD-17、MBI、PSQI、MoCA评分和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HAMD-17、MBI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高频A组BDNF水平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高频A、B组和低频组H AMD-17、MBI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高频A组改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A、B组和低频组治疗后PSQI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低频组改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频A组的MoCA评分和BDNF水平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频率rTMS治疗结合艾司西酞普兰均能同时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其中10 Hz rTMS在改善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优势;1 Hz rTMS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抗抑郁药氟西汀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后抑郁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分析。方法:将6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标准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氟西汀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第1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的症状明显轻于氟西汀组(P<0.01),第2周末两组HAMD减分率无显著差异。2.经过6周治疗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58%、84.26%,治愈率分别为52.6%、49.8%,两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不显著。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更轻微。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有肯定疗效,不良反应小;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轻微,老年患者对其的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高,治疗后症状评分改善幅度大(均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预后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狂躁症状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2例符合脑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舍曲林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应用抑郁量表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与盐酸舍曲林组用抑郁量表评定其治疗效果相当。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78.6%,盐酸酸舍曲林组效率为76.8%,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副反应量表(TESS):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并且耐药性好,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1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每天给予15 mg米氮平与10 mg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观察组每天给予30 mg米氮平与10 mg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连续用药8周后,利用汉密尔顿抑郁表评分(HAMD-17)、蒙哥马利抑郁定量评分(MAD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愈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ADRS与HAMD-17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体质量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使用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但容易增加患者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回顾性分析65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将给予高血压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选择同时期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3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3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24 h动态血压情况、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血清指标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钙结合蛋白B(S100B)]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均低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24 h动态血压水平、SAS、SDS评分均较低,GQOLI-74量表中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NSE、S100B水平较低,BDNF水平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状态,稳定血压水平,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将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天,结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天,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效果,但研究组起效快,疗效更好(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安脑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7例急性脑卒中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除两组均按各自的脑卒中类型给予抗凝、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调节血压等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安脑丸治疗,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分别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显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安脑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