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哮喘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 ,病理基础是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 ,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有多种炎性细胞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过程。血管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作为重要的炎性介质可导致强烈的气道收缩和局部炎症 ,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本文检测了哮喘 5 7例 ET和 TNF-α水平 ,探讨其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住院患儿诊断依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标准 [1 ] 。男 34例 ,女 2 3例 ,年龄 1~ 11岁 ,平均年龄 (3.86± 2 .2 6 )岁 ,均为急性发作期。对照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  相似文献   

2.
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如何控制和消除气道炎症是哮喘病防治的主要原则。我们通过对60例中度哮喘患者吸入丁地去炎松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来探讨抗炎治疗对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60例中度哮喘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界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1]。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分别为1~32年不等,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抗炎治疗。60例患者随机分为吸入丁地去炎松组(抗炎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尤其是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测定T细胞亚群和IgE在哮喘急性期和缓解期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1999年10月~2001年10月符合1997年中国哮喘诊治指南中规定标准 [1]的哮喘门诊和住院病人 ,发作期30例 ,男19例、女11例。年龄4~13岁 ,平均6.5岁。同组病人治疗缓解期复查25例。对照组选择无过敏性疾病的健康儿童27例 (均来自幼儿园健康体检 )男17例 ,女10例 ;年龄4~7岁 ,平均6岁。两组间年龄无显著差异 …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它严重影响气道的功能。细胞因子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组1994年12月~1997年1月对38例哮喘患儿发病的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测定,以探讨其在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哮喘发作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14岁,平均58岁。哮喘间歇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13岁,平均63岁。各组哮喘息地诊断均符合1987年成都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5.
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已为人们所公认。血管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作为重要的炎性介质可导致强烈的气道收缩和局部炎症 ,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我们检测了 4 7例哮喘患者 ET和 TNF- α水平 ,研究其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为哮喘防治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哮喘 4 7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诊断依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1998年修订的标准。男 2 7例 ,女 2 0例 ,年龄 1~ 11岁 ,平均年龄 3.98岁± 2 .2 6岁 ,均为急性发作期。对照组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4 .0 1岁± 2 .18岁 ,无过敏史及…  相似文献   

6.
高春梅  赵元红 《护理研究》2007,21(36):3318-33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从而产生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相关症状,尤其多发于夜间及凌晨。我科自2005年6月开始采用特布他林、异丙托溴胺、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对象我科2005年6月—2007年5月共收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人78例,年龄65岁~95岁(73.0岁±6.0岁),均符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男30例,女8例;治疗组40例:男35例,女5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爱喘乐和喘乐宁联合吸入已成为支气管哮喘有效的平喘药物。肝素不仅具有抗凝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目前已证实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平喘作用[1 ] 。我们观察了小剂量肝素合并爱喘乐、喘乐宁雾化吸入对重症哮喘的治疗作用。一、临床资料按 1997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 ]诊断标准诊断重症哮喘患者 2 5例 ,男15例 ,女 10例 ,年龄 2 4~ 6 3岁 ,随机分成肝素加爱喘乐、喘乐宁治疗 (A组 )和单纯爱喘乐、喘乐宁 (B组 )治疗两组。A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42± 10 )岁 ;B组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40± 11)岁 ,所有病例无合并心、肺、…  相似文献   

8.
哮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其病理改变是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本研究主要是观察左旋西替利嗪对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左旋西替利嗪在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和拮抗气道变应性炎症中的效应,并进一步了解左旋西替利嗪治疗哮喘的药理学机制。1对象和方法7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哮喘学组于2002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中的轻度间歇性哮喘的标准,随机分为左旋西替利嗪组和对照组,左旋西替利嗪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2.2±10.4岁,治…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炎症。他的发病与细胞浸润及炎症细胞因子有关。我们检测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 (ET 1)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并探讨其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患者 5 2例 ,男 32例 ,女 2 0例 ,年龄 38~ 71岁。其  相似文献   

10.
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哮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过敏原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临床疗效、肺功能、嗜酸粒细胞、气道反应性及血IgE为指标 ,评价脱敏疗法在治疗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系 1995~ 1997年我院哮喘科收治的门诊病人 :男 13例 ,女 2 2例 ,年龄 7~ 6 3岁 (其中7~ 18岁组 2例 ,19~ 5 9岁组 30例 ,6 0~ 6 3岁组 3例 ) ,病程 1~ 30年 ,间歇发作哮喘 10例 ,轻度哮喘 2 1例 ,中度哮喘 4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符合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所订的标准[1] 。所有患者变应原皮试均阳性 ,观察项目检测均在急性症状…  相似文献   

