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预后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两组,血糖分别为7.8~17.0 mmol/L组和>17.0 mmol/L组,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空腹血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脑梗死多见.入院时空腹血糖<17.0 mmol/L者,病情较轻,预后好,血糖>17.0 mmol/L者,病情重,预后差.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预后与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高低有关.若空腹血糖>17.0 mmol/L者,提示脑细胞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预后差.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红山区中医院脑血管科住院的120例患者,根据血糖(入院24 h内空腹8~12 h的血糖)分为组1(7.8 mmol/L≤GLU≤11.1 mmol/L)41例,组2(11.1 mmol/L<GLU≤16.7 mmol/L)34例,组3(血糖>16.7 mmol/L)45例;根据患者脑CT提示梗死部位、面积分为轻型:脑梗死1.6~3 cm,腔隙性梗死1.5 cm以下;中型:小于1个脑叶,梗死区3.1~5 cm;重型:超过1个脑叶,梗死区5 cm以上.观察判断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糖水平越高,病情相对越重,病情转归及预后越差.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减少致残、致死率.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史>10年,其中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者35例,为第1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者38例,为第2组;检测2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第2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287.80±35.60)vs(162.50±20.30)mg/24 h,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大于空腹血糖,积极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入院时非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与脑出血的出血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入院非糖尿病脑出血并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男84例,女76例,年龄44~ 83岁,平均年龄(64±4.5)岁;根据术后一周内血糖是否低于11.1 mol/L,将患者随机分为高血糖组与血糖正常组,其中高血糖组56例,血糖正常组94例.按随机血糖分为:(1)血糖≤11.1 mmol/L;(2)血糖>11.1 mmol/L两类.观察不同血糖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非糖尿病患者术后随机血糖> 11.1 mmol/L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11.1 mmol/L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脑出血术后血糖增高与脑损害的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急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糖尿病空腹血糖> 11.1 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糖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空腹血糖>7.0 mmol/L组(n=117)和空腹血糖≤7.0 mmol/L组(n=8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空腹血糖密切相关(P=0.0001)。空腹血糖>7.0 mmol/L组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尿蛋白阳性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理想与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糖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空腹血糖>7.0 mmoL/L组(n=117)和空腹血糖≤7.0 mmol/L组(n=8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空腹血糖密切相关(P=0.0001).空腹血糖>7.0 mmol/L组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尿蛋白阳性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P<0.05).结论 血糖控制水平理想与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段风梅  焦燕  朱沂 《海南医学》2013,24(5):661-66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对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连续住院的8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首次空腹血糖≥7mmol/L定为空腹血糖增高组,空腹血糖<7mmol/L为空腹血糖正常组。检测患者血压、血脂、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观察空腹血糖≥7mmol/L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情况。结果空腹血糖增高组入院时NIHSS评分(10.71)及出院时NIHSS评分(8.73)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入院时7.2,出院时4.85),P<0.05;空腹血糖增高组死亡率(16.7%)及预后不良发生率(25.0%)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死亡率为7.0%,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增高组营养不良发生率(62.5%)高于血糖正常组(35.1%),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合并空腹血糖增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加重,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姚汉玲  李竞 《疑难病杂志》2011,10(2):99-10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控制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对97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后1~7 d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将患者分成3组:血糖控制正常组(Ⅰ组),高血糖1组(Ⅱ组),高血糖2组(Ⅲ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均行NIHSS评分,观察了解患者预后。结果 3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当急性期空腹血糖水平在6.1 mmol/L以内时,其NIHSS评分与空腹血糖水平在6.1~8.4 mmol/L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前者较后者高,二者均与空腹血糖平均水平控制8.4 mmol/L以上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积极将血糖控制在8.4mmol/L以内,预后尚可,大于8.4 mmol/L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笔者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3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2~80岁。临床诊断依据为有糖尿病的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糖耐量实验空腹口服葡萄糖75g,后测2小时血糖≥11.1mmol/L,痰检结核菌、结核杆菌培养、纤维  相似文献   

10.