11.
哮喘持续状态机械通气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严密监护是抢救哮喘持续状态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哮喘持续状态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呼吸内科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 15 3例 ,其中发生哮喘持续状态 4 7例 ,占 3 0 .7%。行机械通气3 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61岁 ,平均年龄3 4± 8.7岁。 3 6例机械通气患者中自动出院 4例 ,死亡 3例 ,治愈 2 9例 ,治愈率 80 .6%,…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 (NO)具有第二信使物质和神经递质的功能 ,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并有调节血管炎症及免疫防御等作用。本研究试探讨NO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作用和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单纯 2型糖尿病患者 4 6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2 4例 ,年龄 39~ 75岁 (平均 5 2± 8岁 ) ,糖尿病史 2~ 15年 ;正常对照组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 3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37~ 6 4岁 (平均 5 0± 7岁 ) ,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肾脏病等病史。1.2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根据 1997年 9月WHO公布的美国糖尿病协…  相似文献   

13.
1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为本院呼吸内科 1999年收治的哮喘病人,共 66例,其中男 36例,女 30例,年龄 38~ 78岁,平均 58岁。诊断均符合 1997年全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1]。 方法:( 1)常规抗炎、平喘、祛痰补液治疗,注意合理补液,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 2)气道湿化:采用超声雾化,每天两三次。建立人工气道者可向气管内持续滴注等渗盐水或间歇注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或祛痰剂进行湿化 1次三四个小时, 3~ 5 ml/次。经此法处理的患者痰液较易排出。此外应鼓励患者多喝水,以利于排痰。( 3)加温湿化氧疗:哮喘…  相似文献   

14.
内皮素 - 1(ET - 1)是日本学者Yanangisawa等在 1988年首次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一种生物活性肽 ,其主要作用是收缩血管平滑肌。ET - 1对支气管平滑肌及肺血管平滑肌亦有收缩作用[1] ,并参与许多肺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血浆ET - 1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作用 ,我们观察了哮喘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浆中ET - 1变化。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1)支气管哮喘组 :38例 ,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17~ 74岁 ,平均年龄 48 1岁。所有病人均符合第四版《内科学》中哮喘病的诊断标准[2 ] 。 (2 …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支气管哮喘 (哮喘 )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变应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并可引起气道狭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作性胸闷、咳嗽、多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如不及时控制 ,可由支气管阻塞加重发生哮喘 ,甚至出现哮喘持续状态。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1月我们共收治护理哮喘 6 8例 ,配合医疗进行了护理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哮喘 6 8例中男 4 1例 ,女 2 7例 ,35~ 76岁 ,病程 6个月~ 4 8年 ,均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规定的哮喘诊断…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中药喘康宁胶囊口服并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呼气峰流速变化的观察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 1997年 10月发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同时按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符合轻、中度的哮喘患者 31例 ,并随机分成中药激素 (A)组 ,单纯激素 (B组 )两组 ,A组 16例 ,男9例 ,女 7例 ,年龄 39± 12岁 ;B组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41± 11岁。所有患者入选前 4周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药物 ,且无哮喘发作 ,未曾规则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近 2周内…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 ] 。患者对多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度反应性 ,并可引起气道痉挛[2 ]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加剧。β2 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选择性地舒张痉挛的支气管平滑肌 ,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3] 。本研究比较了帮备和爱纳灵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便性及治疗成本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择门诊轻、中度支气管哮喘 40例 ,年龄 1 8~ 65岁 ,性别不限 ,志愿参加试验者 ,经肺功能检查证明气道阻塞有可逆性 ,即支气管舒张试验阳…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 ,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 ,病死率有所增长。特别是哮喘重度发作 ,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2月我们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 86例急性哮喘重度发作患儿 ,取得满意的效果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1 ] 。分为治疗组 (44例 )和对照组 (42例 )。治疗组 :男 2 4例 ,女 2 0例 ;年龄 0~ 3岁 14例 ,4~7岁 19例 ,>7岁 11例。对照组 :男 2 2例 ,女 2 0例 ;0~ 3岁15例 ,4~ 7岁 18例 ,>7岁 9例。两组…  相似文献   

19.
81例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及脱敏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有资料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的趋势,现将我院近3年来81例临床检查资料比较全面、吸入组过敏原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脱敏治疗作一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81例患者为1997~1999年的哮喘患者,哮喘发作期56例,缓解期25例,其中男22例,女59例,年龄15~6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3年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1.2 观察内容:①哮喘患者初发年龄;②哮喘初发症状与咳嗽的关系;③哮喘发作与季节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嗜酸粒细胞增多,由嗜酸粒细胞及其活性分泌产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等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本文检测嗜酸粒细胞数、IL5、ECP以及IgE和IL4含量,以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轻、中度哮喘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8~58(平均37)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检查均在发作期,无寄生虫病史。试验前1月内未用过皮质激素,1周内停服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