血糖水平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霖 《当代医学》2010,16(2):44-44,16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病情及转归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观察血糖水平及病情和转归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以脑梗塞多见,而血糖≥16.7mmol/L重症者多,病死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有关。若血糖≥16.7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是急性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因此,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郭宇  张维杰 《吉林医学》2012,33(36):7856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糖的预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患者78例,将其按照平均血糖值分成三组,而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统计发现平均血糖值在7.8~11.1 mmol/L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平均血糖值<7.8 mmol/L者和>11.1 mmol/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糖控制在7.8~11.1 mmol/L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李守凯 《吉林医学》2011,(21):4321-4323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3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成三组:Ⅰ组低血糖组,FPG<5.0 mmol/L;Ⅱ组正常血糖组,5.0 mmol/L≤FPG≤7.0 mmol/L;Ⅲ组高血糖组,FPG>7.0 mmol/L。对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因性死亡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PG水平与预后呈明显的"U"形曲线关系,5.0 mmol/L≤FPG≤7.0 mmol/L者预后相对良好。结论:空腹血糖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詹庆丰 《中外医疗》2011,30(35):49+99-49,99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空腹血糖≤6.1mmol/L、6.1mmol/L〈空腹血糖≤7.8mmol/L、7.8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将241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68例)、A组(62例)、B组(58例)和C组(52例),比较各组患者入院第4周心肌酶、心电图恢复时间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血糖升高1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较血糖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血糖升高2组各比较因素较血糖正常组升高(P均〈0.05);血糖升高3组各比较因素亦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在7.8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病情严重程度按GSC评分分组 ,预后情况按生存及死亡分组 ,测定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浓度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糖水平与GCS评分高低有明显关系 ,GCS评分 12~ 15分组血糖浓度为 (6 .89± 0 .4 8)mmol/L ,6~ 11分组血糖浓度为 (8.6 2± 0 .5 5 )mmol/L ,≤5分组血糖浓度为 (16 .75± 2 .90 )mmol/L ,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P <0 .0 5 ) ;血糖水平高低对死亡率有显著影响 ,血糖水平越高死亡率越高 (P <0 .0 1) ;痊愈患者入院时血糖 (8.89± 0 .5 4 )mmol/L与出院前 (6 .5 3± 0 .38)mmol/L有显著差异 ,入院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出院前 (P <0 .0 1)。结论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 ,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血糖水平下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下,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即FPG<7.8mmol/L(A组)、11.1mmol/L>FPG≥7.8mmol/L(B组)及FPG≥11.1mmol/L(C组),对3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分泌功指数(HomA-B)、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与A组相比,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随空腹血糖的升高而下降。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B呈负相关。3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导致血糖升高,持续高血糖既加重IR的程度,又抑制B细胞分泌功能。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而高血糖对B细胞的损伤作用是导致B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逆转B细胞的功能损伤,甚至可以使B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杨小华  谢海洋 《右江医学》2007,35(6):636-637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常规组(n=42)控制血糖于11.1 mmol/L以下即可,强化组(n=42),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3.9~6.1 mmol/L)。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结果强化组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高血糖,不仅可以较好地控制病人血糖,还可以相应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认识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 方法对15项研究糖尿病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ACI患者预后影响的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 验。患者按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B、C三组。A组:血糖<11.1mmol/L;B组:血糖≥11.1~<16.7mmol/L; C组:血糖≥16.7mmol/L。结果:①同质性检验:P均>0.05,表明15项研究糖尿病/血糖水平对ACI患者预后影 响的对照研究具有同质性,可以合并结果。②合并效应量的检验:ACI正常血糖组的预后显著优于糖尿病组(OR= 4.05,95%CI=4.60~5.19),而糖尿病组死亡的危险性则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OR=3.60,95%CI=2.36~5.49) (P均<0.001)。A组与B组的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间的预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A、B、C三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6.16%和40.17%,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05)。结论:糖尿病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且血糖愈高,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8.
血糖水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老年糖尿合并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112例患者分为3组:血糖<7.0mmol/L为A组,血糖7.0-11.1mmol/L为B组,血糖>11.1mmol/L为C组。观察血糖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转归的关系。结果:血糖水平与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相关关系(P<0.01);血糖水平与脑梗死的预后之间亦有相关关系(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控制好血糖对预防及诊治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60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珍  冯霞  张焕 《医学争鸣》2006,27(24):2238-2238
1 临床资料 2005-03/2006-02来自军队干休所糖尿病患者60(男42,女18)例,年龄60~86岁.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者36例,小学及以下者2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我国糖尿病学会新的诊断标准(1999):症状 随机血糖≥11.1 mmol/L或FPG(空腹血糖)>7.0 mmol/L;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中2hPG(2小时血糖)≥11.1 mmol/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入院空腹血糖(FPG)水平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9年7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4例伴有糖尿病的CHF患者,心功能为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Ⅱ~Ⅳ级.以入院FPG不同水平将患者分组:入院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组(38例),6.1~7.7mmol/L组(28例),7.8~11.0mmol/L组(22例)和≥11.1mmol/L组(16例).分析FPG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1)与FPG<6.1mmol/L组的患者比较,6.1~7.7mmol/L组、7.8~11.0mmol/L组和≥11.1mmol/L组的患者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L-C)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心功能Ⅳ级者显著增多(P<0.05).(2)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因素包括年龄、BMI、血压、心率、血脂,结果表明:FPG水平与LVEF关联(P<0.05).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合并糖尿病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存在显著差别,FPG水平与LVEF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